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攝像機架,特別是一種頭部穿戴攝像機架。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vr)技術是仿真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集合,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vr技術主要包括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備等方面。模擬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目前,隨著vr應用的流行,對于用于vr場景拍攝的需求也急速提升,但由于用于vr應用的圖像需要進行三維立體拍攝,對拍攝的要求較高,首先,攝像機需要采集三維全景立體圖像,另外,要求拍攝時無論拍攝人員或承載攝像機的設備如何運動或抖動,均要保持攝像機穩定性。而現有技術的攝像機架均是針對平面拍攝,無法進行三維全景立體拍攝,并且現有技術的攝像機架通常與攝像機固定連接,在拍攝時攝像機會隨著攝像機架抖動,從而導致拍攝質量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頭部穿戴攝像機架,拍攝人員可以使用該穿戴設備進行三維全景立體拍攝,并且拍攝時攝像機組不會隨著拍攝人員的移動而發生抖動,從而得到高質量的圖像。
本發明解決以上問題所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頭部穿戴攝像機架,它包含頭盔、第一u型支架、第二u型支架、環形機架、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傳感器和控制模塊,所述頭盔與第一u型支架的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用于調節第一u型支架的轉動;所述第二u型支架與第一u型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電機用于調節第二u型支架的轉動;所述第二u型支架與環形機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用于調節環形機架的轉動;所述傳感器位于環形機架上;所述傳感器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在使用過程中,傳感器將會將第二u型支架和第一u型支架相對于桿的實時位置信息傳輸到控制模塊,即第二u型支架和第一u型支架相對于環形機架的實時位置信息傳輸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位置信息通過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實時調整第一u型支架、第二u型支架和環形機架的位置,以便環形機架保持在初始狀態,而最終控制環形機架上攝像機的xyz軸平衡,從而實現人穿戴頭盔后在行走過程中,無論是左右、前后或旋轉的動作如何變化,均能保持環形機架的水平位置和朝向,從而保證攝像機的水平位置和朝向,不需要人工去調整或是手動控制,使用較便利,且攝像機固定在環形機架上后不易被其它部件遮擋。因此本發明具有攝像機不易被遮擋、可保持攝像機水平位置和朝向不動及使用便利性較好的特點。
作為優選,它還包括桿和第三電機,所述環形機架通過桿與第二u型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用于調節桿的轉動;所述桿與環形機架連接;所述傳感器位于桿上;所述第一電機位于頭盔上,所述桿與第二u型支架轉動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的中部連接,且第一電機輸出軸的軸線與第一u型支架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則這樣設置后,可將整體的體積縮到相對較小,電機輸出軸直接作用到橫軸上,零部件也相對較少,在縮小體積的同時減少整體的質量,以便使用者長時間穿戴工作,也便于平常的攜帶。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電機位于第一u型支架的一端,且第一u型支架的另一端與第二u型支架的另一端也轉動連接;則這樣設置后,第二u型支架轉動的穩定性更好,也是環形機架的穩定性更好。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二u型支架的一端連接,且第二電機輸出軸的軸線與第二u型支架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則這樣設置后,電機輸出軸直接作用到第二u型支架上,零部件也相對較少,在縮小體積的同時減少整體的質量,以便使用者長時間穿戴工作,也便于平常的攜帶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u型支架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平衡第二電機的配重塊;則這樣設置后,使得整體的重心與頭盔的重心重合,從而減少穿戴后對人體頸椎的影響,穿戴后舒適性較好,進一步延長使用者穿戴工作的時間。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電機位于第二u型支架上;這樣設置后,使用時第三電機的穩定性比較好,且也容易控制桿的轉動。
作為再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電機輸出軸與桿的中部連接,第三電機輸出軸的軸線與桿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則這樣設置后,可將整體的體積縮到更小,電機輸出軸直接作用到桿上,零部件也就更少,在縮小體積的同時減少整體的質量,以便使用者長時間連續工作,也更便于攜帶。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模塊位于頭盔、第一u型支架、第二u型支架或環形機架任一上。
