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多列滾子軸承。
背景技術:
燒結托盤臺車通過車輪在軌道上轉動從而在軌道上循環。該燒結托盤臺車在沿著位于軌道的鉛垂方向上方的直線部分行走時,搬運燒結粉末,然后,使鏈輪卡合在軸承的外表面,經由一個曲線部沿著位于鉛垂方向下方的直線部分行走。接下來,燒結托盤臺車使鏈輪卡合在軸承的外表面,由該鏈輪抬升到鉛垂方向上方并沿著另一個曲線部行走,然后,再次沿著位于鉛垂方向上方的直線部行走。
作為這樣的燒結托盤臺車所使用的滾動軸承,已知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多列圓柱滾動軸承。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滾動軸承100如圖5所示,具有外圈140、第1內圈部件141、第2內圈部件142、多個第1圓柱滾子143、多個第2圓柱滾子144、以及大致圓筒狀的內圈擋邊圈145。內圈擋邊圈145位于第1內圈部件141與第2內圈部件142之間,內圈擋邊圈145的軸向的一側的端面抵接于第1內圈部件141的軸向的端面。另外,內圈擋邊圈145的軸向的另一側的端面抵接于第2內圈部件142的軸向的端面。
外圈140具有內周圓筒部139、第1內擋邊部153、以及第2內擋邊部154,內周圓筒部139包括第1圓筒內周滾道面150、第2圓筒內周滾道面151、以及內周圓筒部152。第1內擋邊部153位于內周圓筒部139的軸向的一側,另一方面,第2內擋邊部154位于內周圓筒部139的軸向的另一側。
第1內圈部件141具有圓筒外周滾道面160、以及第1外擋邊部163。第1外擋邊部163位于圓筒外周滾道面160的軸向的與內圈擋邊圈145側相反的相反側。另外,第2內圈部件142具有圓筒外周滾道面161、以及第2外擋邊部164。第2外擋邊部164位于圓筒外周滾道面161的軸向的與內圈擋邊圈145側相反的相反側。圓筒外周滾道面160的外徑與圓筒外周滾道面161的外徑相等。另外,內圈擋邊圈145的外周面的外徑比圓筒外周滾道面160的外徑大。
內周圓筒部152的內徑與第1圓筒內周滾道面150的內徑相同,并與第2圓筒內周滾道面151的內徑相同。
多個第1圓柱滾子143配置在外圈140的第1圓筒內周滾道面150、與第1內圈部件141的圓筒外周滾道面160之間。另外,多個第2圓柱滾子144配置在外圈140的第2圓筒內周滾道面151、與第2內圈部件142的圓筒外周滾道面161之間。
根據專利文獻1,這樣外圈140為在外圈140的第1圓筒內周滾道面150與第2圓筒內周滾道面151之間不存在內擋邊部的形狀。由此,在鏈輪的卡合時,假設在外圈140的第1圓筒內周滾道面150與第2圓筒內周滾道面151之間的周邊存在內擋邊部,不會發生因該內擋邊部與圓柱滾子143、144的接觸而發生的較大的應力集中,能夠抑制外圈140的損傷,能夠加長外圈140的壽命。其結果是,專利文獻1記載了與以往的燒結托盤臺車用滾動軸承相比,能夠加長壽命。
另外,如圖6所示,在燒結托盤臺車所使用的以往的帶密封件的多列滾子軸承中,具有在外圈140的軸向兩端部的外周面設置有倒角170、171的帶密封件的多列滾子軸承。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日本特開2010-1936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滾動軸承中,在外圈的外周面作用有偏載且軸承發生了未對準的情況下,外圈、內圈的擋邊部及滾子端面有可能由于局部的接觸而損傷(發生咬住)。另外,滾子滾動面與內外圈滾道面的接觸變得不均勻,因此,有可能會產生在滾子與內外圈滾道面之間發生的表面壓力局部變高的部位,滾動疲勞壽命下降。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帶密封件的多列滾子軸承上設置的倒角170、171被形成為與密封件173、174的軸向寬度大致相同程度的軸向寬度。該倒角170、171是為了使比外圈140的滾道圈位置的壁厚薄的外圈的密封件安裝部175、176不承受徑向載荷而設計的。即,倒角170、171不是作為如下的擦傷的對策而設置的,該擦傷為:在將帶密封件的多列滾子軸承用于燒結托盤臺車的情況下,因鏈輪的運動而發生的載荷的力矩使外圈傾斜,作為其結果,發生的內外圈擋邊部與滾子端面的擦傷。因此,即使將倒角170、171設置于外圈140,也有可能發生上述的外圈、內圈的擋邊部及滾子端面的咬住所導致的損傷。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消除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輕局部的損傷,并且能夠抑制滾動疲勞壽命的下降的多列滾動軸承。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上述目的由以下的構成來達成。
