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蒸汽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速關閥。
背景技術:
蒸汽透平機能夠將蒸汽中的熱能與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從而驅動回轉機械上的例如驅動油泵、發電機組、螺旋槳等設備。蒸汽透平機在船舶上被廣泛應用,該蒸汽透平機一般需要配備一套速關閥,用于對蒸汽的流量進行關斷,當進汽閥組需要快速關閉以截斷蒸汽透平機的進汽時,可以通過關閉速關閥使蒸汽透平機迅速停止工作。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技術中,用于控制速關閥關斷的驅動裝置屬于電動型,由遠程控制,易受到遠程端的錯誤操作引起失誤動作,操作安全性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因用于控制速關閥關斷的驅動裝置屬于電動型造成速關閥的操作安全性不足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速關閥。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速關閥,所述速關閥包括速關閥座、速關閥門、速關閥芯和驅動油缸,所述速關閥座具有依次相通的進汽口、通汽口和排汽口,所述速關閥門可開合的設置在所述通汽口上,所述速關閥芯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速關閥門上,所述速關閥芯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速關閥座的側壁,
所述驅動油缸固定安裝在所述速關閥座的側壁上,所述驅動油缸內設置有驅動活塞,所述驅動活塞將所述驅動油缸內部分為驅動上腔和驅動下腔,所述驅動下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一進油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速關閥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驅動下腔內,并且與所述驅動活塞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上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二進油口;
所述驅動油缸遠離所述速關閥座的端部沿所述驅動油缸軸向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孔壁上開設有第二排油口;
所述速關閥還包括控制機構和控制油缸;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滑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滑桿活動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所述滑桿內設置有排油通道,所述排油通道的一端與所述驅動上腔的內部相通,所述排油通道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與所述第二排油口相通,所述第一連桿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所述驅動油缸遠離所述速關閥座的端部,所述第一連桿的移動方向與所述滑桿的軸線方向呈夾角,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滑桿背離所述驅動活塞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鉸接在所述控制油缸上,所述第二連桿與所述控制油缸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
所述控制油缸安裝在所述驅動油缸上,所述控制油缸內設置有控制活塞桿,所述控制活塞桿的伸縮端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滑桿背離所述驅動活塞的一端上。
