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保護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管道修復保護機構。
背景技術:
地下管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夜擔負著傳達信息、輸送能量和流通物質的工作,已逐漸成為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基礎條件。
現有的管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開挖和非開挖兩種方法,非開挖技術術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交通、對地層結構破壞小、施工安全可靠、周期短、無需運輸和堆放雜土、成本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
非開挖地下管道鋪設成功以后,往往由于地質原因、機械載荷、人工爆破、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現象,進而造成管道砸傷、壓癟、破裂,致使流體泄漏、信號傳輸中斷等,而對管道的搶修、更換、維護等費時費力,如若重新鋪管則需要更長時間。因而,如何保護地下管道、尤其是穿越鐵路、公路、建筑物、軟土地層段的地下管道尤為重要。現有管道保護機構結構強度相對較差,且結構復雜,零部件多,安裝費時費力,由于地下環境較差,安裝時間過長會增加作業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管道修復保護機構,以解決上述問題之一而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管道修復保護機構,用于修復和保護管道,所述管道修復保護機構包括套設于所述管道外周的、依次焊接相連的上部保護管、中部保護管和下部保護管,于所述上部保護管的一端形成有法蘭,于所述中部保護管的一端形成有可供所述上部保護管遠離所述法蘭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凸緣,于所述下部保護管的一端形成有可供所述中部保護管遠離所述第一凸緣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凸緣,而于所述下部保護管另一端形成有法蘭;還包括具有可供所述管道插入的通孔的端蓋,于所述法蘭周壁上安裝有兩個以上沿所述法蘭周向均勻布置的搭扣掛鉤,而于所述端蓋上設置有與所述搭扣掛鉤配合而將所述端蓋固定于所述法蘭一端的搭扣組件;于所述通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環狀凹陷部,于所述凹陷部內設置有O型密封圈。
進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護管、所述中部保護管和所述下部保護管的周向形成有多個突出部。
進一步地,所述突出部的橫截面呈山脊形狀。
進一步地,于所述端蓋和所述法蘭相對的端面上分別設置有位置對應設置的凹槽,于所述凹槽內安裝有O型密封圈。
進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護管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上部保護管連通的流入管道,于所述下部保護管的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下部保護管連通的流入管道。
進一步地,于所述流入管道上安裝有壓力表。
進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護管和所述下部保護管的內周壁上、且靠近所述法蘭的一端分別設置有沿其徑向向內延伸的凸臺,于所述凸臺和所述端蓋之間安裝有Y形密封圈。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管道修復保護機構,法蘭和上部保護管以及法蘭和下部保護管均為一體結構,且法蘭與端蓋通過搭扣掛鉤與搭扣組件形成搭扣連接,不但零部件少,且安裝快捷,可減少作業時間從而降低作業風險;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的設置方便安裝時對位,可加快作業進度。
(2)多個突出部可增強上部保護管、中部保護管以及下部保護管的結構強度,從而可對管道形成較好的保護作用。
(3)突出部呈山脊形狀,可避免突出部傷害作業人員,且可有效抵御外部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災害對上部保護、中部保護管以及下部保護管形成的沖擊。
(4)端蓋與法蘭之間設置O型密封圈,可提高端蓋與法蘭之間的密封效果。
(5)通過設置流入管道,可在上部保護管、中部保護管、下部保護管、端蓋與被保護的管道圍構形成的環空區域內填充液體,以使作用于被保護管道內外壓力一致而相互抵消,從而對管道形成有效保護。
(6)壓力表便于檢測上部保護管、中部保護管、下部保護管、端蓋與被保護的管道圍構形成的環空區域內的壓力,以便于及時往環空區域內補充液體,以可對管道形成較好的保護。
(7)在上部保護管和下部保護管的內周壁上設置凸臺,并在凸臺與端蓋之間安裝Y形密封圈,可提高端蓋與法蘭、管道連接處的密封效果。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管道修復保護機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搭扣,101-搭扣按壓部,102-第一轉軸,103-搭扣掛環,104-第二轉軸,105-搭扣掛鉤,106-搭扣安裝架,2-管道,3-端蓋,4-O型密封圈,5-上部保護管,6-突出部,7-中部保護管,8-流入管道,9-壓力計,10-第二凸緣,11-下部保護管,12-凸臺,13-第一凸緣,14-法蘭,15-Y形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管道修復保護機構,用于修復和保護管道2,如圖1所示,本管道修復保護機構包括套設于管道2外周的、依次焊接相連的上部保護管5、中部保護管7和下部保護管11,于上部保護管5的一端形成有法蘭14,于中部保護管7的一端形成有可供上部保護管5遠離法蘭14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凸緣13,于下部保護管11的一端形成有可供中部保護管7遠離第一凸緣13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凸緣10,而于下部保護管11另一端形成有法蘭14。第一凸緣13的設置便于上部保護管5和中部保護管7安裝時對位與焊接,第二凸緣10的設置便于中部保護管7和下部保護管11安裝時對位與焊接,便于加快作業進度,從而降低作業風險。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具有可供管道2插入的通孔的端蓋3,于法蘭14周壁上安裝有兩個以上沿法蘭14周向均勻布置的搭扣掛鉤105,搭扣掛鉤105固定設置于法蘭14周壁,而于端蓋3上設置有與搭扣掛鉤105配合而將端蓋3固定于法蘭14一端的搭扣組件;具體地,搭扣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端蓋3周壁的搭扣安裝架106,于搭扣安裝架106上設置有第二轉軸104,呈L形的搭扣按壓部101則轉動設置于第二轉軸104上,而在搭扣按壓部101上設置有第一轉軸102,搭扣掛環103則轉動設置于第一轉軸102上,使用時,將搭扣掛環103套設于搭扣掛鉤105上,再轉動搭扣按壓部101使其掛于端蓋3的端部,使得端蓋3與法蘭14連接方便快捷。
此外,于通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呈環狀的凹陷部,于凹陷部內設置有O型密封圈4,以提高端蓋3與管道2之間的密封效果。另外,在上部保護管5和下部保護管11的內周壁上、且靠近法蘭14的一端分別設置有沿其徑向向內延伸的凸臺12,于凸臺12和端蓋3之間安裝有Y形密封圈15,以進一步提高端蓋3、法蘭14與管道2連接處的密封效果。除此之外,在端蓋3和法蘭14相對的端面上分別設置有位置對應設置的凹槽,于凹槽內安裝有O型密封圈4,以提高端蓋3與法蘭14之間的密封效果。
本實施例中,在上部保護管5、中部保護管7和下部保護管11的周向形成有多個突出部6,多個突出部6可增強上部保護、中部保護管7以及下部保護管11的結構強度,從而可對管道2形成較好的保護作用。具體地,突出部6的橫截面呈山脊形狀,可避免突出部6傷害作業人員,且可有效抵御外部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災害對上部保護、中部保護管7以及下部保護管11形成的沖擊。具體地,突出部6可呈圍繞上部保護管5、中部保護管7或下部保護管11的圓環狀,或可呈沿上部保護管5、中部保護管7或下部保護管11軸向的直線狀。
在上部保護管5周壁上設置有與上部保護管5連通的流入管道8,在下部保護管11的周壁上設置有與下部保護管11連通的流入管道8,從而可在上部保護管5、中部保護管7、下部保護管11、端蓋3與被保護的管道2圍構形成的環空區域內填充液體,以使作用于被保護管道2內外壓力一致而相互抵消,從而對管道2形成有效保護,并且,在流入管道8上安裝有壓力計9,以便于檢測環空區域內的壓力,從而便于及時往環空區域內補充液體,以可對管道2形成較好的保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