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彈摩擦裝置,且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自動化工藝的加彈摩擦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加彈技術是通過加彈裝置以摩擦接合兩個或更多個原絲來制作紗線。
圖1為現有的一種加彈設備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加彈設備100的加彈裝置200中的錠210通常具備三個互相間隔開且平行的軸212,且軸212設置成從頂端觀之類似三角形的形狀,錠210有沿著軸向間隔開的摩擦圓盤214以使得原絲是由摩擦圓盤214摩擦接合以加彈成紗線,其中在進行加彈工藝時摩擦圓盤214至少有部分彼此重疊。
更詳細地說,在進行生產前,需要先將原絲放入各機械模塊內進行加工,其中雖然設置有機械手臂300以將待加工的絲線導入加彈裝置200中,但是因為加彈裝置200的錠210的摩擦圓盤214彼此間部分彼此重疊,因此并無法容易地只利用機械手臂300將絲線導入于加彈裝置200中,而必需要利用人力以將加彈裝置200的三個錠210中的至少一個錠相對其他兩個錠移離,然后在確認原絲進入其余兩個錠中之后,再利用人力將被移離的錠移回原位進行加彈。
現有的加彈裝置的可移離的錠是以另外兩個錠的其中一個錠的軸作為旋轉中心,然后可移離的錠的軸以及作為旋轉中心的軸之間的距離作為旋轉半徑,接著將可移離的錠相對其他兩個錠旋開。
由于是利用人工方式將錠移離,基于工業安全的考慮,避免操作人員受傷,因此在操作員要去將可移動的錠相對其他兩個錠移離或接近之前,都需要停止錠210的轉動,直到可移動的錠回復至原位之后才會使錠210重新開始轉動,因此需要使錠210從靜止到默認的轉動速度(或是從默認的轉動速度到靜止)的等待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自動化工藝且復工等待時間較短的加彈摩擦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加彈摩擦裝置包括固定摩擦錠組以及可動摩擦錠組,其中可動摩擦錠組可線性地移動以相對固定摩擦錠組開啟或閉合,而在開啟的狀態時固定摩擦錠組的第一錠及第二錠與可動摩擦錠組的第三錠持續轉動,且轉動速度小于在閉合的狀態時固定摩擦錠組及可動摩擦錠組的第一錠、第二錠及第三錠的轉動速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固定摩擦錠組包括固定臺座、第一驅動源、皮帶輪、第一錠、第二錠以及第二皮帶,其中第一驅動源裝設于固定臺座上,皮帶輪固定于固定臺座的一側并與第一驅動源連接,且皮帶輪的第一皮帶套設于第一錠的軸上,用以帶動第一錠轉動,而第二錠鄰近第一錠設置,且第二皮帶套設于第一錠的軸以及第二錠的軸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驅動源為伺服馬達。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動摩擦錠組包括可相對固定臺座線性移動的可動臺座;以及設置于可動臺座上的第三錠,其中第二皮帶還套設于第三錠的軸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驅動源,與可動臺座連接,用以帶動可動臺座相對固定臺座移動,其中第二驅動源為電磁閥、氣壓缸或電動缸。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皮帶張緊模塊,皮帶張緊模塊包括彈簧以及搖臂,其中彈簧的一末端連接于固定臺座,而搖臂具有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以及使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彼此相連的連接部,其中連接部樞接地設置于可動臺座,而第一臂部的自由端與彈簧的另一末端相連,第二臂部的自由端接觸第二皮帶。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皮帶張緊模塊還包括設置在搖臂的第二臂部的自由端的張力惰輪,其中張力惰輪接觸第二皮帶。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傳感器,用以感測可動摩擦錠組運作時的纖維張力。
