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驅動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旋轉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和減速器,所述電動機和減速器同軸地放置在殼體中。已知的旋轉驅動裝置通過減速器減小從電動機的電機軸輸出的旋轉的旋轉速度并且已知的旋轉驅動裝置輸出旋轉速度減小的旋轉。
[0003]例如,JP2011-27254A(對應于US2012/0100949A1)公開了包括行星齒輪裝置的減速器。行星齒輪裝置的內齒輪與殼體一體形成。
[0004]在JP2011-27254A(對應于US2012/0100949A1)中,電動機的電機軸由單獨的元件支撐,所述單獨的元件與行星齒輪裝置的內齒輪單獨地形成。因此,存在關于內齒輪與電機軸之間的同軸度提高的限制。
[0005]盡管在JP2011-27254A(對應于US2012/0100949A1)中未記載,可設想到在殼體的一部分中形成支撐電機軸的支撐裝置。然而,為了在殼體中準確地形成內齒輪和支撐裝置,制造步驟的數量和成本不利地增加。而且,難以將電機安裝到這樣的殼體上。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鑒于上述缺點而做出。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驅動裝置,其能夠提高減速器的內齒輪與電動機的電機軸之間的同軸度。
[0007]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驅動裝置,其包括第一殼體、電動機、第二殼體、輸出軸、偏心軸、第一內齒輪、第一行星齒輪和旋轉傳送裝置。電動機接收在第一殼體中。第二殼體配合到第一殼體并且固定到第一殼體。輸出軸與電動機的電機軸同軸并且由第二殼體可旋轉地支撐。偏心軸相對于電機軸偏心并且可與電機軸一體地旋轉。第一內齒輪與電機軸同軸并且不可旋轉地配合到第一殼體。第一行星齒輪從第一內齒輪的徑向內側與第一內齒輪嚙合。第一行星齒輪由偏心軸可旋轉地支撐以使第一行星齒輪能夠繞偏心軸旋轉。在旋轉電機軸時,在改變與第一內齒輪嚙合的第一行星齒輪的被嚙合位置的同時,第一行星齒輪繞電機軸繞轉,并且第一行星齒輪以從電機軸的旋轉速度減小的減小速度繞偏心軸旋轉。旋轉傳送裝置將繞偏心軸旋轉的第一行星齒輪的旋轉傳遞到輸出軸。第一內齒輪是一件式元件并且與第一殼體單獨地形成。第一內齒輪包括內齒部、支承部和凸緣部。內齒部構造為管狀形式并且配合到第一殼體。內齒部具有與第一行星齒輪的多個外齒嚙合的多個內齒。支承部構造為管狀形式并且支撐電機軸。凸緣部連接在內齒部與支承部之間。
【附圖說明】
[0008]本文中所描繪的附圖僅僅是為了示出的目的并且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09]圖1是其中應用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的廢氣門閥裝置的示意圖;
[0010]圖2是沿著圖1的箭頭II的方向得到的視圖,其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廢氣門閥裝置;
[0011]圖3是圖1所示的旋轉驅動裝置的縱向橫截面圖;
[0012]圖4是沿著圖3的線IV-1V截取的橫截面圖;
[0013]圖5是沿著圖3的箭頭V的方向得到的視圖,其示出第一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
[0014]圖6是局部放大橫截面圖,其示出圖3的減速器和圍繞減速器的區域;
[0015]圖7是沿著圖6的線VI1-VII截取的橫截面圖;
[0016]圖8是沿著圖6的線VII1-VIII截取的橫截面圖;
[0017]圖9是沿著圖6的線IX-1X截取的橫截面圖;
[0018]圖10是沿著圖6的箭頭X的方向得到的視圖,其示出圖6所示的輸出元件和旋轉角度傳感裝置;
[0019]圖11是示出圖3所示的霍爾元件的輸出特征的圖;
[0020]圖12是示出在由圖3所示的霍爾IC的校正裝置作出校正之后的輸出特征的圖;
[0021]圖13是示出圖3所示的電動機與第一內齒輪的子組件的橫截面圖;
[0022]圖14是沿著圖13的箭頭XIV的方向得到的視圖,其示出圖13所示的電動機和第一內齒輪;
[0023]圖15是沿著圖13的箭頭XV的方向得到的視圖,其示出圖13所示的電動機和第一內齒輪;
[0024]圖1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的橫截面圖;
[0025]圖17是示出圖1所示的廢氣門閥的流量特征的圖;
[0026]圖18是示出在由圖16所示的霍爾IC的校正裝置作出校正之后的輸出特征的圖;和
[0027]圖19是在第一實施例的修改中的旋轉驅動裝置的局部放大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在下面的實施例中,類似的部件將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為了簡化將不再冗余地描述。
