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減速機密封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機器代人觀念的深化,各行各業中機器設備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減速機作為機械設備的主要部件,其發展狀況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目前,雖然減速機的使用頻率高,但由于減速機常用的機械密封結構的不足,導致現有的減速機還存在以下問題:1、加工要求高,加工工藝復雜;2、零部件體積大,導致減速機的占用空間大;3、密封性差,回油過程緩慢,易造成潤滑油堆積和泄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旨在提供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以甩油環和回油透蓋組合,并通過在密封箱體上設置回油孔,實現快速回油,減少泄露,并將回油透蓋內環與甩油環的外環之間設置間隙,方便整體套裝,保證了回油透蓋加工的整體性,使加工和裝配更加簡單,并且將回油結構均設置在回油透蓋內,可有效減小體積,節約空間。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回油透蓋、甩油環以及箱體,箱體上突出設置有旋轉軸,且箱體上沿旋轉軸的方向開設有回油孔,回油透蓋套設于旋轉軸上,回油透蓋上開設有回油槽和集油槽,且集油槽和回油槽均與回油孔連接,甩油環套設于旋轉軸上,且甩油環內置于集油槽內并與回油透蓋內壁之間設置間隙。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回油透蓋上設置有止口,止口與箱體的開口配合,且止口套設于開口內。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在箱體的開口中,旋轉軸上還套設有軸承。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在軸承與回油透蓋之間設置有隔圈,且隔圈套設于旋轉軸上。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回油透蓋上開設有若干安裝孔,箱體上開設有與安裝孔相配合的固定孔。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回油透蓋的內壁與甩油環之間的間隙為0.5mm。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回油槽對稱設置于回油透蓋上。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回油透蓋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在箱體上。
上述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其中,沿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回油槽與甩油環位于不同高度的的平面上。
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1、通過設置多個回油槽和集油槽,能快速將泄漏出來的潤滑油收集并通過箱體上的回油孔回到箱體中,減少泄漏;2、在回油透蓋內還設置有甩油環,通過甩油環和回油透蓋的兩層密封作用,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箱體內部液體的泄漏;3、在回油透蓋內壁與甩油環的外環之間設置0.5mm的間隙,方便回油透蓋整體軸向裝配在箱體的開口上,且方便加工,解決了分體加工和裝配工作復雜的問題,還能有效減少泄漏;4、將回油通道均設置在同一回油透蓋內,有效減小體積,減少封裝空間。
上述的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在箱體的開口上的旋轉軸上套設軸承,并沿從箱體內部向外部的方向,在旋轉軸上依次套設有隔圈和回油透蓋,并在回油透蓋內設置有甩油環,且甩油環同樣套設在旋轉軸上,并將回油透蓋內壁與甩油環的外環之間設置0.5mm的間隙,方便回油透蓋整體軸向裝配在箱體的開口上,且方便加工,解決了分體加工和裝配工作復雜的問題,還能有效減少泄漏;在回油透蓋上設置回油槽和集油槽,并將回油槽和集油槽與箱體上的回油孔相連,便于溢出來的潤滑油能快速收集并回收到箱體內,并且能小于分體設計時的體積,方便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回油透蓋的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輔助回油通道的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回油槽的結構圖;
圖5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回油路徑的結構圖。
附圖中:1、箱體;2、回油透蓋;3、甩油環;4、旋轉軸;5、軸承;6、隔圈;7、螺紋緊固件;11、回油孔;21、安裝孔;22、套孔;23、集油槽;24、輔助回油通道;241、連接通道;25、回油槽;26、主要回油路徑;27、止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1至附圖5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作具體闡述,但以下內容不作為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的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回油透蓋的結構圖;圖3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輔助回油通道的結構圖;圖4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回油槽的結構圖;圖5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回油路徑的結構圖。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包括:箱體1、回油孔11、回油透蓋2、甩油環3、螺紋緊固件7、安裝孔21、套孔22、集油槽23、輔助回油通道24、連接通道241、回油槽25、主要回油路徑26、止口27。