作為另一優選,所述頭盔通過連接件與第一u型支架轉動連接,所述連接件一端與頭盔轉動連接,連接件另一端與第一u型支架轉動連接,且第一電機位于連接件另的一端,所述第三電機位于頭盔上,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與連接件傳動連接,所述桿與環形機架固定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六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正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六頭部穿戴攝像機架的立體圖。
如圖所示:1、頭盔,2、第一u型支架,3、第二u型支架,4、桿,5、環形機架,6、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9、連接桿,10、傳感器,11、配重塊,12、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圖1和圖2中未將所有的攝像機畫出,用于拍攝周向和下方的攝像機排布與圖3中的攝像機排布相同,位于周向的攝像機用于拍攝周向360°的景象,位于上方的攝像機用于拍攝上方的景象,位于下方的攝像機用于攝下方的景象,從而實現三維立體拍攝成像),一種頭部穿戴攝像機架,它包含頭盔1、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環形機架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第三電機8、傳感器10和控制模塊,所述頭盔1位于第一u型支架2內,頭盔1的頂部與第一u型支架2的中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u型支架2的兩端位于頭盔1的前后兩側,而位于前側的第一u型支架2一端的長度小于另一端的長度,且前側的第一u型支架2一端設有用于平衡第二電機7和第二u型支架3的配重塊11;所述第一電機6位于頭盔1的后部,第一電機6位于頭盔1的頂部的中間位置處,且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2傳動連接,第一電機6用于調節第一u型支架2的轉動角度,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y軸方向的傾角;所述第二u型支架3大于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與第一u型支架2相互垂直,第二u型支架3的中部與第一u型支架2位于頭盔1后側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電機7位于第一u型支架2的一端,且第二電機7的輸出軸與第二u型支架3的中部傳動連接,第二電機7用于調節第二u型支架3的轉動角度,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x軸方向的傾角;所述第二u型支架3的兩端均與環形機架5轉動連接,第二u型支架3的兩端與環形機架5連接處之間的連線與環形機架5的徑向重合,即環形機架5轉動的軸線與環形機架5的直徑重合;所述第三電機8位于第二u型支架3的一端上,第二u型支架3的另一端上設有平衡第三電機8的平衡塊,且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與環形機架5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8用于調節環形機架5的轉動,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z軸方向的傾角;所述傳感器10位于環形機架5上,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第一u型支架2上,所述傳感器10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和第三電機8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拍攝上方的攝像機通過倒“l”字型固定板連接在環形機架5上,且“l”字型固定板為兩個,兩個“l”字型固定板分別固定在第二u型支架3與環形機架5的連接處,“l”字型固定板上端設有拍攝上方的攝像機;其余攝像機設置與實施例二中排布相同(見圖3)。
實施例二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一種頭部穿戴攝像機架,它包含頭盔1、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環形機架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第三電機8、傳感器10和控制模塊,所述頭盔1位于第一u型支架2內,且頭盔1的后部與第一u型支架2的中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u型支架2的兩端位于頭盔1的兩側;所述第一電機6位于頭盔1的后部,第一電機6位于頭盔1的后部左右的中間位子處,且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2傳動連接,第一電機6用于調節第一u型支架2的轉動角度,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x軸方向的傾角;所述第二u型支架3大于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與第一u型支架2相互垂直,且第二u型支架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u型支架2的兩端鉸接;所述第二電機7位于第一u型支架2的一端,且第二電機7的輸出軸與第二u型支架3的一端傳動連接,第二電機7用于調節第二u型支架3的轉動角度,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z軸方向的傾角;它還包括桿4,所述環形機架5通過桿4與第二u型支架3轉動連接;所述桿4與環形機架5連接;所述傳感器10位于桿4上;所述第一電機6位于頭盔1上,所述桿4位于第二u型支架3上方,且桿4的中部與第二u型支架3的中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8位于第二u型支架3上,第三電機8位于頭盔1的上方,且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與桿4傳動連接,第三電機8用于調節桿4的轉動角度,即用于消除環形機架5y軸方向的傾角;所述桿4的長度大于第二u型支架3兩端之間的垂直距離,且桿4的兩端通過連接桿9與環形機架5固定連接,兩個連接桿9與環形機架5連接點