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段落中描述用于連接加壓流體系統的管的類型的管連接器例如從國際公開WO 2009/068932 Al和WO 2009/068934 Al已知。管連接器提供用于將管連接到例如加壓流體系統的另一管的裝置。然而,在將管連接到另一元件之前,需要首先建立在管與管連接器之間的連接部。在管與管連接器之間的連接部必須滿足若干要求。首先,連接部必須被密封以防止任何流體從加壓流體系統出來。為此目的,主要密封元件設置于插口中。
其次,管連接器的內部,即里面布置了主要密封元件和夾持元件的插口需要被密封以避免環境影響、諸如污垢。因此,現有技術管連接器設有環境密封元件,環境密封元件被布置成防止外部粒子,例如污垢和油脂進入到插口內。如果污垢進入外殼,可能會降低由夾持元件的主要密封或夾持功能所提供的密封品質。而且,如果太多污垢進入到外殼,可能難以(若非不可能)使管與管連接器斷開連接。因此,環境密封件被布置成提供在插入于插口的管的外表面與外殼或(圓)錐形元件之間的密封。
第三,連接部必須耐受試圖將管的端部拉離管連接器的較強的力。因此,保持管的夾持元件需要形成為充分牢固的,以耐受較強力,但是必須同時可釋放使得管能與管連接器斷開連接,例如用于維護目的。為此目的,夾持元件形成為環形主體,環形主體包括狹縫,以使得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能改變。因此,為了緊緊地保持管,必須減小夾持元件所形成的通路的寬度。反之亦然,為了釋放由夾持元件保持的管,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寬度必須增加,以使得其脫離管的外表面。為了擰緊夾持元件,即,為了減小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提供錐形元件。為了釋放夾持,即,為了增加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寬度,提供單獨的釋放元件。
通過下文關于管可以如何連接到管連接器和從管連接器釋放的描述,夾持元件與錐形元件和釋放元件的相互作用將會變得顯然。
為了將管連接到已知類型的管連接器,簡單地將管的一端從插入端朝向抵接端推入到管連接器內。在管被推入時,其首先通過由環境密封元件形成的通路,然后通過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并且最后通過由主要密封元件形成的通路。當管被推動穿過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時,通路的寬度增加,以使得管能通過夾持元件。此處,可能會出現問題。夾持元件的夾持邊緣形成尖突邊緣,以提供緊緊的夾持。然而,如果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并不足夠寬,那么夾持邊緣可能會損壞管。
一旦管完全插入于管連接器內,其由夾持元件緊緊地保持。如果連接到管連接器的管一端遠離抵接端移動,例如,如果有人試圖將管從管連接器拉出,夾持元件與錐形元件接合,這限制了夾持元件遠離抵接端的移動。因此,插入于插口內的管端部的最大移動受到限制,并且管不能與管連接器斷開連接。此外,錐形元件形成為如果施加更多的力來將管端部遠離抵接端移動,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進一步減小。
為了使管與管連接器斷開連接,已知單獨的釋放元件、諸如WO 2006/11272 Al中規定的釋放元件。這些釋放元件能附連到與管連接器連接的管上。釋放元件包括止于釋放邊緣的管狀部分。管狀部分能被推入到管連接器內側經過環境密封元件,以使夾持元件遠離錐形元件、朝向抵接端移動,并且增加了由夾持元件所形成的通路的寬度。因此,釋放元件便于管與管連接器斷開連接。
現有技術管連接器的釋放元件必須在環境密封元件與管之間被推入到的插口的外殼內。如果釋放元件永久地保留就位,那么環境密封元件不能適當地起作用。最后,污垢和油脂將進入插口并且管連接器的適當功能可能會有風險。因此,通常,只有在需要時,將釋放元件附連到管。由于釋放元件相當小,它們傾向于丟失或者至少不是在每當需要它們時隨手可取。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改進的管連接器用于連接加壓流體系統的管,其具有已知的管連接器的優點、同時避免了已知連接器的缺點中的至少某些缺點,諸如需要單獨的釋放元件。
