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閥門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調節閥,具體指一種三通溫控調節閥。
背景技術:
溫度控制閥簡稱溫控閥,是流量調節閥在溫度控制領域的典型應用,主要運用在供暖、空調、生活熱水中的溫度調節,化工、紡織、制藥等生產工程。同時還適用于供熱、供水、制冷或殺菌消毒設備的溫度調節;以及其它需要二分流的場景;其基本原理:通過控制換熱器、空調機組或其他用熱、冷設備、一次熱(冷)媒入口流量,以達到控制設備出口溫度。當負荷產生變化時,通過改變閥門開啟度調節流量,以消除負荷波動造成的影響,使溫度恢復至設定值。現有的三通溫控閥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而且在經過多次使用后會導致中閥桿、閥體和閥帽之間的爆裂滲漏,或者因瞬時壓力過高或其他因素導致閥帽爆裂而引起的熱媒傷人、室內裝修損壞的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性高的三通溫控調節閥。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三通溫控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芯,所述閥體上設置有閥腔、進水端、 直通支路出口端和旁通支路出口端,進水端、直通支路出口端和旁通支路出口端均與閥腔連通,所述進口端與閥腔的連通處設置有向下延伸的上擋塊,所述直通支路出口端與閥腔的連通處設置有下檔塊,所述上擋塊的下端部和下擋塊的上端部連接有環形凸塊,所述旁通支路出口端上設置有下閥座,所述閥體上設置有傳動節,所述閥芯上端與傳動節連接,閥芯下端延伸至環形凸塊的下方。
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以增加產品的結構強度,防止閥體與閥芯之間的爆裂滲漏,通過環形凸塊的設置可以減少經過閥腔內的介質對閥芯和傳動節的壓力,同時通過傳動節的設置可以使閥芯設置在傳動節內,減少閥芯與閥體之間的直接接觸,避免閥芯與閥體之間出現滲漏,增加了產品的安全性。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動節上端設置有數字手輪組件;所述數字手輪組件包括手輪上殼體、與手輪上殼體連接的手輪下殼體、閥桿、閥帽、分度盤、對稱設置的刻度輪一和刻度輪二,所述分度盤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手輪上殼體內;所述手輪上殼體內設置有兩組安裝架,所述刻度輪一、二設置在安裝架上,且與所述分度盤連接。
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以通過數字手輪組件來調節直通支路出口端和旁通支路出口端的流量,便于操作者控制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芯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卡塊,所述閥腔內設置有與兩個卡塊適配的卡槽,所述卡塊可沿著卡槽上、下移動。
采用上述結構后,便于閥芯的移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分度盤上圓周等距設置有若干凸齒一;所述刻度輪一、二的端面上均圓周等距設有若干與所述凸齒一適配的凸齒二,所述刻度輪一、二的環面上圓周等距設置有多個刻度號。
采用上述結構后,便于分度盤帶動刻度輪一、二的轉動,操作者可以直接從刻度輪一和刻度輪二上直觀的看出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桿外套設有所述閥帽,所述閥帽的一端與閥體螺紋連接,閥桿穿過所述閥帽且與所述手輪上殼體連接,閥桿上設有若干與閥帽接觸的密封圈,所述閥帽與閥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墊。
采用上述結構后,閥帽可以對閥桿進行固定,使閥桿跟傳動節固定連接,通過手輪上殼體的轉動帶動傳動節轉動,從而帶動閥芯上、下移動。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芯上端與傳動節螺紋連接,傳動節內設置有與閥芯上端抵壓的壓縮彈簧。
采用上述結構后,壓縮彈簧可以對閥芯進行抵壓,使閥芯在跟傳動節螺紋連接時連接更加緊密,當閥芯在閥腔內移動時更加精確。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體上設置有安裝腔和壓緊螺母,所述傳動節設置在所述安裝腔內,所述壓緊螺母對傳動節進行壓緊,使傳動節在安裝腔內轉動。
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以對傳動節進行固定連接,同時也方便安裝和更換傳動節和閥芯。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壓緊螺母的底部和所述傳動節之間設置有阻尼墊。
