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減磨耐磨墊片結構。
背景技術:
機械傳動部件在相對滑動和載荷的作用下,黏著效應所形成的黏著節點發生剪切斷裂,從而易產生摩擦異響。
目前解決該類異響的主要方法是在接觸面上加一個減磨墊片,傳統減磨墊片結構一般由墊片本體和三個彈性卡腳組成,三個彈性卡腳構成一個彈性內圓,在軸徑向定位;該結構一般均存在以下問題:
三個彈性卡腳構成一個彈性內圓,所對應的配合部分要求必須不能有圓弧;該墊片的三個彈性卡腳成型后通常很難同在一個平面上,卡腳的高低也可能不一致,造成直徑方向定位不準后墊片外徑與周邊部件干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減磨耐磨墊片結構,目的是提高減磨墊片徑向定位精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減磨耐磨墊片結構,包括耐磨墊片本體,所述耐磨墊片本體通過過盈配合外套于萬向節的軸端,所述耐磨墊片本體的底面同萬向節軸端與輪轂軸承貼合端面的徑向方向處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耐磨墊片本體的底面與輪轂軸承接觸端面為第一耐磨緩沖結構。
所述第一耐磨緩沖結構包括第一金屬耐磨層、第二金屬耐磨層和設于第一金屬耐磨層與第二金屬耐磨層之間的隔熱緩沖墊層。
所述隔熱墊層為尼龍墊片。
所述耐磨墊片本體外套萬向節軸端的周向側壁為與第一耐磨緩沖結構相同結構的第二耐磨緩沖結構。
所述耐磨墊片本體為金屬耐磨片。
所述耐磨墊片本體外套萬向節軸端的周向側壁內側設有與萬向節軸端配合的止退結構。
所述耐磨墊片本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圓柱型墊片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無卡腳、結構簡單、定位精確、通用化好、制造成本低,可有效解決傳統減磨耐磨墊片結構復雜、所對應的配合部分要求必須不能有圓弧;三個彈性卡腳徑向定位不準后易與周邊部件干涉等問題。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示實施例的裝配圖。
圖中標記為:
1、耐磨墊片本體,2、萬向節,3、花鍵副,4、螺母,5、輪轂軸承,6、輪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減磨耐磨墊片結構,包括耐磨墊片本體1,耐磨墊片本體1通過過盈配合外套于萬向節2的軸端,耐磨墊片本體1的底面同萬向節軸端與輪轂軸承5貼合端面的徑向方向處于同一平面上。耐磨墊片本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圓柱型墊片結構。為了滿足強度的要求,耐磨墊片本體1可以為金屬耐磨片。利用模具精確成型的內徑直接定位,可有效提高墊片裝配定位精度,避免裝配后因徑向定位不準可能與周邊部件干涉的問題。此墊片主要用于汽車驅動軸固定端萬向節及驅動橋半軸、輪轂軸與輪轂軸承接觸端面處。該減磨耐磨墊片通過成型后的墊片與固定端萬向節過盈配合壓裝到軸端,以保證減磨耐磨墊片1與萬向節2軸端同軸度好,可有效提高墊片裝配定位精度,避免墊片裝配后因徑向定位不準可能與周邊部件干涉的問題。具有可一次沖壓成型、在軸上徑向定位精確、通用化好,加工簡單、成本低等特點,適合所有類似結構部件。
如圖3所示,固定端萬向節2通過花鍵副3與輪轂6花鍵連接,通過螺母4鎖緊,輪轂軸承5與輪轂6過盈配合,同時輪轂軸承5端面與固定端萬向節2端面貼合。當固定端萬向節2受到瞬間扭矩時,扭矩通過花鍵副3傳遞給輪轂6,此時便會在輪轂軸承5與固定端萬向節2端面貼合處產生粘著摩擦。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耐磨墊片本體1的底面與輪轂軸承5接觸端面為第一耐磨緩沖結構。通過此結構的設置,便于對輪轂軸承5與固定端萬向節2端面摩擦處起到緩沖的作用,避免瞬時速度過大而產生較大的摩擦損傷。第一耐磨緩沖結構包括第一金屬耐磨層、第二金屬耐磨層和設于第一金屬耐磨層與第二金屬耐磨層之間的隔熱緩沖墊層。采用隔熱緩沖墊層的設置,避免摩擦產生熱量在輪轂軸承5與固定端萬向節2之間傳遞,起到緩沖作用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溫的影響。優選的是,隔熱墊層為尼龍墊片。同樣的道理,耐磨墊片本體1外套萬向節軸端的周向側壁為與第一耐磨緩沖結構相同結構的第二耐磨緩沖結構,一定程度上避免摩擦帶來的高溫影響。
此外,為了避免耐磨墊片本體1與萬向節軸端出現分離的現象,耐磨墊片本體1外套萬向節2軸端的周向側壁內側設有與萬向節軸端配合的止退結構。止退結構包括凹凸相間的卡合結構,可以在萬向節軸端設置凸起結構,耐磨墊片本體1外套萬向節2軸端的周向側壁內側設有與凸起結構配合的凹陷結構,通過凸起結構與凹陷結構的配合達到止退限位的效果;當然,止退結構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他方法實現。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