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呼吸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
背景技術:
吹填造地是疏浚業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對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利用近岸砂資源進行吹填造陸的工程已逐漸減少,大量的大型工程需要利用大型挖泥船從遠離海岸的海區取砂,并通過輸泥管吹填至指定區域,這類工程工況條件往往較差,且吹距也越來越遠,因此如何利用挖泥船有效地取砂和吹填是疏浚行業的重要課題。
挖泥船在使用輸泥管進行吹填時,需要將船上的吹泥管與吹填區的輸泥管連接,這時,泥管中充滿了空氣。挖泥船用于吹泥的泥泵排量通常較大,流量常常在10000m3/h以上,甚至可達接近20000m3/h,這時,對輸泥管上的呼吸閥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需要其盡快將管內空氣排出。
在以往實踐中,設計過一種柱形浮子的呼吸閥,其形狀確保了較大的起球壓力,但是由于采用了柱形,浮子重心較高,實踐加工中也很難確保浮子重心保持在中心線上,造成浮子起浮后歪斜,無法密閉透氣口,造成輸泥管漏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排氣效果好、不會發生漏泥且結構簡單、可靠性好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其包括:
閥座,底部與輸泥管相連接,所述閥座的內部還設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設有第一通孔;
下殼體,底部與所述閥座相連接,所述下殼體的內部還設有第一浮子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浮子活動的設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間,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下殼體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隔板上還設有第二通孔;
上殼體,上下兩端分別與透氣管和下殼體相連接,所述上殼體的內部還設有第二浮子,所述第二浮子通過連接繩穿過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第一浮子相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浮子的位置還與所述透氣管的入口相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透氣管的入口處還設有一錐形密封圈,所述錐形密封圈與所述第二浮子的位置相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閥座和下殼體之間、所述下殼體和上殼體之間均通過法蘭和螺栓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形狀分別為圓柱形和球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形狀為十字形。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繩的長度大于所述錐形密封圈和第二隔板之間的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當進行排氣時,較大氣流經閥座依次進入下殼體和上殼體中,在吹動第二浮子上浮時,第一浮子可將第二浮子拉住,避免其關閉透氣管的入口,確保排氣順暢。當排氣完成,閥座內充泥水后,第一浮子上浮,連接繩松動,從而使第二浮子上浮關閉透氣管的入口,使其能在滿足排氣量的前提下,不會提前關閉透氣管,從而確保了輸泥管中的空氣被正常排出,同時,其還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可靠性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的開啟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的關閉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3中,圖3a和圖3b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的上殼體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4中,圖4a和圖4b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下殼體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5中,圖5a和圖5b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的閥座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挖泥船輸泥管用雙浮子呼吸閥,其包括:
閥座1,底部與輸泥管2相連接,閥座1的內部還設有第一隔板3,第一隔板3上設有第一通孔4;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隔板3的形狀為十字形,但也可以是其他合適形狀,第一隔板3的主要作用是支撐第一浮子6;
下殼體5,底部與閥座1相連接,下殼體5的內部還設有第一浮子6和第二隔板7,第一浮子6活動的設置在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7之間,第二隔板7與下殼體5固定連接,且第二隔板7上還設有第二通孔8;
上殼體9,上下兩端分別與透氣管10和下殼體5相連接,上殼體9的內部還設有第二浮子11,第二浮子11通過連接繩12穿過第二隔板7與第一浮子6相連接,其中,第二浮子11的位置還與透氣管10的入口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中,當進行排氣時,較大氣流經閥座1依次進入下殼體5和上殼體9中,在吹動第二浮子11上浮時,第一浮子6可將第二浮子11拉住,避免其關閉透氣管10的入口,確保排氣順暢。當排氣完成,閥座1內充泥水后,第一浮子6上浮,連接繩12松動,從而使第二浮子11上浮關閉透氣管10的入口,使其能在滿足排氣量的前提下,不會提前關閉透氣管10,從而確保了輸泥管2中的空氣被正常排出,同時,其還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可靠性好等優點。
具體地,為了增加關閉透氣管10時的密封性,透氣管10的入口處還設有一錐形密封圈13,錐形密封圈13與第二浮子11的位置相對應。
較佳的,為了方便安裝和拆卸,閥座1和下殼體5之間、下殼體5和上殼體9之間均通過法蘭14和螺栓15相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浮子6和第二浮子11的形狀分別為圓柱形和球形。在不同的使用場合下,第一浮子6和第二浮子11也可以設置成其他形狀。
具體地,為了避免連接繩12的長度過短,影響第二浮子11對透氣管10入口的密封,連接繩12的長度大于錐形密封圈13和第二隔板7之間的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當進入到閥座1中的氣流速度過快時,會將起球壓力較小的球形第二浮子11吹起,但不會將起球壓力較大的圓柱形第一浮子6吹起。圓柱形第一浮子6會通過連接繩12拉住球形第二浮子11,使其無法靠近錐形密封圈13,留出足夠的排氣通道,從而確保呼吸閥繼續排氣。
當排氣完成,輸泥管2內的泥水通過閥座1內部,并流經十字形隔板3進入下殼體5中,泥水這時開始充滿第一浮子6周圍空間,當浮力足夠后,第一浮子6開始上浮,并頂住第二隔板7。當第一浮子6上浮后,泥水會通過第二隔板7的第二通孔8進入上殼體9中,并充注第二浮子11周圍空間,由于第一浮子6已經上浮,連接繩12長度足夠,因此第二浮子11可以一直上浮直到與錐形密封圈13緊密結觸,從而完全關閉透氣管10的入口。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