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具有手動接口的減速機。
背景技術:
當行走系統發生故障時,登機橋應具有應急撤橋功能。如圖4所示,現有的登機橋手動撤橋功能都是利用電機1’的尾軸作撤橋把手3’的接口;由于電機1’的安裝位置在輪架2’的內側,退橋把手3’也就必須在輪架2’內側,操作的空間極其狹窄,障礙物太多。造成操作效率的降低,人處于橋的運動方向操作,操作不當還會有人身安全隱患和登機橋失控的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具有手動接口的減速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具有手動接口的減速機,包括:
外殼,外殼內側壁上設置有若干環形齒圈;
輸入軸,可轉動地安裝在外殼內,輸入軸的兩端延伸到外殼外;
若干太陽輪,其中一太陽輪固定在輸入軸上,其余可轉動地安裝在輸入軸上;
若干行星架,可轉動地安裝在輸入軸上,遠離固定在輸入軸上的太陽輪的行星架固定不動,每個行星架上具有至少三個安裝位;
若干行星輪,可轉動地安裝在行星架的安裝位上,行星輪與太陽輪及環形齒圈嚙合。
所述環形齒圈數量設置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齒圈、二級齒圈及三級齒圈,皆安裝在外殼內側壁上。
所述太陽輪數量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太陽輪、二級太陽輪及三級太陽輪,一級太陽輪固定安裝在輸入軸上。
所述行星架數量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行星架、二級行星架及三級行星架,三級行星架固定不動,三級行星架延伸到外殼外部。
所述行星輪數量設置為三組,分別稱之為一級行星輪組、二級行星輪組及三級行星輪組,每組行星輪組包括若干行星輪;一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安裝在一級行星架上,一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與一級太陽輪及一級齒圈嚙合;二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安裝在二級行星架上,二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與二級太陽輪及二級齒圈嚙合;三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安裝在三級行星架上,三級行星輪組的行星輪與三級太陽輪及三級齒圈嚙合。
所述二級齒圈和三級齒圈設置為同一齒圈。
所述外殼的一端設置有一用于罩覆外漏輸入軸的蓋體,該蓋體與外殼螺紋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的本發明通過設置兩端延伸到外殼外的輸入軸,輸入軸的一端與動力源連接,在動力源出現故障時,通過搖把操控輸入軸的另一端進行撤橋動作,撤橋操作空間足夠大,周圍沒有障礙物,且視野開闊,大大的方便了手動撤橋的操作,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示意圖一;
圖2是本發明的剖面示意圖二;
圖3是本發明原理示意圖;
圖4是現有撤橋的技術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3,本發明是具有手動接口的減速機,包括:
外殼1,外殼1內側壁上設置有若干環形齒圈,外殼1作為輸出端;
輸入軸2,可轉動地安裝在外殼1內,輸入軸2的兩端延伸到外殼1外;
若干太陽輪,其中一太陽輪固定在輸入軸上,其余可轉動地安裝在輸入軸2上;
若干行星架,可轉動地安裝在輸入軸2上,遠離固定在輸入軸2上的太陽輪的行星架固定不動,每個行星架上具有至少三個安裝位;
若干行星輪,可轉動地安裝在行星架的安裝位上,行星輪與太陽輪及環形齒圈嚙合。采用上述結構的本發明通過設置兩端延伸到外殼1外的輸入軸2,輸入軸2的一端與動力源連接,在動力源出現故障時,通過搖把操控輸入軸2的另一端進行撤橋動作,撤橋操作空間足夠大,周圍沒有障礙物,且視野開闊,大大的方便了手動撤橋的操作,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安全隱患。
如圖1-圖3所示,環形齒圈數量設置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齒圈3、二級齒圈4及三級齒圈,皆安裝在外殼1內側壁上;太陽輪數量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太陽輪5、二級太陽輪6及三級太陽輪7,一級太陽輪5固定安裝在輸入軸2上;行星架數量為三個,分別稱之為一級行星架8、二級行星架9及三級行星架10,三級行星架10固定不動,三級行星架10延伸到外殼1外部;行星輪數量設置為三組,分別稱之為一級行星輪組11、二級行星輪組12及三級行星輪組13,每組行星輪組包括若干行星輪;一級行星輪組11的行星輪安裝在一級行星架8上,一級行星輪組11的行星輪與一級太陽輪5及一級齒圈3嚙合;二級行星輪組12的行星輪安裝在二級行星架9上,二級行星輪組12的行星輪與二級太陽輪6及二級齒圈4嚙合;三級行星輪組13的行星輪安裝在三級行星架10上,三級行星輪組13的行星輪與三級太陽輪7及三級齒圈嚙合;二級齒圈4和三級齒圈設置為同一齒圈,便于制造。上述結構形式的環形齒圈、太陽輪、行星輪架及行星輪結構簡單、緊湊,傳動穩定可靠。
如圖2所示,外殼的一端設置有一用于罩覆外漏輸入軸2的蓋體14,該蓋體與外殼螺紋連接;以便在不使用該輸入軸端部時將其遮蓋,起到保護作用。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實施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設定的范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