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配件,特別涉及一種車用減振器的活塞組件。
背景技術:
減振器是一種為了使汽車的車架與車身的振動迅速衰減,改善汽車行駛的平順性和舒適性的阻尼裝置。傳統的減振器主要由外殼及設于外殼內的活塞桿組成。活塞桿的阻尼端設有供外殼內部滑動空間與阻尼空間導通的阻尼孔。在使用中,當車架和車身受振動出現相對運動時,減振器內的活塞桿處于外殼內往復移動,外殼的油便會反復的由滑動空間經過阻尼孔流入到阻尼空間,油的摩擦和油分子間而定摩擦對振動形成阻尼力,使汽車振動能量轉化為油液熱量,再由減振器吸收散發到大氣中。
然而,活塞桿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其桿體容易出現彎曲變形的情況,桿體出現彎曲變形后,活塞桿則無法順暢的處于外殼內滑移,同時也無法對汽車的振動能量實施較好的吸收,影響到減振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不易變形、減振效果好、結構簡單的車用減振器的活塞組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車用減振器的活塞組件,包括有桿體,桿體的軸向一為連接端,另一端為阻尼端,其阻尼端處設有阻尼頭,阻尼頭外套設有密封件,阻尼頭上開設有阻尼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體包括有外桿及與外桿套設的內桿,內桿與外桿螺紋旋接,所述外桿的外周面上套設有緩沖件,該緩沖件包括有沿外桿軸向排列的螺旋狀加強筋,螺旋狀加強筋的外表面上設有減壓凹槽,螺旋狀加強筋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與外桿卡接的定位卡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桿體設置為外桿及套設于外桿內的內桿,這樣設置使桿體的抗負載力變大,在使用過程中,外桿不會出現彎曲變形的情況,通過在外桿上套設螺旋狀加強筋,可進一步的提高外桿的受力強度,并且該螺旋狀加強筋通過卡箍固設于外桿上,當螺旋狀加強筋出現變形時,可對其實施更換,拆裝方便,不會對外桿具有任何影響,從而延長了桿體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阻尼頭的外周面上設有環狀安裝槽,該環狀安裝槽內設有密封環,環狀安裝槽的底部與密封環之間設有軸向一端與環狀安裝槽的底部抵觸,另一端與密封環抵觸的彈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樣設置可保持阻尼頭與減振器外殼之間的密封性,同時可防止密封環與外殼內壁之間摩擦而出現泄露。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外桿位于阻尼頭處設有供阻尼頭安裝的環狀卡槽,阻尼頭的軸向一端與環狀卡槽的內壁貼合,另一端通過螺母鎖止,螺母及環狀卡槽的內壁與阻尼頭之間設有彈性緩沖壓環。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樣設置使阻尼頭可穩定的與外桿實施連接。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I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車用減振器的活塞組件,包括有桿體1,桿體1的軸向一為連接端11,另一端為阻尼端12,其阻尼端12處設有阻尼頭2,阻尼頭2外套設有密封件,阻尼頭2上開設有阻尼孔21,桿體1包括有外桿13及與外桿13套設的內桿14,內桿14與外桿13螺紋旋接,外桿13的外周面上套設有緩沖件3,該緩沖件3包括有沿外桿13軸向排列的螺旋狀加強筋31,螺旋狀加強筋31的外表面上設有減壓凹槽311,螺旋狀加強筋31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與外桿13卡接的定位卡箍32。上述方案中,通過將桿體1設置為外桿13及套設于外桿13內的內桿14,這樣設置使桿體1的抗負載力變大,在使用過程中,外桿13不會出現彎曲變形的情況,通過在外桿13上套設螺旋狀加強筋31,可進一步的提高外桿13的受力強度,并且該螺旋狀加強筋31通過卡箍32固設于外桿上,當螺旋狀加強筋31出現變形時,可對其實施更換,拆裝方便,不會對外桿13具有任何影響,從而延長了桿體1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阻尼頭2的外周面上設有環狀安裝槽22,該環狀安裝槽22內設有密封環23,環狀安裝槽22的底部與密封環23之間設有軸向一端與環狀安裝槽22的底部抵觸,另一端與密封環23抵觸的彈簧24。上述設置可保持阻尼頭2與減振器外殼之間的密封性,同時可防止密封環23與外殼內壁之間摩擦而出現泄露。當密封環23與外殼之間的密封磨損后,在彈簧24的抵壓作用,密封環23與外殼之間依然可保持緊密的密封。
為了使阻尼頭2能夠穩定的被安裝于外桿13上。外桿13位于阻尼頭2處設有供阻尼頭2安裝的環狀卡槽131,阻尼頭2的軸向一端與該環狀卡槽131的內壁貼合,另一端通過螺母4鎖止,螺母4及環狀卡槽131的內壁與阻尼頭2之間設有彈性緩沖壓環5。彈性緩沖壓環5為具有彈性的環狀體,該環狀體上具有彈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