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緊固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捷式緊固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機械結構中經常會把一個零件固定到另一個零件上,這個過程中人們最常用的緊固結構就是螺絲、螺螺栓等,在一般情況下這些緊固結構也都可以滿足需要,但是當機構內的空間有限,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放置這些緊固結構時,如果將零件進行固定成為了難題。
另外還有一些圓管形結構需要固定時,通常是通過一些卡環再配合螺絲或螺栓來進行固定的,緊固配件比較多,操作比較復雜,安裝難度相對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捷式緊固結構,可以在緊湊的空間內不需要使用螺絲即可實現對結構件的緊固操作,另外在固定圓管形結構時也不需要復雜的緊固配件即可完成緊固。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便捷式緊固結構,包括裝置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的中心位置設有螺旋控制裝置,所述螺旋控制裝置一端設有十字槽口,所述裝置主體上還設有不可移動的第二緊固結構,所述第二緊固結構分布成一個圓柱形結構,所述裝置主體還設有可移動的第一緊固結構,所述第一緊固結構分布成圓錐形結構或圓柱形結構,所述裝置主體還包括緊固調節裝置,所述緊固調節裝置的直徑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形成的圓柱形直徑相同,所述緊固調節裝置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緊固結構的移動量。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緊固結構的數量為4個,所述第二緊固結構的數量為4個,所述第一緊固結構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相互交錯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緊固結構調節到最小位置時形成的圓錐底圓的大小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形成的圓柱形結構的中心圓的大小相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應用范圍廣泛,使用更加靈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未緊固狀態的結構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緊固狀態的結構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未緊固狀態的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緊固狀態的側視圖
圖中:1、裝置主體,2、螺旋控制裝置,3、第一緊固結構,4、第二緊固結構,5、緊固調節裝置,6、十字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便捷式緊固結構,可以給緊湊的機構空間提供緊固操作,即方便又節省空間,緊固效果更佳。包括裝置主體1,由裝置1承載整個緊固結構。所述裝置主體1的中心位置設有螺旋控制裝置2,所述螺旋控制裝置2一端設有十字槽口6,通過十字槽口6可以對螺旋控制裝置2進行控制,可選用普通的一字螺絲刀或十字螺絲刀來進行操作。所述裝置主體1上還設有不可移動的第二緊固結構4,所述第二緊固結構4分布成一個圓柱形結構,第二緊固結構4主要是引導所需固定的零件與本發明的結構配合,然后再進行緊固操作。所述裝置主體1還設有可移動的第一緊固結構3,在使用時通過第一緊固結構3來對所需緊固的零部件進行緊固操作,以達到最終固定零件的目的。所述第一緊固結構3分布成圓錐形結構或圓柱形結構,在還進行緊固之前,第一緊固結構3形成的是圓錐形結構,在這個時候可以將待緊固的零件放到所需固定的大概位置,然后通過第一緊固結構3進行緊固,緊固過程中圓錐形結構慢慢向圓柱形結構變化,最大緊固位置是第一緊固結構3成為圓柱形結構,但正常使用時,第一緊固結構3還處于圓錐形結構時就已經可以將所需緊固的零件進行固定。所述裝置主體1還包括緊固調節裝置5,所述緊固調節裝置5的直徑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4形成的圓柱形直徑相同,在兩個直徑相同的位置時是把所需緊固的零件放到緊固位置的最好時機。所述緊固調節裝置5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緊固結構3的移動量,通過所述緊固調節裝置5來實現對緊固效果的控制,達到最終的緊固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緊固結構3的數量為4個,所述第二緊固結構的數量為4個,所述第一緊固結構3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4相互交錯均勻分布。使緊固狀態時的作用力更均勻,對零件的緊固效果更好,對零件的損傷更小。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緊固結構3調節到最小位置時形成的圓錐底圓的大小與所述第二緊固結構4形成的圓柱形結構的中心圓的大小相同。在第一緊固結構3調節到最小位置時,整個零件的體積處于最小狀態,這個時候最節省空間,然后再將本發明的產品放到合適的位置實現對零件的緊固。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或替換,這些改進或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