根據本發明,這個問題由包括集成的釋放元件的管連接器解決。釋放元件包括用于管的通路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于插口中。釋放元件還在從插入端朝抵接端的方向上移動。釋放元件包括管狀部分和環境密封元件。管狀部分的釋放邊緣適于接合夾持元件,以使夾持元件釋放被插入于夾持元件的通路內的管。優選地,釋放邊緣適于使夾持元件朝向抵接端移動和/或側向遠離被插入于夾持元件所形成的通路內的管移動。環境密封元件提供插口相對于環境的密封。
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適于將加壓流體系統的管附連到加壓流體系統的另一部分上。這種管連接器被設計成用于連接柔性管,柔性管用來傳導加壓流體,例如空氣或液壓油。連接器包括外殼,連接器的所有其它元件布置于外殼中。外殼繞中央插口或腔形成,以保持連接器的其它元件和用于提供在加壓流體系統中運輸的流體的通路。
插口由不同寬度的兩個敞開端部界定。首先,插入端用于將管插入于插口內。管能插入于插口內直到其端部碰到第二或抵接端,第二或抵接端界定管能插入于插口內的最大距離。然而,抵接端提供開口,以使得通過管流動的流體也可以通過抵接端流動,并且流入或流出管通過管連接器所連接到的流體加壓系統的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包括主要密封元件、夾持元件和錐形元件,它們全都布置于外殼內、并且更精確地布置于外殼中的插口內。在一示例性優選實施例中,主要密封元件、夾持元件和錐形元件全都能通過插入端引入到外殼內,以便于容易地組裝管連接器。然而,也設想到其中外殼包括兩個部分并且在連結外殼的兩個部分之前在插口內組裝元件的其它實施例。
首先,主要密封元件,例如O形環,插入于外殼中。主要密封元件優選地布置于插口中,用于在外殼的內表面與接納于主要密封元件的通路中的管的外表面之間提供密封。換言之,主要密封元件適合與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的外表面和界定插口的外殼的內表面接合。換言之,主要密封元件防止加壓流體系統的任何流體在管與管連接器的連接部處丟失。因此,主要密封元件必須被設計成使得其能耐受管連接器計劃用于的加壓流體系統中通常采用的壓力。
一旦管插入于管連接器內,另外的元件、即夾持元件與錐形元件、相互作用以緊緊地保持管。為此目的,夾持元件可以形成為例如由黃銅制成的環形元件或圈,其在一個位置切割成能改變由夾持元件形成的用于管的通路的寬度。當管插入于管連接器內時,夾持元件的通路寬度或者簡言之,夾持元件的寬度增加,以使得管能通過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然而,夾持元件由彈性材料制成,以使得其試圖恢復其先前的形狀并且緊緊地夾持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
錐形元件布置于夾持元件與插口的插入端之間并且界定夾持元件朝向插入端的移動。換言之,一旦夾持元件與已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接合,管能從連接器拉出的最大距離由錐形元件界定。
在一示例性優選實施例中,錐形元件形成為單獨元件,在引入了主要密封元件和夾持元件之后,在組裝管連接器期間,單獨元件被引入到腔內。然而,還設想到錐形元件與管連接器的外殼形成為一體,特別地,如果外殼包括多于一個部分。錐形元件能例如還包括傾斜表面,傾斜表面被成形為使得如果將插入于管連接器的內管拉離抵接端的荷載增加,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減小。換言之,錐形元件也形成用于管的通路,并且傾斜表面被布置成使得這個通路的寬度從插口的抵接端朝向插入端減小。
另外,管連接器包括集成的釋放元件。這個釋放元件適于至少部分地布置于插口內,其中,釋放元件可在從插入端到抵接端的方向上移動并且也在相反方向上移動。釋放元件,類似于其它元件,包括用于管的通路,管能通過通路插入到管連接器內。
