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輸送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液兩用螺旋控溫流管。
背景技術:
目前,輸送管功能比較單一,通常只是輸送氣體或者液體;
而隨著工業的發展,對于供氣也供液要求的增加,往往需要一定溫度的氣液同時注入;
目前只能通過兩個單獨管路在做好保溫措施或者提供額外加熱裝置的情況下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可同時分離輸送氣體和液體,同時氣體和液體在輸送過程中擁有換熱時間和空間,實現控溫輸送。
為達到以上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氣液兩用螺旋控溫流管,包括:外管體和設置于外管體內部的內管體;
內管體包括:第一級管體、第二級管體和第三級管體;
第一級管體直徑小于第二級管體直徑,第二級管體直徑小于第三級別管體直徑;
第二級管體固定于第一級管體輸出端;
第三級別管體固定于第二級管體輸出端;
第一級管體的外壁和第二級管體的外壁設置有螺旋葉片。
第一級管體出口端設置有向上導向的導流板Ⅰ。
導流板為弧形導流板。
第二級管體出口端上沿設置有向下導向的導流板Ⅱ,出口端下沿設置有向上導向的導流板Ⅲ,且導流板Ⅱ與導流板Ⅲ之間設置有大于等于二分之一第二級管體的直徑寬度的間隙。
導流板Ⅱ和導流板Ⅲ為弧形導流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內管體的管腔和外管體與內管體之間形成的管腔一個用來輸送液體,另一個用來輸送氣體;
假設,此時內管體輸送氣體,外管體與內管體之間形成的管腔輸送液體;
那么氣體在第一級管體的出口位置通過導流板Ⅰ形成旋流導向,進入到更大空間的第二級管體內,流速也降低,進而氣體會在第二級管體形成很多渦流駐留時間較長,此時液體通過第一級管體外壁的螺旋葉片螺旋繞經第一級管體和第二級管體,由于第二級管體直徑要大于第一級管體,進而第二級管體與外管體之間間隙變小,那么液體會在第二級管體段官腔內增速,又由于其實的氣體駐留時間長,那么就保證第一級管體和第二級管體的換熱效率相同;
氣體在第二級管體出口端通過導流板Ⅱ和導流板Ⅲ導向,此時導向會發生相沖,這時會造成氣體亂流,又由于進入到更大的第三級別管體的腔室內流速進一步降低,那么會形成非常多的渦流,氣體駐留時間最長;于此同時由于第三級別管體直徑大于第二級管體直徑,造成第三級別管體與外管體之間管腔最小,液體流速進一步增速,此時又通過氣體主流時常保證換熱效率的平衡。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本發明共1幅附圖,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管體,2、內管體,2.1、第一級管體,2.11、導流板Ⅰ,2.2、第二級管體,2.21、導流板Ⅱ,2.22、導流板Ⅲ,2.3、第三級別管體2.3,3、螺旋葉片。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氣液兩用螺旋控溫流管,包括:外管體1和設置于外管體1內部的內管體2;
內管體2包括:第一級管體2.1、第二級管體2.2和第三級管體2.3;
第一級管體2.1直徑小于第二級管體2.2直徑,第二級管體2.2直徑小于第三級別管體2.3直徑;
第二級管體2.2固定于第一級管體2.1輸出端;
第三級別管體2.3固定于第二級管體2.2輸出端;
第一級管體2.1的外壁和第二級管體2.2的外壁設置有螺旋葉片3。
第一級管體2.1出口端設置有向上導向的導流板Ⅰ2.11。
導流板2.11為弧形導流板。
第二級管體2.2出口端上沿設置有向下導向的導流板Ⅱ2.21,出口端下沿設置有向上導向的導流板Ⅲ2.22,且導流板Ⅱ2.21與導流板Ⅲ2.22之間設置有大于等于二分之一第二級管體2.2的直徑寬度的間隙。
導流板Ⅱ2.21和導流板Ⅲ2.22為弧形導流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內管體2的管腔和外管體1與內管體2之間形成的管腔一個用來輸送液體,另一個用來輸送氣體;
假設,此時內管體2輸送氣體,外管體1與內管體2之間形成的管腔輸送液體;
那么氣體在第一級管體2.1的出口位置通過導流板Ⅰ2.11形成旋流導向,進入到更大空間的第二級管體2.2內,流速也降低,進而氣體會在第二級管體2.2形成很多渦流駐留時間較長,此時液體通過第一級管體2.1外壁的螺旋葉片3螺旋繞經第一級管體2.1和第二級管體2.2,由于第二級管體2.2直徑要大于第一級管體2.1,進而第二級管體2.2與外管體1之間間隙變小,那么液體會在第二級管體2.2段官腔內增速,又由于其實的氣體駐留時間長,那么就保證第一級管體2.1和第二級管體2.2的換熱效率相同;
氣體在第二級管體2.2出口端通過導流板Ⅱ2.21和導流板Ⅲ2.22導向,此時導向會發生相沖,這時會造成氣體亂流,又由于進入到更大的第三級別管體2.3的腔室內流速進一步降低,那么會形成非常多的渦流,氣體駐留時間最長;于此同時由于第三級別管體2.3直徑大于第二級管體2.2直徑,造成第三級別管體2.3與外管體1之間管腔最小,液體流速進一步增速,此時又通過氣體主流時常保證換熱效率的平衡。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