采用上述結構后,阻尼墊的設置起到減震的作用,防止傳動節在轉動過程中帶動壓緊螺母的震動,避免壓緊螺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松動,避免熱液的滲漏,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直通支路出口端和旁通支路出口端均設置有接 管,所述接管通過連接帽與所述閥體連接,所述接管的一端設置有硅膠圈,所述硅膠圈與閥體抵接。
采用上述結構后,便于調節閥連接于其他管道,也方便更換接管,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桿與所述手輪上殼體通過沉頭螺絲實現軸向固定,所述閥桿的上端部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的底部設置有擋圈,所述沉頭螺絲的螺絲端部與擋圈抵壓。
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沉頭螺絲對閥桿和手輪上殼體進行軸向固定,在手輪上殼體轉動時與閥桿同步轉動,減少了轉動時的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剖示圖;
圖2是本發明另一方向的結構剖示圖;
圖3是本發明數字手輪組件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手輪上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含義:
1-閥體;11-安裝腔;12-閥腔;13-卡槽;14-進水端;15-直通支路出口端;
16-旁通支路出口端;17-上擋塊;18-下檔塊;19-環形凸塊;2-閥芯;
21-卡塊;3-下閥座;4-傳動節;5-數字手輪組件;51-手輪上殼體;
511-安裝架;512-凹槽;513-指示窗;52-手輪下殼體;53-閥桿;
531-凸起;54-閥帽;55-分度盤;551-凸齒一;56-刻度輪一;
57-刻度輪二;58-凸齒二;6-密封圈;7-密封墊;8-壓縮彈簧;
9-壓緊螺母;10-阻尼墊;100-接管;101-連接帽;102-硅膠圈;
103-沉頭螺絲;104-擋圈;105-裝飾扣;106-裝飾圈;107-硅膠圈;
108-刻度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至圖4所示,一種三通溫控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芯2,所述閥體1上設置有閥腔12、進水端14、直通支路出口端15和旁通支路出口端16,進水端14、直通支路出口端15和旁通支路出口端16均與閥腔12連通,所述進口端與閥腔12的連通處設置有向下延伸的上擋塊17,所述直通支路出口端15與閥腔12的連通處設置有下檔塊18,所述上擋塊17的下端部和下擋塊的上端部連接有環形凸塊19,所述旁通支路出口端16上設置有下閥座3,所述閥體1上設置有傳動節4,所述閥芯2上端與傳動節4連接,閥芯2下端延伸至環形凸塊19的下方;通過環形凸塊19的設置可以減少經過閥腔12內的介質對閥芯2和傳動節4的壓力,同時通過傳動節4的設置可以使閥芯2設置在傳動節4內,減少閥芯2與閥體1之間的直接接觸,避免閥芯2與閥體1之間出現滲漏,增加了產品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動節4上端設置有數字手輪組件5;所述數字手輪組件5包括手輪上殼體51、與手輪上殼體51連接的手輪下殼體52、閥桿53、閥帽54、分度盤55、對稱設置的刻度輪一56和刻度輪二57,所述分度盤55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手輪上殼體51內;所述手輪上殼體51內設置有兩組安裝架511,所述刻度輪一56、二設置在安裝架511上,且與所述分度盤55連接,通過數字 手輪組件5來調節直通支路出口端15和旁通支路出口端16的流量,便于操作者控制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本實例中手輪下殼體52的外壁上環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上設置有與其適配的裝飾圈106,使用者可以在裝飾圈106上設置所需銘牌。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芯2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卡塊21,所述閥腔12內設置有與兩個卡塊21適配的卡槽13,所述卡塊21可沿著卡槽13上、下移動,這樣便于閥芯2的移動。