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鏜床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舵軸系鏜孔工藝裝備主要是用于鏜制舵桿、舵銷孔、軸管孔等圓柱或圓錐孔及端面的一種精密專用設備。由于目前船廠在舵、螺旋槳的安裝上多采用無鍵聯接,油壓擴漲式安裝方法,所以對孔的加工工藝要求很高。這不僅需要工作人員的操作精度,同時鏜排的性能和加工精度也十分重要。
目前,如圖1,傳統的鏜排的軸承支撐方式是銅布斯支撐,其使用銅布斯頂撐內套21,且采用頂撐內套21和主軸1相對轉動的方式,此種方式容易造成頂撐內套21和主軸1的損傷,同時,頂撐內套21和主軸1之間存在間隙,精度較低,而且,頂撐內套21磨損還需要重新鏜孔配合,浪費人力,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不損傷主軸,同時提高了精度,增加了承載能力和壽命長,還降低了工作噪音。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軸和由內到外依次套設在主軸外的頂撐套、軸承和頂撐外殼,所述頂撐套包括頂撐內套和套設在頂撐內套外的頂撐外套,所述頂撐內套帶有錐度,所述頂撐外套內側與頂撐內套外側錐面相適配,且頂撐外套的一端通過螺栓與頂撐內套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內圈與頂撐外套固定連接,軸承外圈與頂撐外殼固定連接,且軸承內圈的一端上設有頂撐抦帽,所述頂撐抦帽與軸承內圈間設有頂撐頸圈,且通過螺栓將頂撐抦帽和頂撐頸圈與軸承內圈固定連接,所述頂撐外殼一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頂撐蓋板。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內套的錐度為1:15。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內套為彈性套。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內套周向方向上均布有四道彈性溝,且相鄰兩彈性溝上下交錯設置在頂撐內套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為雙列圓錐滾子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套兩端與主軸間分別設有一防塵圈。
進一步的,所述頂撐外殼和頂撐蓋板與頂撐外套間分別設有一防塵圈。
進一步的,所述螺栓為內六角螺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主軸和頂撐內套鎖死沒有間隙,通過軸承轉動的方式,不會損傷主軸,具有精度高、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工作噪音小等優點;同時,不存在銅布斯頂撐內套磨損的問題,減少了人工浪費,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該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改善了每個工期加工下來后,需要維護檢修、研磨銅布斯頂撐內套的狀況,能夠確保船廠在常規使用三五年內免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的銅布斯支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頂撐內套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頂撐內套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主軸,2-頂撐套,21-頂撐內套,211-彈性溝,22-頂撐外套,3-頂撐頸圈,4-頂撐抦帽,5-頂撐蓋板,6-軸承,61-軸承內圈,62-軸承外圈,7-頂撐外殼,71-注脂孔,8-防塵圈,9-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2,一種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包括主軸1和由內到外依次套設在主軸1外的頂撐套2、軸承6和頂撐外殼7,頂撐套2包括頂撐內套21和套設在頂撐內套21外的頂撐外套22,頂撐內套21帶有錐度,頂撐外套22內側與頂撐內套21外側錐面相適配,且頂撐外套22的一端通過螺栓9與頂撐內套21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頂撐內套21內側為柱面,外側為錐面,頂撐外套22內側為錐面,外側為柱面,且頂撐內套21較厚一端通過螺栓9沿軸向方向與頂撐外套22的較薄一端固定連接。如此,主軸1與頂撐內套21緊密連接,并可通過螺栓9調節主軸1與頂撐內套21之間的間隙,從而實現頂撐內套21上的螺栓9送掉時,方便拆卸,在頂撐內套21上的螺栓9收緊時,消除主軸1和頂撐內套21間的間隙,并可根據需要調節間隙大小,保證了設備主軸1運行時的跳動精度,從而保證鏜孔的橢圓度。
其中,軸承內圈61與頂撐外套22固定連接,軸承外圈62與頂撐外殼7固定連接,且軸承內圈61的一端上設有頂撐抦帽4,頂撐抦帽4與軸承內圈61間設有頂撐頸圈3,且通過螺栓9將頂撐抦帽4和頂撐頸圈3與軸承內圈61固定連接,頂撐外殼7一端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有頂撐蓋板5。由于分別通過頂撐外套22和頂撐外殼7支撐固定軸承內圈61和軸承外圈62,主軸1在旋轉時,該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是通過軸承6旋轉支撐。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通過頂撐抦帽4調節軸承6的軸向間隙,在頂撐外殼7上還留有注脂孔71。本實施例中,螺栓9為內六角螺栓。
如圖1,傳統的銅布斯支撐同樣包括:頂撐內套21、頂撐外殼7和頂撐抦帽4,頂撐內套21套設在主軸1外,并與主軸1相對轉動,頂撐外殼7通過螺栓9固定在頂撐內套21外,且頂撐外殼7兩端設有頂撐抦帽,此種方式使用銅布斯頂撐內套21,且采用頂撐內套21和主軸1相對轉動的方式,此種方式容易造成頂撐內套21和主軸1的損傷,同時,頂撐內套21和主軸1之間存在間隙,精度較低,而且,頂撐內套21磨損還需要重新鏜孔配合,浪費人力,效率低下。與圖2中本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可以看出本裝置多采用螺栓9連接形式,安裝方便,同時可以調節主軸1與頂撐內套21之間的間隙以及軸承6的軸向間隙,保證主軸1運行時的跳動精度,從而保證鏜孔的橢圓度,而傳統的銅布斯支撐有很多缺點,如銅布斯頂撐內套磨損、主軸和銅布斯頂撐內套間隙比較大等。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4,頂撐內套21的錐度為1:15,同時頂撐內套21為通過現形切割得到的彈性套,其采用兩頭等分線切割的方式,周向方向上均布有4道彈性溝211,且相鄰兩彈性溝211上下交錯設置在頂撐內套21兩端,保證了頂撐內套21受力均勻,提高了頂撐內套21的使用壽命。
如圖5,本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軸承6采用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形式,精度高、壽命長,和頂撐頸圈3配合可以通過軸承6防止軸向竄動,保證鏜孔精度。
為了提高該鏜排的新型軸承支撐裝置的防塵系數,在頂撐套2兩端與主軸1間分別設有一防塵圈8,頂撐外殼7和頂撐蓋板5與頂撐外套22間分別設有防塵圈8,在本實施例中,頂撐內套21較厚一端與主軸1間設有一防塵圈8,頂撐外套22較厚一端與主軸1間設有一防塵圈8。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