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四通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_種四通閥
[0001]本發明專利申請為分案申請
[0002]原申請的申請日為:2013年04月28日
[0003]申請號為:2013101575891
[0004]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四通閥
技術領域
[0005]本發明涉及空調系統中改變制冷劑流向,實現制冷、制熱切換的四通閥。
【背景技術】
[0006]現有技術中,大容量四通閥通常用于熱泵型空調中,主要由主閥和導閥組成,主閥包括閥體、設在閥體內的活塞以及設置在閥體上的冷凝管、蒸發管、高壓進氣管以及低壓排氣管,閥體的兩端設有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活塞是利用第一端蓋和第二端蓋之間的壓力差,在閥體內軸向來回移動,以實現高壓進氣管與冷凝管、蒸發管之間來回切換。關于大容量四通閥的工作原理,國內外很多文獻已經有詳盡的介紹,這里不再贅述。通過對四通閥工作原理的分析:1)當四通閥處于失電狀態時,由于高壓氣體的作用,活塞會向低壓排氣管與蒸發管之間傾斜,當四通閥得電后活塞會向第一端蓋的端面移動,此時由于活塞受到高壓氣體的推力,在換向時,閥體內的低壓排氣管與蒸發管夾角處受到阻力特別大,若該處受力點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潤滑,就會破壞閥體與活塞位于第一端蓋的低壓排氣管與蒸發管夾角處之間的油膜,形成干摩擦,最后拉毛閥體,嚴重時導致整個四通閥因活塞卡死而不換向;2)當四通閥處于得電狀態時,結合上述失電狀態時的受力分析,若閥體內低壓排氣管與冷凝管夾角處的受力點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潤滑,就會破壞閥體與活塞位于第二端蓋的低壓排氣管與冷凝管夾角處之間的油膜,形成干摩擦,拉毛閥體,最終會導致整個四通閥因活塞卡死而不換向。另外,由于空調系統得壓力差的原因在制冷劑的沖刷下也會使閥內的油膜被帶離,導致活塞在無油潤滑下工作,極易拉傷閥體內壁。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四通閥,解決活塞與閥體干摩擦導致活塞卡死的問題。
[0008]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四通閥,包括主閥和導閥,所述主閥包括閥體和活塞,所述活塞設于閥體的內腔中并可沿閥體軸向移動,閥體的一端設置第一端蓋密封、另一端設置第二端蓋密封,活塞與第一端蓋之間的內腔與導閥的第一接管連通,活塞與第二端蓋之間的內腔與導閥的第二接管連通,所述閥體具有接管孔并通過接管孔接有冷凝管、蒸發管、高壓進氣管和低壓排氣管,導閥的高壓信號管與高壓進氣管連通,導閥的低壓信號管與低壓排氣管連通,所述閥體兩端的內腔壁設有從閥體的端部沿閥體的軸向向閥體的中部延伸的安裝臺階,兩個安裝臺階的臺階面位于接管孔的兩側,所述安裝臺階裝配有潤滑襯套,所述活塞與潤滑襯套的內壁配合并沿潤滑襯套的內壁滑移,所述潤滑襯套的內端面抵于安裝臺階的臺階面,潤滑襯套的長度大于活塞的移動行程。
[0009]進一步的,所述潤滑襯套的內壁具有用于嵌裝固體潤滑油的存油孔。
[0010]進一步的,所述存油孔為通孔或者盲孔。
[0011]進一步的,所述所述活塞沿其軸向從靠近第二端蓋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端蓋的一端依次設有高壓流道I和高壓流道II,高壓流道II相對高壓流道I旋轉90度設置,高壓流道I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高壓腔I,高壓流道II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高壓腔II,在高壓流道I的背面設有低壓流道I,在高壓流道II的背面設有低壓流道II,低壓流道I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低壓腔I,低壓流道II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低壓腔II,高壓流道I靠近第二端蓋的側壁與活塞靠近第二端蓋的端面之間的距離以及高壓流道II靠近第一端蓋的側壁與活塞靠近第一端蓋的端面之間的距離均為LI,當活塞抵住第一端蓋時,活塞靠近第二端蓋的端面與靠近第二端蓋的安裝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為SI,SI ^ 0.5L1,當活塞抵住第二端蓋時,活塞靠近第一端蓋的端面與靠近第一端蓋的安裝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為S2,S2彡0.5L1。
