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池帶油輪潤滑裝置,特別是一種自動調整嚙合的帶油輪裝置。
背景技術:
回轉窯齒輪齒圈的嚙合面潤滑對齒輪的壽命和設備的平穩運行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回轉窯齒輪齒圈潤滑方式主要有油池潤滑和噴霧潤滑。噴霧潤滑的油霧生成系統復雜,設備成本高,且存在油霧污染等問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齒面潤滑方式是油池帶油輪潤滑。傳統帶油輪潤滑的原理是,帶油輪下部浸入在潤滑油中,且與小齒輪嚙合轉動,將潤滑油帶起并涂抹到小齒輪嚙合面,再由小齒輪與大齒圈的嚙合運動將潤滑油涂抹到大齒圈嚙合面。該潤滑方式為連續潤滑,潤滑效率高,效果好,但是傳統帶油輪一直存在運行不穩定的問題。傳統帶油輪在使用過程中帶油管掉落、轉軸斷裂等現象常有發生,這些現象的出現往往都會導致生產線停窯停產,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且帶油輪掉落碎件有卡入齒輪嚙合面的風險,可能產生齒輪崩壞的重大設備安全事故。帶油輪與小齒輪嚙合傳動的運轉形式決定了帶油輪的制造精度要求高,然而傳統帶油輪的制造工藝主要是人工焊接,受技術水平的影響,難以達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帶油管平行度誤差大,節距不均導致了嚙合沖擊,這對帶油輪容易產生破壞性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調整嚙合的帶油輪裝置,解決了傳統帶油輪結構因制造誤差較大,運行中容易受沖擊而出現的焊縫開裂、帶油管掉落及潤滑效果不穩定等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調整嚙合的帶油輪裝置,包括輪軸、若干帶油管及轂板,還包括彈力管,所述轂板固定在輪軸兩端,所述帶油管兩端與轂板相連,帶油管之間通過鏈板相連,所述彈力管設置在轂板之間,所有帶油管與彈力管的外表面相貼合。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彈力管為彈性材料制成,優選耐油橡膠管。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彈力管固定在輪軸的中間位置。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帶油管與鏈板間采用鉸接方式相連。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鏈板處于轂板內側。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轂板上與帶油管端部相連接的部位為長圓孔,帶油管端部可在長圓孔內沿長度方向自由滑動。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帶油管兩端均設有連接軸,連接軸與鏈板相鉸接。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連接軸設置在長圓孔內,并可在長圓孔內沿長度方向自由滑動。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與轂板相連的相鄰的帶油管之間至少設有一個不與轂板相連的帶油管。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帶油管截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采用了鏈板連接各帶油管,有效的控制了帶油管之間的平行度和節距的精度,為平穩嚙合提供了有利條件;彈力管以及轂板長圓孔的設計,能夠使任意帶油管在受到嚙合沖擊時,擠壓彈力管,使其在一定范圍內彈性變形,達到緩沖效果,消除嚙合沖擊的破壞性,且保證帶油管始終和齒面緊密貼合,達到良好穩定的潤滑效果。本新型帶油輪裝置擁有高效潤滑,制造成本低,安裝簡單,運行穩定可靠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帶油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供一種自動調整嚙合的帶油輪裝置,包括輪軸5、若干帶油管1及轂板3,還包括彈力管2,所述轂板3固定在輪軸5兩端,所述帶油管1兩端與轂板3相連,帶油管1之間通過鏈板4相連,所述彈力管2設置在轂板3之間且固定在輪軸5的中間位置,所有帶油管1與彈力管2的外表面相貼合。
為了方便設計制造,彈力管選用彈性系數恰當的常用耐油橡膠材料。
為保證彈力管對嚙合狀態調節能力的穩定性,所述帶油管與彈力管的外表面始終要緊密貼合,帶油輪帶油后靜止狀態下,彈力管依然能夠保持設計形狀。
為更加方便有效的實現帶油輪的調節能力,所述帶油管1與鏈板2間采用鉸接方式相連。
為進一步保證帶油輪的整體安全穩固性,所述鏈板4處于轂板3內側。
為進一步有效實現帶油輪的調節能力,所述轂板3上與帶油管1端部相連接的部位為長圓孔7,帶油管端部可在長圓孔7內沿長度方向自由滑動。
為進一步方便安裝連接,所述帶油管1兩端均設有連接軸6,連接軸6與鏈板4相鉸接。所述連接軸6設置在長圓孔7內,并可在長圓孔7內沿長度方向自由滑動。
為進一步優化帶油輪的調節能力,與轂板3相連的相鄰的帶油管1之間至少設有一個不與轂板3相連的帶油管。
所述帶油管截面形狀可以設計為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等形狀。
本實施例帶油管1之間使用鏈板4連接,在帶油輪制造時,能夠有效控制帶油管1之間的平行度和節距精度,使帶油輪與齒輪嚙合更加平穩;在運行時,帶油管1嚙合受力,鏈板4傳遞嚙合力,再經過轂板3將力矩傳遞到輪軸5,使輪軸5轉動,再帶動浸入油池的帶油管1與齒輪繼續嚙合,完成持續潤滑。帶油管1與齒輪嚙合過程中,如果受到壓力過大,帶油管1可以在徑向活動,擠壓彈力管2發生局部的彈性變形,調整嚙合狀態。嚙合過程結束,帶油管1所受的嚙合力消失后,帶油管1與彈力管2會恢復到設計狀態。所述帶油管1在轂板3長圓孔內可活動的長度方向位移即是帶油輪的可調節范圍。
該設計采用鏈板與各帶油管鉸接,能夠控制帶油管之間的平行度和節距精度,并使帶油管閉合連接為封閉多邊形,在彈力管和轂板的結構限定下,始終能夠與齒輪完好嚙合,消除了嚙合沖擊的破壞性,實現了平穩、可靠、持續的潤滑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應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