(1)一種多列滾子軸承,包括外圈;內圈;以及在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之間滾動自如、且在軸向配置為多列的滾子,所述多列滾子軸承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的外周面具有:具有同樣直徑的圓筒部;以及具有比該 圓筒部的徑向尺寸小的徑向尺寸且從該圓筒部的兩側延伸到外圈端面的缺口部,
該缺口部的軸向寬度為從所述外圈端面到滾子外側端面的軸向距離以上。
(2)如(1)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該缺口部的軸向寬度為從所述外圈端面到從所述滾子外側端面起的滾子長度的1/3處的距離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的任意的位置處的徑向尺寸為由將從與所述圓筒部相交的缺口開始線到與所述外圈端面相交的缺口結束線連起來的直線所形成的假想圓錐面的該位置處的徑向尺寸以下,且為所述缺口結束線的徑向尺寸以上。
(4)如(3)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想圓錐面相對于軸向的傾斜角度為5°~35°的范圍內。
(5)如(3)或(4)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該缺口部為沿著所述假想圓錐面的傾斜面。
(6)如(1)~(5)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滾子為圓柱滾子。
(7)如(1)~(6)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列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列滾子軸承被用于燒結托盤臺車。
實用新型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多列滾子軸承,在外圈的外周面的軸向兩端部形成有缺口部,該缺口部具有從外圈端面到滾子外側端面的軸向距離 以上的軸向寬度。因此,即使在外圈的外周面作用有偏載且軸承發生了未對準的情況下,在軸承端面附近的外圈的外周面中,也不會發生與鏈輪那樣的外圈卡合部件的接觸,不會作用載荷。其結果是,抑制在軸承上發生因載荷而導致的力矩。由此,能夠抑制在外圈、內圈的擋邊部及滾子端面上發生局部的損傷(擦傷)。另外,在滾子與內外圈滾道面之間發生的表面壓力局部變高的部位變得難以發生,能夠抑制滾動疲勞壽命的下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列滾動軸承的一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2是用于說明外圈的缺口部的圖1的多列滾動軸承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的多列滾動軸承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3實施方式的多列滾動軸承的局部剖視圖。
圖5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滾動軸承的剖視圖。
圖6是其他以往的滾動軸承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多列圓柱滾子軸承(多列滾子軸承)
10 外圈
15 圓筒部
16 外圈端面
17 缺口部
20 內圈
30 圓柱滾子(滾子)
31 滾子外側端面
41 傾斜面
A 假想圓錐面
L 缺口部的軸向寬度
L1 從外圈端面到滾子外側端面的軸向距離
L2 從外圈端面到從滾子外側端面起的滾子長度的1/3處的距離
P1 缺口開始線
P2 缺口結束線
θ 傾斜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多列滾動軸承的一實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作為多列滾動軸承,例示多列圓柱滾子軸承。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多列圓柱滾子軸承1包括:外圈10;內圈20;以及在外圈10與內圈20之間滾動自如、且在軸向配置有多列的多個圓柱滾子30。
