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庫領域,尤其是一種智能伸縮車庫的后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出現私人汽車,到2003年社會保有量達到1219萬輛,私人汽車突破千萬輛用了近20年,而突破2000萬輛僅僅用了3年時間。2010年,我國汽車的保有量達到了7000萬輛。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9億輛。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汽車保有量在不斷提高,為了保障道路暢通,需要將車子停到車庫內,目前,汽車庫通常是大型的公共汽車庫,汽車開進車庫內,在劃好的區(qū)域位置上泊位停放,甚至大多數為地面車位,汽車露天停放,沒有任何遮擋,因此經常發(fā)生汽車被刮傷、損壞的現象,甚至被盜。因此設計能夠罩住汽車的伸縮車庫是非常必要的,傳動機構是伸縮車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配合前傳動機構驅動伸縮車庫的頂罩的伸縮的智能伸縮車庫的后傳動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伸縮車庫的后傳動機構,包括后傳動機構,所述后傳動機構包括后傳動軸,后傳動軸的一端設有兩個連接口,另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固定導軌上,連接口連接萬向軸的一端,萬向軸的另一端連接長軸,長軸連接主傳動機構的輸出軸;后傳動軸上安裝后鏈輪,后鏈輪遠離第一軸承的一側安裝軸卡簧,后鏈輪與第一軸承之間設有尼龍擋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主傳動機構的輸入軸連接發(fā)動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后傳動軸靠近連接口的位置安裝第二軸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后鏈輪通過鏈條連接前傳動機構的前鏈輪,鏈條的鏈節(jié)上設有與第二伸縮導軌配合的固定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后傳動機構設于固定導軌的后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后傳動機構設有兩個,分別設于伸縮車庫兩側的固定導軌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智能伸縮車庫的后傳動機構,能夠配合前傳動機構驅動伸縮車庫的頂罩的伸縮,工作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伸縮車庫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傳動機構與主傳動機構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智能伸縮車庫的后傳動機構,包括后傳動機構1,所述后傳動機構1包括后傳動軸2,后傳動軸2的一端設有兩個連接口3,另一端通過第一軸承4安裝在固定導軌21上,連接口3連接萬向軸25的一端,萬向軸25的另一端連接長軸26,長軸26連接主傳動機構27的輸出軸;后傳動軸2上安裝后鏈輪5,后鏈輪5遠離第一軸承4的一側安裝軸卡簧6,后鏈輪5與第一軸承4之間設有尼龍擋圈7。
上述,主傳動機構27的輸入軸連接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連接收縮開關。
上述,后傳動軸2靠近連接口3的位置安裝第二軸承8。
上述,后鏈輪5通過鏈條連接前傳動機構22的前鏈輪,鏈條的鏈節(jié)上設有與第二伸縮導軌24配合的固定塊。
上述,后傳動機構1設于固定導軌21的后端。
上述,后傳動機構1設有兩個,分別設于伸縮車庫兩側的固定導軌21內。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及其使用方法:當打開伸展開關時,主傳動機構27運行,同時帶動后傳動機構1運行,同時前傳動機構22也在運行,后傳動機構1和前傳動機構22同時都要在運行時,伸縮導軌23也同時在伸展開來,當伸縮導軌23伸展示會到相應位置時,停止伸展,而第二伸縮導軌24開始展開,當第二伸縮導軌24展開到相應位置時,后傳動機構1完成了展開工作。
相反,當打開收縮開關時,主傳動機構27運行,同時帶動后傳動機構1運行,同時前傳動機構22也在運行,后傳動機構1和前傳動機構22同時都在運行時,第二伸縮導軌24開始收縮,當第二伸縮導軌24收縮到相應位置時,第二伸縮導軌24停止收縮,而伸縮導軌23開始收縮,當伸縮導軌23收縮到相應位置后,后傳動機構1就完成了車庫的工作。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