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型燃氣/空氣比例控制裝置,特別是一種便于清理的多功能伺服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自動控制的燃氣具產品,大多都是由控制器提供電流來驅動燃氣比例閥,其最大和最小電流由控制器的軟件部來實現,這樣,當控制器在失效后,當過大的電流施加在比例閥的線圈上時,由于比例閥上沒有設置限制其最大開度的裝置,出口的燃氣流量會隨之變大,存在安全隱患;當施加在比例閥上的線圈的電流為零時,由于超出控制器的原始設定范圍,可以防止燃氣熄火從而避免燃氣泄漏。此外,現有的比例閥沒有伺服系統或者伺服回路控制最大進氣量以及最小進氣量。還有,在現有比例閥中的阻尼孔不便于清理,且現有的閥體中通過塑料構件將閥體內腔分隔成若干個不同的腔體,由于塑料構件在高強度的工作下,會出現疲勞失效導致漏氣等安全隱患。即使不發生意外,在更換塑料構件時,需要將整個閥體拆卸后才能實現,不便于維護。
故現在需要一種能通過伺服系統或者伺服回路控制最大進氣量以及最小進氣量、且便于清理的燃氣比例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清理的多功能伺服控制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便于清理的多功能伺服控制裝置,包括控制閥體、第一電磁閥、電調節器以及比例閥,所述控制閥體內部布置有進氣通道、第一通道、出氣通道以及與第一通道直接或者間接連通的伺服通道,所述第一電磁閥的動作端安放在進氣通道和第一通道的連接處后控制進氣通道和第一通道的開閉狀態,所述出氣通道和伺服通道之間布置有第一連接處和第二連接處,所述電調節器的工作端伸入第一連接處后構成壓力反饋系統,所述比例閥的下端安裝第二連接處且通過比例閥切斷第二連接處的連通,比例閥的上端安裝在在第一通道和出氣通道的連接處后比例閥通過伺服通道的壓力控制第一通道和出氣通道的開閉狀態,所述伺服通道通過阻尼密封墊和阻尼密封蓋密封。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伺服通道中布置有將伺服通道分隔成清理通道和潔凈通道的阻尼塊,阻尼塊便于拆卸清理,所述清理通道和潔凈通道過阻尼塊上的阻尼孔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比例閥包括封閉第二連接處的伺服膜片、下端與伺服膜片接觸的比例桿、安裝在第一通道和進氣通道連接處的比例活塞座以及比例活塞,所述比例桿的上端穿過比例活塞座后與比例活塞連接,所述比例活塞座的下端面和比例桿的桿身之間安裝有比例彈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比例活塞的下端面為球面,比例活塞座的上端面布置方形凹槽,伺服通道中沒有氣體時,所述比例活塞的球面與方形凹槽的側壁之間的間隙為零,伺服通道中有充滿氣體時且隨著伺服通道中氣壓的增大,所述比例活塞的球面與方形凹槽的側壁之間的間隙逐漸增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調節器包括固定在控制閥體上的調節閥體以及安裝在調節閥體內部的調節桿,所述調節桿的下端面安裝有調節座以及套在調節座外表面的調節彈簧,所述調節座的下方依次安裝有調節膜片和調節氣閥,所述調節膜片和調節氣閥之間布置有調節空間,所述調節空間通過第四通道與出氣通道連通,所述調節空間通過第二通道與伺服通道連通,所述調節氣閥安裝在第二通道上,所述調節桿的上端安裝有調節座以及位于調節座和調節桿之間的調節密封圈,所述調節座上安裝有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母包括安裝在調節桿上端的精調螺母和位于精調螺母下方的粗調螺母。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螺母外側布置有調節蓋,所述調節蓋安裝在調節閥體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伺服通道通過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沿著至調節膜片下方的空間,所述第三通道水平布置,所述第二通道垂直布置,所述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嵌在控制閥體內,所述伺服通道分別通過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