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軸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潤滑性良好的軸套。
背景技術:
軸套是套在轉軸上的筒狀機械零件,是滑動軸承的一個組成部分,軸套是整體結構的,轉動時是軸和軸套之間相對運動,轉軸與軸套在配套使用過程中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摩擦,目前,采用在軸套和轉軸之間添加潤滑油的方式來保證二者之間充分的潤滑,延長轉軸和軸套的使用壽命。因此,軸套的結構包括內壁面上油槽的布置和潤滑油的注入結構等在軸套的潤滑、承載能力和使用、維護等方面就顯得極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潤滑性良好的軸套。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潤滑性良好的軸套,包括軸套本體和多個注油孔,所述軸套本體內壁設置有螺旋形油槽和徑向油槽,螺旋形油槽與注油孔連通,徑向油槽與軸套本體的中軸線平行設置,且與螺旋形油槽相交連通,所述螺旋形油槽和徑向油槽的槽道截面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靠近軸套本體的內壁。
進一步地,所述注油孔為圓柱體或截頂圓錐。
進一步地,所述徑向油槽的槽口與螺旋形油槽連通且止于螺旋形油槽。
進一步地,所述軸套本體內壁還均勻設有網紋狀油線。
進一步地,所述槽道的深度為0.5-2mm。
進一步地,所述梯形上底為1-3mm,下底為2-5mm。
本實用新型一種潤滑性良好的軸套,與現有技術相比,其突出的特點和優異的效果在于:
1.油從注油孔進入,流入軸套本體內側面的螺旋形油槽槽道內,螺旋形油槽槽道內的油擴散至徑向油槽,徑向油槽又擴散至螺旋形油槽,使得整個軸套本體內側面與軸接觸的部位都很潤滑,提高潤滑效率,減小注油孔,從而增強軸套的結構強度。
2.螺旋形油槽和徑向油槽的槽道截面為梯形,避免了潤滑油殘留在槽道上的死角,提高潤滑油資源的利用率和潤滑效果,間接節約了潤滑油用量。
3.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性良好的軸套結構簡單,潤滑性好,節省制備材料和成本,對促進軸套的應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潤滑性良好的軸套的結構圖;
圖中,1為軸套本體,2為注油孔,3為螺旋形油槽,4為徑向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方法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潤滑性良好的軸套,包括軸套本體1和多個注油孔2,所述軸套本體1內壁設置有螺旋形油槽3和徑向油槽4,螺旋形油槽3與注油孔2連通,徑向油槽4與軸套本體1的中軸線平行設置,且與螺旋形油槽3相交連通,所述螺旋形油槽3和徑向油槽4的槽道截面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靠近軸套本體1的內壁;所述注油孔2為圓柱體或截頂圓錐;所述徑向油槽4的槽口與螺旋形油槽3連通且止于螺旋形油槽3;所述軸套本體1內壁還均勻設有網紋狀油線;所述槽道的深度為0.5-2mm;所述梯形上底為1-3mm,下底為2-5mm。
使用者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性良好的軸套時,將油從注油孔進入,流入軸套本體內側面的螺旋形油槽槽道內,螺旋形油槽槽道內的油擴散至徑向油槽,徑向油槽又擴散至螺旋形油槽,使得整個軸套本體內側面與軸接觸的部位都很潤滑,提高潤滑效率,減小注油孔,從而增強軸套的結構強度;環形油槽和徑向油槽的槽道截面為梯形,避免了潤滑油殘留在槽道上的死角,提高潤滑油資源的利用率和潤滑效果,間接節約了潤滑油用量;而且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性良好的軸套結構簡單,潤滑性良好,節省制備材料和成本,對促進軸套的應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