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加彈摩擦裝置在可動摩擦錠組相較于固定摩擦錠組開啟時,第一錠、第二錠及第三錠仍持續轉動,只是轉動速度小于閉合狀態時的第一錠、第二錠及第三錠的轉動速度,因此當第三錠回到原始位置時,第一錠、第二錠及第三錠的轉動速度可以較快地回到默認的速度。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一種加彈設備的示意圖。
圖2A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閉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2B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閉合的示意圖。
圖3A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開啟的立體示意圖。
圖3B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開啟的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0:加彈設備;
200:加彈裝置;
210:錠;
212:軸;
214:摩擦圓盤;
300:機械手臂;
400:加彈摩擦裝置;
410:固定摩擦錠組;
412:固定臺座;
414:第一驅動源;
416:皮帶輪;
416a:輪;
416b:第一皮帶;
417:第一錠;
418:第二錠;
419:第二皮帶;
420:可動摩擦錠組;
422:可動臺座;
426:第三錠;
430:皮帶張緊模塊;
432:彈簧;
434:搖臂;
434a:第一臂部;
434b:第二臂部;
434c:連接部;
436:張力惰輪;
440:傳感器;
A:進紗處;
B:出紗處。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為了改良前述提出的問題,因此設計出可取代前述加彈設備中復工等待時間需時較長的加彈裝置的另一種加彈摩擦裝置,將于下述的實施例中詳細說明。該實施例中的加彈摩擦裝置在其中一錠相對其他兩個錠被移離時,所有的錠的轉速調降但是仍然維持轉動,因此在復工的時候可以快速地從較低的轉速提升至較高的預設的轉速,減少復工的等待時間。此外,加彈摩擦裝置可完全不需要人力介入,因此適用于自動化工藝。
圖2A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閉合的立體示意圖。請參考圖2A,本實施例的加彈摩擦裝置400裝設于前述的加彈設備中取代現有的加彈設備,此加彈摩擦裝置400包括固定摩擦錠組410以及可動摩擦錠組420,其中可動摩擦錠組420可線性地移動以相對固定摩擦錠組410開啟或閉合。
詳細而言,固定摩擦錠組410包括固定臺座412、第一驅動源414、皮帶輪416、第一錠417、第二錠418以及第二皮帶419,其中第一驅動源414裝設于固定臺座412上,皮帶輪416的輪固定于固定臺座412的一側并與第一驅動源414連接,因此當第一驅動源414運轉時,皮帶輪416的輪416a會受到第一驅動源414的帶動而轉動。皮帶輪416的第一皮帶416b套設于第一錠417的軸(未標示)上,用以在輪416a轉動的同時帶動第一錠417轉動。第二錠418鄰近第一錠417設置,且第二皮帶419套設于第一錠417的軸以及第二錠418的軸上。
于本實施例中,第一錠417的軸以及第二錠418的軸彼此平行且相隔一段距離。此外,第一驅動源414例如是伺服馬達,伺服馬達具有精準控制速度的優點,不僅可以根據需求隨時變更速度,還可在極低速度維持穩定轉動,也能迅速加減速。
