阻尼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阻尼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至變速器,在車輛的驅動系統中安裝有各種裝置。作為這些類型的裝置,例如有阻尼裝置、飛輪組件。在這些裝置中使用阻尼機構,以達到減少旋轉振動的目的(參照專利文獻I)。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5911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上述阻尼裝置主要具有:輸入側的旋轉部件(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輸出側的旋轉部件(中心板)、在第一側板與中心板之間被壓縮的多個螺旋彈簧、和連結多個螺旋彈簧的中間板。
[0008]在這種類型的阻尼裝置中,中間板配置于多個螺旋彈簧的外周側,只受多個螺旋彈簧支撐。這樣,由于中間板光是支撐于多個螺旋彈簧,因此,當阻尼裝置進行動作時,由于扭矩變化等原因,中間板有可能在徑向上反復移動。而且,如果中間板在徑向上反復移動,則多個螺旋彈簧難以沿圓周方向穩定地動作,可能導致阻尼裝置的扭轉特性不穩定。
[0009]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使阻尼裝置穩定地進行動作。
[0010]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
[0011]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裝置包括: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多個螺旋彈簧、中間部件、和定位結構。發動機的動力被輸入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配置成能夠相對于第一旋轉部件旋轉。多個螺旋彈簧在第一旋轉部件和第二旋轉部件之間被壓縮。中間部件與多個螺旋彈簧各自卡合,將多個螺旋彈簧連結。定位結構使中間部件于內周側在徑向上定位于第一旋轉部件和第二旋轉部件中的至少一個旋轉部件上。
[0012]在本阻尼裝置中,當發動機的動力被輸入第一旋轉部件時,該動力被依次傳遞至第一旋轉部件、中間部件、第二旋轉部件。在該動力的傳遞路徑中,在定位結構使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的狀態下,多個螺旋彈簧經由中間部件在第一旋轉部件與第二旋轉部件之間被壓縮。
[0013]這樣,在本阻尼裝置中,由于定位結構使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因此,可以穩定地壓縮多個螺旋彈簧。也就是說,可以使阻尼裝置穩定地進行動作。
[0014]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阻尼裝置,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裝置中,支撐中間部件的內周部的支撐部設置在第一旋轉部件上。定位結構由中間部件的內周部和支撐部構成。
[0015]在這種情況下,設置于第一旋轉部件的支撐部支撐中間部件的內周部。也就是說,定位結構將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由此,可以穩定地壓縮多個螺旋彈簧。即,可以穩定地使阻尼裝置進行動作。
[0016]根據本發明第三方面的阻尼裝置,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阻尼裝置中,第一旋轉部件具有用于連結于發動機的連結部。支撐部是用于加強連結部的加強件。
[0017]在這種情況下,設置于第一旋轉部件的加強件支撐中間部件的內周部。這樣,通過將加強件用作定位結構,從而不用準備特別的部件即可將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
[0018]根據本發明第四方面的阻尼裝置,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裝置中,中間部件具有主體部、和從主體部向軸向突出的突出部。第二旋轉部件具有可支撐突出部的支撐部。定位結構由突出部和支撐部構成。
[0019]在這種情況下,第二旋轉部件的支撐部支撐中間部件的突出部。也就是說,定位結構將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由此,可以穩定地壓縮多個螺旋彈簧。即,可以使阻尼裝置穩定地進行動作。
[0020]根據本發明第五方面的阻尼裝置,在本發明第四方面的阻尼裝置中,突出部是通過將主體部的內周部折彎而形成的。支撐部的內周部支撐突出部的外周部。
[0021]在這種情況下,僅將主體部的內周部折彎即可容易地形成突出部。也就是說,不用準備特別的部件即可將中間部件容易地在徑向上定位。
[0022]而且,第二旋轉部件的支撐部的內周部支撐中間部件的突出部的外周部。也就是說,即使離心力作用于中間部件,第二旋轉部件的支撐部的內周部也會限制中間部件的突出部的外周部的移動(向徑向移動)。即使采用這樣的構成也能通過定位結構將中間部件在徑向上定位。
[0023]根據本發明第六方面的阻尼裝置,在本發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阻尼裝置中,第一旋轉部件、中間部件、以及第二旋轉部件在內周側按第一旋轉部件、中間部件、第二旋轉部件的順序沿軸向配置。
[0024]在這種情況下,各部件在內周側按第一旋轉部件、中間部件、第二旋轉部件的順序沿軸向配置。另一方面,在現有技術中,各部件有時會按第一旋轉部件、第二旋轉部件、中間部件的順序沿軸向配置。這時,為了將第二旋轉部件固定于與變速器連結的輸出軸,需使第二旋轉部件的內周部比中間部件更大程度地向變速器側彎曲。與此相反,在本阻尼裝置中,由于無需使第二旋轉部件的內周部向變速器側大地彎曲,因此,可以使得構成阻尼裝置的各部件的形狀變得簡單。由此,可以降低阻尼裝置的重量。