進一步地,所述滑桿包括從所述驅動油缸內部向所述驅動油缸外部依次設置的第一桿部和第二桿部,所述第二桿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桿部的直徑,所述安裝孔包括從所述驅動油缸內部向所述驅動油缸外部依次設置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內徑與所述第一桿部的外徑相一致,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內徑與所述第二桿部的外徑相一致。滑桿在安裝孔中移動時,第二桿部可以限制滑桿的移動位移。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桿部的端部設置有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桿部的直徑,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限位凸臺的側部。限位凸臺的作用在于限制第一連桿的移動位移。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設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二連桿的長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通過所述腰形孔與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
優選地,所述控制油缸的無桿腔內設置有第一壓縮彈性件。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油缸的驅動上腔內設置有第二壓縮彈性件,所述第二壓縮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驅動活塞和所述驅動油缸遠離所述速關閥座的端部連接。通過控制驅動油缸內的液壓油的壓力和設定第二壓縮彈性件的作用力,可以使驅動活塞停留在指定位置,這就可以使速關閥門的開度可調。
更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油缸至少具有一段呈與所述第二壓縮彈性件外徑相匹配的柱狀。該柱狀部分可以對第二壓縮彈性件進行支撐,防止第二壓縮彈性件因重力、沖擊力等作用產生偏心。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活塞朝向所述速關閥座的端面上設置有凸塊,所述驅動油缸靠近所述速關閥座的端部有與所述凸塊相對應的凹槽,所述第一排油口開設在所述驅動油缸靠近所述速關閥座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排油口與所述凹槽對應設置并相通,所述第一排油口的孔徑小于所述凹槽的孔徑。驅動活塞在驅動油缸中移動帶動速關閥芯移動,使速關閥門關閉時,液壓油會從第一排油口中排出,凸塊會向凹槽方向移動,進而減小第一排油口的泄油量,對驅動活塞的移動進行減速,進而可以減小速關閥門的關閉速度,以到達減小速關閥門在關閉時與速關閥座產生的沖擊,避免產生噪音,且增加閥組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油缸靠近所述速關閥座的一端內設置有被所述速關閥芯活動穿過的導向套筒,所述導向套筒與所述速關閥芯之間具有潤滑間隙。驅動油缸中的液壓油可以滲入到該潤滑間隙中,對速關閥芯在導向套筒中的移動進行潤滑,防止發生卡澀現象。
優選地,所述導向套筒穿出所述驅動油缸靠近所述速關閥座的一端的部位設置有泄油口。該泄油口用于回收潤滑間隙中的液壓油,同時也可以降低間潤滑間隙處液壓油的壓力。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速關閥的速關閥座具有依次相通的進汽口、通汽口和排汽口,這樣,蒸汽即可從速關閥的進汽口進入,經通汽口后,再從排汽口中排出;由于速關閥門可開合的設置在通汽口上,通過控制速關閥門的開啟即可到達控制汽路的通斷,由于速關閥芯的兩端分別與速關閥門和驅動油缸的驅動活塞固定連接,因此,速關閥門的開啟可以通過驅動油缸的驅動活塞帶動速關閥芯移動來控制。
由于驅動油缸的驅動下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一進油口和第一排油口,驅動上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二進油口,驅動油缸的端部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上開設有第二排油口,通過第一進油口向驅動下腔輸送送壓油,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經第二排油口排出,驅動活塞即可帶動速關閥芯、速關閥門向遠離通汽口的方向移動,速關閥開啟;反之,通過第二進油口向驅動上腔輸送送壓油,驅動下腔的液壓油經第一排油口排出,驅動活塞即可帶動速關閥芯、速關閥門朝向通汽口的方向移動,速關閥關閉。
由于本發明實施例的速關閥還包括控制機構和控制油缸,控制機構的滑桿活動設置在安裝孔內,滑桿內設置有排油通道,排油通道的一端與驅動缸體的內部相通,排油通道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與第二排油口相通,因此,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經第二排油口輸送時,需將排油通道與第二排油口相通,即需將控制機構的滑桿在安裝孔進行移動。
由于本發明實施例的控制機構的第一連桿的一端搭接在滑桿背離驅動活塞的一端上,因此,在滑桿在安裝孔進行移動前,需將第一連桿的一端從滑桿上脫離。
