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尤其是一種管道的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及技術的發展,管道特別是金屬管道的應用越來越廣,目前市場上有關管道在連接安裝時,一般均是根據具體施工的場地用度進行現場切割調整,并且要在現場進行焊接等加工,這不僅對安裝管道的技術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還需專門的安裝工具。因此,現有的金屬管道連接安裝具有安裝工藝復雜、安裝時間長、人工成本高、高廢品率的弊端。另外,管線若需維修時,會造成大面積管道報廢,其維修成本高。為了改善此類情況,申請人此前曾提出過中國專利申請,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金屬管道連接裝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還包括內連接管、卡箍內套和卡箍外套;所述內連接管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內徑和第二管道的內徑,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通過所述內連接管密封對接,并借助所述卡箍外套將所述卡箍內套卡箍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對接口處,從而使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二管道固連;其中,所述卡箍內套由一段以上組成、并與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對接口適配。簡而言之,即將內連接管的兩端分別插入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然后用卡箍內套將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與內連接管相對固定,再通過卡箍外套將卡箍內套進一步固定,通過這種方式,手工即實現管道的插接固定,無須特殊工具。但此種方案也存在結構較復雜、配件較多、裝配手續較繁雜,生產成本較高等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良,提供了一種更加簡便、高效的管道連接機構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種管道連接機構,包括外管、內管,所述內管的兩端分別套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密封圈,還設有卡鎖定位裝置,所述卡鎖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卡及與定位卡適配的定位槽或定位孔,所述定位卡固定在內管上,所述定位槽或定位孔設在外管上。定位卡設在內管兩端密封圈之間,一個內管的兩端各插入兩個不同外管的一端,隨著內管的插入,先是內管上的密封圈依次通過各自外管的端口及定位槽或定位孔,然后繼續伸入外管內部并密封,使水或流體從一個外管內壁進入內管內壁再進入另一個外管內壁,而不會進一步侵蝕外管端口附近的定位槽或定位孔及后續進入的內管外壁上的定位卡,既防止其被銹蝕,也防止水及流體從定位槽或定位孔中滲出。當內管的定位卡卡入外管的定位槽或定位孔內后,內管與外管之間以及兩外管之間均得以相對固定連接。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定位卡為彈片式卡簧,所述一個內管上固定有至少兩個卡簧。由于內管的作用主要是連接兩個不同的外管,與每個外管連接固定必須至少一個卡簧,因此,與兩個外管連接至少需要兩個卡簧。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所述內管上設有可容納卡簧的卡簧槽。卡簧槽的深度低于卡簧的高度,卡簧槽可以是環繞內管外壁而設的環狀槽,也可以是離斷式凹槽。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所述一個卡簧至少設有一個頂點。例如,一個卡簧設有五個頂點,整體呈梅花狀。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所述內管上設有可容納密封圈的圈槽。為降低成本,圈槽的設計及尺寸可以同環狀卡簧槽相同。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所述外管的端口設有翻邊。端口翻邊既可以是呈一定角度的斜翻邊,也可以是垂直翻邊,翻邊形成導角,對內管及密封圈及定位卡在插入外管形成導向作用。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還設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箍扎在外管的翻邊上。固定箍箍扎在兩外管的翻邊上,能加強兩外管之間的固定連接。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外管與內管相接部分的直徑擴大。外管擴大后的直徑略大于或等于內管外徑,而外管其他部分的直徑小于內管外徑,這使得內管只能進入直徑擴大后的外管部位,而不能進入其他部分。從而進一步加強對內管定位,防止內管在外管內游走。
更進一步的方案還包括,外管的內壁上向內設有凸起,該凸起可以是環狀也可以是點狀,生產時,只需自外管外壁壓成環槽或坑狀即成。當內管插入并與外管安裝固定后,內管的未端將抵在外管的凸環或凸點側緣上,從而進一步加強對內管定位,防止內管在外管內游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包括:定位卡直接設在內管上,且直接與外管卡接適配。在使用該管道連接機構的操作過程中,先將所述內連接管的一端插入一個外管,再將所述內連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個外管,將兩外管對接連通,插入時,內管上的密封圈及定位卡依次進入外管,定位卡一部分卡在內管上,在進入外管后,其另一部分最終卡入外管上的定位槽或定位孔中,從而使內管與兩外管以及兩外管之間最終連接并固定。該結構安裝簡便、易操作,無需安裝人員具備特定的安裝工藝技能,從而節約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管道連接后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卡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管道連接后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管道連接并加裝固定箍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固定箍的側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固定箍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管道連接后的剖視示意圖。
其中,1為外管,2為內管,3為密封圈,4為卡簧,4.1為卡簧頂點,5為定位槽,6為卡簧槽,7為圈槽,8為翻邊,9為定位孔,10為固定箍。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所示,內管上設有圈槽及卡簧槽,密封圈大部分固陷在圈槽內,密封圈的最外端抵在外管的內壁上,一個卡簧設有上下兩個頂點,卡簧的大部分本體固陷在卡簧槽內,裝配后,卡簧頂點卡套在外管環形的定位槽內,由于卡簧的不同部位分別陷套固定在外管及內管上,從而將外管與內也相對固定連接起來,而由于一個內管的兩端分別插入兩個不同的外管上,各端均有密封圈及卡簧,從而使得兩個不同的外管也相對固定連接起來。本實施例中,外管端口的翻邊為斜翻邊,端口處形成一個斜角,有利于內管及內管上的密封圈和卡簧的導入,也防止導入過程中外管口損傷密封圈等。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外管端口的翻邊不同于實施例一的斜翻邊,而是垂直的豎翻邊,另外,外管上與卡簧適配的為定位孔而不是實施例一的環形定位槽,其余皆同于實施例一。
實施例三
如圖4、圖5、圖6所示,本實施例存在一個固定箍,該固定箍為環形且有斷口,其中間凹陷部位容納卡扎在裝配后的兩外管翻邊上,從而加強兩外管的固定連接,用簡易工具抵入固定箍斷口兩邊的圓孔向外擴既可使其變形,斷口張大,極易安裝或拆卸。
實施例四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外管直徑各部位不同,與內管連接部位的外管直徑比未與內管連接部位的直徑大,裝配后,兩外管的大直徑部位恰好容納內管,內管的外徑大于外管的其他部位內徑,從而起到加強定位作用。
以上四個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說明,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但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其他變形與修飾,可理解地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