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燃油泵泵體組件及電動燃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應用領域,尤其是一種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及電動燃油栗。
【背景技術】
[0002]燃油栗安裝在汽車油箱內,用于將油箱中的油栗到內燃機中。燃油栗一般包括電機和葉輪組件,葉輪組件包括進油板、出油板和葉輪,進油板上設有進油口,進油口與油箱連通,出油板上設有出油口。燃油栗工作時,電機帶動葉輪旋轉將燃油從進油口抽到葉輪組件內,經過葉輪的加壓,然后從出油板的出油口進入燃油栗腔體內,進而將燃油輸送到內燃機。
[0003]通常,進油板和出油板的密封面分別與葉輪貼合,進油板和出油板雖有陽極氧化層的保護,但在加塵試驗和實際使用中依然發現存在葉輪、進油板和出油板的異常磨損導致的流量大幅下降的現象。實用新型人發現,這是因為油箱或燃油中的細小顆粒物例如沙粒和鐵肩等,進入所述油板或出油板密封面區域后,在運轉的葉輪帶動下周向運動,不斷地對所述葉輪與進油板及出油板對應的密封面進行研磨,導致所述進油板和出油板的密封面異常磨損,密封效果變差,油栗流量大幅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及燃油栗,以解決進油板和出油板的密封面異常磨損,密封效果大幅下降的問題。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及燃油栗,其中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包括:進油板、出油板以及位于所述進油板和出油板之間的葉輪,所述進油板面向所述葉輪的一側設置有一進油板流道,在所述進油板流道兩側設置有進油板流道密封面,所述出油板面向所述葉輪的一側設置有一出油板流道,在所述出油板流道兩側設置有出油板流道密封面,所述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油板容塵槽,所述進油板容塵槽與所述進油板流道連通,并且,所述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出油板容塵槽,所述出油板容塵槽與所述出油板流道連通。
[0006]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進油板流道兩側中靠近所述進油板中心區域的進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遠離所述進油板中心區域的進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呈環形。
[0007]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進油板的中心區域設置有第一中心凹腔,所述第一中心凹腔和進油板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兩側。
[0008]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進油板容塵槽。
[0009]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進油板容塵槽與所述第一中心凹腔連通。
[0010]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進油板容塵槽與所述進油板流道連通。
[0011]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進油板容塵槽。
[0012]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進油板容塵槽與所述進油板流道連通。
[0013]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出油板流道兩側中靠近所述出油板中心區域的出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遠離所述出油板中心區域的出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二出油板流道密封面,所述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呈環形。
[0014]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出油板的中心區域設置有第二中心凹腔,所述第二中心凹腔和出油板流道位于所述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兩側。
[0015]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所述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出油板容塵槽。
[0016]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出油板容塵槽與所述第二中心凹腔連通。
[0017]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出油板容塵槽與所述出油板流道連通。
[0018]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第二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出油板容塵槽。
[0019]優選的,在上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設置在所述第二出油板流道密封面上的所述出油板容塵槽與所述出油板流道連通。
[002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電動燃油栗,包括:電機、外殼以及如上所述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所述電機和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位于所述外殼內。
[0021]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及燃油栗中,在進油板的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油板容塵槽,且進油板容塵槽與進油板流道連通,在出油板的密封上也設置有至少一個出油板容塵槽,且出油板容塵槽與出油板流道連通,油箱或燃油中的細小顆粒物在葉輪的帶動下周向運動進入到進油板和出油板密封面中,通過進油板容塵槽和出油板容塵槽而進入進油板流道、出油板流道,進而被燃油帶出燃油栗,有效避免了細小顆粒物對進油板密封面和出油板密封面研磨而導致密封面異常磨損,進而避免了對密封效果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進油板面向葉輪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出油板面向葉輪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
[0026]110-進油板;120-葉輪;130-出油板;
[0027]1101-進油板流道;1102-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4-第一中心凹腔;1105a\1105b\1105c-進油板容塵槽;
[0028]1301-出油板流道;1302-第一出油板流道密封面;1303-第二出油板流道密封面;1304-第二中心凹腔;1305a\l305b-出油板容塵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根據下列描述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3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及電動燃油栗,所述電動燃油栗包括:電機、外殼以及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所述電機和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位于所述外殼內。
[0031]具體的,如圖1所示,所述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包括:進油板110、出油板130以及位于所述進油板110和出油板130之間的葉輪120。
[0032]如圖2所示,所述進油板110面向所述葉輪120的一側設置有一進油板流道1101,油箱中的燃油通過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進入到所述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中。在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兩側設置有進油板流道密封面,其中,靠近所述進油板110中心的進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遠離所述進油板110中心的進油板流道密封面為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且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呈環形,所述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也呈環形。另外,所述進油板110的中心區域設置有一第一中心凹腔1104,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和進油板流道1101位于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兩側。
[0033]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和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進油板容塵槽。
[0034]具體的,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或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上僅設置有一個所述進油板容塵槽,也就是說僅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上設置一個所述進油板容塵槽,例如圖2中的1105b或者1105c,其中所述進油板容塵槽1105b與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連通,而所述進油板容塵槽1105c與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連通;或者僅在所述第二油道密封面1103上設置一個所述進油板容塵槽,例如圖2中的1105a。
[0035]當這一個進油板容塵槽設置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上時,該進油板容塵槽需與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連通或者與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連通。也就是說,該進油板容塵槽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靠近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側的邊緣處與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連通,使得油箱或者燃油中的細小顆粒物通過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而離開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的密封面。也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靠近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側的邊緣處與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連通,而使得油箱或者燃油中的細小顆粒物進入所述第一中心凹腔1104這一大空間非工作區域而離開所述第一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2,從而減小所述細小顆粒物對所述進油板流道密封面的研磨,從而避免影響所述電動燃油栗栗體組件的密封效果。
[0036]當這一個進油板容塵槽設置在所述第二進油板流道密封面1103上時,該進油板容塵槽與所述進油板流道1101連通,從而使得所述細小顆粒物通過所述進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