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傳動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傳動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應用在車輛系統的動力傳動裝置,配合變速控制,將動力傳遞輸出的手段者。
【背景技術】
[0002]應用在車輛或電動車輛方面,例如變速裝置、齒輪組傳遞動力、差速器等,使車輛產生前進、后退等作用的傳動裝置,是已為一現有技藝。例如,中國臺灣第87217364號“汽車傳動裝置”(即,US 6146306 號 “AUTOMOBILE TRANSMISS1N DEVICE”)專利案,是提供了一個典型的實施例。
[0003]現有車輛的變速傳動系統包括了手動、自動、和連續式變速傳動系統等型態;它們使引擎轉軸或馬達轉軸的動力經過一變速控制機構、配裝在一入力軸上的入力齒輪組、和設置在一出力軸上的(傘型齒輪)差速機構、出力齒輪組等裝置,使動力傳遞到該出力軸上,來使車輛獲得不同變速比例的運動。基本上,該變速控制機構包括復數個分別配裝在入力齒輪組內、外部的類彈簧體和控制推筒;經由手動或自動變速控制電機制動一蝸輪盤轉動,選擇性的驅動不同的滾珠(或推桿)推動該控制推筒,用以使該類彈簧體和該入力齒輪組形成接合或不接合狀態,讓不同齒數的入力齒輪組分別傳動該出力齒輪組和差速機構,使該出力軸產生不同轉速驅動車輛。
[0004]現有技藝也揭示了在傳動軸上設置減速齒輪組和同步器,來操作動力傳遞產生一檔或二檔的速度變化;例如,中國臺灣第99220051號“電動機車變速箱”專利案,是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實施例。
[0005]舊法中,也揭示了一種應用傳動軸、齒輪組配合摩擦式高速傳動組和旋轉盤轉動產生離心力,使旋轉盤的部件帶動一殼體運動的技術手段;例如,中國臺灣第99224963號“電動機車變速結構(一)”、第99224964號“電動機車變速結構(二)”專利案等,是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
[0006]一個有關車輛變速、傳動裝置在結構設計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是,現有技藝使用馬達帶動車輛的結構,為了產生足夠的動力和扭力,通常存在有體積較大、速度無法提高的情形。影響扭力和速度輸出的因素還包括某些小型車輛或電動車輛,為了降低(馬達)體積,并未配置變速裝置,來因應車輛的行進運動、爬坡等場合的操作需求;而這種情形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0007]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車輛系統方面,有關動力變換和傳輸機構的設計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慮該動力變換裝置和傳輸機構的配合情形,使它的構造不同于現有者,或使它的操作和動力傳遞配合變速裝置,來因應(電動)車輛行進運動的操作需求等作用,將可改變它的動力傳輸型態,而有別于舊法。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示。
【發明內容】
[0008]于是,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車輛傳動裝置,是提供一動力傳動、速度切換,來因應車輛行進運動的操作需求。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0]一種車輛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一連接動力源的入力軸;
[0012]入力軸上設置有一入力齒輪組和配置在入力齒輪組內的類彈簧體;
[0013]一出力齒輪組,和該入力齒輪組形成嚙合型態;以及
[0014]變速控制部,設置在該入力軸上,使入力齒輪組將動力傳遞到出力齒輪組和一出力軸后輸出。
[0015]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入力齒輪組包括第一?第三入力齒輪;
[0016]該第一入力齒輪固定在該入力軸上,使第一入力齒輪隨入力軸同步轉動;
[0017]該第二、三入力齒輪配合軸承裝設在入力軸上;
[0018]第二、三入力齒輪內部分別配置有類彈簧體和傳動套筒;
[0019]配置在第二入力齒輪內部的類彈簧體環設于入力軸;所述類彈簧體有兩端,一端和配置在第二入力齒輪內部的傳動套筒在接觸時構成傳動;另一端配合固定器固定第二入力齒輪,所述類彈簧體和第二入力齒輪形成同步轉動;
[0020]配置在第二入力齒輪內部的傳動套筒配合固定器固定在入力軸上,所述傳動套筒和入力軸形成同步轉動;
[0021]配置在第三入力齒輪內部的類彈簧體環設在第二入力齒輪上,所述類彈簧體有兩端,一端和配置在第三入力齒輪內部的傳動套筒在接觸時構成傳動;另一端配合固定器固定第三入力齒輪,所述類彈簧體和第三入力齒輪形成同步轉動;以及
