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油泵,尤其是涉及一種改良型機油泵。
技術背景
機油泵是潤滑系統中最重要的部件,其功能是為潤滑系統足夠壓力和流量的機油,油壓必須保證在一定的范圍,以保證每一個摩擦件得到充分的潤滑而且不損壞相關的承壓件,機油泵在整個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開發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可以把整個潤滑系統比喻成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機油泵就是潤滑系統的心臟,各個油道支路就是血管,機油泵在發動機的運轉過程中源源不斷的為各個零部件提供血液循環,保證發動機在各個工況下的正常運行。
目前,傳統的機油泵泵體和泵蓋裝配時,是直接采用螺栓固定連接,與轉動軸裝配時沒有進行定位,所以會產生一定的間隙,導致油腔內的油隨著轉動軸的旋轉而飛濺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會影響整個機油泵的裝配精度,由于油槽的位置設計不合理,導致機油泵內的潤滑全面性差,易引起發動機損壞以及出現故障,降低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同時現有的機油泵的限壓閥的開閥壓力不受控制,易損壞機油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機油泵的裝配精度不高、造成資源浪費,和油槽位置的設計不合理,導致其潤滑全面性差,易引起發動機的損壞、出現故障,從而降低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以及限壓閥的開閥壓力不受控制的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裝配精度高,降低了其資源使用成本,不易引起發動機的損壞和出現故障,提高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提高了機油泵的密封性、能夠較好的控制限壓閥的開閥壓力的改良型機油泵。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改良型機油泵,包括一泵蓋、一泵體以及一轉動軸,所述泵蓋通過固定件固定連接在所述泵體上,所述轉動軸穿過泵蓋和泵體與外接部件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體的卸壓孔內設置有一泄壓底座,在所述泄壓底座上設置有與底座相適配的泄壓球,在所述泄壓球的一端設置有一泄壓彈簧,在所述泄壓彈簧的一端設置有一泄壓閥,在所述泄壓閥的一端設置有一限制塊,在所述限制塊與所述泄壓閥之間設置有一緩沖彈簧,在所述固件件上設置有一定位套,在所述泵體內部的一側設置有一油槽。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泵體上設置有多個與外部連接的連接耳。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為六角法蘭面螺栓。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限制塊采用六角頭螺栓固定在所述泵體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在泵體的泄壓孔內加裝有泄壓底座、泄壓球、泄壓彈簧、泄壓閥、限制塊、定位套以及一油槽,提高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提高了機油泵的密封性、能夠較好的控制限壓閥的開閥壓力,設計合理,裝配精度高,降低了其資源使用成本,不易引起發動機的損壞和出現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改良型機油泵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改良型機油泵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至圖2所示的一種改良型機油泵,包括一泵蓋100、一泵體200以及一轉動軸300,在本實施例中,在泵體200上設置有多個與外部連接的連接耳270,方便裝配人員裝配的同時還方便搬運。
泵蓋100通過固定件110固定連接在泵體100上,在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10為六角法蘭面螺栓,能夠更好更穩定的將泵100蓋固定在泵體200上,能夠承受一定的泄壓閥產生的沖擊力;轉動軸300穿過泵蓋100和泵體200與外接部件連接。
在泵體200的卸壓孔內設置有一泄壓底座210,泄壓底座210與泵體200嵌合在一起,提高了泵體200的密封性,在泄壓底座210上設置有與底座相適配的泄壓球220(圖中未示出),泄壓球220沒有直接固定在泵體200上,增強了泄壓球220與泵體200的耐磨性,以及提高了機油泵的使用壽命。
在泄壓球220的一端設置有一泄壓彈簧230,在泄壓彈簧230的一端設置有一泄壓閥240,在泄壓閥240的一端設置有一限制塊250,在限制塊250與泄壓閥240之間設置有一緩沖彈簧260,通過在泄壓閥240的兩端設置有一泄壓彈簧230以及一緩沖彈簧260,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泄壓閥240產生的一個沖擊力,并且在本實施例中,限制塊250采用六角頭螺栓固定在泵體200上,將緩沖彈簧260上的沖擊力過渡到限制塊250上,降低其沖擊力,將沖擊力控制在破壞應力之下,從而進一步的提高了機油泵的密封性能。
在固件件110上設置有一定位套111,泵蓋100與泵體200裝配的時,采用定位套110定位,能夠更方便、更快速的裝配在一起,提高了其裝配精度。
在泵體200內部的一側設置有一油槽400,油槽400連通了卸壓孔以及油腔500,通過轉動軸300的高速轉動油腔內的油就會飛濺到油槽400內,然后再通入到卸壓孔,循環利用,節約了資源,降低了使用資源成本。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