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轉向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齒輪齒條式轉向器是目前乘用車應用最廣泛的轉向器,其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剛度大,成本低,轉向靈敏,便于布置等優點,而且特別適于與燭式懸架和麥弗遜式懸架配合使用,此外齒輪齒條式轉向器還可直接帶動橫拉桿,而能夠簡化轉向傳動機構。齒輪齒條間隙調整機構是齒輪齒條轉向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一般由齒條壓座、彈簧和調整螺釘構成。通過一定的彈簧彈性力將齒條壓向齒輪,可使齒輪與齒條傳動時無齒側間隙,從而可在磨損時起到自動補償的作用。此外,通過對調整螺釘的調整,還可彌補齒條、齒輪制造時產生的誤差,以保證傳動時不致軋死。
現有的齒輪齒條間隙調整機構彈簧對貼靠在齒條上的齒條壓座的頂推,而使得齒條與齒輪間保持無間隙嚙合,同時通過調整螺釘也可對彈簧的彈性頂推力進行調節。上述間隙調整機構可實現對齒輪、齒條間間隙的調整,但當轉向的車輛撞到障礙物時,因機構難以緩沖自車輪傳遞而來的沖擊,從而容易造成機構損壞。此外,上述間隙調整機構在使用中也會因較高的嚙合力而產生爆震噪聲,而彈簧的彈簧力在使用中也會發生變化,而對間隙調整性能帶來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以能夠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且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包括轉向器殼體,還包括滑動嵌裝于所述轉向器殼體內的壓座,以及連接設于所述轉向器殼體內、并抵置于所述壓座上的調整部,于外力驅使下,所述調整部因在轉向器殼體中的位置變動,而使得所述壓座具有沿轉向器殼體軸向的滑動;在所述壓座上形成有兩個相對布置、并具有支撐面的彈性支撐臂,在所述壓座上還設有因其自身阻擋,而可對兩彈性支撐臂的外擴進行限位的阻擋限位部。
進一步的,在所述壓座與轉向器殼體內壁之間夾設有第一彈性緩沖部。
進一步的,在所述壓座與調整部之間夾設有第二彈性緩沖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彈性緩沖部及第二彈性緩沖部均為o型圈。
進一步的,所述阻擋限位部為形成于所述壓座上、并位于兩彈性支撐臂之間的凸塊。
進一步的,在所述凸塊的自由端設有緩沖塊。
進一步的,在所述支撐面上設有貫穿所述支撐面的兩側邊沿間的油槽。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阻擋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壓座上,并分別位于兩彈性支撐臂外側的限位塊,在所述限位塊和彈性支撐臂之間形成有間隙。
進一步的,在所述支撐面上設有外突的凸起。
進一步的,兩個彈性支撐臂相對的兩個端面呈錐形,所述調整部為螺接于所述轉向器殼體中的調整螺釘。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所述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在用于如齒輪齒條式轉向器時,將齒條置于兩彈性支撐臂之間,通過彈性支撐臂的彈性支撐可將齒條壓緊于齒輪上,而通過對調節部的驅使,以使壓座在轉向器殼體中滑動,可調整彈性支撐臂對齒條的彈性支撐力,以實現齒條與齒輪間間隙的調整。而通過阻擋限位部的設置,可對彈性支撐臂的外擴進限位,從而在碰撞時可限制齒條向壓座一側的移動,由此可避免壓座因過大的沖擊變形而損壞。
本發明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通過彈性支撐臂的彈性支撐可保證齒條與齒輪間的嚙合效果,通過調節部可對齒條與齒輪間的嚙合間隙進行調節, 并也可對齒條和齒輪的制造誤差進行消除,而通過采用具有彈性支撐臂的壓座,也使調整機構中省去了現有的彈簧結構,從而也就避免彈簧力發生變化而帶來的不利影響,也使得本調整機構有著較好的使用效果。
(2)設置第一緩沖部和第二緩沖部可過濾壓座的振動,也可緩沖來自齒條的沖擊,而能夠避免因振動而產生噪聲。
(3)第一彈性緩沖部和第二緩沖部采用o型圈,其結構簡單,便于設計組裝。
(4)阻擋限位部采用凸塊或限位塊,可通過不同的作用機理實現對彈性支撐臂外擴的限位,其結構均較為簡單,便于設計制造。
