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控龍頭。
背景技術:
傳統的一種溫控龍頭包括一龍頭部分、兩接頭部分、一出水部分、一水溫調節機構和一流量調節機構。該兩接頭部分都能固裝于冷熱供水源且分別接通冷熱供水源,該龍頭部分兩端分別連接有水溫調節機構和流量調節機構;該龍頭部分設有第一水路和混水路,該第一水路接通一接頭部分,該混水路能接通一第一水路和另一接頭部分且配合水溫調節機構以能調節水溫,該出水部分接通混水路且該流量調節機構配合混水路以能控制流量。該龍頭部分采用金屬制成,為了保證水質安全,金屬需采用銅制成,成本高,模具復雜,加工成本高。
針對上述不足,有人提出了解決方案,如一種溫控龍頭,其包括閥體、流量閥芯、流量閥芯座、恒溫閥芯座、恒溫閥芯;流量閥芯和恒溫閥芯分別位于閥體的兩側,流量閥芯固定到流量閥芯座上,恒溫閥芯和恒溫閥芯座靠緊;閥體上設有冷水進水口、熱水進水口和出水口;閥體、流量閥芯座和恒溫閥芯座均為中空結構;閥體與流量閥芯座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流量閥芯端部連接有流量手輪;所述恒溫閥芯端部連接有溫控手輪;所述閥體為鑄造銅材,所述流量閥芯座和恒溫閥芯座為塑料材料。本實用新型使用優質塑料零件組成混合水道(上述的混水路),但第一水路卻是由金屬的閥體和塑料零件之間形成有第一水路,該第一水路配合的閥體的金屬也需采用銅制成,因此還存在成本高,模具復雜,加工成本高,外殼溫度高易燙傷使用者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溫控龍頭,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一種溫控龍頭所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溫控龍頭,包括一帶水路部分的龍頭部分10、兩能固裝于冷熱供水源且分別接通該冷熱供水源的接頭部分20、一出水部分30、一水溫調節機構40和一流量調節機構50,該兩接頭部分20固接龍頭部分10,該水溫調節機構40和流量調節機構50都配合水路部分以能分別實現流量調節和水溫調節,該龍頭部分10包括外殼11和固裝在外殼11內的由塑料制成的內芯部分12;該水路部分全設在內芯部分12且接通兩接頭部分20和出水部分30,通過內芯部分12隔離水路部分和外殼11。
一實施例之中:該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13和混水路14,該第一水路13接通一接頭部分20,該混水路14能接通第一水路13和另一接頭部分20且配合水溫調節機構40以能調節水溫,該出水部分30接通混水路14且該流量調節機構50配合混水路14以能控制流量。
一實施例之中:該水溫調節機構40和流量調節機構50分別裝接在內芯部分12兩端。
一實施例之中:該內芯部分12包括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該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配固接在一起且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水路13和混水路14,該水溫調節機構40活動裝接在第二閥座122,該流量調節機構50裝接在第一閥座121。
一實施例之中:該第一水路13的部分設于第一閥座121,部分設于第二閥座122,且通過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配固接在一起使兩部分配合成第一水路13;
該混水路14的部分設于第一閥座121,部分設于第二閥座122,且通過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配固接在一起使兩部分配合成混水路14。
一實施例之中:該第一閥座121設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該第一水道123能接通該一接頭部分20;
該第二閥座122設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該第四水道126和第二水道125之間設能接通二者的第一接通路,該第四水道126和另一接頭部分20之間能設接通二者的第二接通路;該水溫調節機構40裝接在第四水道126并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以調節水溫;
該第一水道123和第二水道125接通并構成第一水路13,該第三水道124和第四水道126接通并構成混水路14;
該流量調節機構50配合第三水道124以控制流量,該出水部分30接通第三水道124。
一實施例之中:該混水路14之設于第一閥座121的部分包括一接通第四水道126的接水道和一出水道127,該出水道127和接水道之間設有接通二者的第三接通路,該出水部分30接通出水道127,該流量調節機構50裝接在出水道127并配合第三接通路以控制流量。
一實施例之中:該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一閥座121之配合端,該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二閥座122之配合端,該第一閥座121之配合端和第二閥座122之配合端裝接在一起,且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該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別插接接通。
