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隔磁套以及含有該隔磁套的電磁閥,屬于閥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隔磁套是電磁閥上起隔磁、導向與固定密封組件作用的零件,使用非導磁材料加工,能有效的防止漏磁,使得密封件更有效的工作。目前所使用的方案多采用隔磁套底部端面密封的方式或將隔磁套與導磁套焊接連接的方式。采用端面密封方案,密封圈不僅起到密封的作用,還要承擔補償電磁閥內部由于裝配制造誤差及環境、工作溫度變化引起的電磁閥內部零件由于材料不同、熱膨脹系數不同導致的熱變形的補償作用,這就導致密封件的壓縮量的變化較大,容易造成密封失效及密封件可靠性下降。采用隔磁套與導磁套焊接連接的方式需要在導磁套與隔磁套焊接件兩端采用密封件進行密封,增加了所需零件與裝配工序。
同時,由于隔磁套與導磁套之間是采用焊接連接的方式,這樣就對隔磁套與導磁套套以及電磁閥其他部件的定位密封帶來很大的難度;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隔磁套和導磁套之間的焊接部分會發生松動脫落的現象,對電磁閥的使用性能造成嚴重地影響。
專利文獻CN203115245U公開了一種電磁閥,其隔磁閥采用的是不銹鋼薄壁管做成,一端翻邊,另一端和靜鐵芯通過旋鉚工藝結合為一體的,翻邊處裝入閥體,固定圈內螺紋,閥體采用外螺紋,二者結合將隔磁套固定在閥體里,密封圈裝在閥體的密封圈槽處,完成閥體和隔磁套之間的密封功能。該技術方案使用了一個固定圈,從而使隔離套可以直接采用薄壁金屬管制造,節省了材料和加工時間,工藝簡單、易制造,但是該技術方案仍不能解決現有電磁閥密封失效及密封件可靠性下降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旨在提供一種能夠補償電磁閥其它零部件在配過程中制造誤差補償及使用過程中各零部件熱變形補償的作用的隔磁套,同時本隔磁套的隔磁、導向、固定與密封組件的作用能夠滿足電磁閥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旨在提供一種含有上述隔磁套的電磁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隔磁套,由非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彈性翻邊、第一階梯孔、臺肩以及第二階梯孔;所述第二階梯孔的一端為盲端,另一端通過臺肩與第一階梯孔的頂端相銜接,在第一階梯孔底端的圓周邊緣上向外延伸設置有彈性翻邊。
所述彈性翻邊由彈性材料制作而成,形成彈性體;所述彈性翻邊包括凸緣部、錐面部以及臺肩部;第一階梯孔底端的邊緣以弧形過渡的方式與臺肩部相銜接,錐面部與臺肩部末端的底部相銜接,在錐面部的末端延伸設置有凸緣部。
所述第二階梯孔的盲端中分布有球形凸臺,所述球形凸臺朝向第二階梯孔孔內。
在所述第一階梯孔底端的圓周邊緣上間隔均勻地向外延伸設置有三個、四個或六個彈性翻邊。
一種電磁閥,包括外殼、安裝于外殼內的線圈組件、導磁套、銜鐵、第一密封圈、導磁座以及如上所述的隔磁套;所述導磁座中部貫穿形成內孔,并包括導磁座凸臺,在導磁座凸臺上設置有環形凹槽,在導磁座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導磁座凸緣;
在所述線圈組件上安裝有導磁套,導磁套通過其下端面由隔磁套的臺肩進行軸向定位,并由隔磁套的第二階梯孔的外表面進行徑向定位;隔磁套通過其第二階梯孔的外表面與外殼內壁進行徑向定位;銜鐵與導磁座依次安裝于隔磁套內,銜鐵通過其外表面由隔磁套的第二階梯孔的內表面進行徑向定位;在導磁座凸臺上的環形凹槽中裝有第一密封圈,與隔磁套的第一階梯孔的內表面形成密封;隔磁套的彈性翻邊固定在導磁座凸緣上端面,對隔磁套形成軸向定位。