由于第一連桿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驅動油缸遠離速關閥座的端部,且第一連桿的一端搭接在滑桿背離驅動活塞的一端上,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二連桿的中部鉸接在控制油缸上,第二連桿與控制油缸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操作時需先手動對第二連桿施加一個克服彈性復位件作用力的旋轉力,使第二連桿發生轉動,帶動第一連桿從滑桿上脫離,滑桿在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的作用下會發生移動,直至滑桿內的排油通道與第二排油口相通,此時,控制油缸的控制活塞桿的伸縮端頂在滑桿的端面上,防止滑桿進一步移動。
速關閥關閉時,控制油缸的控制活塞桿的伸縮端工作,使滑桿在安裝孔內移動,使排油通道和第二排油口斷開,在彈性復位件的復位作用下,第二連桿發生轉動,進而迫使第一連桿向滑桿端部移動,使滑桿鎖定,防止滑桿在安裝腔內自由滑動,使滑桿的排油通道和第二排油口相通,以使速關閥自動開啟或關閉。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速關閥在啟動前,均需手動作用控制機構中的第二連桿,使第一連桿從滑桿上脫離,以使第二排油口可以與驅動上腔相通,速關閥在關閉后,控制機構中的第二連桿可以自動復位,使第一連桿可以向滑桿端部移動,使滑桿鎖定,使第二排油口與驅動上腔斷開,以防止因電控誤操作導致速關閥自動開啟造成的操作安全性不足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控制油缸的布置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導向套筒的布置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支架的安裝板的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速關閥。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該速關閥包括速關閥座1、速關閥門2、速關閥芯3、驅動油缸5、控制機構6和控制油缸7。
其中,速關閥座1具有依次相通的進汽口101、通汽口102和排汽口103,速關閥門2可開合的設置在通汽口102上,速關閥芯3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速關閥門2上,速關閥芯3的另一端伸出速關閥座1的側壁。
驅動油缸5固定安裝在速關閥座1的側壁上,驅動油缸5內設置有可在驅動油缸5內活動的驅動活塞504,驅動活塞504將驅動油缸5內部分為驅動上腔和驅動下腔,驅動下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一進油口511和第一排油口505,速關閥芯3的另一端伸入到驅動下腔內,速關閥芯3的另一端與驅動活塞504固定連接,驅動上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二進油口512。
驅動油缸5遠離速關閥座1的端部沿驅動油缸5軸向設置有安裝孔507,該安裝孔507的孔壁上開設有第二排油口508。
該速關閥還包括控制機構6和控制油缸7。
控制機構6包括滑桿601、第一連桿602和第二連桿603,滑桿601活動設置在安裝孔507內,滑桿601內設置有排油通道604,排油通道604的一端與驅動上腔的內部相通,排油通道604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與第二排油口508相通,第一連桿602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驅動油缸5遠離速關閥座1的端部,第一連桿602的移動方向與滑桿601的軸線方向呈夾角,第一連桿602的一端搭接在1滑桿601背離驅動活塞504的一端上,第一連桿602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603的一端鉸接,第二連桿603的中部鉸接在控制油缸7上,第二連桿603與控制油缸7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605。
控制油缸7安裝在驅動油缸5上,控制油缸7內設置有控制活塞桿705,控制活塞桿705的伸縮端可分離地設置在滑桿601背離驅動活塞504的一端上。當速關閥開啟時,控制活塞桿705的伸縮端頂在滑桿601上,當速關閥處于關閉時,第一連桿602的一端位于滑桿601上。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速關閥的速關閥座具有依次相通的進汽口、通汽口和排汽口,這樣,蒸汽即可從速關閥的進汽口進入,經通汽口后,再從排汽口中排出;由于速關閥門可開合的設置在通汽口上,通過控制速關閥門的開啟即可到達控制汽路的通斷,由于速關閥芯的兩端分別與速關閥門和驅動油缸的驅動活塞固定連接,因此,速關閥門的開啟可以通過驅動油缸的驅動活塞帶動速關閥芯移動來控制。