一實施例之中:該第二閥座122之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別向外延伸成插入管,該插入管之外壁凹設環形槽151;該兩插入管 分別插入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實現接通;該第一閥座121凹設有插孔152,另配設鎖接件153,該鎖接件153自插孔152插入且鎖接件153之兩側分別卡入插入管的環形槽151,通過鎖接件153分別將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拆固定裝接在一起。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一種溫控龍頭中的水路部分全設在內芯部分且接通兩接頭部分和出水部分,通過內芯部分隔離水路部分和外殼,一方面,外殼沒有接觸水路,外殼材質的選用不受限制,無需使用銅材,外殼能采用起裝飾性電鍍,整體的價格比傳統的更實惠;另一方面,外殼和水路之間的傳熱效果受內芯部分阻隔,外殼受水溫影響少,不會燙傷使用者,安全性能高。
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和混水路,第一水路接通一接頭部分,混水路能接通一第一水路和另一接頭部分且配合水溫調節機構以能調節水溫,出水部分接通混水路且該流量調節機構配合混水路以能控制流量,水路結構簡單,內芯部分結構簡單。
內芯部分包括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能裝配固接在一起且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水路和混水路,水溫調節機構活動裝接在第二閥座,流量調節機構裝接在第一閥座,結構緊湊,裝配簡單。
第一水路、混水路14的部分設于第一閥座,部分設于第二閥座,布局合理,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一種溫控龍頭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一種溫控龍頭的剖面示意圖之一。
圖3是一種溫控龍頭的剖面示意圖之二。
圖4是圖3的A-A剖面示意圖。
圖5是一種溫控龍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是一種溫控龍頭的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配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一種溫控龍頭的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分解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查閱圖1至圖7,一種溫控龍頭,包括一帶水路部分的龍頭部分10、兩能固裝于冷熱供水源且分別接通該冷熱供水源的接頭部分20、一出水部分30、一水溫調節機構40和一流量調節機構50。
該龍頭部分10包括外殼11和固裝在外殼11內的由塑料制成的內芯部分12,該外殼可采用金屬制成,該水路部分全設在內芯部分12,通過內芯部分12隔離水路部分和外殼11,使外殼材質不會影響到水路部分內的水流,因此外殼不一定要采用銅材制成。該兩接頭部分20固接龍頭部分10,安裝時該兩接頭部分20能分別固裝于冷熱供水源,能分別接通該冷熱供水源,使水路部分接通冷熱供水源。該出水部分30能固裝于龍頭部分10以接通水路部分。該水路部分接通兩接頭部分20和出水部分30。該水溫調節機構40和流量調節機構50都可采用現有技術的機構,它們分別裝接在內芯部分12兩端,且該水溫調節機構40和流量調節機構50都配合水路部分以能分別實現流量調節和水溫調節。
該兩接頭部分20可參照現有技術。該外殼11設有兩個內外貫穿的安裝孔111,該接頭部分20包括接頭21,該接頭21穿過安裝孔111并能固接在內芯部分以接通水路部分。該接頭部分20還包括安裝螺母22,通過螺母22能螺接在接頭21之位于外殼外的部分,并能固接供水源。最好,該接頭部分20內還設有止逆閥23、濾網24和法蘭蓋25等。
該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13、混水路14和第二水路17,該第一水路13接通一接頭部分20;該混水路14能接通一第一水路13,該混水路14還通過第二水路17接通另一接頭部分20,再配合水溫調節機構40以能調節水溫,該出水部分30接通混水路14且該流量調節機構50配合混水路14以能控制流量。
最好:該內芯部分12包括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該第一水路13的部分設于第一閥座121,部分設于第二閥座122;該混水路14的部分設于第一閥座121,部分設于第二閥座122;該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配固接在一起,且通過該裝配在一起使第一水路13的兩部分接通配合成第一水路13,使混水路14的兩部分接通配合成混水路14;而且,該水溫調節機構40活動裝接在第二閥座122,該流量調節機構50裝接在第一閥座121。具體結構中:
該第一閥座121設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該第一水道123構成上述的第一水路13設于第一閥座121的部分,第三水道124構成上述的混水路14設于第一閥座121的部分;該第一閥座121周面凹設有一接通第一水道123的第四接通路,該一接頭部分20能固定裝配在該第四接通路,以使第一水道123能接通該一接頭部分20。進一步具體結構中:第一水道123為由第一閥座配合端凹設形成的盲孔,該盲孔設有通至第一閥座121周面的上述的第四接通路;該第三水道124包括一接通第四水道126的接水道和一出水道127,該第一水道123為由第一閥座配合端凹設形成的盲孔,該出水道127為由第一閥座外端凹設形成的盲孔;該第一水道123、接水道和出水道127并行布置,該出水道127和接水道之間設有接通二者的第三接通路,該出水部分30接通出水道127之盲端處以接通第三水道124,該流量調節機構50裝接在出水道127并配合第三接通路以控制流量,該控制流量包括開關。