上述的電磁閥還包括頂桿、第二密封圈、固定墊片、閥體、閥軸;所述閥體的中部貫穿形成內孔,在閥體的上端外徑中設置有環形槽,在閥體的端面中設置有凹槽;頂桿裝入導磁座的內孔中,閥軸安裝在閥體的內孔中;閥體通過其外徑上的環形槽與固定墊片固定連接,并通過外殼翻邊固定在外殼上;固定墊片通過外殼的內壁進行軸向定位;導磁座通過其凸緣下端面由固定墊片上端面進行徑向定位;第二密封圈安裝于閥體上端面凹槽處導磁座凸緣下端面形成密封。
所述導磁座通過其導磁座凸緣外表面由外殼內壁表面進行徑向定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隔磁套的上半部分采用杯狀的結構,下部采用彈性翻邊方式,隔磁套與電磁閥的閥座采用徑向密封方式進行密封,隔磁套的彈性翻邊起到在電磁閥裝配過程中制造誤差補償及使用過程中各零部件熱變形補償的作用,同時滿足電磁閥對隔磁套的隔磁、導向、固定與密封組件的作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隔磁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為圖1中I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隔磁套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電磁閥的結構示意;
圖中:1、外殼;2、線圈組件;3、導磁套;4、隔磁套;5、銜鐵;6、頂桿;7、導磁座;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固定墊片;11、閥體;12、閥軸;41、彈性翻邊;42、第一階梯孔;43、臺肩;44、第二階梯孔;45、球形凸臺;411、凸緣部;412、錐面部;413、臺肩部;414、缺口;415、彈性體;71、導磁座凸臺;73、環形凹槽;74、導磁座凸緣;111、環形槽;11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以及圖4所示,本發明的隔磁套由非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彈性翻邊41、第一階梯孔42、臺肩43以及第二階梯孔44;所述第二階梯孔44的一端為盲端,另一端通過臺肩43與第一階梯孔42的頂端相銜接,形成杯狀結構;在第一階梯孔42底端的圓周邊緣上向外延伸設置有彈性翻邊41。也就是說,本發明隔磁套的上半部分采用杯狀的結構,下部采用彈性翻邊方式,隔磁套與電磁閥的閥座采用徑向密封方式進行密封,隔磁套的彈性翻邊起到在電磁閥裝配過程中制造誤差補償及使用過程中各零部件熱變形補償的作用,同時滿足電磁閥對隔磁套的隔磁、導向、固定與密封組件的作用要求。
其中,如圖2所示,上述的彈性翻邊41是由彈性材料制作而成,形成彈性體415;如圖3所示,上述的彈性翻邊41包括凸緣部411、錐面部412以及臺肩部413;第一階梯孔42底端的邊緣以弧形過渡的方式與臺肩部413相銜接,錐面部412與臺肩部413末端的底部相銜接,在錐面部412的末端延伸設置有凸緣部411。如下述的圖5所示,在凸緣部411的作用下,能夠保證與導磁座凸緣74充分接觸,形成穩定的接觸面;在錐面部412的作用下,保證彈性體415的變形方向是固定向外側的,即直徑增大方向,且便于制造實現(脫模);而臺肩部413的則是增加第一階梯孔42的徑向剛度,當隔磁套受到軸向力,彈性體415產生變形時,減小對第一階梯孔42的徑向變形影響。也就是說,在上述的凸緣部411、錐面部412以及臺肩部413的聯合協同作用下,使得整個隔磁套便于制造生產,而且使得整個隔磁套在電磁閥裝配過程中起到補償制造誤差及使用過程中各零部件熱變形補償的作用,同時滿足電磁閥對隔磁套的隔磁、導向、固定與密封組件的作用要求。