這個通路很大程度上由止于釋放邊緣的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形成。釋放邊緣界定朝向插口的抵接端的釋放元件。釋放邊緣適合與夾持元件接合。夾持元件和釋放邊緣彼此相互作用,以使得如果釋放元件被推向插口的抵接端,夾持元件也朝向抵接端并且遠離已經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移動。換言之,通過將集成的釋放元件推向抵接端,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的寬度增加,并且管最終從夾持元件的夾持釋放。
集成的釋放元件還包括環境密封元件或者簡言之,環境密封件,其提供插口相對于環境的密封。因此,環境密封元件有利地防止污垢或油脂或者其它粒子會進入插口并降低管連接器的性能。為此目的,環境密封元件優選地在已經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與管連接器的外殼之間提供密封。如果在外殼與錐形元件之間存在密封連接部,環境密封元件在插入于管連接器的管與錐形元件之間提供緊密的密封也是足夠的。
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有利地提供永久就位的釋放元件,使得已經連接到管連接器的管能在任何時間從管連接器釋放,例如用于維護目的。同時,釋放元件確保了插口由環境密封元件與環境密封開,以防止污垢和灰塵進入到插口內,降低主要密封元件的密封能力或者阻擋夾持元件,以使得釋放工具不再能用于使管與管連接器分離。而且,釋放元件和特別是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也便于管插入于管連接器內。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由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基本上一直引導至夾持元件。在現有管連接器中,管完全不受引導或者僅由環境密封裝置引導。因此,當管被推入到管連接器內時,管可能傾斜,這使得插入管更難。
優選地,集成的釋放元件包括頂部部分,頂部部分提供致動表面用于推動釋放元件朝向抵接端。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環境密封元件適于朝向外殼的內表面和朝向被插入于釋放元件形成的通路內的管的外表面來密封釋放元件。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管連接器的所有部分、諸如錐形元件、夾持元件和主要密封元件受到環境密封元件保護避免任何環境影響。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環境密封元件形成為一體并且由第一塑料材料形成。換言之,將在釋放元件與被插入于由釋放元件所形成的通路內的管之間提供密封的環境密封元件的那些部分和在集成的釋放元件與外殼的內表面之間提供密封的環境密封元件的那些部分連結成一體。在一示例性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塑料材料具有在50至70范圍的肖氏硬度A。優選地,第一塑料材料包括例如熱塑性彈性體。
進一步優選地,環境釋放元件的頂部部分和管狀部分也形成為一體并且由第二塑料材料形成。因此,在優選實施例中,形成為一體的環境密封元件一方面在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與被插入于由釋放元件形成的通路內的管之間提供密封,并且另一方面也在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和/或頂部部分與管連接器的外殼之間提供密封。通過將釋放元件的管狀部分和頂部部分以及環境密封元件分別設置為一體,釋放元件可以有利地在2K或雙組分注射模制工藝中產生,這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縮短了生產時間。適合于生產根據本發明的集成的釋放元件的2K注射模制方法描述于EP 0 341 880Bl中。
在一示例性優選實施例中,第二塑料材料具有在65至85范圍的肖氏D硬度。進一步優選地,第二塑料可以包括聚酰胺和特別是纖維加強的聚酰胺。優選地,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的釋放元件的那些部分完全由這種纖維加強的聚酰胺組成。在一示例性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中,在纖維加強聚酰胺中使用的聚酰胺是聚酰胺12。
