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翼單元以及送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靜翼單元以及送風機。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風扇和循環器等送風機中使用軸流風扇。軸流風扇通過來自馬達的驅動力使葉輪旋轉,向與馬達的旋轉軸線大致平行的方向產生氣流。在這些送風機中,根據使用時的狀況,存在如下情況:想要使氣流向特定的方向集中或想要將氣流送到遠處的情況;以及想要使氣流擴散到較大的范圍的情況。因此,以往提出一種用于使從軸流風扇產生的氣流聚集或擴散的結構。
[0003]例如在日本實用新型公報平1-11994號公報中記載了以往的送風機。在該公報記載的送風機中,在風扇馬達的前方設置有用于調節氣流的多個葉片。然后,通過使風向調節環旋轉或水平移動從而改變各葉片的方向,來切換擴散送風與向特定方向送風。
[0004]但是,在日本實用新型公報平1-11994號公報的結構中,不使各葉片的內端部以及外端部的位置發生變化,而以連接各葉片的內端部和外端部的軸為中心使葉片的角度發生變化,由此調節從風扇馬達產生的氣流。因此,存在由于葉片的角度而使氣流的損失變大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不僅抑制從軸流風扇產生的氣流的損失,而且能夠變更氣流的擴散或聚集的程度的靜翼單元以及送風機。
[0006]本申請的例示性的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靜翼單元,其與軸流風扇的旋轉軸線大致同軸配置,調整從軸流風扇產生的氣流。靜翼單元具有:多個整流葉片,其從旋轉軸線的附近向徑向外側延伸;以及切換機構,其切換多個整流葉片的位置。切換機構兩級以上地切換整流葉片的外端部相對于內端部的周向的相對位置和整流葉片的相對于與旋轉軸線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
[0007]—種送風機,具有:軸流風扇;以及上述的靜翼單元,軸流風扇具有:葉輪,其以旋轉軸線為中心旋轉;以及馬達,其使葉輪旋轉,且軸流風扇產生向軸向前方的氣流,靜翼單元配置在葉輪的軸向前方。
[0008]根據本申請的例示性的一實施方式,從軸流風扇產生的氣流的直進分量以及旋轉分量與靜翼單元的各整流葉片相撞而改變方向。由此,該整流葉片的外端部相對于內端部的周向的相對位置和相對于與旋轉軸線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被切換,能夠變更氣流的擴散或聚集的程度。
[0009]而且,由于送風機具有上述的靜翼單元,因此從軸流風扇產生的氣流的直進分量以及旋轉分量與靜翼單元的各整流葉片相撞而改變方向。由此,該整流葉片的外端部相對于內端部的周向的相對位置和相對于與旋轉軸線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被切換,能夠變更氣流的擴散或聚集的程度。
[0010]參照附圖并通過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特征、要素、步驟、特點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風扇的側視圖。
[0012]圖2是點模式下的靜翼單元的立體圖。
[0013]圖3是點模式下的靜翼單元的側視圖。
[0014]圖4是點模式下的靜翼單元的主視圖。
[0015]圖5是廣域模下式的靜翼單元的立體圖。
[0016]圖6是廣域模下式的靜翼單元的側視圖。
[0017]圖7是廣域模下式的靜翼單元的主視圖。
[0018]圖8是切換機構的立體圖。
[0019]圖9是切換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0]圖1O是連接部的剖視圖。
[0021]圖11是點模式下的切換機構的后視圖。
[0022]圖12是不完全點模式下的切換機構的后視圖。
[0023]圖13是不完全廣域模式下的切換機構的后視圖。
[0024]圖14是廣域模式下的切換機構的后視圖。
[0025]圖15是變形例所涉及的切換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說明送風機以及靜翼單元的例子。另外,在本說明中,分別將與軸流風扇的旋轉軸線平行以及大致平行的方向稱作“軸向”,將與軸流風扇的旋轉軸線正交以及大致正交的方向稱作“徑向”,將沿以軸流風扇的旋轉軸線為中心的圓弧的方向稱作“周向”。并且,在本說明中,將軸向作為前后方向,將相對于軸流風扇的靜翼單元側作為前側而說明各部分的形狀和位置關系。但是,并非打算通過該前后方向的定義來限定送風機以及靜翼單元在使用時的設置方向。