在外圈10上,在圓筒狀的內周面的軸向中央在內徑側突出設置有外圈中擋邊部11,外圈中擋邊部11的一側為第1外圈滾道面12,另一側為第2外圈滾道面13。
在內圈20上,在圓筒狀的外周面的軸向中央在外徑側突出設置有第1內圈中擋邊部21,在第1內圈中擋邊部21的軸向的一側與另一側的端部,分別在外徑側突出設置有第2內圈外擋邊部22和第3內圈外擋邊部23。第1內圈中擋邊部21在徑向與外圈10的外圈中擋邊部11對置,軸向寬度形成得比外圈中擋邊部11的軸向寬度大。第1內圈中擋邊部21具有與第2內圈外擋邊部22及第3內圈外擋邊部23大致相等的徑向尺寸。第1內圈中擋邊部21與第2內圈外擋邊部22之間為與第1外圈滾道面12對置的第1內圈滾道面25,第1內圈中擋邊部21與第3內圈外擋邊部23之間為與第2外圈滾道面13對置的第2內圈滾道面26。
多個圓柱滾子30以2列配置在外圈10的第1外圈滾道面12與內圈20的第1內圈滾道面25之間、以及外圈10的第2外圈滾道面13與內圈20的第2內圈滾道面26之間。在外圈10的軸向兩端部安裝有密封部件(未圖示),該密封部件防止外部的水等異物浸入到多列圓柱滾子軸承1的內部空間,并對填充在多列圓柱滾子軸承1內的潤滑劑進行保持。配置圓柱滾子30的部分的外圈10的厚度(徑向的厚度)被構成得比內圈20的厚度大。
接下來,參照圖2詳細說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特征部分的多列圓柱滾子軸承1的外圈10的外周面的形狀。
外圈10的外周面具有:圓筒部15,其具有同樣直徑(同一徑向尺寸);以及缺口部17,其具有比該圓筒部15短的徑向尺寸并從圓筒部15的兩側延伸到外圈端面16。
缺口部17是通過在周向全周使從外圈端面16起的軸向寬度(軸向距離)L的區域相對于軸向傾斜θ°而形成的。即,外圈10的外周面的兩端部為將從與圓筒部15相交的缺口開始線P1(在圖2的剖視圖中,P1所示的點在周向連續而形成的線)、到位于外圈端面16的缺口結束線P2(在圖2的剖視圖在,P2所示的點在周向連續而形成的線)連起來的傾斜面41。
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為從外圈端面16到圓柱滾子30的滾子外側端面31的距離L1以上,優選為從外圈端面16到從滾子外側端面31起的滾子長度的1/3處的距離L2以下。即,如圖2所示,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優選滿足L1≦L≦L2的關系。圓柱滾子30的位置以圓柱滾子30準確地配置在第1外圈滾道面12與第1內圈滾道面25之間、或第2外圈滾道面13與第2內圈滾道面26的滾道面之間的狀態下的位置(中立位置)為基準。
由此,即使在外圈10的外周面作用有偏載且軸承發生了未對準的情況下,在軸承端面附近的外圈10的外周面中,也不會發生與外圈卡合部件的接觸,不會作用載荷。因此,能夠抑制在軸承上發生因載荷而導致的力矩。
例如,在將多列圓柱滾子軸承1用于燒結托盤臺車的情況下,在載置有燒結粉末的臺車的重量的作用下,軸、臺車根據軸、臺車的剛性而撓曲,因此,有的情況下,外圈10相對于鏈輪較大地傾斜。在外圈10與鏈輪帶有角度的狀態下兩者接觸的情況下,其接觸點成為外圈10的外周面中的從外圈端面16離開L1以上的部位。該接觸點比圓柱滾子30的滾子承壓寬度(滾子長度)處于內側,因此,與處于外側的情況相比,抑制因載荷而導致的力矩的發生。在接觸點比圓柱滾子30的端面處于外側的情況下,即,在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比到滾子外側端面31的距離L1小的情況下,在軸承上發生的力矩的抑制效果較低,有可能產生不能防止擦傷的情況。
另外,即使在上述接觸點比圓柱滾子30的滾子承壓寬度(滾子長度)處于內側的情況下,即,比滾子外側端面31處于內側的情況下,也由于盡可能位于接近圓柱滾子30的滾子外側端面31的部位而能夠確保承受載荷的外周面的面積更大,因此,通過使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為距離L2以下,從而能夠抑制外圈10的外周面的表面壓力的上升。
