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的現有技術中的玻璃升降器結構示意圖,在現有的技術方案中,拉線1′的前端與支架2′的連接部分設有阻尼彈簧結構7′,如圖2和圖3所示,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阻尼彈簧機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的阻尼彈簧機構的剖視圖,所述阻尼彈簧結構7′包括有第一支架體3′、第二支架體4′和阻尼彈簧5′,所述阻尼彈簧5′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支架體4′和第二支架體4′,拉線1′固定于第一支架體3′內,線芯6′內套于拉線1′內并穿過第一支架體4′和第二支架體4′,所述阻尼彈簧結構7′利用阻尼彈簧5′的張力平衡升降器的拉線伸長量,這樣導致當下降力為負時,在起步時會有可見的抖動現象,影響玻璃升降器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它能夠解決在下降力為負時的啟動抖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包括第一支架體、第二支架體和阻尼彈簧,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體內形成有敞口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底部形成有貫通的裝配通道;
所述第二支架體裝配于所述容納槽內,所述第二支架體的第一端穿設過所述裝配通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體的第二端的外輪廓面與所述容納槽的內輪廓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架體的第二端的端面與所述容納槽的內壁之間形成有空氣腔,所述第二支架體的第二端設有貫穿的空氣過孔,所述空氣過孔與所述空氣腔連通;
所述阻尼彈簧裝配于所述空氣腔內,所述阻尼彈簧的一端抵壓于所述空氣腔的底面,所述阻尼彈簧的另一端抵壓于所述第二支架體的第二端的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支架體包括設于第一端的第一柱形段和設于第二端的第二柱形段,所述第一柱形段和所述第二柱形段同軸設置,所述阻尼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一柱形段上,所述阻尼彈簧的一端抵壓于所述空氣腔的底面,所述阻尼彈簧的另一端抵壓于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柱形段的外圓周面上環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裝配有活塞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支架體包括安裝臺以及氣缸體,所述安裝臺內設有敞口的裝配槽,所述裝配槽的底部設有貫通的第一裝配孔,所述氣缸體固定于所述裝配槽內,所述氣缸體靠近所述裝配槽的一端開設有第二裝配孔,所述第一裝配孔和所述第二裝配孔同軸設置,所述第一裝配孔和所述第二裝配孔共同組成所述裝配通道,所述容納槽形成于所述氣缸體背向所述裝配槽的一端,所述第二裝配孔與所述容納槽連通。
如上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其中,優選的是,還包括有端蓋,所述端蓋固定于所述裝配槽的底部,所述端蓋背向所述裝配槽的一端凹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設有第三裝配孔,所述第三裝配孔與所述第一裝配孔同軸設置,所述氣缸體的靠近所述固定槽的一端設有環狀凸臺,所述環狀凸臺的外徑與所述固定槽的內徑相匹配,所述環狀凸臺靠近所述裝配槽的一端設有環狀臺階,所述環狀臺階內裝配有缸口密封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設置空氣腔以及阻尼彈簧的組合結構,既利用阻尼彈簧提供生產需要的彈性力及相關的壓縮行程,實現了平衡拉線的伸長,又利用空氣的壓縮、沖放產生的阻力消除了現有方案中的抖動或振動。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玻璃升降器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阻尼彈簧機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中的阻尼彈簧機構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軸測圖;
圖5是本發明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支架體,2-容納槽,3-安裝臺,4-氣缸體,5-第一裝配孔,6-第二裝配孔,7-環狀凸臺,8-缸口密封圈,9-第二支架體,10-空氣腔,11-空氣過孔,12-第一柱形段,13-第二柱形段,14-卡槽,15-活塞密封圈,16-第一槽段,17-第二槽段,18-第三槽段,19-阻尼彈簧,20-端蓋,21-固定槽,22-第三裝配孔,23-線芯,24-拉線,25-裝配槽;