[0022]配置在第三入力齒輪內部的傳動套筒配合固定器固定在第二入力齒輪上,所述傳動套筒和第二入力齒輪形成同步轉動。
[0023]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變速控制部包括:
[0024]可轉動的變速控制盤和隨變速控制盤轉動的轉盤;
[0025]配置在變速控制盤和轉盤之間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變速控制盤和轉盤上;
[0026]滾珠筒,滾珠筒收容有內、外滾珠;并且,容許內、外滾珠在滾珠筒里面位移。
[0027]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變速控制部包括:
[0028]可轉動的變速控制盤和隨變速控制盤轉動的轉盤;
[0029]配置在變速控制盤和轉盤之間的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變速控制盤和轉盤上;
[0030]滾珠筒,滾珠筒收容有內、外滾珠;并且,容許內、外滾珠在滾珠筒里面位移。
[0031]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變速控制盤為手動操作模式;在變速控制盤周邊形成有凹槽,凹槽中約束一索;索能夠帶動變速控制盤和轉盤轉動。
[0032]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變速控制部配合自動變速控制電機,依入力軸轉速偵測,控制該變速控制盤帶動轉盤轉動。
[0033]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配置在第二、三入力齒輪內的類彈簧體和變速控制部之間設置有控制器;
[0034]控制器定義有內控制器和外控制器;
[0035]內、外控制器分別具有推筒和止推軸承;
[0036]內控制器的推筒一端和內滾珠接觸,內控制器推筒的另一端連接止推軸承,使所述止推軸承連接該配置在第二入力齒輪內的類彈簧體;
[0037]外控制器的推筒一端和外滾珠接觸,外控制器推筒的另一端連接止推軸承,使所述止推軸承連接該配置在第三入力齒輪內的類彈簧體;以及
[0038]內、外控制器能夠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使推筒和軸承在第一位置時分別推動該類彈簧體,推筒和軸承在第二位置時不推動該類彈簧體,而控制入力軸和入力齒輪組的動力傳遞型態。
[0039]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傳動裝置包括一不轉動的主軸;主軸用以配裝車輪;以及
[0040]該出力軸配合軸承,裝設在主軸上。
[0041]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出力齒輪組包括第一?第三出力齒輪,分別和該第一?第三入力齒輪卩齒合;
[0042]第一、二出力齒輪和第二、三出力齒輪之間,分別配置有一單向軸承,使每一出力齒輪依序只能容許低階齒輪傳動高一階齒輪;
[0043]第三出力齒輪固定在出力軸上,第三出力齒輪和出力軸形成同步轉動。
[0044]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轉盤依中心到周邊的方向對應內滾珠和外滾珠分別凹設有內溝槽和外溝槽;
[0045]內溝槽和外溝槽至少有部分區域位于同一直線位置上。
[0046]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內溝槽的左端區域和外溝槽的右端區域位于同一直線位置上。
[0047]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轉盤以間隔120°的角度位置,配置了三組內、外溝槽;以及
[0048]對應轉盤的內、外溝槽,滾珠筒也配置了三組內、外滾珠。
[0049]所述的車輛傳動裝置中:該動力源是馬達、內燃機和引擎的其中之一。
[005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51]1.相較于現有技藝而言,這車輛傳動裝置的結構配合型態是經過特別設計和安排,使車輛傳動裝置包括變速控制部和控制器等部分來建立一復合結構設計,以因應車輛行進運動、爬坡等場合的多種操作需求,而改變了它的動力傳輸型態和有別于舊法的運動情形。
[0052]2.該車輛傳動裝置的變速控制部配合控制器的推筒和軸承在第一、二位置之間位移等的結構設計,改善了現有技藝因動力源考量存在體積較大、耗電、速度無法提高,而影響扭力和速度輸出等情形。而改變了它的動力傳輸型態和有別于舊法的運動等情形,均是現有技藝所未有的設計。
【附圖說明】
[0053]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顯示了變速控制部位于第一檔位置,控制器和類彈簧體、傳動套筒的配合情形;
[0054]圖2是本發明控制變速部位于第一檔位置的結構示意圖;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