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安裝防獨自承載的向心軸承組。
背景技術:
現在在機械傳動件中,多數傳動軸都是通過滾動軸承與機架連接,在實際結構設計中,當傳動軸的軸頭較長或者受到垂直與傳動軸軸線的均布載荷時,需要連續安裝多個同型號的滾動軸承來提高傳動軸的傳動平穩性以及抗彎曲能力,但是現實機械裝配中的誤差經常造成只有單獨一個滾動軸承或者某幾個滾動軸承工作,使滾動軸承的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工作狀態,導致向心軸承提前出現疲勞損壞,造成壽命降低,更嚴重者造成傳動軸彎曲,影響機械傳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續安裝防獨自承載的向心軸承組,目的是防止連續安裝向心軸承時單個向心軸承獨自承載,提高軸承安裝精度和實用壽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連續安裝防獨自承載的向心軸承組,包括第一向心軸承、第二向心軸承和第三向心軸承,所述第一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一內圈,所述第二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二內圈,所述第三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三內圈,其中所述第一向心軸承與第二向心軸承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三向心軸承與第二向心軸承的另一側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向心軸承內的第一內圈上設有多個卡槽一,且所述卡槽一設于第一內圈的一側端面。
優選的,所述第三向心軸承內的第三內圈上設有多個卡塊三,且所述卡塊三設于第三內圈的一側端面。
優選的,所述第二向心軸承上的第二內圈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塊二,另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槽二,且所述卡塊二的數量與卡槽一相同,所述卡槽二的數量與卡塊三相同,其中所述卡塊二與卡槽一連接,所述卡槽二與卡塊三連接。
本實用新型是用來防止連續安裝向心軸承時單個向心軸承獨自承載,提高軸承安裝精度和實用壽命,對連續安裝向心軸承的結構做了全新的設計,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連續安裝防獨自承載的向心軸承組,包括第一向心軸承、第二向心軸承和第三向心軸承,所述第一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一內圈,所述第二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二內圈,所述第三向心軸承中安裝有第三內圈,其中所述第一向心軸承與第二向心軸承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三向心軸承與第二向心軸承的另一側連接,所述第一向心軸承內的第一內圈上設有多個卡槽一,所述第三向心軸承內的第三內圈上設有多個卡塊三,所述第二向心軸承上的第一內圈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塊二,另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槽二,且所述卡塊二的數量與卡槽一相同,所述卡槽二的數量與卡塊三相同,其中所述卡塊二與卡槽一連接,所述卡槽二與卡塊三連接,被支撐軸通過連續安裝的向心軸承組與機架連接,通過卡塊二與卡槽一連接實現了第一內圈和第二內圈的連接,通過卡槽二與卡塊三連接實現了第二內圈和第三內圈的連接,這樣在被支撐軸的軸頭較長或者受到垂直與被支撐軸軸線的均布載荷時,將第一向心軸承、第二向心軸承和第三向心軸承連續安裝,實現了均勻承擔載荷,避免了由于裝配誤差造成的只有單獨一個向心軸承或者某幾個向心軸承工作,使向心軸承的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工作狀態,導致向心軸承提前出現疲勞損壞,造成壽命降低,更嚴重者造成被支撐軸彎曲,影響機械傳動。
附圖說明
圖1向心軸承組裝配圖;
圖2是向心軸承組爆炸圖;
圖3是第一內圈軸測圖;
圖4是第二內圈軸測圖;
圖5是第三內圈軸測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連續安裝防獨自承載的向心軸承組,是用來防止連續安裝向心軸承時單個向心軸承獨自承載,提高軸承安裝精度和實用壽命。
具體的說,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第一向心軸承1、第二向心軸承2和第三向心軸承3,如圖1、圖2所示,所述第一向心軸承1中安裝有第一內圈5,所述第二向心軸承2中安裝有第二內圈6,所述第三向心軸承3中安裝有第三內圈7,其中所述第一向心軸承1與第二向心軸承2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三向心軸承3與第二向心軸承2的另一側連接。
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向心軸承1內的第一內圈5上設有多個卡槽一50,且所述卡槽一50設于第一內圈5的一側端面。
如圖5所示,所述第三向心軸承3內的第三內圈7上設有多個卡塊三70,且所述卡塊三70設于第三內圈7的一側端面。
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向心軸承2上的第二內圈6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塊二60,另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槽二61,且所述卡塊二60的數量與卡槽一50相同,所述卡槽二61的數量與卡塊三70相同,其中所述卡塊二60與卡槽一50連接,所述卡槽二61與卡塊三70連接。
以下用具體實施例對具體工作方式進行闡述:
當遇到傳動軸的軸頭較長或者受到垂直與傳動軸軸線的均布載荷時,此時采用本發明的向心軸承組,先將第一向心軸承1安裝在軸頭上,又因為所述第一向心軸承1內的第一內圈5上設有多個卡槽一50,且所述卡槽一50設于第一內圈5的一側端面,所述第二向心軸承2上的第二內圈6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塊二,所述卡塊二60的數量與卡槽一50相同,將第二內圈6上的卡塊二60對正第一內圈5上的卡槽一50安裝上第二向心軸承2,通過卡塊二60與卡槽一50連接實現了第一內圈5和第二內圈6的連接,然后又因為所述第三向心軸承3內的第三內圈7上設有多個卡塊三70,且所述卡塊三70設于第三內圈7的一側端面,所述第二向心軸承2上的第二內圈6另一側端面設有多個卡槽二61,所述卡槽二61的數量與卡塊三70相同,所述卡槽二61與卡塊三70連接,將第三內圈7上的卡塊三70對正第二內圈6上的卡槽二61安裝上第三向心軸承3,通過卡槽二61與卡塊三70連接實現了第二內圈6和第三內圈7的連接,其中所述卡槽一50、卡塊二60、卡槽二61和卡塊三70的數量根據實際載荷的大小和密集程度可改變數量,另外所述第二向心軸承2的個數可以根據傳動軸的軸頭長度或者所受載荷的大小相應增減數量,將第一向心軸承1、第二向心軸承2和第三向心軸承3連續安裝,然后通過外圈4與機架安裝,實現了均勻承擔載荷,避免了由于裝配誤差造成的只有單獨一個向心軸承或者某幾個向心軸承工作,使向心軸承的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工作狀態,導致向心軸承提前出現疲勞損壞,造成壽命降低,更嚴重者造成被支撐軸彎曲,影響機械傳動。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