在另一優選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塑料材料包括纖維加強的聚酰胺,其中纖維含量在30體積%至50體積%之間。這種塑料選擇允許向釋放元件提供改進的沖擊強度。通常,與不含加強纖維的聚酰胺材料相比,取決于部件的設計的不同,30體積%至50體積%的含量能增加部件的沖擊強度2至3倍。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管狀部分和頂部部分由至少四個均勻分布的橋接件連接,其中橋接件由第二塑料材料形成,并且在橋接件之間的間隙或通道被填充有第一塑料材料。換言之,形成頂部部分和管狀部分的一件具有至少四個均勻分布的間隙,優選地布置為“X”、“+”或交叉形式。在這些間隙之間,橋接件連接頂部部分和管狀部分,并且由與頂部部分和管狀部分相同的第二塑料材料制成。間隙被填充有第一塑料材料,形成環境密封件。換言之,環境密封件從與管連接器的外殼接合的環境密封元件的一部分穿過間隙延伸到與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的外表面接合的環境密封元件的一部分。
當釋放元件將在單個雙組分或2K注射模制工藝中形成時,提供至少四個均勻分布的間隙或橋接元件是有利的。首先,管狀部分、頂部部分和橋接件使用第二塑料材料在第一步驟中注射模制。然后,環境密封元件在第二步驟中使用第一塑料材料注射模制。通過提供至少四個均勻分布的間隙,第一塑料材料能容易地流過釋放元件的已經模制的部分。因此,優選實施例允許改進的注射模制工藝,這改進了所形成的產品的品質并且減少了形成釋放元件所需的生產時間和成本。
進一步優選地,錐形元件和釋放元件形成為:由于被插入于由釋放元件形成的通路內的管的徑向延伸造成的荷載經由錐形元件和環境密封件傳遞到外殼的內表面。換言之,釋放元件和特別是其環境密封元件形成為:環境密封元件至少部分地在錐形元件與管連接器的周圍外殼之間延伸。這些元件還被設計成:在已經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的內部流動的加壓流體的壓力從管徑向向外作用到錐形元件上、和從錐形元件經由環境密封元件徑向向外作用到外殼內壁上。因此,如果加壓流體系統處于操作壓力下,那么進一步改進插口相對于環境的密封。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夾持元件包括傾斜表面,以使得由夾持元件形成的用于管的通路的寬度在從抵接端到插入端的方向上增加。換言之,夾持元件被設計成使得其具有傾斜表面,傾斜表面至少部分地界定由夾持元件形成的通路。這種傾斜表面的斜度被布置成使得通路的寬度從插口的插入端朝向插口的抵接端減小,因此被推入到管連接器內的管可能會增加由夾持元件提供的通路的寬度。因此,防止夾持元件損壞管。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管連接器包括支承套筒,支承套筒用于增加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的剛性。
在一優選實施例中,釋放元件的頂部部分形成套環,套環至少部分地在錐形元件與外殼的內表面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突起形成于頂部元件上并且第二突起形成于錐形元件上,其中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適于接合,以界定釋放邊緣在遠離抵接端的方向上的最大移動為第一預先限定的距離。第一和第二突起或突出部有利地相互作用,以提供用于釋放元件的止擋件,以使得其不再能更遠地從插口移出并且總是保持就位。優選地,突起被形成為繞相應元件延伸一周的閉合環形突起或突出部。
進一步優選地,錐形元件包括第三突起,其中第一突起和第三突起適于接合,以界定釋放邊緣在遠離抵接端的方向上的最大移動為第二預先限定的距離,其中第二預先限定的距離小于第一距離。在此優選實施例中,設置兩個止擋件,其均限制釋放元件遠離抵接端的移動。在正常操作中,釋放元件僅能從插口移出直到第一突起與第三突起接合。然而,如果較強荷載施加到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上,而不使用釋放元件來釋放管,釋放元件和特別是第一突起能被推動經過第三突起。第二突起然后用作另一止擋件來防止釋放元件丟失。同時,釋放元件比正常情況更遠地從外殼伸出,以使得其用作高荷載已經作用于管和管連接器上的指示。因此,連接部可能需要維護或至少檢查。