由于驅動油缸的驅動下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一進油口和第一排油口,驅動上腔的側壁設置有第二進油口,驅動油缸的端部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孔壁上開設有第二排油口,通過第一進油口向驅動下腔輸送送壓油,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經第二排油口排出,驅動活塞即可帶動速關閥芯、速關閥門向遠離通汽口的方向移動,速關閥開啟;反之,通過第二進油口向驅動上腔輸送送壓油,驅動下腔的液壓油經第一排油口排出,驅動活塞即可帶動速關閥芯、速關閥門朝向通汽口的方向移動,速關閥關閉。
由于本發明實施例的速關閥還包括控制機構和控制油缸,控制機構的滑桿活動設置在安裝孔內,滑桿內設置有排油通道,排油通道的一端與驅動缸體的內部相通,排油通道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與第二排油口相通,因此,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經第二排油口輸送時,需將排油通道與第二排油口相通,即需將控制機構的滑桿在安裝孔進行移動。
由于本發明實施例的控制機構的第一連桿的一端搭接在滑桿背離驅動活塞的一端上,因此,在滑桿在安裝孔進行移動前,需將第一連桿的一端從滑桿上脫離。
由于第一連桿可軸向移動地插裝在驅動油缸遠離速關閥座的端部,且第一連桿的一端搭接在滑桿背離驅動活塞的一端上,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第二連桿的中部鉸接在控制油缸上,第二連桿與控制油缸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操作時需先手動對第二連桿施加一個克服彈性復位件作用力的旋轉力,使第二連桿發生轉動,帶動第一連桿從滑桿上脫離,滑桿在驅動上腔的液壓油的作用下會發生移動,直至滑桿內的排油通道與第二排油口相通,此時,控制油缸的控制活塞桿的伸縮端頂在滑桿的端面上,防止滑桿進一步移動。
速關閥關閉時,控制油缸的控制活塞桿的伸縮端工作,使滑桿在安裝孔內移動,使排油通道和第二排油口斷開,在彈性復位件的復位作用下,第二連桿發生轉動,進而迫使第一連桿向滑桿端部移動,使滑桿鎖定,防止滑桿在安裝腔內自由滑動,使滑桿的排油通道和第二排油口相通,以使速關閥自動開啟或關閉。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速關閥在啟動前,均需手動作用控制機構中的第二連桿,使第一連桿從滑桿上脫離,以使第二排油口可以與驅動上腔相通,速關閥在關閉后,控制機構中的第二連桿可以自動復位,使第一連桿可以向滑桿端部移動,使滑桿鎖定,使第二排油口與驅動上腔斷開,以防止因電控誤操作導致速關閥自動開啟造成的操作安全性不足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中,速關閥座1具有依次相通的進汽口101和排汽口103分別位于速關閥座的對稱兩側,且進汽口101和排汽口103得中心軸相互平行,通汽口102設置在進汽口101和排汽口103之間,且通汽口102的中心軸均與進汽口101的中心軸和排汽口103的中心軸相互垂直。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控制油缸的布置示意圖;結合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滑桿601可以包括從驅動油缸5內部向驅動油缸5外部依次設置的第一桿部601a和第二桿部601b,第二桿部601b的直徑大于第一桿部601a的直徑,相應地,安裝孔507包括從驅動油缸5內部向驅動油缸5外部依次設置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第一安裝孔的內徑與第一桿部601a的外徑相一致,第二安裝孔的內徑與第二桿部601b的外徑相一致,這樣滑桿601在安裝孔507中移動時,第二桿部601b可以限制滑桿601的移動位移。
