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自動變速器的制動機構中使用的缸體構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車輛的自動變速器等具有用于將變速齒輪機構所具有的多個旋轉體切換成旋轉或停止狀態的制動機構(參照專利文獻1)。制動機構具有多個摩擦板、按壓摩擦板的圓環狀的活塞、以使活塞能夠滑動的方式容置活塞的缸體構件。制動機構構成為:通過向缸體構件的內側供給自動變速器的潤滑油,利用產生的油壓使活塞滑動,按壓摩擦板,來產生制動力。如圖15A、15B所示,缸體構件9具有圓環狀的底面部91、形成從底面部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部92、形成從底面部91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外周壁部93。外周壁部93具有用于向缸體構件9的內側供給潤滑油的貫穿孔931、從前端部朝向外周側立起設置的定位爪部932、通過擴大前端部的內徑而形成的外周側導入部933。如圖16A、16B所示,通過在使外周壁部93的前端部向外周側彎曲形成凸緣部930之后,留下成形有定位爪部932的部位,切掉凸緣部930,來形成定位爪部932及外周側導入部933。由此,所成形的外周側導入部933的形狀由連接凸緣部930和外周壁部93的彎曲部構成。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263號公報然而,上述的缸體構件9有以下的問題。為了制造上述的缸體構件9,除了成形底面部91、外周壁部93及內周壁部92的各部分以外,為了形成定位爪部932及外周側導入部933,還需要形成及切掉凸緣部930。因此,制造缸體構件9的工序數量變大。如上所述,在需要多個工序數量來制造上述的缸體構件9的情況下,使用連續模壓力機(progressive-diepress)、多工位壓力機(transferpress)等的具有多個工序的大型的壓力機(pressmachine)。由于這些大型的壓力機價格昂貴,所以要制造缸體構件9,需要花費很大的設備投資。另外,在切掉凸緣部930時,有時外周壁部93會發生變形,導致外周壁部93的徑向精度惡化。以往,為了確保外周壁部93的徑向精度,在切掉凸緣部930之后,還對外周壁部93的形狀進行修正,進一步增大工序數量。由此,會導致設備投資的進一步增加和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背景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工序數量及實現壓力機的小型化并且徑向精度高的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以及制造該缸體構件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其特征在于,通過沖壓加工成形,具有呈圓環狀的底面部、從該底面部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部和從所述底面部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外周壁部,所述內周壁部具有外徑尺寸恒定的內周側恒定部,并且在所述內周壁部的前端側具有外徑尺寸比該內周側恒定部的外徑尺寸小的內周側導入部,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內徑尺寸恒定的外周側恒定部,并且在所述外周壁部的前端側具有內徑尺寸比該外周側恒定部的內徑尺寸大的外周側導入部,在所述外周側恒定部上設置有連通內周側和外周側的貫穿孔,在所述外周側導入部的至少周向上的一處設置有朝向外周側突出的定位爪部,所述外周側導入部具有擴徑直管部和變徑部,所述擴徑直管部的內徑尺寸比所述外周側恒定部的內徑尺寸大且恒定,所述變徑部平滑地連接該擴徑直管部和所述外周側恒定部,通過使所述擴徑直管部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的沖切彎折加工,形成所述定位爪部(第一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用制造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具有呈圓環狀的底面部、從該底面部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部和從所述底面部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外周壁部,所述內周壁部具有外徑尺寸恒定的內周側恒定部,并且在所述內周壁部前端側具有外徑尺寸比該內周側恒定部的外徑尺寸小的內周側導入部,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內徑尺寸恒定的外周側恒定部,并且在所述外周壁部的前端側具有內徑尺寸比該外周側恒定部的內徑尺寸大的外周側導入部,在所述外周側恒定部上設置有連通內周側和外周側的貫穿孔,在所述外周側導入部的至少周向上的一處設置有朝向外周側突出的定位爪部,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拉深工序,使圓環狀的坯料的外周側立起設置,以成形圓筒狀的預備外周壁部