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剎車閘片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
背景技術:
閘片在高速制動時承受著復雜的熱應力和很高的制動載荷,容易造成閘片熱疲勞,進而產生點蝕、變形脫落的現象。目前使用的制動閘片都是由燒結合金摩擦塊通過焊接、鉚接的方式與閘片安裝板固定在一起,由于制動盤徑向線速度不同導致摩擦塊受力不均產生偏磨,同時受力不均引起的摩擦熱分布不均,嚴重影響摩擦塊壽命和制動效率,甚至導致閘片安裝板局部過熱變形,導致列車制動不平穩、制動距離長,嚴重影響列車剎車的安全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包括合金耐磨片和閘片基板,所述閘片基板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外壁中部開設有若干個限位孔,所述下基板靠近上基板的一側開設有與限位孔位置相對應的凹槽,所述上基板的邊緣開設有若干個第一螺栓孔,所述下基板的外壁開設有若干個第二螺栓孔,所述合金耐磨片靠近上基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貫穿限位孔,所述支撐桿遠離合金耐磨片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滑球,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中插接有螺栓,上基板的外壁和下基板通過螺栓緊固連接,所述滑球位于凹槽中,且與凹槽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下基板遠離上基板的一側設置有安裝支架。
優選的,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間設置有金屬密封條,金屬密封條與上基板、下基板所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自潤滑粉末。
優選的,所述自潤滑粉末為氟化石墨粉末。
優選的,所述合金耐磨片為不少于三塊,且每塊合金耐磨片之間預留有一到兩厘米的間隙。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的外壁套接有耐高溫防塵套,且耐高溫防塵套的外壁與上基板的外壁貼合。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閘片基板上浮動設置多塊合金耐磨片,在該閘片使用過程中合金耐磨片相對于閘片基板處于平衡浮動狀態、且滑球可以在凹槽中產生輕微擺動,使該閘片上的合金耐磨片上受力更加均衡,能夠有效提高閘片的使用壽命,也能夠有效改善高速列車的制動性能,同時在兩塊閘片基板之間設置有金屬密封條,兩塊基板之間填充有氟化石墨自潤滑粉末,填充的自潤滑粉末能夠保證滑球能夠很好的在凹槽中輕微滑動,提升了滑球的耐磨性能,同時通過自潤滑粉末能夠將合金耐磨片上產生的熱量疏散至閘片基板,提升該閘片的散熱能力,進一步的改善了該閘片制動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的結構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的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合金耐磨片、2閘片基板、3上基板、4下基板、5第一螺栓孔、6限位孔、7凹槽、8第二螺栓孔、9螺栓、10支撐桿、11滑球、12安裝支架、13金屬密封條、14自潤滑粉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球面定心等壓浮動式高速列車閘片,包括合金耐磨片1和閘片基板2,閘片基板2包括上基板3和下基板4,上基板3的外壁中部開設有若干個限位孔6,下基板4靠近上基板3的一側開設有與限位孔6位置相對應的凹槽7,上基板3的邊緣開設有若干個第一螺栓孔5,所述下基板4的邊緣開設有若干個第二螺栓孔8,合金耐磨片1靠近上基板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10,支撐桿10貫穿限位孔6,支撐桿10遠離合金耐磨片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滑球11,第一螺栓孔5和第二螺栓孔8中插接有螺栓9,上基板3的外壁和下基板4通過螺栓9緊固連接,滑球11位于凹槽7中,且與凹槽7的內壁滑動連接,下基板4遠離上基板3的一側設置有安裝支架12。
上基板3和下基板4之間設置有金屬密封條13,金屬密封條13與上基板3、下基板4所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自潤滑粉末14,自潤滑粉末14為氟化石墨粉末,填充的氟化石墨粉末能夠保證滑球11能夠很好的在凹槽7中輕微滑動,合金耐磨片1為不少于三塊,且每塊合金耐磨片1之間預留有一到兩厘米的間隙,合金耐磨片1相對于閘片基板2處于平衡浮動狀態,在為列車制動時,合金耐磨片1能夠更加緊密地與制動盤接觸,提升了該閘片制動性能,同時通過自潤滑粉末能夠將合金耐磨片1與制動盤產生的熱量疏散至閘片基板2,提升該閘片的散熱能力,從而達到提升該閘片制動性能的目的,支撐桿10的外壁套接有耐高溫防塵套,且耐高溫防塵套的外壁與上基板3的外壁貼合,設置的耐高溫防塵套能夠防止外部異物進入限位孔6中,同時能夠阻止自潤滑粉末的溢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