1′-拉線,2′-支架,3′-第一支架體,4′-第二支架體,5′-阻尼彈簧,6′-線芯,7′-阻尼彈簧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如圖3-6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玻璃升降器拉線的阻尼張緊結構,包括第一支架體1、第二支架體9和阻尼彈簧19,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體1固定于支架(未示出)上,所述第一支架體1內形成有敞口的容納槽2,所述容納槽2底部形成有貫通的裝配通道;所述第二支架體9裝配于所述容納槽2內,所述第二支架體9的第一端穿設過所述裝配通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體9的第二端的外輪廓面與所述容納槽2的內輪廓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架體9的第二端的端面與所述容納槽2的內壁之間形成有空氣腔10,所述第二支架體9的第二端設有貫穿的空氣過孔11,所述空氣過孔11與所述空氣腔10連通;所述阻尼彈簧19裝配于所述空氣腔10內,所述阻尼彈簧19的一端抵壓于所述空氣腔10的底面,所述阻尼彈簧19的另一端抵壓于所述第二支架體9的第二端的端面上。
所述第二支架體9內開設有貫通的線束過孔,所述線束過孔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槽段16、第二槽段17和第三槽段18,線芯23通過線束過孔穿設過所述第二支架體9,拉線24包裹住線芯23,且固定于第三槽段18,所述第一槽段16呈放射狀開口,這樣卷絲筒(未示出)收放線芯23時候,線芯23不會摩擦到第一槽段16的內壁表面,避免線芯23長時間摩擦導致損壞,所述第二槽段17的直徑比所述第三槽段18的直徑要小,第三槽段18對拉線24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上述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在拉線24的作用力下,會帶動第二支架體9向左壓縮阻尼彈簧19和空氣腔10的空氣,在低速度壓縮時,第二支架體9只受阻尼彈簧19的反彈力,當拉線24有向右的伸長時(一般在總成中彈簧有預壓縮),阻尼彈簧19會釋放出被壓縮的行程而伸長。當拉線24受的合力在線芯23方向有左右方向的劇烈變化時,由于阻尼彈簧19的迅速回饋,而產生拉線24的振動,此時,由于第二支架體9對空氣腔10中的空氣壓縮或拉伸、以及空氣過孔11的過氣,產生的阻尼,會過濾去第二支架體9的振動而消沉拉線24的線芯23的振動。
所述第二支架體9包括設于第一端的第一柱形段12和設于第二端的第二柱形段13,所述第一柱形段12和所述第二柱形段13同軸設置,所述第一柱形段12的直徑比所述第二柱形段13的直徑小,所述阻尼彈簧19套設于所述第一柱形段12上,所述阻尼彈簧19的一端抵壓于所述空氣腔10的底面,所述阻尼彈簧19的另一端抵壓于所述第二柱形段13的端面上,這樣阻尼彈簧19固定牢靠,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移位,導致第二支架體9移動凝滯不暢,且第二支架體9受到的彈性力集中高效。
為了加強所述空氣腔10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二柱形段13的外圓周面上環設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內裝配有活塞密封圈15,裝配時,所述活塞密封圈15緊密配合在所述第二柱形段13的外壁和所述容納槽2的內壁之間。
所述第一支架體1設為組合式結構,這樣維修裝配方便,具體地,所述第一支架體1包括安裝臺3以及氣缸體4,所述安裝臺3用于將阻尼張緊結構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安裝臺3內設有敞口的裝配槽25,所述裝配槽25的底部設有貫通的第一裝配孔5,所述氣缸體4固定于所述裝配槽25內,所述氣缸體4靠近所述裝配槽25的一端開設有第二裝配孔6,所述第一裝配孔5和所述第二裝配孔6同軸設置,所述第一裝配孔5和所述第二裝配孔6共同組成所述裝配通道,所述容納槽2形成于所述氣缸體4背向所述裝配槽25的一端,所述第二裝配孔6與所述容納槽2連通。這樣的組合式裝配方式,將安裝臺3及氣缸體4各自獨立加工好,再配合固定即可,相對于一體化成型的方式,工藝路線簡單,裝配和維修都方便。
還包括有端蓋20,所述端蓋20固定于所述裝配槽25的底部,所述端蓋20背向所述裝配槽25的一端凹設有固定槽21,所述固定槽21的底部設有第三裝配孔22,所述第三裝配孔22與所述第一裝配孔5同軸設置,所述氣缸體4的靠近所述固定槽21的一端設有環狀凸臺7,所述環狀凸臺7的外徑與所述固定槽21的內徑相匹配,所述環狀凸臺7靠近所述裝配槽25的一端設有環狀臺階,所述環狀臺階內裝配有缸口密封圈8。裝配時,所述端蓋20固定于所述裝配槽25的底部,所述氣缸體4固定于裝配槽25內,所述環狀凸臺7緊密配合于所述端蓋20的固定槽21內,所述缸口密封圈8被緊壓在所述環狀臺階和第一柱形段12之間,從而增強所述空氣腔10的密封性,所述端蓋20起到固定限位作用。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