,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利用外周壁部成形沖頭和外周壁部成形凹模,將所述預備外周壁部形成為所述外周壁部,其中,所述外周壁部成形沖頭的外周側面具有與所述外周壁部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外周壁部成形面,所述外周壁部成形凹模具有與所述外周壁部的外周形狀對應的減徑擠壓孔,內周壁部成形工序,利用內周壁部成形沖頭和內周壁部成形凹模來形成所述內周壁部,其中,所述內周壁部成形沖頭的外周側面具有與所述內周壁部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內周壁部成形面,所述內周壁部成形凹模具有與所述內周壁部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內周壁部成形孔,開孔工序,利用穿孔沖頭和穿孔凹模來形成所述貫穿孔,其中,所述穿孔沖頭要配置于與所述貫穿孔對應的位置,所述穿孔凹模具有與該穿孔沖頭對應的沖孔,爪成形工序,利用爪成形沖頭和爪成形凹模來形成所述定位爪部,其中,所述爪成形沖頭要配置于與所述外周壁部的內周側的所述定位爪部對應的位置,所述爪成形凹模具有與該爪成形沖頭對應的凹部;在所述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中,形成具有擴徑直管部和變徑部的所述外周側導入部,所述擴徑直管部的內徑尺寸比所述外周側恒定部的內徑尺寸大且恒定,所述變徑部平滑地連接該擴徑直管部和所述外周側恒定部。(第四技術方案)。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具有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所述外周側導入部,所述外周側導入部具有所述擴徑直管部的內周面和所述變徑部。不需要像以往那樣,為了形成外周側導入部而需要形成及切掉凸緣部,能夠通過減徑擠壓加工形成該外周側導入部的形狀。因此,能夠削減形成凸緣部所需的工序,從而減少用于制造缸體構件的工序數量。由此,不需要使用連續模壓力機、多工位壓力機等的大型壓力機,能夠利用與這些大型的壓力機更小型的壓力機來制造所述缸體構件。因此,能夠減少用于制造所述缸體構件的設備投資。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不切掉凸緣部,所以能夠抑制因切掉凸緣部而產生的所述外周壁部的變形,從而防止所述外周壁部的徑向精度惡化。由此,不需要對所述外周壁部的形狀進行修正,即能夠形成徑向精度高的所述外周壁部,從而能夠提高所述缸體構件的生產率。另外,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具有所述拉深工序、所述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所述內周壁部成形工序、所述開孔工序及所述爪成形工序。因此,能夠易于獲得極好的所述自動變速器用缸體構件。如上所述,提供能夠減少制造的工序數量及實現壓力機的小型化,并且徑向精度高的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以及易于獲得該缸體構件的所述缸體構件制造方法。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缸體構件的說明圖。圖2A是表示沿著圖1的A-A箭頭線觀察的貫穿孔的周圍的局部剖視圖,圖2B是表示沿著圖1的A-A箭頭線觀察的定位爪部的周圍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載置有坯料的第一制造裝置的說明圖。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在坯料上形成有階梯部的第一制造裝置的說明圖。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在拉深工序結束時的第一制造裝置的說明圖。圖6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在減徑擠壓工序及內周壁部成形工序結束時的第一制造裝置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上方沖模(punchdie)的說明圖。圖8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合體凹模(die)的說明圖。圖9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內周壁部成形沖頭(punch)的說明圖。圖10A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圓環上的坯料的剖視圖,圖10B是表示形成有階梯部的坯料的剖視圖,圖10C是表示拉深工序結束之后的坯料的剖視圖,圖10D是表示減徑擠壓工序及內周壁部成形工序結束之后的坯料的剖視圖。圖11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制造裝置的剖視圖。圖12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在爪形成工序及開孔工序結束時的第二制造裝置的剖視圖。圖13是圖12的局部放大圖。