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或第三突起適于提供從錐形元件經由環境密封元件到外殼內表面的直接荷載路徑。因此,如果在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中的流體處于壓力之下,這些突起改進了環境密封元件的密封。
進一步優選地,偏壓裝置用于在遠離抵接端的方向上偏壓釋放元件。通過提供這種偏壓裝置,能防止管的意外釋放。
在另一實施例中,環境密封元件適合與插入于釋放元件的通路內的管接合,以使得釋放元件沿與管被插入于插口內相同的方向移動。因此,當將管插入于管連接器內時,釋放元件的釋放邊緣有利地與夾持元件接合并且將夾持元件推向抵接端。換言之,當管插入于管連接器內時,環境密封元件緊緊地附連到管上,以使得其隨著管一起移動并且將夾持元件從夾持位置推動到釋放位置。然后,能插入管,而不會有任何損壞風險,諸如由尖突或鋒利夾持邊緣造成的管的外表面上的刮擦。
同時,在優選實施例中,環境密封件足夠緊密地夾持被插入于管連接器內的管也防止管從管連接器意外釋放。如果荷載施加到管上使得其遠離釋放邊緣移動,釋放元件隨著管移動,并且因此,釋放元件的釋放邊緣遠離夾持元件移動,以使得夾持元件能更緊地夾持管,或者至少防止釋放邊緣與夾持元件的非計劃或意外接合。因此,總之,由環境密封件緊緊地夾持到管上有利地在插入管時防止損壞,并且也保護管連接器免于意外釋放。這種功能不僅是釋放元件和特別地環境密封元件的正確尺寸的選擇問題,而且也是形成釋放元件的各部分的材料的正確選擇問題。
在下文中,參考附圖來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局部截面和局部透視圖;
圖2a示出了在圖1中示出的管連接器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釋放元件的截面圖;
圖2b示出了無環境密封元件的圖2a的釋放元件的截面圖;
圖2c示出了圖2a和圖2b的釋放元件的頂視圖;
圖2d示出了無環境密封件的圖2a、圖2b和圖2c的釋放元件的頂視圖;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截面圖;以及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截面圖。
貫穿附圖中示出的不同實施例,相同元件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
在圖1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1的第一實施例。管連接器1包括外殼3,外殼3具有用于接納管7和若干元件9、11、13、15的腔或插口5。管7和因此管連接器1為用于傳導加壓流體的加壓流體系統的一部分、諸如是車輛的制動系統的一部分。流體例如可以是空氣或者液壓油。布置于插口5中的元件9、11、13、15為主要密封元件9、夾持元件11、錐形元件13和集成的釋放元件15。支承套筒17也布置于插口5之內,一旦柔性管7完全插入于管連接器1的插口5內,支承套管17加強或支承柔性管7。在圖1中示出為位于管連接器1內的管7僅出于說明目的示出并且不是本發明的部分。
由管連接器1的外殼3形成的插口5由內表面19和兩個敞開端部21、23界定。第一敞開端部21也被稱作插入端21,管7和所有元件9、11、13、15、17能從插入端并且經過插入端21插入到插口5內。第二端23也被稱作抵接端23。抵接端23包括開口,加壓流體系統的流體能通過開口流進和流出管連接器1。
主要密封元件9是由彈性塑料材料、諸如橡膠制成的O形環,并且形成用于接納管7的通路10。其適于提供在管7、更精確地管7的外表面24(一旦管7插入于管連接器1內)與管連接器1的外殼3的內表面19之間的緊密密封。由主要密封元件9提供的密封足夠緊密,以防止加壓流體系統的流體在管連接器1和管7的連接部處從加壓流體系統出來。
夾持元件11鄰近主要密封元件9布置。夾持元件11形成為包括狹縫的環形黃銅圈。在附圖中未示出的狹縫便于改變由夾持元件11形成的用于管7的通路12的寬度。因此,如果管7插入于插口5內和特別是由夾持元件11形成的通路12內,這個通路12擴展成使得管7能容易地被推入到管連接器1內。然而,夾持元件11由彈性材料形成,因而,其試圖返回到其原始形狀,并且在管7就位時在管7周圍提供緊密夾持。特別地,由于管7通常由柔性塑料材料制成,夾持元件1的夾持邊緣25將使管7至少略微地變形,以提供更緊的夾持。