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分度盤55上圓周等距設置有若干凸齒一551;所述刻度輪一56、二的端面上均圓周等距設有若干與所述凸齒一551適配的凸齒二58,所述刻度輪一56、二的環面上圓周等距設置有多個刻度號108,通過分度盤55帶動刻度輪一56、二的轉動,操作者可以直接從刻度輪一56和刻度輪二57上直觀的看出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本實施例中所述刻度輪一56、二為十等分刻度輪,所述分度盤55被凸齒一551均分為二十等分,同時為了更加便捷的觀看刻度號108,在所述的手輪上殼體4上設置有與刻度號108對應的指示窗513。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桿53外套設有所述閥帽54,所述閥帽54的一端與閥體1螺紋連接,閥桿53穿過所述閥帽54且與所述手輪上殼體51連接,閥桿53上設有若干與閥帽54接觸的密封圈6,這樣可以使閥桿53與閥帽54的連接不出現間隙,使閥桿53在轉動的過程中更加穩定;所述閥帽54與閥體1之間設置有密封墊7,增加了閥帽54與閥體1之間連接的密封程度;閥帽54可以對閥桿53進行固定,使閥桿53跟傳動節4固定連接,通過手輪上殼體51的轉動帶動傳動節4轉動,從而帶動閥芯2上、下直線移動;本實施例中閥桿53的上 端圓周均布有若干個凸起531,所述手輪上殼體51上設置有與若干個凸起531適配的凹槽512,這樣設置可以使閥桿53與手輪上殼體51徑向固定,保持閥桿53與手輪上殼體51的轉動保持一致。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芯2上端與傳動節4螺紋連接,傳動節4內設置有與閥芯2上端抵壓的壓縮彈簧8,壓縮彈簧8可以對閥芯2進行抵壓,使閥芯2在跟傳動節4螺紋連接時連接更加緊密,當閥芯2在閥腔12內移動時更加精確。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體1上設置有安裝腔11和壓緊螺母9,所述傳動節4設置在所述安裝腔11內,所述壓緊螺母9對傳動節4進行壓緊,使傳動節4在安裝腔11內轉動,可以對傳動節4進行固定連接,同時也方便安裝和更換傳動節4和閥芯2;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緊螺母9的上端面設有箭頭標記一,所述傳動節4的外圓周上均布有多個箭頭標記二,操作者可以根據箭頭標記一所處在的箭頭標記二的位置來判斷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同時為了增加傳動節4與安裝腔11的密封度,在傳動節4上設置有密封圈二102,密封圈二102與安裝腔11的內壁抵壓。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壓緊螺母9的底部和所述傳動節4之間設置有阻尼墊10,阻尼墊10的設置起到減震的作用,防止傳動節4在轉動過程中帶動壓緊螺母9的震動,避免壓緊螺母9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松動,避免熱液的滲漏,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直通支路出口端15和旁通支路出口端16均設置有接管100,所述接管100通過連接帽101與所述閥體1連接,所述接管100的一端設置有硅膠圈107,所述硅膠圈107與閥體1抵接,這樣便于調節閥連接于其他管道,也方便更換接管100,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閥桿53與所述手輪上殼體51通過沉頭螺絲103實現軸向固定,所述閥桿53的上端部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的底部設置有擋圈104,所述沉頭螺絲103的螺絲端部與擋圈104抵壓,通過沉頭螺絲103對閥桿53和手輪上殼體51進行軸向固定,在手輪上殼體51轉動時與閥桿53同步轉動,減少了轉動時的誤差;所述手輪上殼體51上設置有與螺絲孔對接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設置有對通孔上端口進行密封的裝飾扣105,這樣可以防止通孔內的沉頭螺絲103被外界的水汽或者雜質腐蝕,方便沉頭螺絲103的拆卸。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
工作時,載熱流體從進口端進入閥體1內腔;旋轉調節手輪,帶動閥桿53,傳遞到傳動節4,將傳動節4的旋轉運動轉換為閥芯2的上、下直線運動。當閥芯2在上限時,閥芯2錐面與環形凸塊19密封面接觸密封,直通支路處于關閉狀態,旁通支路流量則處于最大開啟狀態;而當閥芯2處于下限時,閥芯2錐面與下閥座3接觸密封,此時直通支路流量則處于最大開啟狀態。通過調節手輪的轉動,調整閥芯2的上升或下降,同時改變上下閥座3的過流面積,進而改變直通支路和旁通支路的流量分配比例。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