還有,本發明實施例在第二桿部601b的端部可以設置有限位凸臺601c,限位凸臺601c可以呈柱狀,其直徑小于第二桿部601b的直徑,第一連桿602的一端可頂靠在限位凸臺601c上,限位凸臺601c的作用在于限制第一連桿601b的移動位移。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桿部601a、第二桿部601b及限位凸臺601c可以為一體式結構,并同軸設置,以方便滑桿601的生產制造。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桿603的一端可以設置有腰形孔606,腰形孔606的長度方向與第二連桿603的長度方向相同,第二連桿603的一端通過腰形孔606與第一連桿601的另一端實現鉸接。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連桿602的移動方向與滑桿601的軸線方向可以呈垂直關系。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二連桿603的中部可以與控制油缸7可轉動連接,二者之間的彈性復位件605可以選用螺旋彈簧,初始狀態下,彈性復位件605可以始終作用在第二連桿603上的逆時針的作用力,迫使第一連桿602在驅動上蓋502中朝向滑桿的方向移動,對滑桿601的移動進行限制;滑桿601向上運動前,需先手動作用第二連桿603,對其施加一個順時針的旋轉力,克服彈性復位件605產生的螺旋彈簧力,帶動第一連桿602在驅動上蓋502中朝向遠離滑桿601的方向移動,進而滑桿601在驅動油缸5內的液壓作用力下向上運動,同時第一連桿602的一端與第二桿部601b接觸,相反的,滑桿601向下滑動過程中,第一連桿602的一端會與限位凸臺601c相接觸,進而對滑桿601進行卡扣固定,防止滑桿601向上運動。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連桿603的中部與控制油缸7之間可以通過第三連桿607連接,第三連桿607的一端與第二連桿603的中部鉸接,第三連桿607的另一端與控制油缸7固定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控制油缸7包括控制缸體701、控制上蓋702、控制下蓋703和控制活塞704,控制缸體701的兩端分別由控制上蓋702和控制下蓋703密封,控制活塞704活動設置在控制缸體7內,控制活塞桿705與控制活塞704固定連接,控制缸體701的側壁設置有通油口706,控制活塞704與控制上蓋702之間設置有第一壓縮彈性件707,這就可以使控制活塞704的下端面承受液壓驅動力,控制活塞704的上端面承受第一壓縮彈性件707的彈簧力,通過通油口706泄放液壓油時,控制活塞704下端面的液壓驅動力消失,控制活塞704在第一壓縮彈性件707的彈簧力推動下往下運動,進而推動滑桿601向下運動,通過通油口706引進液壓油時,控制活塞704的下端面建立液壓驅動力,該液壓驅動力克服第一壓縮彈性件707的彈簧力推動控制活塞704往上運動,進而為滑桿601向上移動提供條件。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壓縮彈性件707可以為壓縮彈簧,其中,控制缸體701的外徑相匹配,這樣,控制缸體701可以對第一壓縮彈性件707進行支撐,防止第一壓縮彈性件707因重力產生偏心。
本發明實施例中,控制油缸7的控制下蓋703和驅動油缸5的驅動上蓋502可以集成在一起,以方便控制油缸7在驅動油缸5上的安裝。
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缸體501內設置有第二壓縮彈性件508,第二壓縮彈性件508的兩端分別與驅動上蓋502和驅動活塞504連接。通過控制驅動油缸501內的液壓油的壓力和設定第二壓縮彈性件508的作用力,可以使驅動活塞504停留在指定位置,這就可以使速關閥門的開度可調。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二壓縮彈性件508可以為壓縮彈簧,而驅動缸體501可以呈臺階狀,并至少具有一段呈與第二壓縮彈性件508外徑相匹配的柱狀,該柱狀部分可以對第二壓縮彈性件508進行支撐,防止第二壓縮彈性件508因重力、沖擊力等作用產生偏心。
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油缸5還包括驅動缸體501、驅動上蓋502和驅動下蓋503,驅動缸體501的兩端分別由驅動上蓋502和驅動下蓋503密封,驅動缸體501和驅動上蓋502為一體式結構,驅動下蓋503可拆卸地與驅動缸體501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活塞504朝向驅動下蓋503的端面上設置有凸塊509,驅動下蓋503設置有與凸塊509相對應的凹槽5010,第一排油口505開設在驅動下蓋503上,第一排油口505與凹槽5010對應設置并相通,第一排油口505的孔徑小于凹槽5010的孔徑。驅動活塞504在驅動油缸5中移動帶動速關閥芯3移動,使速關閥門2關閉時,液壓油會從第一排油口505中排出,凸塊509也會向凹槽5010方向移動,液壓油只能從凸塊509和凹槽5010之間的間隙流向第一排油口505,進而減小第一排油口505的泄油量,對驅動活塞504的移動進行減速,進而可以減小速關閥門2的關閉速度,以到達減小速關閥門2在關閉時與速關閥座1產生的沖擊,以避免產生噪音,且增加閥組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進油口5011可以開設在驅動下蓋503上。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凸塊可以呈環狀。