夾持元件11提供傾斜表面27,傾斜表面27被布置成使得由夾持元件11形成的通路12的寬度從抵接端23朝向插入端21增加。傾斜表面27便于管7更容易的插入并且防止尖突或鋒利夾持邊緣25損壞管7的外表面24。
為了防止能拉出已被插入于管連接器1內的管7,將錐形元件13設置于插口5中。在圖1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錐形元件13被示出為獨特或單獨的元件。然而,還設想到錐形元件13與外殼3形成為一體。錐形元件13包括傾斜表面29,傾斜表面29適合與夾持元件11接合。傾斜表面29被成形為使得由錐形元件13提供的用于管7的通路的寬度從抵接端23朝向插入端21減小。因此,如果荷載作用于管7上以使得管7遠離抵接端23移動,夾持元件11接合傾斜表面29,并且施加的荷載越多,由夾持元件11形成的通路12的寬度就越小。因此,提供了自擰緊的夾持機構。
另外,集成的釋放元件15也部分地布置于插口5中。集成的釋放元件5包括管狀部分31、頂部部分33和環境密封元件35,并且也形成用于接納管7的通路36。釋放元件15的管狀部分31在管7與錐形元件13之間延伸。管狀部分31引導插入于管連接器1內的管7。由此,便于管7的插入,因為管7不像從現有技術管連接器、錐形元件13或者甚至夾持元件11已知的那樣會傾斜、扭轉或變得卡在環境密封件處。管狀部分31朝向抵接端23止于釋放邊緣37,這適于在釋放元件15朝向抵接端23移動的情況下將夾持元件11從夾持位置推動到非夾持位置。換言之,釋放邊緣37朝向抵接端23并且也徑向遠離管7地推動夾持元件11。
集成的釋放元件15的頂部部分33形成為致動表面,用于將集成的釋放元件15推向抵接端23。而且,頂部部分33形成為其限制釋放元件15能被推入到插口5內的最大距離,因為頂部部分33適于與外殼3接合。
釋放元件15的環境密封件或短的環境密封件35相對于環境來密封外殼3的內部部分、即插口5,以防止污垢進入管連接器1內部。如果污垢進入到外殼3內部,可能會減弱主要密封元件9的密封能力或者不再能釋放夾持元件11。有利地,如果管7插入于管連接器1內,環境密封件35適于接合管7,使得夾持元件11隨著管朝向抵接端23移動,并且將夾持元件11推向打開或非夾持位置,以使得管7能被插入,但與夾持元件11的夾持邊緣25具有很小接觸或者優選地無接觸。因此,防止損壞管7,如尖突夾持邊緣25在管外表面24上造成的刮擦。
此外,通過接合管7的外表面24,環境密封元件35也防止管7從管連接器1非計劃或意外釋放。由于釋放元件15在夾持元件11限定的邊界內移動并且停止,在下面的段落中詳細描述,當管7被拉離抵接端23時,釋放元件15也遠離抵接端23移動。因此,防止釋放邊緣37與夾持元件11意外接合,這種意外接合將造成管7的非計劃釋放。
環境密封件35也適于接合外殼5。為了提供緊密的密封,釋放元件15的頂部部分33形成為套環39的形式,套環39至少部分地在錐形元件13與外殼3之間延伸。套環39和錐形元件13形成為使得由管7內的流體壓力造成的管7的徑向延伸通過錐形元件13和套環39傳遞到環形密封件35上,以改進環境密封件35的緊密性。換言之,錐形元件13和套環39提供到環境密封件35上、朝向外殼3的內表面19的荷載路徑。環境密封件35包括用來與內表面19密封地接合的突出部或突起47。突起47也便于由管連接器1中的管7內的加壓流體形成的徑向力的局部的和因此直接的荷載傳遞。
釋放元件15的頂部部分33包括第一突起41,第一突起41適于與形成于錐形元件13上的第二突起43接合。突起41、43形成為提供釋放元件15的止擋件。利用突起41、43,釋放元件15不能比預先限定的距離更遠地拉離抵接端23,預先限定的距離由突起41、43的位置限定。因此,突起41、43有利地防止釋放元件15遠離管連接器1的其余部分移動。而且,突起41、43提供如在前面的段落中所描述的用于將管7的徑向荷載傳遞到環境密封件35上的有利荷載路徑。
在圖1中示出的管連接器還包括連接端51,連接端51具有呈O形環形式的兩個密封裝置53,用于提供管連接器1與加壓流體系統的另一部分的密封連接。
圖2a、圖2b、圖2c和圖2d示出了圖1的管連接器1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的釋放元件15的不同詳細視圖。圖2a和圖2b示出了釋放元件15的相同截面圖,然而,在圖2b中,省略了環境密封元件35,以示出釋放元件15的另外的部分的細節。同樣,圖2c和圖2d示出了集成的釋放元件15的相同頂視圖。在圖2c中,環境密封元件35就位,而在圖2d中,其已經被省略。