圖14是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爪形成沖頭及爪形成凹模的說明圖(相當于沿著圖11的B-B箭頭線觀察的剖視圖)。圖15A是表示背景技術中的切掉凸緣部的缸體構件的說明圖,圖15B是沿著C-C箭頭線觀察的剖視圖。圖16A是表示背景技術中的形成有凸緣部的缸體構件的說明圖,圖16B是沿著D-D箭頭線觀察的剖視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缸體構件,2底面部,3內周壁部,31內周側恒定部,32內周側導入部,4外周壁部,41外周側恒定部,411貫穿孔,42外周側導入部,421定位爪部,422擴徑直管部,423變徑部。具體實施方式在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中,所述內周側導入部可以由剖面形狀為大致圓弧狀的曲面形成(第二技術方案)。在該情況下,能夠通過翻邊(burring)加工,容易地與所述內周壁部一起形成所述內周側導入部。另外,可以通過使述擴徑直管部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來形成所述定位爪部(第三技術方案)。在該情況下,能夠通過沖切彎折加工(cuttingandraisingprocessing),容易地形成所述定位爪部。另外,在所述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中,所述內周側導入部由剖面形狀為大致圓弧狀的曲面形成,所述內周壁部成形沖頭具有與所述內周側導入部的內周形狀對應的沖頭曲面部,所述內周壁部成形凹模具有與所述內周側導入部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凹模曲面部,在所述內周壁部成形工序中,能夠通過翻邊加工來形成所述內周側導入部(第五技術方案)。在該情況下,通過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所述內周壁部成形沖頭和所述內周壁部成形凹模來進行翻邊加工,能夠容易地與所述內周壁部一起形成所述內周側導入部。另外,能夠通過利用所述爪成形沖頭和所述爪成形凹模使所述擴徑直管部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的沖切彎折加工,來形成所述定位爪部(第六技術方案)。在該情況下,能夠減小因形成所述定位爪部而對所述外周壁部的徑向精度的影響,并且容易地形成所述定位爪部。另外,所述缸體構件的所述貫穿孔形成于與所述外周側恒定部的所述定位爪部的突出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位置,利用在形成所述定位爪部時的所述爪成形沖頭與所述爪成形凹模相對的移動,能夠使所述穿孔沖頭與所述穿孔凹模相對移動,以形成所述貫穿孔(第七技術方案)。在該情況下,能夠通過一個驅動源,使所述爪成形沖頭與所述爪成形凹模相對移動,并且使所述穿孔沖頭與所述穿孔凹模相對移動。由此,能夠減少用于制造所述缸體構件的設備投資。[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參照圖1~圖14,對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2A、2B所示,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1具有通過沖壓加工而成形的形成圓環狀的底面部2、從底面部2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周壁部3、從底面部2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外周壁部4。如圖1及圖2A、2B所示,內周壁部3具有外徑尺寸恒定的內周側恒定部31,并且在前端側具有外徑尺寸比該內周側恒定部31小的內周側導入部32,外周壁部4具有內徑尺寸恒定的外周側恒定部41,并且在前端側具有內徑尺寸比該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徑尺寸大的外周側導入部42。如圖2A所示,在外周側恒定部41設置有連通內周側和外周側的貫穿孔411。如圖2B所示,在外周側導入部42的周向上的一處設置有使外周側導入部42的前端部朝向外周側突出的定位爪部421。如圖2A所示,外周側導入部42包括擴徑直管部422和變徑部423,其中,擴徑直管部422的內徑尺寸比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徑尺寸大且恒定,變徑部423平滑地連接該擴徑直管部422和外周側恒定部41。下面,進一步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及圖2A、2B示出的缸體構件1為構成自動變速器所具有的制動機構的構件。制動機構具有多個摩擦板、按壓摩擦板的活塞、以使活塞能夠滑動的方式容置活塞的上述的缸體構件1。制動機構將自動變速器的潤滑油注入到缸體構件1與活塞之間,以產生油壓,并且利用該油壓使活塞滑動。然后,通過利用滑動的活塞按壓摩擦板,來產生制動力。如圖1及圖2A、2B所示,缸體構件1具有上述的圓環狀的底面部2、從底面部2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內周壁部3、從底面部2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外周壁部4。