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板交錯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廠家通常利用轉向連接件和螺絲將兩個板材連接,這樣的連接方式不便于拆卸,并且當兩個板材的結構較為復雜時,難以利用轉向連接件和螺絲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支撐板交錯連接結構,此結構拆裝方便,結構牢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至少兩個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與第一支撐板呈交錯布置,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兩連接端均通過連接件分別與所述第二支撐板兩端的第一支撐板可拆卸式連接。
第一支撐板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的兩連接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一支撐板可拆卸式連接,拆裝方便,結構牢固。
進一步,所述至少兩個第一支撐板相互平行。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兩連接端均設有與所述連接件外部輪廓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
進一步,所述連接件通過螺絲與第一支撐板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連接件均由鋁合金材料制成。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板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進一步,所述至少兩個第二支撐板相互平行。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撐板。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板由多個第一連接塊組成,所述第一連接塊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卡接部和與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相鄰兩個第一連接塊卡接配合。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板由多個第二連接塊組成,所述第一連接塊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卡接部和與所述第三卡接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相鄰兩個第二連接塊卡接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的優點,此結構拆裝方便,結構牢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支撐板與連接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右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支撐板與連接件卡接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右視圖。
圖8是圖6中A的放大圖。
圖9是第一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3、連接件;4、第一卡接部;5、第一連接塊;6、第二卡接部;7、第一配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至少兩個第一支撐板1,所述第一支撐板1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板2,所述第二支撐板2與第一支撐板1呈交錯布置,所述第二支撐板2的兩連接端均通過連接件3分別與所述第二支撐板2兩端的第一支撐板1可拆卸式連接。
第一支撐板1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2的兩連接端通過連接件3與第一支撐板1可拆卸式連接,拆裝方便,結構牢固。
如圖1所示,所述至少兩個第一支撐板1相互平行。
如圖6-8所示,所述第二支撐板2的兩連接端均設有與所述連接件3外部輪廓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與連接件3外部輪廓配合后,兩者相互進行限位,加之第二支撐板2兩端的兩個第一支撐板1對第二支撐板2進行限位,結構牢固,不易散架。
作為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連接件3通過螺絲與第一支撐板1連接。
作為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撐板1、第二支撐板2和連接件3均由鋁合金材料制成。鋁合金材料密度小,強度高,耐蝕性好,易加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支撐板2的數量為至少兩個。
如圖1所示,所述至少兩個第二支撐板2相互平行。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支撐板1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撐板2。
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支撐板由多個第一連接塊5組成,所述第一連接塊5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卡接部6和與所述第二卡接部6配合的第一配合部7,相鄰兩個第一連接塊5卡接配合。
作為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撐板由多個第二連接塊組成,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卡接部和與所述第三卡接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相鄰兩個第二連接塊卡接配合。
安裝本實用新型時,通過螺絲將連接件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撐板1,用力將第二支撐板2的配合部4與連接件3的外部輪廓配合,安裝完成。
拆卸本實用新型時,用力將第二支撐板2的配合部4從連接件3的外部輪廓取出,旋出螺絲,拆卸完成。
連接件3與第二支撐板2卡緊配合后,可以通過打膠的方式,增強連接件3與第二支撐板2連接的可靠性。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