直接連通控制閥體中兩個端面上的腔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或者兩端安裝有阻尼元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動作端安放在第一通道和伺服通道的連接處后控制第一通道和伺服通道的開閉狀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通道上安裝有可拆卸的網罩式過濾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出氣通道的輸出壓力和伺服通道的氣體壓力之間的壓力差控制第一通道和出氣通道的開閉狀態,當輸出壓力大于電調節器設置的壓力(伺服通道的氣體壓力)時,電調節器的開度會增大,從而使得比例閥中伺服膜片下的壓力降低。伺服膜片下的壓力降低后,頂開比例閥的力隨之減小,導致制第一通道和出氣通道之間的間隙小,輸出壓力也隨之減小,直至達到電調節器的設定值。反之,當輸出壓力小于設定值時,電調節器會增大伺服壓力,頂開比例閥的力隨之增大,導致制第一通道和出氣通道之間的間隙大,使輸出壓力增加,以滿足輸出壓力的要求。而伺服通道通過阻尼密封墊和阻尼密封蓋密封,便于清理伺服通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等軸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是圖3中A-A向的剖視圖;
圖5是圖3中B-B向的剖視圖;
圖6是圖3中C-C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參照圖1~圖6,便于清理的多功能伺服控制裝置,包括控制閥體1、第一電磁閥2、電調節器4以及比例閥5,所述控制閥體1內部布置有進氣通道10、第一通道11、出氣通道12以及與第一通道11直接或者間接連通的伺服通道,所述第一電磁閥2的動作端安放在進氣通道10和第一通道11的連接處后控制進氣通道10和第一通道11的開閉狀態,所述出氣通道12和伺服通道之間布置有第一連接處和第二連接處,所述電調節器4的工作端伸入第一連接處后構成壓力反饋系統,所述比例閥5的下端安裝第二連接處且通過比例閥5切斷第二連接處的連通,比例閥5的上端安裝在在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的連接處后比例閥5通過伺服通道的壓力控制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的開閉狀態,所述伺服通道通過阻尼密封墊70和阻尼密封蓋71密封。
通過出氣通道12的輸出壓力和伺服通道的氣體壓力之間的壓力差控制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的開閉狀態,當輸出壓力大于電調節器4設置的壓力(伺服通道的氣體壓力)時,電調節器4的開度會增大,從而使得比例閥5中伺服膜片下的壓力降低。伺服膜片下的壓力降低后,頂開比例閥5的力隨之減小,導致制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之間的間隙小,輸出壓力也隨之減小,直至達到電調節器4的設定值。反之,當輸出壓力小于設定值時,電調節器4會增大伺服壓力,頂開比例閥5的力隨之增大,導致制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之間的間隙大,使輸出壓力增加,以滿足輸出壓力的要求。而伺服通道通過阻尼密封墊70和阻尼密封蓋71密封,便于清理伺服通道。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伺服通道中布置有將伺服通道分隔成清理通道60和潔凈通道61的阻尼塊8,阻尼塊8便于拆卸清理,所述清理通道60和潔凈通道61過阻尼塊8上的阻尼孔連通。伺服通道中布置有阻尼塊8的安裝腔,通過阻尼塊8調整進入潔凈通道61的氣壓,并通過阻尼塊8將氣體中混雜的大部分雜質留在清理通道60中,清理時,只需將阻尼密封蓋71打開,將阻尼密封墊70和阻尼塊8取出,即可清理清理通道60,并對阻尼塊8進行清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阻尼原件嵌在通道中不能取出清理的缺陷。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比例閥5包括封閉第二連接處的伺服膜片50、下端與伺服膜片50接觸的比例桿51、安裝在第一通道11和進氣通道10連接處的比例活塞座53以及比例活塞54,所述比例桿51的上端穿過比例活塞座53后與比例活塞54連接,所述比例活塞座53的下端面和比例桿51的桿身之間安裝有比例彈簧52。