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齒輪箱密封與回油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軌道交通用的高速齒輪箱動密封及回油結構。
背景技術:
齒輪箱動密封技術在齒輪箱的密封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及對密封性能的要求不同,其動密封結構也千差萬別。但其總體原理均是在旋轉部件和靜止部件上分別制造出凹槽和凸起,然后讓旋轉部件和靜止部件的凹槽和凸起彼此交叉設置,在徑向和軸向方向上形成小間隙。在旋轉部件旋轉時,小間隙內形成氣流以密封潤滑介質(一般指潤滑油,后續以潤滑油代替)不泄露。
然而在旋轉部件高速旋轉時,仍然會有少量潤滑油以霧化形式穿過小間隙,造成泄漏。因此,在齒輪箱動密封領域,一般均設置回油結構,以便將少量的泄漏潤滑油導流回原箱體內。更復雜的齒輪箱動密封,會設置多級的動密封結構,以防止潤滑油泄漏。
對于高速齒輪箱,由于軸承轉速很高,單級或2級動密封已不能夠提供足夠的密封,因此復雜的高速齒輪箱,設置了多級(一般設置成3級動密封,更多級數的密封,則需要更多的軸向空間及導致結構異常復雜)的動密封結構及回油結構,以防止潤滑油泄漏。但是在齒輪箱的回油結構中,通常采用了一條回油通道,沒有考慮不同回油通道彼此的交互影響,如回油通道堵塞,回油腔中不同氣壓干擾等,依然容易造成齒輪箱潤滑油泄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高速齒輪箱多級動密封的回油通道干擾問題,消除潤滑油泄漏現象,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新型齒輪箱動密封及回油結構,該齒輪箱動密封及回油結構采用三級動密封結構,能夠分級平衡齒輪箱內部與外部氣壓,且能夠消除多級動密封的回油通道干擾問題,減小潤滑油泄漏風險等。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齒輪箱動密封及回油結構,包括軸,裝在軸上的定位環和軸承,以及軸承座和齒輪箱箱體;所述軸承的內圈處裝有軸承內圈壓蓋,該軸承的外圈處裝有軸承外圈壓蓋;其結構特點是:
所述定位環上套裝有密封環一,該密封環一與定位環之間形成第一級動密封和對應的第一動密封腔;所述軸承內圈壓蓋上套裝有密封環二,該密封環二與定位環、軸承內圈壓蓋之間形成第二級動密封和對應的第二動密封腔;所述軸承外圈壓蓋與軸承內圈壓蓋之間形成第三級動密封和對應的第三動密封腔;所述第一級動密封、第二級動密封和第三級動密封之間設置有獨立互不干擾的回油通道。
由此,本發明的齒輪箱動密封及回油結構采用三級動密封結構,各級動密封設置了獨立互不干擾的回油通道,該結構能夠分級平衡齒輪箱內部與外部氣壓,且能夠消除多級動密封的回油通道干擾問題,減小潤滑油泄漏風險等。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優化,以下為優化后形成的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軸承座上開有彼此獨立的集油槽;所述密封環一、密封環二、軸承外圈壓蓋上均開有回油缺口槽,各回油缺口槽分別與軸承座上的集油槽一一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齒輪箱箱體上開有彼此獨立的回油孔,所述軸承座上開有彼此獨立的回油孔;所述各回油缺口槽分別與軸承座上的回油孔、軸承座上的集油槽、所述齒輪箱箱體上的回油孔形成相應級的回油通路。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軸承座上開有集油槽一、集油槽二和集油槽三;所述軸承座上開有軸承座回油孔一、軸承座回油孔二和軸承座回油孔三;所述齒輪箱箱體上開有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一、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二和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三;所述密封環一上開有第一回油缺口槽,所述密封環二上開有第二回油缺口槽,所述軸承外圈壓蓋第三回油缺口槽;所述第一回油缺口槽與軸承座回油孔一、集油槽一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一形成一級回油通路;所述第二回油缺口槽與軸承座回油孔二、集油槽二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二形成二級回油通路;所述第三回油缺口槽與軸承座回油孔三、集油槽三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三形成三級回油通路。由此,三個具體的回油通路分級平衡了齒輪箱內部與外部氣壓,且各油路之間互不干擾,減小了潤滑油泄漏風險。