底面部2形成為圓環板狀,具有內周緣附近向內周壁部3的立設方向(立起的方向)突出的階梯形狀21。如圖1及圖2A、2B所示,從底面部2的內周緣立起設置的內周壁部3具有外徑尺寸恒定的內周側恒定部31,并且在前端側具有外徑尺寸比內周側恒定部31的外徑尺寸小的內周側導入部32。內周側恒定部31具有恒定的厚度,上述的外徑尺寸和內徑尺寸兩者恒定。就本例子示出的內周側導入部32而言,朝向前端側內徑尺寸變小,通過朝向前端側使前端部分整體直徑縮小的方式形成該內周側導入部32。如圖1及圖2A、2B所示,從底面部2的外周緣立起設置的外周壁部4具有內徑尺寸恒定的外周側恒定部41,并且在前端側具有內徑尺寸比該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徑尺寸大的外周側導入部42。外周側恒定部41具有規定的厚度,上述的內徑尺寸和外徑尺寸兩者恒定。如圖2A所示,在外周側恒定部41設置有連通內周側和外周側的貫穿孔411,能夠從該貫穿孔411向缸體構件1的內側注入自動變速器的潤滑油。如圖2A所示,外周側導入部42包括擴徑直管部422和變徑部423,其中,擴徑直管部422的內徑尺寸比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徑尺寸大且恒定,變徑部423平滑地連接該擴徑直管部422和外周側恒定部41。本例子示出的變徑部423形成有錐形的傾斜面,擴徑直管部422的內周面和形成變徑部423的傾斜面的連接部以及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周面和形成變徑部423的傾斜面的連接部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另外,如圖2A、2B所示,外周側導入部42的外徑尺寸與外周側恒定部41的外徑尺寸相同,除了定位爪部421以外的外周壁部4的外周側面由恒定的外徑尺寸形成。如圖2B所示,在外周側導入部42的周方向上的一處設置有朝向外周側突出的定位爪部421。定位爪部421是使擴徑直管部422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而形成的。定位爪部421用于定位,使得在將制動機構組裝到自動變速器上時,貫穿孔411的位置處于與自動變速器所具有的潤滑油供給孔對應的位置。如圖1所示,在本例子中,貫穿孔411與定位爪部421在外周壁部4的周向上,彼此成180°的角度。接著,對制造上述的缸體構件1的裝置進行說明。在本例子中,如圖3及圖11所示,利用形成底面部2、內周壁部3及外周壁部4的第一制造裝置5以及形成定位爪部421及貫穿孔411的第二制造裝置6來制造缸體構件1。如圖3所示,第一制造裝置5具有:上方沖模50,其配置在上方;下方沖頭57,其配置在上方沖模50的下方;合體凹模53,其一體形成有用于成形圓筒狀的預備外周壁部40的拉深凹模54、用于成形外周壁部4的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另外,第一制造裝置5具有: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其在外周側面具有與內周壁部3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內周壁部成形面561;一次沖程壓力機(onestrokepress)(圖中省略),其使上方沖模50沿著軸線方向進行進退移動。此外,上方沖模50、下方沖頭57、拉深凹模54、合體凹模53及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配置成同心。如圖3所示,上方沖模50形成沿著軸線方向配置的大致圓柱狀,上方沖模50的前端部形成為圓筒狀。另外,上方沖模50的基端部與一次沖程壓力機的上方驅動源(圖中省略)連接,從而能夠沿著軸線方向進退。如圖7所示,上方沖模50的前端部的外周側面形成與外周壁部4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外周壁部成形面511,從而構成外周壁部成形沖頭51。另外,上方沖模50的前端部的內周側面形成與內周壁部3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內周壁部成形孔521,從而構成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另外,上方沖模50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與底面部2的外周側形狀對應的階梯形狀。如圖7所示,由上方沖模50的外側面構成的外周壁部成形沖頭51由外周小徑部512、外周大徑部513、沖頭變徑部514構成,外周小徑部512具有與外周側恒定部41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形狀,外周大徑部513配置在外周小徑部512的基端側,其形狀與外周側導入部42的內周形狀對應,沖頭變徑部514具有與變徑部423對應的形狀。