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底座,尤其是一種使羅茨鼓風機與電機的連接中的皮帶進行自動張緊的底座。
背景技術:
在羅茨鼓風機與電機的連接中,分為直連式和皮帶連接式。其中,皮帶連接式占大約85%。如圖一和圖二所示,傳統的羅茨鼓風機采用風機固定,電機固定在由槽鋼制成的電機滑塊上,由頂絲及固定頂絲塊施加給電機滑塊一個與皮帶作用相反的力,以保證皮帶的松緊度。此結構設計簡單實用,成本低,但是需要客戶經常性的去調整頂絲,以保證皮帶有個合適的松緊度,從而保證皮帶的使用壽命。一般的調整周期為首次開機后一周和機組不間斷運行一個月的時間。需要經常依靠人工手動調整皮帶松緊度,會給使用客戶造成一定的工作量。如果使用方培訓不當或意識不足,不進行此保養維護,皮帶的使用壽命將大大縮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張緊底座,該一種自動張緊底座具有解決了羅茨鼓風機需要經常手動調整皮帶松緊度的問題,可以自動張緊皮帶,大大減少了設備使用方的工作量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底座本體、連接螺桿、電機滑塊、彈簧、緊固螺母和連接軸,所述的連接螺桿和電機滑塊分別包括兩個,兩個電機滑塊的末端分別開有圓孔,連接軸分別穿入兩個電機滑塊的圓孔內,兩個電機滑塊通過連接軸與底座本體相鉸接,兩個電機滑塊的前端分別向上抬起,與底座本體形成夾角,兩個電機滑塊的前端分別設置有長槽孔,兩個連接螺桿分別沿底座本體上部穿出,且分別穿過兩個電機滑塊端部的長槽孔,長槽孔上部的連接螺桿上分別設置有彈簧,彈簧上部的連接螺桿上設置有緊固螺母,羅茨鼓風機設置在底座本體上,電機設置在電機滑塊上部。
所述的底座本體上設置有螺栓孔,羅茨鼓風機與底座本體之間通過螺栓穿過螺栓孔相固定。
所述的電機滑塊設置在底座本體的左側,羅茨鼓風機設置在電機滑塊右側的底座本體上。
所述的電機滑塊前后兩側的底座本體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的連接軸的兩端分別穿過前后兩側的連接板。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張緊底座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可以自動張緊皮帶,在風機出廠前就安裝完畢,貨到現場并入系統后,用戶無需手動對皮帶進行松緊度的調整,大大減少了設備使用方的工作量等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現有的底座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現有的底座的立體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張緊底座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張緊底座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1、底座本體,11、螺栓孔,2、連接螺桿,3、電機滑塊,31、圓孔,32、長槽孔,4、彈簧,5、緊固螺母,6、連接軸,7、電機,8、羅茨鼓風機,9、連接板,10、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說明書附圖3和附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張緊底座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張緊底座,其結構包括底座本體1、連接螺桿2、電機滑塊3、彈簧4、緊固螺母5和連接軸6,所述的連接螺桿2和電機滑塊3分別包括兩個,兩個電機滑塊3的末端分別開有圓孔31,連接軸6分別穿入兩個電機滑塊3的圓孔31內,兩個電機滑塊3通過連接軸6與底座本體1相鉸接,兩個電機滑塊3的前端分別向上抬起,與底座本體1形成夾角,兩個電機滑塊3的前端分別設置有長槽孔32,兩個連接螺桿2分別沿底座本體1上部穿出,且分別穿過兩個電機滑塊3端部的長槽孔32,長槽孔32上部的連接螺桿2上分別設置有彈簧4,彈簧4上部的連接螺桿2上設置有緊固螺母5,羅茨鼓風機8設置在底座本體1上,電機7設置在電機7滑塊3上部。
所述的底座本體1上設置有螺栓孔11,羅茨鼓風機8與底座本體1之間通過螺栓穿過螺栓孔11相固定。
所述的電機7滑塊3設置在底座本體1的左側,羅茨鼓風機8設置在電機7滑塊3右側的底座本體1上。
所述的電機7滑塊3前后兩側的底座本體1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9,所述的連接軸6的兩端分別穿過前后兩側的連接板9。
本設計將電機7滑塊3的一端串與連接軸6上,通過合適長度的皮帶10連接電機7輪和風機輪,通過皮帶10的拉力作用,使電機7滑塊3翹起一定的角度a。發貨前組裝時,選擇合適長度的皮帶10,擰緊彈簧4上方的緊固螺母5,使彈簧4下壓,電機7滑塊3與底座本體1之間的角度α變小,從而使電機7輪遠離風機輪,張緊皮帶10。在實際使用時,皮帶10松弛后,電機7滑塊3會因為彈簧4的彈力進一步縮小α角,使電機7輪遠離風機輪,實現皮帶10自動張緊。
以上所列舉的實施方式僅供理解本實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的限定,有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權利要求所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作出多種變化或變形,所有等同的變化或變形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