本發明實施例中,凸塊509上可以開設一個排油道5012,該排油道5012的兩端分別與控制缸體701內部和第一排油口505相通,當凸塊509與凹槽5010完全配合后,用于排放控制缸體701內的殘余的液壓油。
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油缸5可以通過支架4安裝在速關閥座1的外壁上。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導向套筒的布置示意圖;結合圖3,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下蓋503可以集成在支架4上,驅動下蓋503內設置有被速關閥芯4活動穿過的導向套筒8,導向套筒8與速關閥芯4之間具有潤滑間隙。驅動油缸5中的液壓油可以滲入到該潤滑間隙中,對速關閥芯4在導向套筒8中的移動進行潤滑,防止發生卡澀現象。
本發明實施例中,導向套筒8的一端可以設置有搭接在驅動下蓋503頂面上的搭接耳板801,該搭接耳板801可以通過螺栓安裝在驅動下蓋503上。
另外,導向套筒8穿出驅動下蓋503的部位設置有泄油口802,該泄油口802用于回收潤滑間隙中的液壓油,同時也可以降低間潤滑間隙處液壓油的壓力。
本發明實施例中,泄油口802可以通過一個管道與油箱連通,以用于回收從該泄油口802排出的液壓油。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速關閥中支架的安裝板的布置示意圖;結合圖4,支架4設置在驅動油缸5和速關閥座1之間,且支架4設置有用于與速關閥座1固定連接的安裝板401,該安裝板401設置有相通的第一通孔401a和第二通孔401b,第一通孔401a和第二通孔401b均被速關閥芯3活動穿過,第一通孔401a的內徑和速關閥芯3的外徑相匹配,第二通孔401b的內徑大于第一通孔401a的內徑,第二通孔401b內填充有密封材料10,第二通孔401b通過與第二通孔401b螺紋配合的密封螺母9密封,密封螺母9滑動套裝在速關閥芯3上,以防止蒸汽泄露。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通孔401a和第二通孔401b可以依次靠近驅動油缸5,這樣可以方便密封螺母9的拆卸,以對密封材料進行補充。
本發明實施例中,密封螺母9上設置有被速關閥芯3穿過的孔,需要對密封材料10進行補充時,旋轉密封螺母9,密封螺母9即可沿著速關閥芯3從第二通孔401b內旋出。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密封材料10具有蒸汽密封功能,可以為柔性石墨填料等。
本發明實施例中,支架4的安裝板401可以通過螺栓安裝在速關閥座1上。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支架4可以采用一體式鑄造結構,以保證支架4具有良好的剛性,并保證導向套筒8安裝處具有足夠的強度,防止速關閥芯3因為剛度不夠產生變形、卡住等故障。
本發明實施例中,由于驅動油缸通過支架4安裝在速關閥座1的外壁上,因此,速關閥芯3的長度需要加長,進而使速關閥芯3具有足夠長的跨度,以保證速關閥芯3的兩端具有充足的散熱空間,防止速關閥門2的蒸汽介質引起的高溫傳遞至驅動油缸5處。
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下蓋503和安裝板401之間可以通過多個支撐桿402連接,以對結構進行加強。
本發明實施例中,速關閥門2上可以設置有一個螺紋孔201,速關閥芯3插設在該螺紋孔201中,并通過鎖緊螺母202鎖緊。鎖緊螺母202上設置有被速關閥芯3螺紋穿過的螺紋孔。
本發明實施例中,該速關閥還可以包括進油組件和回油組件,其中,進油組件包括油泵11、第一進油管12和第二進油管13,油泵11從油箱中泵取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該液壓油分兩路進入到驅動油缸5中,其中一路通過第一進油管12和第一進油口511進入到驅動油缸5的油缸下腔中,另外一路通過第二進油管13和設置在驅動缸體501的第二進油口512進入到驅動油缸5的油缸上腔中;而回油組件包括第一回油管15、第二回油管16和電磁閥14,當電池閥14打開時,驅動油缸5的油缸下腔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排油口505、第一回油管15和電池閥14回流至油箱,油缸下腔的液壓力消失,驅動活塞504在第二壓縮彈性件508的彈簧力作用下向下運動,同時,控制油缸7中的液壓油通過通油口706、第二回油管16和電磁閥14回流至油箱,控制活塞704下端面的液壓力消失,控制活塞704在第一壓縮彈性件707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往下運動,推動滑桿601向下運動,使第二排油口604與驅動上腔斷開,這樣就可以使在驅動油缸5的油缸上腔中的液壓油逐步建立壓力,進一步推動控制活塞向下運動,實現速關閥的關閉功能,速關閥的開啟功能和關閉功能基本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