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比例活塞54的下端面為球面,比例活塞座53的上端面布置方形凹槽,伺服通道中沒有氣體時,所述比例活塞54的球面與方形凹槽的側壁之間的間隙為零,伺服通道中有充滿氣體時且隨著伺服通道中氣壓的增大,所述比例活塞54的球面與方形凹槽的側壁之間的間隙逐漸增大。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電調節器4包括固定在控制閥體1上的調節閥體49以及安裝在調節閥體49內部的調節桿43,所述調節桿43的下端面安裝有調節座44以及套在調節座44外表面的調節彈簧45,所述調節座44的下方依次安裝有調節膜片46和調節氣閥48,所述調節膜片46和調節氣閥48之間布置有調節空間47,所述調節空間47通過第四通道與出氣通道12連通,所述調節空間47通過第二通道65與伺服通道連通,所述調節氣閥48安裝在第二通道65上,所述調節桿43的上端安裝有調節座44以及位于調節座44和調節桿43之間的調節密封圈,所述調節座44上安裝有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母包括安裝在調節桿43上端的精調螺母41和位于精調螺母41下方的粗調螺母42。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調節螺母外側布置有調節蓋40,所述調節蓋安裝在調節閥體49上。
調節前先拿掉調節蓋40,擰松進/出氣壓力測試口的螺釘,連接上壓力測試設備來監測壓力的變化。當調節結束后,擰緊進/出氣壓力測試口的螺釘(推薦扭矩:1Nm)。
設置最大輸出壓力:給電調節器4通上最大電流,讓其工作在最大模式下,用10mm扳手順時針擰進粗調螺母42來增大輸出壓力,逆時針擰出粗調螺母42來減小輸出壓力。
設置最小輸出壓力:切斷調節閥的調節電流,保持粗調螺母42不動。用6x1的一字螺絲刀順時針擰進精調螺母41來增大輸出壓力,逆時針擰出精調螺母41來減小輸出壓力。然后裝回調節蓋40。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伺服通道通過第三通道62和第四通道63沿著至調節膜片46下方的空間,所述第三通道62水平布置,所述第二通道65垂直布置,所述第三通道62和第二通道65嵌在控制閥體1內,所述伺服通道分別通過第三通道62和第二通道65直接連通控制閥體1中兩個端面上的腔體,通過這樣的結構,無需在控制閥體1中通過塑料構件分隔成若干個腔體。本發明中的腔體通過壓鑄成型技術直接在控制閥體1上成型,并通過不同的抽芯結構在壓鑄成型技術中形成腔體之間的連接通道。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三通道62的一端或者兩端安裝有阻尼元件。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還包括第二電磁閥3,所述第二電磁閥3的動作端安放在第一通道11和伺服通道的連接處后控制第一通道11和伺服通道的開閉狀態。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進氣通道10上安裝有可拆卸的網罩式過濾網9,通過可拆卸的網罩式過濾網9對氣體進行初步清理,阻尼塊8進行二次過濾。而可拆卸的網罩式過濾網9便于使用者更換新的濾網。
工作時,當第一電磁閥2通電后,進氣通道10和第一通道11連通;當第二電磁閥3通電后,第一通道11和伺服通道連通,燃氣氣壓通過伺服通道到達伺服膜片50下方,從而頂開比例閥5的比例活塞54,使得第一通道11和出氣通道12連通。
當氣源或電源發生了故障,比例彈簧52會自動關閉閥門,切斷氣路。
輸出壓力是由伺服通道以及電調節器4來控制的。
當輸出壓力大于電調節器4設置的壓力時,輸出壓力將調節膜片46頂起,調節活塞的開度增大,從而使得伺服膜片50下的壓力降低。伺服膜片50下的壓力降低后,頂開比例活塞54的力隨之減小,輸出壓力也隨之減小,直至達到電調節器4的設定值。反之,當輸出壓力小于設定值時,電調節器4會增大伺服壓力,頂開比例活塞54的力隨之增大,比例活塞54和比例活塞座53之間的開度增大,使輸出壓力增加,以滿足輸出壓力的要求。 圖1中雙點劃線箭頭表示伺服通道中氣體的流向。
以上是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