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軸承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軸承的注脂裝置。
背景技術:
軸承加工完成后,需要對軸承內圈、外圈之間進行注脂。現有的注脂裝置,一般為單個軸承獨立注脂,軸承之間的切換速度較慢,注脂效率低;并且,注脂后的軸承內圈的內側及外圈的外側均會殘留部分油脂,影響后期包裝。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申請人進行研究及改進,提供一種軸承用盤式注脂裝置的注脂組件,其注脂后不殘留油脂、方便軸承后期包裝操作。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軸承用盤式注脂裝置的注脂組件,包括支架、安裝于支架上的注脂頭及注脂氣缸,所述支架由推送主氣缸驅動,所述推送主氣缸安裝于底座上;所述注脂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安裝有擠壓塊,所述擠壓塊置于所述注脂頭的內腔中,擠壓塊將所述內腔分隔成進脂端及出脂端,擠壓塊上設有連通進脂端及出脂端的連通孔,所述進脂端的頂部設有加注口,出脂端的端面具有出脂孔并設有分別可置于軸承外圈外側及置于軸承內圈內側的外擋脂環及內擋脂環;所述支架的頂端安裝有儲脂腔,儲脂腔傾斜設置,其下端通過導脂管與所述加注口連通。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明的注脂組件,可避免油脂粘附在軸承內外圈外,提高注脂質量;油脂導入注脂腔中的結構設計合理、巧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201、支架;202、注脂頭;203、注脂氣缸;204、擠壓塊;205、加注口;206、出脂孔;207、外擋脂環;208、內擋脂環;209、推送主氣缸;210、底座;211、儲脂腔;2021、進脂端;2022、出脂端;2041、連通孔;212、導脂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軸承用盤式注脂裝置的注脂組件,包括支架201、安裝于支架201上的注脂頭202及注脂氣缸203,支架201由推送主氣缸209驅動,推送主氣缸209安裝于底座210上;注脂氣缸203的活塞桿端部安裝有擠壓塊204,擠壓塊204置于注脂頭202的內腔中,擠壓塊204將內腔分隔成進脂端2021及出脂端2022,擠壓塊204上設有連通進脂端2021及出脂端2022的連通孔2041,進脂端2021的頂部設有加注口205,出脂端2022的端面具有出脂孔206并設有分別可置于軸承外圈外側及置于軸承內圈內側的外擋脂環207及內擋脂環208;支架201的頂端安裝有儲脂腔211,儲脂腔211傾斜設置,其下端通過導脂管212與加注口205連通。
使用時,推送主氣缸209將支架201向前推送一段距離,注脂頭202的出脂端2022的端面與軸承接觸,注脂氣缸203將油脂從出脂孔206中擠出至軸承中。當擠壓塊204后退時,進脂端2021的容積縮小,出脂端2022的容積增大,從儲脂腔211中導入的油脂從連通孔2041中進入出脂端2022中,當擠壓塊204向前推進時,進脂端2021的容積增大,出脂端2022的容積縮小,油脂從出脂孔206擠出至軸承中,并且儲脂腔211中的油脂進入進脂端2021。由于外擋脂環207及內擋脂環208的設置,油脂不會刮涂到軸承內外圈之外,從而利于后期的包裝操作。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發明,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特征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