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紡織機械用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新材料和新技術應用普遍,紡織物作為一種優良的材料應用廣泛,在紡織機械中,一般都需要采用支撐裝置對其進行支撐,現有的支撐裝置不能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無法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紡織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紡織機械用支撐裝置,具備支撐裝置可以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可以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提高了紡織的工作效率的優點,解決了支撐裝置不能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無法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紡織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紡織機械用支撐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所述第一移動桿的左側設置有齒牙,所述第一移動桿的頂部延伸至第一固定架的外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操作臺,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內部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與齒牙嚙合的齒輪,所述第一固定架內腔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滑桿一端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左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左端與第一移動桿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底座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所述第二移動桿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彈簧,所述第二移動桿的頂部延伸至第二固定架的外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部與操作臺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滾輪。
優選的,所述第二移動桿位于第二固定架內部一端的兩側均活動連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遠離第二移動桿的一端與第二固定架的內壁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移動桿兩側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滑動桿,所述滑動桿遠離第二移動桿的一端與第二固定架的內壁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電機的背面固定連接有減震墊,所述減震墊的背面與第一固定架內腔的背面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電機的設置,可以帶動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與齒牙的配合帶動第一移動桿移動,通過第二移動桿的設置,帶動第二升降板和操作臺移動,對支撐的高度進行調節,同時解決了支撐裝置不能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無法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紡織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2、本發明通過減震墊的設置,可以對電機進行保護,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通過滑桿和滑套的設置,增加第一移動桿和第一升降板移動的穩定性,通過限位板的設置,可以通過彈簧對第二移動桿進行限位,同時增加緩沖力,通過滑動桿的設置,增加第二移動桿在第二固定架內部升降的穩定性,通過支撐腿和滾輪的設置,方便對支撐裝置進行移動,便于人們操作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齒輪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第一固定架、3第一移動桿、4齒牙、5第一升降板、6操作臺、7電機、8齒輪、9滑桿、10滑套、11連接桿、12第二固定架、13第二移動桿、14彈簧、15第二升降板、16支撐腿、17滾輪、18限位板、19滑動桿、20減震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紡織機械用支撐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16,支撐腿16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滾輪17,通過支撐腿16和滾輪17的設置,方便對支撐裝置進行移動,便于人們操作和使用,底座1頂部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架2,第一固定架2的內部設置有第一移動桿3,第一移動桿3的左側設置有齒牙4,第一移動桿3的頂部延伸至第一固定架2的外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升降板5,第一升降板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操作臺6,第一固定架2的內部設置有電機7,電機7的背面固定連接有減震墊20,減震墊20的背面與第一固定架2內腔的背面固定連接,通過減震墊20的設置,可以對電機7進行保護,延長電機7的使用壽命,電機7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與齒牙4嚙合的齒輪8,第一固定架2內腔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滑桿9,滑桿9一端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滑套10,通過滑桿9和滑套10的設置,增加第一移動桿3和第一升降板5移動的穩定性,滑套10的左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11,連接桿11的左端與第一移動桿3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底座1頂部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架12,第二固定架12的內部設置有第二移動桿13,第二移動桿13位于第二固定架12內部一端的兩側均活動連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遠離第二移動桿13的一端與第二固定架12的內壁固定連接,通過限位板18的設置,可以通過彈簧14對第二移動桿13進行限位,同時增加緩沖力,第二移動桿13兩側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滑動桿19,滑動桿19遠離第二移動桿13的一端與第二固定架12的內壁滑動連接,通過滑動桿19的設置,增加第二移動桿13在第二固定架12內部升降的穩定性,第二移動桿13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彈簧14,第二移動桿13的頂部延伸至第二固定架12的外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二升降板15,第二升降板15的底部與操作臺6底部的右側固定連接,通過電機7的設置,可以帶動齒輪8轉動,通過齒輪8與齒牙4的配合帶動第一移動桿3移動,通過第二移動桿13的設置,帶動第二升降板15和操作臺6移動,對支撐的高度進行調節,同時解決了支撐裝置不能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無法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紡織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使用時,通過控制器啟動電機7帶動齒輪8轉動,齒輪8通過與齒牙4的配合帶動第一移動桿3移動,同時通過連接桿11帶動滑套10在滑桿9表面滑動,然后第一升降板5跟隨第一移動桿3移動帶動操作臺6上升,同時帶動第二升降板15移動,第二升降板15移動的同時通過第二移動桿13帶動滑動桿19在第二固定架12內部滑動,彈簧14經過與限位板18的配合對支撐的高度進行限位,同時增加與限位板18接觸的緩沖力,最后完成對支撐裝置高度的調節。
綜上所述:該紡織機械用支撐裝置,通過第一固定架2、第一移動桿3、齒牙4、第一升降板5、操作臺6、電機7和齒輪8的配合,解決了支撐裝置不能根據操作人員的身高需要來調節支撐高度,且無法滿足不同機械對不同離地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紡織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