[0027]圖1是具有靜翼單元50的風扇I的側視圖。該風扇I是通過馬達10的動力使葉輪40旋轉,從而向軸向前方送風的送風機。風扇I例如放置在家庭的地板上,用于使用者納涼。如圖1所示,該風扇I具有馬達10、馬達罩20、腳部30、葉輪40、靜翼單元50以及罩60。另外,在圖1中,為了明示葉輪40以及靜翼單元50,以剖切了的狀態表示罩60。另外,風扇I也可以安裝在墻壁或頂棚。
[0028]馬達10是對葉輪40提供用于旋轉的動力的動力源。馬達10被容納在作為殼體的馬達罩20的內部。馬達10具有沿旋轉軸線9向軸向前方延伸的軸11。軸11的前端部比馬達罩20的前表面向軸向前方突出。若向馬達10提供驅動電流,則通過配置在馬達10內的線圈與磁鐵之間的磁力產生以旋轉軸線9為中心的轉矩。由此,馬達10的軸11以旋轉軸線9為中心旋轉。圖1中的實線箭頭RO表示軸11的旋轉方向。
[0029]例如將無刷直流馬達用于馬達10。無刷直流馬達由于不存在因電刷的磨損而產生的性能劣化,因此比有刷馬達壽命長。并且,無刷直流馬達比交流馬達易于進行變速控制且耗電量低。但是,也可以使用有刷馬達或交流馬達來代替無刷直流馬達。
[0030]腳部30具有基座部31和支柱32。基座部31在馬達罩20的下方呈大致水平擴展。在使用風扇I時,基座部31的下表面與地面接觸。支柱32從基座部31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支柱32的上端部與馬達罩20連接。由此,馬達10以及馬達罩20被支承在距離地面一定的高度位置。
[0031]葉輪40是通過以旋轉軸線9為中心旋轉產生向軸向前方的氣流的部件。葉輪40配置在馬達罩20的軸向前方。如圖1所示,葉輪40具有:位于中央的杯部41;以及從杯部41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多個旋轉葉片42。杯部41固定于馬達1的軸11的前端部。多個旋轉葉片42在杯部41的徑向外側沿周向排列。各旋轉葉片42相對于軸向以及周向斜著擴展。各旋轉葉片42的旋轉方向前方側的端緣位于比旋轉方向后方側的端緣靠軸向后方的位置。
[0032]若使馬達10驅動,則馬達10的軸11以及固定于軸11的葉輪40以旋轉軸線9為中心向與軸11的旋轉方向RO相同的方向旋轉。如此,則氣體被多個旋轉葉片42加速,在葉輪40的周圍產生從軸向后方向軸向前方的氣流。即,在該風扇I中,由馬達10和葉輪40構成了產生向軸向前方的氣流的軸流風扇70。
[0033]葉輪40例如是由注塑成型而得到的單個的樹脂部件。但是,葉輪40也可以由多個部件構成。例如,杯部41與多個旋轉葉片42也可以是相互分體的部件。并且,葉輪40也可以是由除樹脂以外的材料構成的部件。
[0034]靜翼單元50是用于調整從葉輪40產生的氣流的機構。換言之,靜翼單元50調整從軸流風扇70產生的氣流。靜翼單元50位于葉輪40的軸向前方,且與葉輪40的旋轉軸線9大致同軸地配置。換言之,靜翼單元50位于軸流風扇70的軸向前方,且與軸流風扇70的旋轉軸線9大致同軸地配置。靜翼單元50與軸11以及葉輪40是分開的。因此,在軸11以及葉輪40旋轉時,靜翼單元50不旋轉而靜止。如圖1所示,靜翼單元50具有:多個整流葉片51;以及切換整流葉片51的位置的切換機構52。
[0035]風扇I的使用者通過操作切換機構52切換多個整流葉片51的位置,能夠調整從葉輪40產生的氣流的聚集或擴散的程度。以下,將與沒有靜翼單元50的情況相比使從葉輪40產生的氣流聚集的狀態稱作“點模式”。換言之,點模式是指與沒有靜翼單元50相比使從軸流風扇70產生的氣流聚集的模式。在點模式中,風扇I能夠對位于風扇I的軸向前方的使用者集中地送較強的風。并且,以下,將與沒有靜翼單元50的情況相比使從葉輪40產生的氣流擴散的狀態稱作“廣域模式”。換言之,廣域模式是指與沒有靜翼單元50的情況相比使從軸流風扇70產生的氣流擴散的模式。在廣域模式中,風扇I能夠對位于較大的范圍內的多個使用者送較緩的風。換言之,切換機構52在點模式與廣域模式之間切換整流葉片51的位置。
[0036]罩60是將葉輪40以及靜翼單元50容納于內部的籠狀的框體。罩60容許由葉輪40產生的氣流通過,并防止使用者接觸到旋轉的葉輪40。如圖1所示,罩60具有外周環61、多個前方輻條62以及多個后方輻條63。外周環61、多個前方輻條62以及多個后方輻條63分別由鐵等金屬形成。但是,這些部件的表面也可以被樹脂薄膜覆蓋。
[0037]外周環61呈圓環狀包圍葉輪40的徑向外側。多個前方輻條62在靜翼單元50的前方呈放射狀擴展。各前方輻條62的徑向外側的端部固定于外周環61。并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