如圖2-3所示,在上述第二階梯孔44的盲端中分布有球形凸臺45,該球形凸臺45朝向第二階梯孔44孔內。也就是說,本發明隔磁套的頂端是向內形成一球形凸起的,如此,即可減少電磁閥的銜鐵與隔磁套的碰撞接觸面積,使得銜鐵脫開隔套時的阻力更小,杜絕了銜鐵邊緣因碰撞而產生翻邊的問題,從而使得銜鐵不會卡死在導磁套中,以保證電磁閥可以長時間正常使用。
其中,在上述的第一階梯孔42底端的圓周邊緣上間隔均勻地向外延伸設置有三個、四個或六個彈性翻邊41。彈性翻邊和彈性翻邊之間形成缺口414。由于彈性翻邊41的個數是影響本隔磁套在電磁閥裝配過程中所起到的補償制造誤差及使用過程中各零部件熱變形補償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設置有2個或者奇數個(3個除外)彈性翻邊則會由于制造誤差導致每個彈性翻邊的受力不均勻,從而導致變形后彈性力的合力偏離隔磁套4的軸線;如果彈性翻邊41的數目設置太多的話,則會增加制造成本,降低零件的可靠性。
實施例2
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磁閥,包括外殼1、安裝于外殼內的線圈組件2、導磁套3、銜鐵5、第一密封圈8、導磁座7以及實施例1中所述的隔磁套4;其中,該導磁座7的中部貫穿形成內孔,包括導磁座凸臺71,在導磁座凸臺71上設置有環形凹槽73,在導磁座7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導磁座凸緣74;
在上述線圈組件2上安裝有導磁套3,導磁套3通過其下端面由隔磁套4的臺肩43進行軸向定位,并由隔磁套4的第二階梯孔44的外表面進行徑向定位;隔磁套4通過其第二階梯孔44的外表面與外殼1內壁進行徑向定位;銜鐵5與導磁座7依次安裝于隔磁套4內,銜鐵5通過其外表面由隔磁套4的第二階梯孔44的內表面進行徑向定位;在導磁座凸臺71上的環形凹槽73中裝有第一密封圈8,與隔磁套4的第一階梯孔42的內表面形成密封;隔磁套4的彈性翻邊41固定在導磁座凸緣74上端面,對隔磁套4形成軸向定位。也就是說,本發明電磁閥外殼1內的其他主要的零部件的導向、定位主要是通過與隔磁套4的相互配合安裝而實現的,完全不需要借助焊接、螺紋連接等外界的導向定位方式,因此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電磁閥各零部件的裝配,而且裝配地效果好,從而可以延長電磁閥的有效使用壽命。
同時,在電磁閥各零部件裝配以及使用的過程中,彈性翻邊41可在受到徑向力的情況下形成一定的彈性變形,可以對由于裝配、制造誤差及環境、工作溫度變化引起的電磁閥內部零件由于材料不同、熱膨脹系數不同導致的熱變形起到補償的作用,從而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電磁閥密封失效及密封件可靠性下降的技術問題。
當然,在上述的電磁閥中還包括有頂桿6、第二密封圈9、固定墊片10、閥體11、閥軸12;其中,閥體11的中部貫穿形成內孔,在閥體的上端外徑中設置有環形槽111,在閥體11的端面中設置有凹槽112;頂桿6裝入導磁座7的內孔中,閥軸12安裝在閥體11的內孔中;閥體11通過其外徑上的環形槽111與固定墊片10相固定連接,并通過外殼1翻邊固定在外殼1上;固定墊片10通過外殼1的內壁進行軸向定位;導磁座7通過導磁座凸緣74下端面由固定墊片10上端面進行徑向定位;第二密封圈9安裝于閥體11上端面凹槽112處與導磁座凸緣74下端面形成密封。也就是說,電磁閥外殼內的其他零部件通過上述的配合安裝方式來實現定位密封,在減少裝配工序的同時可以保證電磁閥的使用性能。
此外,上述的導磁座7通過其導磁座凸緣74外表面由外殼1內壁表面進行徑向定位,以實現導磁座7的定位安裝。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