之間連線與環形機架5的徑向重合;所述桿4上設有傳感器10,傳感器10用于感應桿4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頭盔1內,所述傳感器10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和第三電機8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所述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2的中部連接,且第一電機6輸出軸的軸線與第一u型支架2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所述第二電機7的輸出軸與第二u型支架3的一端連接,且第二電機7輸出軸的軸線與第二u型支架3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第一u型支架2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平衡第二電機7的配重塊11。
所述第三電機8輸出軸與桿4的中部連接,第三電機8輸出軸的軸線與桿4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實施例三
一種頭部穿戴攝像機架,它包含頭盔1、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桿4、環形機架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和第三電機8,所述頭盔1位于第一u型支架2內,且頭盔1的后部與第一u型支架2的中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一u型支架2的兩端位于頭盔1的兩側;所述第一電機6位于第一u型支架2上,第一電機6位于第一u型支架2的中間位子處,且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與頭盔1的連接,第一u型支架2的重心在第一電機6輸出軸的軸線的延長線上,第一電機6用于調節第一u型支架2的轉動角度;所述第二u型支架3大于第一u型支架2,第二u型支架3與第一u型支架2相互垂直,且第二u型支架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u型支架2的兩端鉸接;所述第二電機7位于第二u型支架3的一端,且第二電機7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2的一端連接,且第二電機7輸出軸的軸線與第二u型支架3繞著第一u型支架2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第二電機7用于調節第二u型支架3的轉動角度;所述桿4的中部位于第二u型支架3內,且桿4的中部與第二u型支架3的中部轉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8位于桿4上,且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與第二u型支架3連接,第三電機8輸出軸的軸線與桿4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第三電機8用于調節桿4的轉動角度;所述桿4的長度大于第二u型支架3兩端之間的垂直距離,且桿4的兩端通過連接桿9與環形機架5固定連接,兩個連接桿9與環形機架5連接點之間連線與環形機架5的徑向重合;所述桿4上設有傳感器10,傳感器10用于感應桿4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塊設置在桿4上,所述傳感器10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和第三電機8均與控制模塊電連接。
第二u型支架3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平衡第二電機7的配重塊11。
實施例四
控制模塊設置在環形機架5上;用于平衡第二電機7的配重塊11設置在第一u型支架2上;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五
桿4為c字型結構;控制模塊設置在第一u型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電機6相對的位置處;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六
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頭盔1通過連接件12與第一u型支架2轉動連接,所述連接件12一端與頭盔1轉動連接,連接件12另一端與第一u型支架2轉動連接,且第一電機6位于連接件12另的一端,所述第三電機8位于頭盔1上,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與連接件12傳動連接,第三電機8固定在頭盔1的頂部,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與連接件12一端,且第三電機8的輸出軸的軸線與連接件12繞著頭盔1轉動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連接件12為弧形桿,第一電機6固定在連接件12另一端,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與第一u型支架2連接,第一u型支架2的重心在第一電機6輸出軸的軸線的延長線上,所述桿4與環形機架5固定連接。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
使用時,將攝像機(攝像機的型號、數量、布局方式并不限定,可更具實際需要來設置)固定在環形機架3上即可。(上述的傳動連接也可以是齒輪傳動連接,如頭盔與第一u型支架的轉動軸上設置齒輪,而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驅動齒輪,該驅動齒輪與鉸接軸上的齒輪嚙合,用控制第一u型支架的轉動)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允許有其它結構變化,凡在本發明獨立權要求范圍內變化的,均屬本發明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