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偏心座,涉及一種管路連接件,具體為連接兩個具有高度或橫向位差的偏心連接座。
背景技術:
管路連接在現今的建筑行業中大量存在,所需連接的管路有水管、氣管、線纜管等等;這些管路在施工時并不能做到毫厘不差,必然出現偏心現象;如果所需連接的是兩根軟管,或是一根軟管一根硬管,還可以改變軟管的圓心實現與硬管同心,再通過連接管件連接;如果是兩根硬管產生偏心,只有通過彎管與連接管件配合連接;這種連接方式既增加了連接成本和維護成本,又增大了產生泄露的幾率。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偏心座,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偏心座。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通過彎管與連接管件配合連接兩根偏心硬管而出現的:增加連接成本和維護成本;增大了產生泄露的幾率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偏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座為環形金屬座;在偏心座的外壁上加工有密封連接部、環形安裝臺、連接環臺;在偏心座的內部加工有內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連接部位于偏心座的一端外壁上,密封連接部包括:至少一個密封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環臺位于偏心座的另一端外壁上,連接環臺與密封連接部之間設置有環形安裝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連接部、連接環臺與內孔組成三組同一徑向的偏心結構:分別為:密封連接部與連接環臺組成的偏心結構;密封連接部與內孔組成的偏心結構;連接環臺與內孔組成的偏心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環形安裝臺上加工有至少一個安裝U型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
1、本實用新型對于錯位的兩根硬管的偏心連接,密封性能可靠、耐腐蝕性強、耐高溫、使用壽命長;
2、本實用新型的偏心座,適用于不同介質管路的連接;
3、本實用新型連接的管路,連接部過流面積大、流阻小;
4、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不受空間位置影響、操作靈活、省力、方便安裝。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新穎、加工簡便、使用方便、安裝靈活、耐磨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大批量投入市場必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共有5幅附圖,其中: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密封連接部與連接環臺配合連接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孔與連接環臺配合連接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密封連接部與內孔配合連接示意圖。
在圖中:1、密封連接部 11、密封槽 2、內孔 3、環形安裝臺 31、安裝U型孔 4、連接環臺 A、內孔圓心 B、密封連接部圓心 C、連接環臺圓心。
具體實施方式1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附圖所示,偏心座為環形金屬座;在偏心座的外壁上加工有密封連接部1、環形安裝臺3、連接環臺4;在偏心座的內部加工有內孔2;
所述的密封連接部1位于偏心座的一端外壁上,密封連接部1包括:至少一個密封槽11;
所述的連接環臺4位于偏心座的另一端外壁上,連接環臺4與密封連接部1之間設置有環形安裝臺3;
所述的密封連接部1與連接環臺4組成同一徑向的偏心結構:一端管路裝于密封連接部1的外部,在密封連接部的密封槽內裝有密封環;另一端管路裝于連接環臺4的外部,在管路端部與連接環臺4之間裝有密封環,實現兩根管路的偏心連接。
環形安裝臺3上加工有至少一個安裝U型孔31。
具體實施方式2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附圖所示,偏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座為環形金屬座;在偏心座的外壁上加工有密封連接部1、環形安裝臺3、連接環臺4;在偏心座的內部加工有內孔2;
所述的密封連接部1位于偏心座的一端外壁上,密封連接部1包括:至少一個密封槽11;
所述的連接環臺4位于偏心座的另一端外壁上,連接環臺4與密封連接部1之間設置有環形安裝臺3;
所述的密封連接環臺4與內孔2組成同一徑向的偏心結構:一端管路插入到內孔中,另一端管路裝于連接環臺4,在管路端部與連接環臺4之間裝有密封環,實現兩根管路的偏心連接。
環形安裝臺3上加工有至少一個安裝U型孔31。
具體實施方式3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附圖所示,偏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座為環形金屬座;在偏心座的外壁上加工有密封連接部1、環形安裝臺3、連接環臺4;在偏心座的內部加工有內孔2;
所述的密封連接部1位于偏心座的一端外壁上,密封連接部1包括:至少一個密封槽11;
所述的連接環臺4位于偏心座的另一端外壁上,連接環臺4與密封連接部1之間設置有環形安裝臺3;
所述的密封連接部1與內孔2組成同一徑向的偏心結構;一端的管路裝于密封連接部1的外部,密封連接部上的密封槽內裝有密封圈;另一端的管路裝于內孔2的內部,實現兩根管路的偏心連接。
環形安裝臺3上加工有至少一個安裝U型孔3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