沖頭變徑部514由從外周小徑部512一側朝向外周大徑部513一側直徑擴大的傾斜面構成,外周小徑部512和沖頭變徑部514的連接部及外周大徑部513和沖頭變徑部514的連接部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如圖7所示,由上方沖模50的內側面構成的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具有:內周圓筒部522,其具有與內周側恒定部31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形狀;凹模曲面部523,其配置在內周圓筒部522的基端側,具有與內周側導入部32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形狀。凹模曲面部523由朝向上方沖模50的基端側直徑縮小的曲面形成。如圖7所示,在上方沖模50中,在圓筒狀的前端部的內側配置有圓柱狀的沖頭定位部501。通過將沖頭定位部501插穿配置在用于形成缸體構件1的圓環狀的坯料100的內周孔中,或插穿配置在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所具有的定位孔中,能夠對上方沖模50與坯料100進行定位,或者對上方沖模50與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進行定位。如圖3所示,在上方沖模50的下方配置有下方沖頭57。下方沖頭57形成沿著軸線方向配置的大致圓筒形狀,在下方沖頭57的上表面形成有與底面部2的內側面的形狀對應的階梯形狀。另外,下方沖頭57與能夠沿著軸線方向進退的升降裝置571連接。如圖3所示,在下方沖頭57的外周側配置有將拉深凹模54和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一體形成的合體凹模53。如圖8所示,合體凹模53形成沿著軸線方向配置的大致圓筒狀,合體凹模53的上方側形成拉深凹模54,下方側形成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如圖8所示,合體凹模53的形成上部的拉深凹模54具有拉深孔541,該拉深孔541用于使圓板狀的坯料100的外周側立起設置來成形預備外周壁部40。在配置于拉深孔541的上端側的上端邊緣部542形成圓角。拉深孔541的內徑通過在缸體構件1的外周壁部4的外徑的基礎上加上規定的余量(clearance)來設定。在本例子中,將上述余量設為板厚的大致170%。如圖8所示,合體凹模53的形成下部的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的內周面具有用于減徑擠壓成形預備外周壁部40的減徑擠壓孔551。減徑擠壓孔551具有:減徑擠壓導入部552,其由從拉深孔541的下端朝向下方直徑縮小的傾斜面構成;減徑擠壓部553,其配置于減徑擠壓導入部552的下方。減徑擠壓部553的內徑設定為,使利用外周壁部成形沖頭51的外周壁部成形面511和減徑擠壓部553進行減徑擠壓加工而形成的外周壁部4具有期望的外徑尺寸。如圖3所示,在下方沖頭57的內周側配置有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如圖9所示,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與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一起通過翻邊加工來成形內周壁部3。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形成為大致圓柱狀,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的外周側面形成與內周壁部3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形狀的內周壁部成形面561。在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的上端的外周緣部形成有形狀與形成內周側導入部32的內周形狀的曲面相對應的沖頭曲面部562。另外,在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的前端部形成能夠插入配置沖頭定位部501的沖頭定位孔563。如圖11及圖12所示,第二制造裝置6具有:爪成形沖頭63及爪成形凹模64,用于形成定位爪部421;穿孔沖頭61及穿孔凹模62,其用于形成配置于與定位爪部421成180°的相反一側的位置的貫穿孔411。另外,第二制造裝置6具有:保持機構66,其夾持由第一制造裝置5形成的預備缸體構件10;升降裝置(圖中省略),其用于使保持機構66移動。如圖11及圖12所示,保持機構66能夠沿著連接爪成形沖頭63及爪成形凹模64和穿孔沖頭61及穿孔凹模62的直線方向進行往復移動。另外,保持機構66構成為具有從預備缸體構件10的上方保持預備缸體構件10的上方機構67、從預備缸體構件10的下方保持預備缸體構件10的下方機構68,能夠利用上方機構67和下方機構68來夾持預備缸體構件10。此外,在本例子中,保持機構66以使預備缸體構件10的開口部一側朝向下方的方式來保持預備缸體構件10。如圖11及圖12所示,上方機構67具有圓筒狀的突出部671、從突出部671的上端部外周朝向外周側形成的圓環狀的上方機構凸緣部672。突出部671具有與內周壁部3的內周形狀對應的形狀,突出部671插穿配置于內周壁部3的內側。另外,上方機構凸緣部672具有與底面部2的外側形狀對應的形狀,從上方按壓底面部2。如圖11及圖12所示,下方機構68具有形成圓柱狀的本體部681、從本體部681上表面的外周緣部朝向上方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側保持部682。