可動摩擦錠組420包括可相對固定臺座412線性移動的可動臺座422、以及設置于可動臺座422上的第三錠426,其中第二皮帶419還套設于第三錠426的軸(未標示)上。于本實施例中,可動臺座422以及固定臺座412可構成氣動滑臺的一部分,因此可通過第一驅動源414及其他組件的配合帶動可動臺座422相對于固定臺座412的移動。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可設置額外的第二驅動源(未示出)用以帶動可動臺座422相對固定臺座412線性地移動,且第二驅動源可選用較為容易控制及作動簡單的電磁閥、氣壓缸及電動缸的其中一種,依照實際需求選擇。第三錠426的軸也與前述第一錠417的軸及第二錠418的軸互相平行并且相隔一段距離,其中隨著可動臺座422相對于固定臺座412的移動,第三錠426的軸也相對靠近或遠離第一錠417的軸及第二錠418的軸。換句話說,當可動臺座422相對于固定臺座412移動時,第三錠426也同時相對于第一錠417及第二錠418靠近或遠離。
承上述,加彈摩擦裝置400可還包括皮帶張緊模塊430,此皮帶張緊模塊430包括彈簧432以及搖臂434,其中彈簧432的一末端連接于固定臺座412。搖臂434具有第一臂部434a、第二臂部434b以及使第一臂部434a及第二臂部434b彼此相連的連接部434c,其中連接部434c樞接地設置于可動臺座422,而第一臂部434a的自由端與彈簧432的另一末端相連,第二臂部434b的自由端接觸第二皮帶419。雖然本實施例的搖臂434的形狀大致呈V型,但是本領域人員也可以改變搖臂434的形狀而仍能獲得相同的功效。彈簧432例如為拉伸彈簧,而通過可動臺座422相對遠離或靠近固定臺座412,可使彈簧432變形進而帶動搖臂434轉動,雖然搖臂434的轉動會改變第二臂部434b的自由端的位置,但仍能夠維持第二皮帶419運動時的張力。
此外,皮帶張緊模塊430可還包括設置在搖臂434的第二臂部434b的自由端上的張力惰輪436。如圖2A示,搖臂434可為片狀結構,而由于片狀的自由端接觸第二皮帶419的面積很小,因此可能會造成第二皮帶419滑移,因此可還在第二臂部434b的自由端上設置一個張力惰輪436。張力惰輪436可用以接觸第二皮帶419,進而使得第二皮帶419與張力惰輪436的接觸面積加大,因此不僅可以避免第二皮帶419運轉時滑移,且能夠更好地維持第二皮帶419運動時的張力。
又,加彈摩擦裝置400還包括傳感器440,此傳感器440的設置位置可視需求決定,例如設置加彈摩擦裝置400的進紗處A處,也可以設置在加彈摩擦裝置400的出紗處B(示于圖1),或同時設置在進紗處A及出紗處B。傳感器440用以感測可動摩擦錠組420運作時的纖維張力,從而可判斷可動臺座422及固定臺座412之間的相對距離。更詳細地說,由于可動臺座422及固定臺座412的距離變化將造成纖維張力的變化,因此傳感器可感測纖維張力的值傳送到特定的控制單元(未示出),控制單元得到上述張力值后可估算兩臺座之間的距離,從而更精確地控制可動臺座422的開啟或閉合。另一方面,通過傳感器440也可以實時監控加彈摩擦裝置400運作時的纖維張力,進而避免制造紗線時可能產生的工藝缺陷。
以下將搭配附圖詳細說明如何操作本實施例的加彈摩擦裝置400。
圖2B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閉合的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示意,因此圖2B中省略了某些組件的示出,且圖2A及圖2B使用不同的視角。請同時參考圖2A及圖2B,在加彈摩擦裝置400未啟動時,可動摩擦錠組420相對固定摩擦錠組410閉合。此時,可動臺座422緊鄰于第一錠417,而彈簧432的一末端與可動臺座422相連接且彈簧432未變形,且搖臂434的第二臂部434b的自由端位于相對較高的位置而相對靠近設置在可動臺座422上的第三錠426,且第一錠417、第二錠418及第三錠426并未轉動。
接著,可啟動加彈摩擦裝置400,使固定摩擦錠組410的第一錠417與第二錠418,還有可動摩擦錠組420的第三錠426以預定的轉速轉動。詳細地說,控制單元(未示出)將信號傳遞給第一驅動源414,使第一驅動源414運轉。與第一驅動源414連接的皮帶輪416的輪416a受第一驅動源414運轉而轉動,且同時帶動第一皮帶416b轉動,進而讓被第一皮帶416b套設的第一錠417跟著轉動。在此同時,同時套設第一錠417、第二錠418以及第三錠426的第二皮帶419也受到第一錠417的轉動而帶動第二錠418及第三錠426轉動。