如在圖2a中可以看出,環境密封元件35形成為一體,即,環境密封元件35從釋放元件15的通路36持續地延伸穿過設置于釋放元件15的其余部分中的間隙44一直到突起47,突起47用于接合管連接器1的外殼3的內表面19。如在圖2c和圖2d中可以看出,設置四個間隙44,這四個間隙44在周向方向上均勻地分布并且被布置為形成“X”、“+”或交叉形式。在通道或間隙44之間,設置橋接件46,橋接件46使集成的釋放元件15的頂部部分33與管狀部分31連接。隨著間隙44均勻地分布,橋接件46也均勻地分布。
將均勻分布的間隙44設置于釋放元件15的其它部分中有利地允許在雙組分或2K注射模制工藝中生產釋放元件15。在注射模制工藝中,首先,管狀部分31、頂部部分35和套環39由第二塑料材料模制而成。
第二材料優選地為30體積%玻璃纖維加強的熱穩定的聚酰胺12。這種材料具有以下機械性質:
縮寫cond.代表“經調節(conditioned)”。
在2K注射模制工藝的第二步驟,使用第一塑料材料來注射環境密封元件35。第一塑料材料是熱塑性彈性體。通過以均勻分布的方式來設置四個間隙44,便于利用熱塑性彈性體來注射模制環境密封件35,因為材料能容易地通過間隙44流入到用于模制釋放元件15的工具內。為了提供在由第二塑料材料形成的釋放元件15的那些部分與環境密封元件35之間永久的聯接,周向凹槽48設置于套環39處。另外,在橋接件46處,模制有突出部或裂口50,突出部或裂口50也計劃用來改進由不同塑料材料形成的釋放元件15的部分31、33、35、39、46之間的連接。
在圖3中示出了管連接器1的第二實施例。僅更詳細地描述了與圖1中示出的管連接器1不同的圖3所示的管連接器1的那些特征。應當指出的是在圖3中并未示出管7。
在圖3中示出的管連接器1與圖1的管連接器1的不同之處在于:錐形元件13和環境密封件35的具體細節。特別地,第三突起45形成于錐形元件13處。這個第三突起45也適于與形成于釋放元件15的套環39處的第一突起41接合。然而,與第二突起43相反,第三突起45離抵接端23的距離較小。因此,以有利的方式,錐形元件13提供兩個距離,集成的釋放元件15以這兩個距離保持在插口5中。在正常操作中,釋放元件15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突起41總是在抵接端23與第三突起45之間。在將管7從插口5拉出的過量荷載的情況下,釋放元件15移動經過第三突起45并且止于第二突起43處。一旦不再向管7施加過量荷載,其并不一直移動經過第三突起45。第一突起41留在第二突起43與第三突起45之間。因此,檢查如圖3所示的管連接器1的人能看到釋放元件15已經經受到高荷載并且可能需要維護。
此外,在圖3中示出的管連接器1的實施例具有略微不同形狀的環境密封件35,環境密封件35具有兩個環形閉合的突出部或突起47、49,這兩個突出部或突起47、49與外殼3的內表面19接合,以提供插口5與環境的更好密封。由環境密封件35形成的突起47、49被布置成使得在如圖3所示的正常操作位置,它們被布置成離抵接端23的距離與第二突起43和第三突起45相同。因此,直接荷載路徑從管7、經過錐形元件13、第二突起43和第三突起45以及由環境密封件35形成的突起47、49到外殼3形成,并且提供緊密的密封。
最后,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管連接器1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關于圖4,將僅更詳細地描述環境密封元件35的不同實施例。如圖4所示的環境密封元件35形成為提供偏壓裝置55,偏壓裝置55用于偏壓釋放元件15遠離管連接器1的抵接端23。因此,能防止集成的釋放元件15的釋放邊緣37與夾持元件11的意外接合、和因此管7從管連接器1的意外釋放。為了偏壓釋放元件15遠離抵接端,環境密封元件35和特別地環境密封元件35的偏壓件55接合錐形元件13。如果釋放元件35朝向抵接端23移動或推動,壓縮環境密封元件35的偏壓件55。然而,由于環境密封元件35和偏壓件55由彈性或彈力材料制成,一旦不再向釋放元件15進一步施加壓力,環境密封元件35就將恢復其先前的形狀。因此,偏壓件55將推動釋放元件15遠離抵接端23,并且有利地防止釋放邊緣37與夾持元件11意外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