在本體部681的外周側面形成有容置爪成形沖頭63的凹槽部683,該凹槽部683向外周側開口。內側保持部682形成與預備缸體構件10的內側形狀對應的形狀,配置于預備缸體構件10的內側。另外,內側保持部682具有形成在位于與凹槽部683成180°的相反一側的位置的沖孔684,構成用于形成貫穿孔411的穿孔凹模62。如圖13及圖14所示,配置于下方機構68的凹槽部683的爪成形沖頭63固定于圖中省略的升降裝置,爪成形沖頭63和保持機構66配置成能夠相對移動。爪成形沖頭63具有:爪成形導入面631,其由形成于凹槽部683的開口方向的傾斜面構成;沖頭側爪成形面632,其由形成于上表面的平面構成;沖頭側爪切斷面633,其與沖頭側爪成形面632及爪成形導入面631垂直。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下方機構68的凹槽部683的開口方向配置有配置成能夠向爪成形沖頭63一側移動的爪成形凹模64。如圖13及圖14所示,爪成形凹模64在與爪成形沖頭63相向的位置具有能夠插入爪成形沖頭63的凹模凹部641,在與凹模凹部641一側相反的一側具有朝向上方傾斜的移動傾斜面642。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移動傾斜面642的上方配置滑塊65,該滑塊65與升降裝置的上方驅動源連接,能夠進行升降移動。在滑塊65上形成有與移動傾斜面642平行的滑塊傾斜面651,若使滑塊65下降,通過滑塊傾斜面651按壓爪成形凹模64的移動傾斜面642,則爪成形凹模64沿著滑塊傾斜面651向保持機構66一側移動。在爪成形凹模64與由保持機構66保持的預備缸體構件10抵接之后,若繼續使滑塊65下降,則保持機構66向穿孔沖頭61一側移動。如圖13及圖14所示,凹模凹部641具有與沖頭側爪成形面632相向的凹模側爪成形面643、與沖頭側爪切斷面633相向的凹模側爪切斷面644。沖頭側爪成形面632與凹模側爪成形面643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在利用爪成形沖頭63和爪成形凹模64來形成定位爪部421時,不切斷配置在沖頭側爪成形面632與凹模側爪成形面643之間的材料,而形成彎曲部。另外,沖頭側爪切斷面633與凹模側爪切斷面644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在利用爪成形沖頭63和爪成形凹模64來形成定位爪部421時,切斷配置在沖頭側爪切斷面633與凹模側爪切斷面644之間的材料。在形成于上述的下方機構68的沖孔684的外周側配置有圓柱狀的穿孔沖頭61。穿孔沖頭61固定于升降裝置,穿孔沖頭61與保持機構66能夠相對移動。此外,在將形成于缸體構件1的貫穿孔411和定位爪部421配置成彼此成180°以外的角度的情況下,通過在穿孔沖頭61及穿孔凹模62、爪形成沖頭及爪形成凹模中的某一方設置驅動源,能夠形成貫穿孔411和定位爪部421兩者。接著,對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第一制造裝置5及第二制造裝置6制造缸體構件1的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3所示,將通過沖壓成形而形成圓環狀的坯料100(圖10A)載置在第一制造裝置5的下方沖頭57上。接著,如圖4所示,利用一次沖程壓力機的上方驅動源使上方沖模50下降。此時,將上方沖模50的沖頭定位部501插入到圓環狀的坯料100的內周孔內,來進行在徑向上的定位。如圖4所示,當使上方沖模50進一步下降時,坯料100由上方沖模50和下方沖頭57夾持。由此,如圖10B所示,坯料100沿著上方沖模50的下表面和下方沖頭57的上表面發生變形,在要形成底面部2的部位形成有階梯形狀21。接著,進入拉深工序。如圖5所示,通過使坯料100在被上方沖模50及下方沖頭57夾持的狀態下下降并且穿過合體凹模53的拉深凹模54的拉深孔541,來進行拉深加工。由此,如圖10C所示,在坯料100的外周側的部位形成有朝向上方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預備外周壁部40。接著,進入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及內周壁部成形工序。如圖6所示,使坯料100在被上方沖模50及下方沖頭57夾持的狀態下下降,同時進行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和內周壁部成形工序。在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中,利用由上方沖模50的外周側面構成的外周壁部成形沖頭51和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來進行減徑擠壓加工。在由上方沖模50及下方沖頭57夾持的坯料100的預備外周壁部40穿過外周壁部成形凹模55的減徑擠壓孔551時,材料沿著外周壁部成形沖頭51的外周壁部成形面511移動。由此,如圖10D所示,形成具有外周側恒定部41、擴徑直管部422及變徑部423的外周壁部4。如圖6所示,在內周壁部成形工序中,利用由上方沖模50的內周側面構成的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進行翻邊加工。