該第二閥座122設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該第二水道125構成上 述的混水路14設于第二閥座122的部分,第四水道126構成上述的混水路14設于第二閥座122的部分;該第四水道126和第二水道125之間設能接通二者的第一接通路,該第四水道126設貫穿第二閥座122的第二接通路,該另一接頭部分20能裝接在該第二接通路,該第二接通路構成第二水路17或第二水路17的部分,通過第二接通路接通另一接頭部分20和第四水道126。該水溫調節機構40裝接在第四水道126并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以調節水溫。進一步具體結構中:該第二水道125為該第二閥座122之配合端凹設形成的盲孔,該第四水道126貫穿第二閥座122設置;該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并行設置,該第二閥座122周面凹設有接通第四水道126的第二接通路,該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沿第四水道126間隔設置,該水溫調節機構40裝配在第四水道126之對應第二閥座的外端口處以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通過控制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的通水截面面積實現水溫調節。
該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相裝配固接在一起,該第一閥座121的配合端和第二閥座122的配合端面對對接,該第一水道123和第二水道125接通并構成第一水路13,該第三水道124和第四水道126接通并構成混水路14。
該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相裝配固接的結構如為:
該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一閥座121之配合端,該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二閥座122之配合端,該第二閥座122之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別向外延伸成插入管128;該第一閥座121之配合端和第二閥座122之配合端裝接在一起,且該兩插入管分別插入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的接水道實現分別接通。該插入管之外壁凹設環形槽151;該第一閥座121的配合端設有插孔152,該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分別向外延伸成被插管 129,該被插管末端口設有內外貫穿的缺口154,該缺口154構成插孔152或插孔152的部分,該插入管插入被插管內實現水路接通,且環形槽151和缺口154對齊;另配設鎖接件153,該鎖接件153兩側分別穿過兩被插管的缺口154并插入環形槽151,通過鎖接件153限制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相拔離,通過鎖接件153將第一閥座121和第二閥座122能裝拆固定裝接在一起。最好:該被插管設有兩個對稱的缺口,該被插管之位于兩缺口之間的部分為定位件155,該鎖接件153具有對稱定位件155的定位槽156,定位槽和定位件適配,根據需要二者之間可設置卡接結構,以便定位、裝配;該第一閥座121之被插管末端口之外壁連接在一起成第一板件157,該第一板件157背面齊平于缺口側面,使鎖接件能沿第一板件157背面插入,方便裝配;第一閥座121之插入管外壁連接在一起成第二板件158,二者裝配時第一板件正面和第二板件正面面對靠接在一起時,缺口和環形槽剛好對齊。根據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其它固接方式,如:采用注塑工藝將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固定在一起,此時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一體固定,方便后續裝配,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現有其它常規固定方式實現固定裝配,如螺栓、卡扣、熔接、粘接等,這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方案。
該出水部分30裝接在第一閥座的具體結構如:該第一閥座設有一貫穿第一閥座的安裝孔16,該安裝孔接通出水道,該出水部分包括一出水管31,該出水管31密封裝接在安裝孔一端,該安裝孔另一端口設密封塞32,該出水管31設接通內孔的通水孔33,該出水管31和密封塞32之間螺接,該安裝孔16之背向的端口設朝外的階梯面,該密封塞32能靠接在階梯面,則通過出水管和密封塞螺接再配合密封塞靠接階梯面,以使得出水管、密封塞、第一閥座能裝拆密封固接在一起,該水路為出水道、通水孔、出水管內孔出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