在本發明中,所述軸、定位環和軸承內圈壓蓋作為旋轉件,所述密封環一、密封環二、軸承外圈壓蓋、軸承座和齒輪箱箱體作為靜止件。
為了輕量化的目的,所述軸為空心軸。
優選地,所述密封環一和軸承座之間及通過第一定位銷定位。
優選地,所述密封環二和軸承外圈壓蓋之間通過第二定位銷定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齒輪箱采用三級動密封結構,各級動密封設置了獨立互不干擾的回油通道,該結構能夠分級平衡齒輪箱內部與外部氣壓,且能夠消除多級動密封的回油通道干擾問題,減小潤滑油泄漏風險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圖1的b-b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圖1的c-c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軸承座中關于集油槽及回油孔的軸測局部視圖;
圖6是本發明齒輪箱箱體中關于回油孔的軸測局部視圖。
在圖中:
1-軸、2-定位環、3-軸承內圈壓蓋、4-密封環二、5-密封環一、6-軸承外圈壓蓋、7-軸承座、8齒輪箱箱體、4.1-第二回油缺口槽、5.1-第一回油缺口槽、6.1-第三回油缺口槽、7.1-軸承座回油孔一、7.2-軸承座回油孔二、7.3-軸承座回油孔三、7.4-集油槽一、7.5-集油槽二、7.6-集油槽三、8.1-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一、8.2-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二、8.3-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三、01-第一定位銷、02-第二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是對本發明原理的進一步說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與本發明相同或類似技術均沒有超出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為敘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現“上”、“下”、“左”、“右”字樣,僅表示與附圖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對結構起限定作用。
一種齒輪箱動密封及分級獨立回油結構,如圖1-圖6所示,包括空心軸1,裝在空心軸1上的定位環2和軸承,以及軸承座7和齒輪箱箱體8;所述軸承的內圈處裝有軸承內圈壓蓋3,該軸承的外圈處裝有軸承外圈壓蓋6。
所述空心軸1、定位環2、軸承內圈壓蓋3屬于高速旋轉件,軸承內圈壓蓋3通過過盈配合壓裝到空心軸1上。密封環一5、密封環二4、軸承外圈壓蓋6、軸承座7、齒輪箱箱體8屬于靜止件,軸承外圈壓蓋6通過螺栓固定到軸承座7上,軸承座7通過螺栓固定到齒輪箱箱體8上。
軸承座上開有彼此獨立的集油槽和軸承座回油孔。齒輪箱箱體上開有彼此獨立的齒輪箱箱體回油孔。
密封環一、密封環二、軸承外圈壓蓋上分別開有回油缺口槽。其回油缺口槽分別與軸承座上的集油槽一一對應。
密封環一5與定位環2組成第一級動密封,并形成動密封腔;密封環二4與定位環2及軸承內圈壓蓋3組成第二級動密封,并形成動密封腔;軸承外圈壓蓋6與軸承內圈壓蓋3組成第三級動密封,并形成動密封腔。
第一回油缺口槽5.1與軸承座回油孔一7.1、集油槽一7.4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一8.1形成一級回油通路;第二回油缺口槽4.1與軸承座回油孔二7.2、集油槽二7.5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二8.2形成二級回油通路;第三回油缺口槽6.1與軸承座回油孔三7.3、集油槽三7.6及齒輪箱箱體回油孔三8.3形成三級回油通路。
密封環一5和軸承座7之間及通過第一定位銷01定位。
密封環二4和軸承外圈壓蓋6之間通過第二定位銷02定位。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