(5)凸塊的自由端設置緩沖塊可減輕齒條與凸塊接觸而造成的噪音。
(6)設置油槽或凸起,可減少支撐面的接觸面積,以降低摩擦阻力。
(7)彈性支撐臂呈錐形設計可使彈性支撐臂在轉向器殼體中有足夠的變形空間,調整部采用調整螺釘,其結構簡單,便于設計組裝。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所述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壓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線的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所述的緩沖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所述的調整螺釘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所述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所述的第二齒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所述的第二壓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第二壓座的剖視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齒輪,2-第一齒條,3-轉向器殼體,4-調整螺釘,5-第一壓座,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緩沖塊,9-第一彈性支撐臂,10-凸塊,11-燕尾槽,12-第一卡槽,13-油槽,14-第一凹槽,15-燕尾塊,16-o型圈卡槽,17-第二齒條,18-第二壓座,19-第二彈性支撐臂,20-限位塊,21-間隙,22-凸起,23-第二卡槽,24-第二凹槽,25-配合面。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其可用于對齒輪齒條式轉向器中齒條與齒輪間的間隙進行調節,當然除了齒輪齒條式轉向器,其也可用于其它結構形式的轉向器的調節。該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包括轉向器殼體,還包括滑動嵌裝于轉向器殼體內的壓座,以及連接設置在轉向器殼體內的調整部,調整部抵置于壓座上,在外力的驅使下,調整部可因其在轉向器殼體中的位置變動,而使得壓座具有沿轉向器殼體軸向的滑動。在壓座上還形成有兩個相對布置、并具有支撐面的彈性支撐臂,在壓座上也進一步設有因其自身阻擋,而能夠對兩彈性支撐臂的外擴進行限位的阻擋限位部。
本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將齒條置于兩彈性支撐臂之間,通過彈性支撐臂的彈性支撐可將齒條壓緊于齒輪上,而通過對調節部的驅使,以使壓座在轉向器殼體中滑動,可調整彈性支撐臂對齒條的彈性支撐力,以實現齒條與齒輪間間隙的調整。而通過阻擋限位部的設置,可對彈性支撐臂的外擴進限位,從而在碰撞時可限制齒條向壓座一側的移動,由此可避免壓座因過大的沖擊變形而損壞。
基于如上的設計思想,本實施例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的一種示例性 結構如圖1中所示,其中為便于描述,將與齒輪1嚙合的齒條稱之為第一齒條2,而將設置于轉向器殼體3中的壓座稱之為第一壓座5,第一壓座5與第一齒條2相接,以能夠對第一齒條2施加彈性支撐力,而在轉向器殼體3中設置的調整部則為螺接于轉向器殼體3中,并一端抵置在第一壓座5上的調整螺釘4。
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壓座5與轉向器殼體3之間,以及在第一壓座5與調整螺釘4之間還分別設置有第一彈性緩沖部和第二彈性緩沖部,如圖1中所示,第一緩沖部為夾設在第一壓座5和轉向器殼體3之間的第一o型圈6,而第二彈性緩沖部則為夾設在第一壓座5和調整螺釘4之間的第二o型圈7。通過第一o型圈6和第二o型圈7的設置,可對第一壓座5的振動進行過濾,由此可避免振動噪聲的產生。
第一壓座5的具體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前述的彈性支撐臂即為形成于第一壓座5上的第一彈性支撐臂9,兩個第一彈性支撐臂9相對端面的上部即為前述的支撐面。第一壓座5即通過該支撐面與齒條2抵接,以對齒條2施加彈性頂推力。為使第一彈性支撐臂9可在轉向器殼體3中具有足夠的變形空間,本實施例中將第一彈性支撐臂9相對的端面設計成錐形。在第一彈性支撐臂9的支撐面上還設置有貫穿支撐面兩側邊沿的油槽13,通過油槽13一方面可容納潤滑油,以對齒條2與支撐面間的相對滑動進行潤滑,另一方面油槽13也可減小支撐面與齒條2之間的接觸面積,以達到降低摩擦阻力的效果。