缺口部17的傾斜面41的傾斜角度θ優選為5°~35°,更優選為10°~30°。在傾斜面41的傾斜角度θ小于5°的情況下,外圈10有可能與鏈輪那樣的外圈卡合部件接觸,在大于35°的情況下,安裝密封部件的密封件安裝部的外圈強度有可能變得不足。關于缺口部17的細節,在圖2中,僅記載了圖中右側端部,但是,圖中左側端部也同樣(以下,對于圖3、4也同樣)。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傾斜面41構成了缺口部17,但是,不限于此,缺口部17的任意的位置的徑向尺寸只要為由從與圓筒部15相交的缺口開始線P1到與外圈端面16相交的缺口結束線P2連起來的直線形成的假想圓錐面A的該位置處的徑向尺寸以下、且缺口結束線P2的徑向尺寸以上即可。上述實施方式是使缺口部17為沿著假想圓錐面A的傾斜面41的例子,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以下說明的第1及第2變形例那樣構成缺口部17。
第1變形例如圖3所示,是通過在周向全周從外圈端面16將軸向寬度L的區域以深度(徑向距離)T切除從而形成缺口部17的例子。即,外圈10的外周面的兩端部為由從與圓筒部15相交的缺口開始線P1向徑向內側延伸的鉛垂面S1、和從位于外圈端面16的缺口結束線P2在軸向延伸的圓筒面S2形成的臺階部42。
另外,第2變形例如圖4所示,是通過在周向全周從外圈端面16將軸向寬度L的區域以彎曲為凹狀的方式切除從而形成缺口部17的例子。即,外圈10的外周面的兩端部為將從位于外圈10的外周面并與圓筒部15相交的缺口開始線P1到位于外圈端面16的缺口結束線P2連起來的凹狀彎曲面43。此外,凹狀彎曲面43的任意的位置處的徑向尺寸為該位置處的假想圓錐面A上的徑向尺寸以下。
第1及第2變形例的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為從外圈端面16到圓柱滾子30的滾子外側端面31的距離L1以上,優選為從外圈端面16到從滾子外側端面31起的滾子長度的1/3處的距離L2以下。另外,缺口部17的假想圓錐面A的傾斜角度θ優選為5°~35°,更優選為10°~30°。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及變形例,在外圈10的外周面的軸向兩端部形成有缺口部17(松弛構造),該缺口部17具有從外圈端面16到滾子外側端面31的軸向距離L1以上的軸向寬度L,因 此,即使在外圈10的外周面作用有偏載且軸承發生了未對準的情況下,在軸承端面附近的外圈10的外周面中,也不會發生與鏈輪那樣的外圈卡合部件的接觸,不會作用載荷,因此,能夠抑制在軸承上發生因載荷而導致的力矩。由此,能夠抑制在外圈10、內圈20的擋邊部(外圈中擋邊部11、第1內圈中擋邊部21、第2內圈外擋邊部22、第3內圈外擋邊部23)及滾子端面(滾子外側端面31、滾子內側端面)發生局部的損傷(擦傷)。另外,在圓柱滾子30與內外圈滾道面(第1外圈滾道面12、第2外圈滾道面13、第1內圈滾道面25、第2內圈滾道面26)之間發生的表面壓力局部變高的部位也變得難以發生,能夠抑制滾動疲勞壽命的下降。
另外,通過使缺口部17的軸向寬度L為從外圈端面16到從滾子外側端面31起的滾子長度的1/3處的距離L2以下,從而能夠較好地確保承受載荷的外周面的面積較大,能夠抑制外圈10的外周面的表面壓力的上升。
本實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實施方式,能夠適當進行變形、改良等。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多列滾動軸承,例示了多列圓柱滾子軸承,但是,不限定于此,也能夠應用于多列圓錐滾子軸承等。
缺口部17的形狀只要是任意的位置處的徑向尺寸為由將從與圓筒部15相交的缺口開始線P1到與外圈端面16相交的缺口結束線P2連起來的直線形成的假想圓錐面A的該位置處的徑向尺寸以下、且為缺口結束線P2的徑向尺寸以上,就能夠是任意的形狀。
另外,內圈20也可以由2個以上的內圈部件構成。
只要在外圈10和內圈20上合計設置有一個以上的中凸緣、且在 兩端部(相對于軸承的中心線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二個以上的外凸緣,就能夠適當設定中凸緣和外凸緣的數量。例如,也可以僅在外圈10和內圈20的任一者上設置中凸緣,在外圈10和內圈20這兩者的兩端部設置二個外凸緣,合計為一個中凸緣和四個外凸緣。
本實用新型基于2013年10月28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2013-223649號,將其內容作為參照援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