[0029](第一實施例)
[0030]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旋轉驅動裝置將用于圖1和圖2所示的廢氣門閥裝置。廢氣門閥裝置100是這樣的裝置,S卩,所述廢氣門閥裝置放置在排氣旁路通道(分支通道)中以引導增壓內燃機的排氣的一部分從而調整供應到渦輪增壓器101的渦輪102的排氣的流量。通過調整供應到渦輪102的排氣的流量,渦輪增壓器101的旋轉速度被控制,并且從而能夠得到穩定的增壓。
[0031]首先,將參考圖1和圖2描述廢氣門閥裝置100的結構。
[0032]廢氣門閥裝置100包括廢氣門閥105、旋轉驅動裝置10和連桿機構107。廢氣門閥105放置在渦輪殼體103中。旋轉驅動裝置10固定到壓縮機殼體106的外壁。連桿機構107連接在旋轉驅動裝置10的輸出軸35與廢氣門閥105之間。渦輪殼體103形成間隔壁104,其在排氣的入口與出口之間間隔。廢氣門閥105打開或關閉間隔壁104的旁路孔(未示出)。
[0033]連桿機構107包括第一桿108、第二桿109和連桿110。第一桿108連接到輸出軸35。第二桿109連接到廢氣門閥105的可旋轉軸。連桿110連接在第一桿108與第二桿109之間。連桿機構107是具有一個自由度的四連桿機構。一經通過將第一桿108的擺動運動轉化為第二桿109的擺動運動減小從輸出軸35輸出的旋轉的轉速,輸出軸35的旋轉通過連桿機構107傳導至廢氣門閥105的可旋轉軸。第一桿108的長度與第二桿109的長度之間的比被預設以使得作為連桿機構107的減速比與旋轉驅動裝置10的減速器的減速比的和的總減速比成為預定值。
[0034]下面,將參考圖3至圖12描述旋轉驅動裝置10的結構。
[0035]如圖3所示,旋轉驅動裝置10包括第一殼體15、第二殼體20、連接器25、電動機(下文中還簡稱為電機)30、輸出軸35、減速器40和旋轉角度傳感裝置(還稱為旋轉角度傳感器件)60。
[0036]參考圖3和圖4,第一殼體15例如由鋁合金制成并且構造為杯狀形式。第一殼體15的內壁包括沿軸向從與第二殼體20相反的軸向側按以下順序布置的第一圓柱形面16、第二圓柱形面17、第三圓柱形面18和第四圓柱形面19。第一圓柱形面16的內徑、第二圓柱形面17的內徑、第三圓柱形面18的內徑和第四圓柱形面19的內徑以此順序增大。第四圓柱形面19與第三圓柱形面18同軸。
[0037]第二殼體20例如由鋁合金制成并且構造成杯狀形式。第五圓柱形面21與第一殼體15的第四圓柱形面19接合,所述第五圓柱形面21是第二殼體20的管狀部的外壁面。第六圓柱形面22與第五圓柱形面21同軸,所述第六圓柱形面22是延伸穿過第二殼體20的底部的孔的內壁面。第一殼體15和第二殼體20通過螺釘13 —體地固定到一起。
[0038]如圖3和圖5所示,連接器25裝配到第一殼體15的外壁并且通過螺釘14固定到第一殼體15。而且,連接器25包括電源端子26和信號端子27。電源端子26連接到電機30的電機端子31,并且信號端子27連接到旋轉角度傳感裝置60。
[0039]如圖3和圖4所示,電機30的主要部分被接收在對應的位置,所述對應的位置定位在第一殼體15的第一圓柱形面16的徑向內側上。電機30的電機軸32突出到在第二圓柱形面17和第三圓柱形面18的徑向內側上的位置。在該實施例中,電機30是直流電機。如圖3至圖7所示,電機30通過電源端子26電連接到電子控制裝置111。當電力通過電子控制裝置111供應到電機30時,電機軸32旋轉。
[0040]如圖3和圖4所示,輸出軸35通過配合到第六圓柱形面22的軸承36由第二殼體20可旋轉地支撐。
[0041]如圖3、圖4和圖6所示,減速器40是行星齒輪裝置并且包括偏心軸41、第一內齒輪46、第一行星齒輪47、第二行星齒輪49和輸出元件(用作最終減速元件)52。
[0042]如圖3、圖6和圖8所示,偏心軸41包括同軸部42和偏心部43。同軸部42配合到電機軸32并且偏心部43從同軸部42的定位在電機30被放置在的一側上的端部徑向地向外突出。同軸部42包括第七圓柱形面44和第八圓柱形面45。第七圓柱形面44配合到電機軸32,并且第八圓柱形面45是同軸部42的外壁面。第八圓柱形面45與第七圓柱形面44同軸。偏心軸線AX2相對于電機軸32的旋轉軸線AXl偏心,所述偏心軸線AX2是偏心部43的軸線。偏心軸41可與電機軸32 —體地旋轉。在該實施例中,偏心軸41的同軸部42牢固地壓配合到電機軸32。
[0043]如圖3、圖4和圖6至圖8所示,第一內齒輪46與電機軸32同軸并且不可旋轉地配合到第一殼體15。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內齒輪46牢固地壓配合到第一殼體15的第三圓柱形面18。
[0044]如圖3、圖4、圖6和圖8所不,第一行星齒輪47是與偏心軸41的偏心部43同軸的外齒輪,并且第一行星齒輪47從第一內齒輪46的徑向內側與第一內齒輪46嗤合。第一行星齒輪47通過軸承48由偏心軸41的偏心部43以此方式可旋轉地支撐以使得第一行星齒輪47可繞偏心軸線AX2旋轉。
[0045]如圖8所示,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內齒輪46的每個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