坯料100的內周緣周圍的材料一邊通過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擴張,一邊朝向上方立起,沿著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和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發生變形。由此,如圖10D所示,形成內周壁部3,該內周壁部3具有朝向上方立起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周側恒定部31和從內周側恒定部31的前端朝向上方直徑縮小的內周側導入部32。另外,如上所述,通過形成外周壁部4和內周壁部3,在外周壁部4和內周壁部3的基端部一側形成連接外周壁部4和內周壁部3并且具有階梯形狀的底面部2。接著,利用第二制造裝置6形成定位爪部421及貫穿孔411。在本例子中,同時進行形成定位爪部421的爪成形工序和形成貫穿孔411的開孔工序。如圖11所示,在保持機構66的上方機構67與下方機構68之間配置利用第一制造裝置5形成了底面部2、內周壁部3及外周壁部4的預備缸體構件10。如圖12所示,在爪成形工序中,使設置于升降裝置的滑塊65下降,使爪成形凹模64向保持機構66一側移動。在爪成形凹模64與保持機構66抵接之后,使爪成形凹模64進一步移動,使保持有預備缸體構件10的保持機構66向穿孔沖頭61一側移動。與保持機構66及爪成形凹模64的移動相反地,爪成形沖頭63向爪成形凹模64一側移動,利用爪成形沖頭63和爪成形凹模64來形成定位爪部421。如圖12所示,在開孔工序中,基于在爪成形工序中的保持機構66的移動,保持機構66向穿孔沖頭61一側移動。由此,利用穿孔沖頭61和形成穿孔凹模62的保持機構66的沖孔684來形成貫穿孔411。由此,完成自動變速器用的缸體構件。接著,對本例子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1具有外周側導入部42,該外周側導入部42具有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擴徑直管部422的內周面和變徑部423。不需要像以往那樣,為了形成外周側導入部42必須形成及切掉凸緣部,能夠通過減徑擠壓加工來形成該外周側導入部42的形狀。因此,能夠削減形成凸緣部所需的工序,從而減少用于制造缸體構件1的工序數量。由此,不需要使用連續模壓力機、多工位壓力機等的大型壓力機,能夠利用與這些大型的壓力機相比更小型的壓力機來制造缸體構件1。因此,能夠減少用于制造缸體構件1的設備投資。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不切掉凸緣部,所以抑制因切掉凸緣部而產生的外周壁部4的變形,防止外周壁部4的徑向精度惡化。由此,不需要對外周壁部4的形狀進行修正,即能夠形成徑向精度高的外周壁部4,從而能夠提高缸體構件1的生產率。在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1中,內周側導入部32由剖面形狀為大致圓弧狀的曲面形成。因此,能夠易于通過翻邊加工與內周壁部3一起形成內周側導入部32。另外,通過使擴徑直管部422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來形成定位爪部421。因此,能夠易于通過沖切彎折加工來形成定位爪部。另外,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具有拉深工序、外周壁部減徑擠壓工序、內周壁部成形工序、開孔工序及爪成形工序。因此,能夠易于獲得上述的極好的自動變速器用缸體構件1。另外,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具有與內周側導入部32的內周形狀對應的沖頭曲面部562,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具有與內周側導入部32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凹模曲面部523,在內周壁部成形工序中,通過翻邊加工來形成內周側導入部32。因此,通過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內周壁部成形沖頭56和內周壁部成形凹模52進行翻邊加工,能夠易于與內周壁部3一起形成內周側導入部32。另外,通過利用爪成形沖頭63和爪成形凹模64通過使擴徑直管部422的前端部的局部朝向外周側彎曲的沖切彎折加工,來形成定位爪部421。因此,能夠降低形成定位爪部421對外周壁部4的徑向精度的影響,并且能夠容易地形成定位爪部421。另外,缸體構件1的貫穿孔411形成于與外周側恒定部41的定位爪部421的突出方向成180°的相反一側的位置,利用在形成定位爪部421時的爪成形沖頭63與爪成形凹模64之間相對移動,來使穿孔沖頭61與穿孔凹模62相對移動,以形成貫穿孔411。因此,能夠通過一個驅動源,來進行爪成形沖頭63與爪成形凹模64之間的相對移動和穿孔沖頭61與穿孔凹模62之間的相對移動。由此,能夠減少用于制造缸體構件1的設備投資。根據本例子,提供一種能夠減少制造的工序數量及實現壓力機的小型化并且徑向精度高的自動變速器的缸體構件1以及易于獲得缸體構件1的缸體構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