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紡絲原液通斷的冷凍閥。
背景技術:
化纖行業所用紡絲箱體中,因原液主管道以及各個支管道全部密閉在保溫箱體中,若實現每個紡絲位的單獨啟停,必須要能夠控制每個紡絲位原液的通斷,這就需要在每個支管道上設立閥門,因支管道位于箱體內部,增設閥門有難度,而且操作和維修均較為困難,因此在箱體內部設置普通的截止閥不理想,因此,需要對現有的原液支管用的閥門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用于紡絲原液通斷的冷凍閥,以冷凍閥代替傳統的截止閥,操作簡便可行,便于系統設備的維護。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紡絲原液通斷的冷凍閥,該冷凍閥連接于原液支管中,關鍵點是,所述冷凍閥包括閥芯及圍繞固定在其外部的閥體,閥芯中部設置有與原液支管相通連接的原液流通孔,閥體中設置有通向閥芯外壁處的通氣孔,通氣孔外端增設三通管,三通管中的三個端口分別為與通氣孔相連的連接口、連接有冷氣供給裝置的冷氣口以及與外界空氣相通的排氣口,所述冷氣口內部設置有進氣管,進氣管穿過連接口并延伸至通氣孔底部。
所述的進氣管與冷氣口之間增設有連接頭,連接頭中部為通孔,連接頭下部借助螺紋連接固定于冷氣口中,進氣管與連接頭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的閥芯在通氣孔底部位置設置有繞閥芯外圓周設置的換熱槽。
所述的閥芯在換熱槽處的壁厚為10-12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紡絲原液的物理形態與溫度密切相關,本實用新型通過向通氣孔內通斷冷氣來調節閥芯中原液的溫度,從而控制原液的狀態在液態和固態之間轉換,最終實現原液在閥芯以及原液支管中的通斷,冷凍閥代替了常規的截止閥,大大簡化了管道,降低了系統設備的制造、安裝難度,冷凍閥在管路正常工作時沒有任何部件發生動作,大大減少了故障發生率,為連續生產提供了保證,只需要控制冷氣供給裝置的開閉即可完成原液通斷的調節,操作過程也變得極其簡便。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閥芯,2、閥體,3、原液流通孔,4、原液支管,5、通氣孔,6、三通管,601、連接口,602、冷氣口,603、排氣口,7、進氣管,8、連接頭,9、換熱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于紡絲原液通斷的冷凍閥,該冷凍閥連接于原液支管4中,所述冷凍閥包括閥芯1及圍繞固定在其外部的閥體2,閥芯1中部設置有與原液支管4相通連接的原液流通孔3,閥體2中設置有通向閥芯1外壁處的通氣孔5,通氣孔5外端增設三通管6,三通管6中的三個端口分別為與通氣孔5相連的連接口601、連接有冷氣供給裝置的冷氣口602以及與外界空氣相通的排氣口603,所述冷氣口602內部設置有進氣管7,進氣管7穿過連接口601并延伸至通氣孔5底部。
紡絲原液一般在200攝氏度左右為液態,低于100攝氏度情況下為膠狀,基于原液此性質,本申請在紡絲箱體支管道處設置冷凍閥代替截止閥,冷凍閥內通冷凍氣體,實現原液的通斷控制。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紡絲原液從主管道進入原液支管4,經閥芯1與原液流通孔3相連通實現正常紡絲,在需要單獨關閉一個支管道時,冷凍氣體由三通管6的冷氣口602和進氣管7通入冷凍閥通氣孔5底部,冷氣由進氣管7上端進入閥體2內部并直接將冷氣引至閥芯1處,避免冷氣未經熱交換而從排氣口603流出,減少冷氣吸收的外部熱量,提高冷凍截流的反應速度,冷氣在閥芯1處進行熱交換后經通氣孔5移動至三通管6的排氣口603,由排氣口603排出,形成冷氣的完整的循環通道,提高循環效率,提高冷凍閥的靈敏度,原液溫度降低到使其凝固成膠狀不再流動的狀態,實現原液供應的中斷;若需再次使原液恢復流通,則只需關閉冷氣供給裝置即可,外界空氣通過排氣口603與通氣孔5中的氣體進行熱量交換,使得通氣孔5中氣體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閥芯1隨之逐漸恢復至常溫,最終使得閥芯1中的原液恢復至液體流動狀態。
所述進氣管7與冷氣口602之間增設有連接頭8,連接頭8中部為通孔,連接頭8下部借助螺紋連接固定于冷氣口中,進氣管7與連接頭8下端固定連接,連接頭8連同進氣管7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拆卸、維護和更換。
所述閥芯1在通氣孔5底部位置設置有繞閥芯1外圓周設置的換熱槽9,換熱槽9處的壁厚10mm,換熱槽9起到緩沖作用并且增大冷凍氣體與閥芯1的接觸面積,保證當冷氣從通氣孔5下端進入到閥芯1后,在換熱槽9處與支管內原液進行熱交換更充分,減少能耗的損失,且壁厚較薄加快了熱交換的速度,提高冷凍閥工作的靈敏度。
本實用新型在不設截止閥的情況下實現原液的通斷,既保證了使用要求又簡化了管道,減少故障點,檢修和維修方便,即使在正常開車情況下,也可以維修,不需要停車,保證了連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