[0025]發明效果
[0026]根據本發明,能夠使阻尼裝置穩定地進行動作。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飛輪組件的側面圖。
[0028]圖2是圖1的I1-1I截面圖。
[0029]圖3是飛輪組件的扭轉特性的示意圖。
[0030]圖4是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飛輪組件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第一實施方式]
[0032]<整體構成>
[0033]在此,通過圖1和圖2,對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飛輪組件I (阻尼裝置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飛輪組件I是用于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至變速器的裝置。
[0034]飛輪組件I包括:輸入板2 (第一旋轉部件的一例)、輸出板3 (第一旋轉部件的一例)、低剛性彈簧51 (第一螺旋彈簧的一例)、高剛性彈簧61 (第二螺旋彈簧的一例)、支撐板4(中間部件的一例)、第一制動器機構81、第二制動器機構85、第一緩沖部件71 (第一抵接緩和部件的一例)、第二緩沖部件75 (第二抵接緩和部件的一例)、和定位結構90。輸入板2、支撐板4、以及輸出板3在內周側、從發動機朝著變速器的軸向上,按輸入板2、支撐板4、輸出板3的順序配置。
[0035]<輸入板>
[0036]發動機的動力輸入輸入板2。輸入板2上輸入有發動機產生的動力。輸入板2配置在發動機一側。輸入板2被固定在發動機的曲軸(未圖示)上。
[0037]輸入板2具有第一板21、第二板22、以及連結部件23。第一板21配置在發動機一偵U。在第一板21的內周部形成有用于將第一板21連結于發動機的連結部21a。
[0038]在連結部21a上設置有用于加強連結部21a的加強件24。連結部21a例如是孔部,加強件24例如是間隔件(spacer)。固定部件、例如固定螺栓(未圖示)或鉚釘插入通過孔部21a。詳細而言,在孔部21a與固定螺栓或鉚釘的頭部之間配置有間隔件24的狀態下使固定螺栓或鉚釘插入通過孔部21a。由此,第一板21被固定于發動機的曲軸。
[0039]一對環形件25通過固定部件、例如鉚釘26而固定于第一板21的外周部。在一環形件25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使輸入板2 (第一板21)始動的齒部21b。需要說明的是,齒部21b也可以一體形成于第一板21的外周部。
[0040]在第一板21上形成有多個窗部21c (參照圖2)。詳細而言,多個窗部21c、例如3個窗部沿圓周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形成在第一板21上。低剛性彈簧51和高剛性彈簧61被配置于各窗部21c。低剛性彈簧5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各窗部21c的圓周方向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剛性彈簧6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各窗部21c的圓周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
[0041]第二板22在變速器一側與第一板21相對地配置。詳細而言,第二板22與第一板21在軸向上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第二板22的外周部通過連結部件23而固定于第一板21。由此,第二板22可與第一板21—體地旋轉。
[0042]在第二板22上形成有多個窗部22a。詳細而言,多個窗部22a、例如3個窗部沿圓周方向隔開規定間隔地形成于第二板22。第二板22的各窗部22a與第一板21的各窗部21c在軸向上相對地配置。低剛性彈簧51和高剛性彈簧61被配置于各窗部22a。低剛性彈簧5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各窗部22a的圓周方向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剛性彈簧6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各窗部22a的圓周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
[0043]連結部件23是連結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部件。具體而言,在第一板21與第二板22在軸向上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的狀態下,連結部件23、例如鉚釘將第一板21與第二板22連結。
[0044]而且,連結部件23在第一板21與第二板22之間能夠與支撐板4抵接。由此,支撐板4的旋轉被限制。具體而言,可與支撐板4抵接的連結部件23是在圓周方向上配置于支撐板4(后述的旋轉限制部44)的兩側的連結部件23。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和圖2中,只對可與支撐板4抵接的連結部件23標注了標號。
[0045]如上所述,低剛性彈簧5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各窗部21c,22a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剛性彈簧61的端部經由彈簧座與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各窗部21c、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