具體的,在箱體1的開口內的旋轉軸4上套設有軸承5、隔圈6、甩油環3以及回油透蓋2,沿箱體1內部向外部的方向,旋轉軸4上依次套設有軸承5、隔圈6、回油透蓋2,且在回油透蓋2內設置甩油環3,如圖5所示。
更加具體的,箱體1開口附近沿旋轉軸4的軸向開設有若干回油孔11,同時在開回油孔11的區域還開設有若干固定孔(未標出),回油透蓋2上開設有若干安裝孔21,且回油透蓋2上的安裝孔21與箱體1上的固定孔(未標出)配合,通過螺紋緊固件7將回油透蓋2和箱體1固定連接在一起,且固定孔(未標出)和安裝孔21均繞旋轉軸4的軸線陣列分布。
回油透蓋2呈圓盤設置,中間開設有沿軸向的套孔22,用于旋轉軸4穿過,套孔22呈階梯狀的三段設置,沿箱體1內部向外部的方向,套孔22的內徑為中、大、小,回油透蓋2上內徑小的一段套孔22與旋轉軸4壁體直接貼合,回油透蓋2上內徑大的一段為集油槽23,集油槽23內設置有甩油環3,甩油環3套設在旋轉軸4上,且甩油環3的外環壁體與套孔22內徑大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間隙,回油透蓋2上內徑中的一段在旋轉軸4徑向上與甩油環3的外環壁體之間同樣設置有間隙,方便回油透蓋2能直接穿過甩油環3套設在旋轉軸4上,并通過螺紋緊固件7固定在箱體1上。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回油透蓋2上套孔22內徑中的一段在旋轉軸4徑向上與甩油環3的外環壁體之間的間隙為0.5mm,使回油透蓋2能整體軸向套裝在旋轉軸4和箱體1上,不需將回油透蓋2分體裝配,使回油透蓋2的加工更加簡單,并且間隙設置只有0.5mm,能保證泄漏少。
具體的,回油透蓋2的集油槽23的壁體上沿旋轉軸4徑向開設有輔助回油通道24,輔助回油通道24遠離集油槽23的一端連接有沿旋轉軸4軸向的連接通道241,且輔助回油通道24與連接通道241聯通,連接通道241與箱體1上的回油孔11連接,便于集油槽23內的潤滑油能通過輔助回油通道24經過連接通道241進入箱體1上的回油孔11中,進行對泄漏出的潤滑油的回收。
在回油透蓋2接觸箱體1的一面上開設有若干回油槽25,回油槽25呈跑道型設置,回油槽25的設置方向沿旋轉軸4的徑向設置,當回油透蓋2安裝在箱體1上時,回油槽25的一端連接在隔圈6上,收集從軸承5中泄漏出來的潤滑油,回油槽25的另一端與箱體1上的回油孔11連接,保證了泄漏出來的潤滑油能更加快速的流回到箱體1內,這個回路為主要回油路徑26,泄漏的潤滑油主要通過這個回路回收。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回油透蓋2上的回油槽25一般設置有對稱的兩條,保證回油透蓋2剛性的同時還能實現快速回油。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回油透蓋2上靠近箱體1的一側設置有止口27,止口27突出設置于回油透蓋2上,并卡設在箱體1的開口中,止口27的外壁與箱體1開口的內壁貼合,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方便回油透蓋2能快速且準確的安裝到箱體1上。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輔助回油通道24為沿旋轉軸4徑向的通孔,孔加工完成之后通過焊接將輔助回油通道24靠近回油透蓋2外壁的一端封死,這樣便于輔助回油通道24的加工,降低加工的復雜性,提高加工的效率。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回油透蓋2上,沿旋轉軸4的軸線方向上,回油槽25與集油槽23中的甩油環3設置在不同高度的平面內,通過有層次的兩層防泄漏,有效保證了箱體1中的潤滑油不會通過旋轉軸4附近泄漏出來。
本實施例提供的減速機非接觸式密封結構,包括:回油透蓋2、甩油環3以及箱體1,在箱體1的開口上的旋轉軸4上套設軸承5,并沿從箱體1內部向外部的方向,在旋轉軸4上依次套設有隔圈6和回油透蓋2,并在回油透蓋2內設置有甩油環3,且甩油環3同樣套設在旋轉軸4上,并將回油透蓋2內壁與甩油環3的外環之間設置0.5mm的間隙,方便回油透蓋2整體軸向裝配在箱體1的開口上,且方便加工,解決了分體加工和裝配工作復雜的問題,還能有效減少泄漏;在回油透蓋2上設置回油槽25和集油槽23,回油槽25的一端連接在隔圈6上,回油槽25的另一端連接在箱體1上的回油孔11上,為主要回油路徑26,能將從軸承5中溢出的潤滑油通過回油槽25流入箱體1上的回油孔11中;集油槽23設置在回油透蓋2上與回油槽25不同高度平面上,并在集油槽23內壁上沿旋轉軸4徑向開設輔助回油通道24,且輔助回油通道24的一端連接于集油槽23中,另一端與連接通道241聯通,并通過連接通道241連接在箱體1上的回油孔11中,當部分泄漏的潤滑油經過甩油環3時,通過甩油環3的作用,泄漏的潤滑油會通過集油槽23進入到輔助回油通道24中,并通過連接通道241進入箱體1上的回油孔11中,實現將泄漏的潤滑油再次回收,通過設置兩道回油結構,能確保潤滑油不會泄漏出來;在回油透蓋2上設置止口27,方便安裝時進行定位,確保安裝的快速和準確性;在一個回油透蓋2上既設置了主要回油路徑26又設置了輔助回油通道24,一個部件即可防止潤滑油的泄漏,有效解決了體積過大的問題。
以上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