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變速器倒檔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
背景技術:
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常見的一種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包括裝配于倒擋軸4上并可轉動地軸向移動的倒檔齒輪1,裝配于輸入軸5上的輸入軸倒檔齒輪2,以及裝配于中間軸6上的中間軸倒檔齒輪3,倒檔齒輪1朝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的右端設有掛入角結構10,相應地,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的左端分別設有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的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這種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存在的缺點是: 由于其倒檔齒輪1的掛入角結構10的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的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即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形狀結構不同。因而,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倒檔齒輪1上的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的掛入角結構10在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就不均勻一致,也就是有可能掛入角結構10與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會小于或者大于掛入角結構10與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或者相反,于是,倒檔齒輪1就可能不能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導致掛倒檔失敗率較高、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掛倒檔比較容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包括裝配于倒擋軸上并可轉動地軸向移動的倒檔齒輪,裝配于輸入軸上的輸入軸倒檔齒輪,以及裝配于中間軸上的中間軸倒檔齒輪,所述倒檔齒輪朝向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掛入角結構,相應地,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的左端分別設有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或者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結構相同。
優選地,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均為徑向弧面結構。
優選地,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均為徑向尖角結構。
優選地,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均為徑向尖角結構。
優選地,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均為徑向徑向弧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發明所述倒檔齒輪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或者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結構相同。因而,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移動時,不管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或者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由于輸入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的整體結構相同,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與輸入軸齒輪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及中間軸齒輪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嚙合,掛倒檔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的空檔三維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的在檔三維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的三個齒輪的空間布置示意圖;
圖5是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的三個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的簡化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分別清楚顯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中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圖6中省略了本發明的其它零件,如倒擋軸、輸入軸和中間軸且只畫出了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單個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
圖7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分別清楚顯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中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圖7中省略了本發明的其它零件,如倒擋軸、輸入軸和中間軸且只畫出了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單個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
圖8是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分別清楚顯示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中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圖8中省略了本發明的其它零件,如倒擋軸、輸入軸和中間軸且只畫出了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單個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
圖9是本發明第四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分別清楚顯示本發明第四種實施例中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圖9中省略了本發明的其它零件,如倒擋軸、輸入軸和中間軸且只畫出了倒檔齒輪、輸入軸倒檔齒輪和中間軸倒檔齒輪上的單個掛入角結構、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作做詳細描述。
參見圖6至圖9,本發明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與現有技術的汽車變速器倒檔掛入角結構相同,也包括裝配于倒擋軸4上并可轉動地軸向移動的倒檔齒輪1,裝配于輸入軸5上的輸入軸倒檔齒輪2,以及裝配于中間軸6上的中間軸倒檔齒輪3,所述倒檔齒輪1朝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的右端設有掛入角結構10,相應地,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的左端分別設有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由圖6至圖9可見,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倒檔齒輪1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或者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結構相同。這樣一來,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不管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或者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由于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結構相同,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1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掛倒檔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由圖6可見,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倒檔齒輪1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均為徑向弧面結構。這樣一來,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1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掛倒檔比較容易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圖7可見,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例中,所述倒檔齒輪1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尖角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均為徑向尖角結構。這樣一來,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1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掛倒檔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由圖8可見,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例中,所述倒檔齒輪1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均為徑向尖角結構。這樣一來,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1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掛倒檔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由圖9可見,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例中,所述倒檔齒輪1的右端設有的掛入角結構10整體為徑向弧面結構,所述輸入軸倒檔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的整體均為徑向徑向弧面結構。這樣一來,在空檔掛入倒檔、倒檔齒輪1軸向向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移動時,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結構10與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接觸時的接觸面和接觸點是均勻一致的。于是,倒檔齒輪1就會同時與輸入軸倒檔齒輪2和中間軸倒檔齒輪3嚙合,掛倒檔失敗率較低、掛倒檔、操作均比較容易。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空檔掛入倒檔時,倒檔齒輪1在倒檔軸4上向輸入軸齒輪2及中間軸齒輪3方向軸向移動,使倒檔齒輪1上的掛入角10同時掛進并通過輸入軸齒輪2上的第一配合掛入角結構20及中間軸齒輪3上的第二掛入角配合結構30,完成齒輪嚙合,實現倒檔功能。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做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