[0012]進一步的,所述閥體具有八個接管孔,兩個接管孔為一組并沿閥體軸向排列,四組接管孔沿閥體周向均布,八個接管孔分別連接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第一蒸發管、第二蒸發管、第一高壓進氣管、第二高壓進氣管、第一低壓排氣管和第二低壓排氣管,其中第一冷凝管與第二蒸發管設于同一組接管孔中且第一冷凝管設于靠近第二端蓋的接管孔中、第二冷凝管與第一蒸發管設于同一組接管孔中,第一冷凝管與第一蒸發管相對、第二蒸發管與第二冷凝管相對,第一高壓進氣管與第二高壓進氣管設于同一組接管孔中且第一高壓進氣管于靠近第二端蓋的接管孔中、第一低壓排氣管與第二低壓排氣管設于同一組接管孔中,第一高壓進氣管與第一低壓排氣管相對、第二高壓進氣管與第二低壓排氣管相對,所述導閥的高壓信號管與第一高壓進氣管和/或第二高壓進氣管連通,導閥的低壓信號管與第一低壓排氣管和/或第二低壓排氣管連通。
[0013]進一步的,所述活塞沿其軸向從靠近第二端蓋的一端到靠近第一端蓋的一端依次設有第一高壓流道、第二高壓流道和第三高壓流道,其中第二高壓流道相對第一高壓流道旋轉90度設置,第一高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一高壓腔,第二高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二高壓腔,第三高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三高壓腔,在第一高壓流道的背面設有第一低壓流道,在第二高壓流道的背面設有第二低壓流道,在第三高壓流道的背面設有第三低壓流道,第一低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一低壓腔,第二低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二低壓腔,第三低壓流道可與潤滑襯套的內壁圍成第三低壓腔;
[0014]當活塞抵住第一端蓋時,第一高壓腔與第一高壓進氣管、第一冷凝管連通,第一低壓腔與第一低壓排氣管、第一蒸發管連通,第二高壓腔與第二高壓進氣管、第二冷凝管連通,第二低壓腔與第二低壓排氣管、第二蒸發管連通;
[0015]當活塞抵住第二端蓋時,第二高壓腔與第一高壓進氣管、第一蒸發管連通,第二低壓腔與第一低壓排氣管、第一冷凝管連通,第三高壓腔與第二高壓進氣管、第二蒸發管連通,第三低壓腔與第二低壓排氣管、第二冷凝管連通。
[001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壓流道靠近第二端蓋的側壁與活塞靠近第二端蓋的端面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三高壓流道靠近第一端蓋的側壁與活塞靠近第一端蓋的端面之間的距離均為L2,當活塞抵住第一端蓋時,活塞靠近第二端蓋的端面與靠近第二端蓋的安裝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為S3,S3 ^ 0.5L2,當活塞抵住第二端蓋時,活塞靠近第一端蓋的端面與靠近第一端蓋的安裝臺階的臺階面之間的距離為S4, S4 ^ 0.5L2。
[0017]進一步的,所述活塞具有將第一高壓腔與第二高壓腔連通以及將第二高壓腔與第三高壓腔連通的第一連通孔或第一連通槽;或者,所述活塞具有將第一低壓腔與第二低壓腔連通以及將第二低壓腔與第三低壓腔連通的第二連通孔或第二連通槽;或者,所述活塞具有將第一高壓腔與第二高壓腔連通以及將第二高壓腔與第三高壓腔連通的第一連通孔或第一連通槽,所述活塞具有將第一低壓腔與第二低壓腔連通以及將第二低壓腔與第三低壓腔連通的第二連通孔或第二連通槽。
[001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過第一連通管連通;或者,所述第一蒸發管和第二蒸發管通過第二連通管連通;或者,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通過第一連通管連通,所述第一蒸發管和第二蒸發管通過第二連通管連通。
[001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壓進氣管和第二高壓進氣管通過第三連通管連通,第一低壓排氣管和第二低壓排氣管通過第四連通管連通。
[002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設置潤滑襯套后,由潤滑襯套替代閥體內腔壁與活塞進行配合摩擦,既解決了四通閥的活塞與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