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壓座5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槽12,第一o型圈6即卡置在第一卡槽12內,在第一壓座5的底端面上也設置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可用于容納第二o型圈7,以使得第一壓座5、調整螺釘4及第二o型圈7的整體結構更為穩定。在第一壓座5上于兩側的第一彈性支撐臂9之間還設置有凸塊10,前述的阻擋限位部即由該凸塊10構成。在使用時,當齒條2因自車輪傳遞來的碰撞沖擊力而發生振動時,凸塊10可與齒條2發生抵接而能夠對齒條2的振動幅值進行限制,又因齒條2為抵置在第一彈性支撐臂9上,從而對齒條2振動幅值的限制,也即對兩側第一彈性支撐臂9外擴的限制。通過對第一彈性支撐臂9外擴的限制,便可避免因其過度變形而發生損壞。
本實施例中為避免凸塊10與齒條2間出現接觸噪音,在凸塊10的頂部還設置有如圖1中所示的緩沖塊8,緩沖塊8的具體結構如圖4中所示,在緩沖塊8上固連有燕尾塊15,與此同時,在凸塊10上也設置有與燕尾塊15相適配的燕尾槽11,從而通過燕尾塊15和燕尾槽11的卡裝配合,可將緩沖塊8穩定的連接在凸塊10上。當然除了采用燕尾塊15與燕尾槽11的連接結構,緩沖塊8也可經由其它連接形式設置在凸塊10上,如其可為采用粘結方式。
本實施例中調整螺釘4的具體結構如圖5中所示,在調整螺釘4的頂部設置有o型圈卡槽16,o型圈卡槽16用于放置第二o型圈7。本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通過第一彈性支撐臂9的彈性支撐可保證第一齒條2與齒輪1間的嚙合效果,通過調整螺釘4可對第一齒條2與齒輪1間的嚙合間隙進行調節,并也可對第一齒條2和齒輪1的制造誤差進行消除。而通過采用具有第一彈性支撐臂9的第一壓座5,也使調整機構中省去了現有的彈簧結構,從而也就避免彈簧的彈簧力發生變化而帶來的不利影響,也使得本調整機構有著較好的使用效果。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其具有和實施例一中的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大致相同的結構,不同之處在于,如圖6中所示,本實施例中設于轉向器殼體3內的壓座為與實施例一中的第一壓座5結構不同的第二壓座18,同時為適應于第二壓座18的結構變化,本實施例中與齒輪1嚙合的齒條也為如圖6中的第二齒條17。
本實施例中第二齒條17的結構如圖7中所示,在第二齒條17上形成有兩個對稱布置的配合面25,配合面25用于和第二壓座18相抵接。第二壓座18的具體結構如圖8和圖9中所示,在第二壓座18上形成有相對布置的兩個第二彈性支撐臂19,而在兩個第二彈性支撐臂19的外側還分別形成有兩個限位塊20,在限位塊20與第二彈性支撐臂19之間則形成有間隙21。間隙21提供了第二彈性支撐臂19的變形空間,而限位塊20則可限制第二彈性支撐臂19在第二齒條19抵壓下的外擴,由此可避免第二彈性支撐臂因過度變形而損壞。
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二彈性支撐臂19相對端面的上部即為與第二齒條17上的配合面25相抵接的支撐面,為減小支撐面與配合面25之間的接觸面積,以降低相對滑動時的摩擦阻力,在兩側的支撐面上也設置有外突的凸起22。此外,在第二壓座18的外周面上也設置有第二卡槽23,在第二壓座18的底部也設置有第二凹槽24。第二卡槽23用于卡置進行振動過濾的第一o型圈6,而第二凹槽24則用于容納進行振動過濾的第二o型圈7。本實施例中調整螺釘4采用與實施例一中相同的結構即可。
本汽車轉向器間隙調整機構通過第二彈性支撐臂19的彈性支撐可保證第二齒條17與齒輪1間的嚙合效果,通過調整螺釘4可對第二齒條17與齒輪1間的嚙合間隙進行調節,并也可對第二齒條17和齒輪1的制造誤差進行消除。而通過采用具有第二彈性支撐臂19的第二壓座18,也使調整機構中省去了現有的彈簧結構,從而也就避免彈簧的彈簧力發生變化而帶來的不利影響,也使得本調整機構有著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