圖3A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開啟的立體示意圖,而圖3B為加彈摩擦裝置的固定摩擦錠組相對可動摩擦錠組開啟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及圖3B,當欲于加彈程序加入新的絲線時,可由控制單元(未示出)將信號傳遞給第一驅動源414,使第一驅動源414帶動可動臺座422相對固定臺座412線性地移動并遠離第一錠417。于本實施例中,可動臺座422相對固定臺座412線性地移動的方式是可動臺座422的一表面接觸固定臺座412的一表面并沿著固定臺座412的該表面移動。另外,在設置有第二驅動源的實施例中,控制單元(未示出)可取代地將信號傳遞給第二驅動源,用以帶動可動臺座422完成上述動作。
在可動臺座422移動到默認的位置后,可動摩擦錠組420與固定摩擦錠組410為開啟的狀態,此時便可以將欲加工的絲線牽引入第一錠417、第二錠418以及第三錠426之間,其中可以通過機械手臂自加彈摩擦裝置400的上方牽引欲加工的絲線。
在可動臺座422相對固定臺座412開始線性移動以開啟的同時,控制單元也傳遞信號通知伺服馬達,而伺服馬達在接收信號之后降低皮帶輪416的輪416a的轉動速度,同時也通過第一皮帶416b以及第二皮帶419以將第一錠417、第二錠418以及第三錠426的轉速降低至預定的轉速。
較佳的是,第一錠417、第二錠418及第三錠426的轉速的調降可以是漸進式的,即隨著可動臺座422相對遠離第一錠417的距離越大而轉速越小。
特別的是,在開啟的狀態下,固定摩擦錠組410的第一錠417及第二錠418與可動摩擦錠組420的第三錠426仍是持續地轉動而并未停止轉動,其中開啟狀態下的錠的轉動速度小于在閉合狀態下的錠的轉動速度。
在可動臺座422相對固定臺座412開啟的狀態下,可動臺座422相對遠離第一錠417,且彈簧432的一個末端與可動臺座422相連接而被拉伸變形。通過搖臂434的連接部434c樞接于可動臺座422,搖臂434可以樞接處為轉動軸心而轉動,因此搖臂434的第一臂部434a相較于閉合狀態位于較高處,而搖臂434的第二臂部434b相較于閉合狀態位于較低處,而不變的是設置在第二臂部434b上的張力惰輪436仍然接觸第二皮帶419,以維持第二皮帶419的張力。
在確認欲加工的絲線牽引入加彈摩擦裝置400之后,控制單元再次傳遞信號給第一驅動源414(或第二驅動源),以讓第一驅動源414(或第二驅動源)驅動可動臺座422朝著第一錠417線性地移動以閉合。隨著可動臺座422的復位,搖臂434旋轉回原位,而彈簧432也恢復形狀。在此同時,控制單元也傳遞信號給第一驅動源414,讓第一驅動源414加速第一錠417、第二錠418及第三錠426的轉動速度至默認值。同樣的,第一錠417、第二錠418及第三錠426也可以是隨著可動臺座422相對靠近第一錠417的距離越小而轉速越大。
在前述過程中,第一驅動源414及第二驅動源的作動是由控制單元來控制,而可以將控工藝序內建在控制單元之中,搭配傳感器440來使用。因此,在可動臺座422相對于固定臺座412線性移動以開啟且將欲加工的絲線牽引入加彈摩擦裝置400中后,可動臺座422再次相對固定臺座412線性移動以閉合的過程,都可以不需要使用到人力。因此,有助于加彈程序自動化。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加彈摩擦裝置解決了人工操作不便的問題,適用于自動化工藝。此外,由于欲加工的絲線的牽引過程不需要人力,因此可避免操作人員受傷。
再者,可動摩擦錠組相對于固定摩擦錠組處于開啟狀態以導入待加工的絲線時,第一錠及第二錠與第三錠以低速維持轉動,因此在絲線導入完畢之后直到可動臺座回復到原位以復工的等待時間可以較錠從靜止到以預設轉速轉動的等待時間短。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