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及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及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如圖2所不,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壓縮機,其包括殼體1’,殼體1’內設有氣缸2’、活塞3’和電機組件等,通電后,在電機內定子4’、電機外定子5’形成閉合交變磁路,驅動電機動子6’運動,從而帶動活塞3’相對于氣缸2’作往復運動,其運動規律如圖1(a)所示,實現氣體的吸入、壓縮和排出的過程。氣體經殼體1’上的吸氣口 7’被吸入殼體1’內,殼體1’內的低壓氣體經過吸氣閥8’被吸入壓縮腔9’,壓縮腔9’內的氣體被壓縮后,當壓力達到一定時,氣體力克服排氣閥簧10’的力,排氣閥11’開啟,高壓氣體經閥隙,流過內排氣管12’,排到壓縮機的殼體1’外。由于氣缸2’被栗體支承彈簧13’支承在殼體1’里,活塞3’相對于氣缸2’作往復運動的同時,氣缸2’相對于壓縮機的殼體1’存在振動,其運動規律如圖1 (b)所示。
[0003]為了確保潤滑油輸送到壓縮機需要的部位,首先將栗油組件14’固定在氣缸2’上,利用氣缸2’振動能量,油栗組件14’可以吸入殼體1’底部的潤滑油15’至潤滑油路16,。
[0004]如圖3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潤滑油路,由栗油裝置17’形成油壓驅動下,缸架油路進口 18’處的油進入第一油段19’,繞流氣缸環形腔20’,冷卻氣缸后,經第二油段21’,流入活塞3’與氣缸2’內壁間的螺旋槽22’。
[0005]螺旋槽22’里一部分油流至活塞3’與氣缸2’的第一間隙23’處,即氣缸2’的底部位置,潤滑此處,降低摩擦功耗,防止異常磨損,密封此處,減小甚至消除間隙泄露。
[0006]螺旋槽里另一部份油流至活塞3’與氣缸2’的第二間隙24’處,即氣缸2’的側壁,潤滑此處,降低摩擦功耗,防止異常磨損。多余的油沿螺旋槽22’上升流回殼體1’的底部。
[0007]現有技術方案存在問題:
[0008]1)油經栗油裝置17’形成油壓驅動,由殼體1’的底部進入潤滑油路16’,由下向上流動,油在螺旋槽22’的流動方向沿重力方向分量與重力方向相反,螺旋槽22’里的油在自身重力下,過多地流至活塞3’與氣缸2’的第一間隙23’處,易進入壓縮腔9’,從而導致氣體中含過量的油,從而影響換熱效果,降低壓縮機效率。
[0009]2)螺旋槽22’的開設破壞了活塞3’與氣缸2’在第二間隙24’處的精密配合。【實用新型內容】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及壓縮機,其能夠有效避免過多的潤滑油進入壓縮腔。
[0011]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其包括設于壓縮機的缸體與活塞之間的潤滑油路,所述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設于所述潤滑油路的頂部。
[0012]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包括儲油槽,用于接收供入的潤滑油,所述儲油槽設于所述缸體的頂部,所述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與所述儲油槽連通。
[0013]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包括第一油路,用于將油池與所述儲油槽連通。
[0014]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包括栗油組件,所述栗油組件設于所述缸體的底部,用于將所述油池內的潤滑油通過所述第一油路栗入所述儲油槽。
[0015]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路設于所述缸體的內部。
[0016]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路包括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所述第二路段與所述缸體的軸線平行,且與所述儲油槽和所述第一路段連通,所述第一路段與所述油池連通。
[0017]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潤滑油路為設于所述缸體的內壁表面的螺旋槽。
[0018]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包括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所述第二油路用于連通所述儲油槽和所述潤滑油路的進油端,所述第三油路用于連通所述潤滑油路的出油端和油池,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三油路設于所述缸體的內部。
[0019]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環形腔和回油段,所述環形腔繞所述缸體周向設置,所述環形腔的底部與所述潤滑油路的出油端連通,所述環形腔的頂部與所述回油段的進油端連通,所述回油段的出油端與所述油池連通。
[0020]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缸體設有所述活塞的最高限位部和最低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活塞在所述缸體內的滑動范圍,所述潤滑油路設于所述最高限位部與所述最低限位部之間。
[0021]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儲油槽設有注油口,能夠向所述缸體與所述活塞之間的間隙注入潤滑油。
[002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
[0023]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現有技術中的潤滑油路的進油端位于底部,潤滑油在從底部到頂部提供潤滑油的過程中,就會有大量的潤滑油進入壓縮腔,而潤滑油到達潤滑油路的頂部注入活塞和缸體之間后,又會使更多的潤滑油進入壓縮腔,造成壓縮氣體中含過量的潤滑油。
[0025]本實用新型將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設于潤滑油路的頂部,以接收供入的潤滑油,然后將潤滑油注入缸體與活塞之間,能夠避免潤滑油過多的進入壓縮腔使壓縮氣體中含過量的潤滑油,進而能夠提尚換熱效果,提尚壓縮機效率。
【附圖說明】
[0026]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7]圖1 (a)為活塞相對于氣缸往復運動的運動規律曲線示意圖;
[0028]圖1 (b)為缸體相對于殼體往復運動的運動規律曲線示意圖;
[0029]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壓縮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0]圖3為圖2所示壓縮機中的潤滑油路示意圖;
[0031]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32]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0033]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的活塞結構示意圖;
[0034]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塞在缸體中最高限位部示意圖;
[0035]圖8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活塞在缸體中最低限位部示意圖;
[0036]圖9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槽設置區域示意圖。
[0037]附圖中標號:
[0038]Γ -殼體;2’ -氣缸;3’ -活塞;4’ -電機內定子;5’ -電機外定子;6’ -電機動子;7’-吸氣口 ;8’_吸氣閥;9’_壓縮腔;10’-排氣閥簧;11’-排氣閥;12’_排氣管;13’-栗體支承彈簧;14’ -油栗組件;15’ -潤滑油;16’ -潤滑油路;17’ -栗油裝置;18’ -油路進口 ;19’ -第一油段;20’ -環形腔;21’ -第二油段;22’ -螺旋槽;23’ -第一間隙;24’ -第二間隙;
[0039]1-缸體;11_最高限位部;12_最低限位部;13_第一間隙;14_第二間隙;
[0040]2-活塞;21_第一圓柱段;22_第二圓柱段;23_第二圓柱段;24_第四圓柱段;
[0041]3-栗油組件;4_儲油槽;
[0042]5-第一油路;51_第一路段;52_第二路段;
[0043]6-潤滑回收油路;61_第二油路;611_平行段;612_第一連接段;62_螺旋槽;63-第三油路;631_環形腔;632_回油段;633_第二連接段;
[0044]7-油池。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6]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沮圍的限制。
[0047]如圖4、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的示意性實施例,在該示意性實施例中,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包括設于缸體1與活塞2之間的潤滑油路,缸體1和活塞2豎向設置,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設于潤滑油路的頂部,用于接收供入的潤滑油。
[0048]由于現有技術中的潤滑油路的進油端位于底部,栗油組件將潤滑油在從底部到頂部栗入潤滑油路的過程中,就會有大量的潤滑油進入壓縮腔,而潤滑油到達潤滑油路的頂部,注入活塞和缸體之間后,又會使更多的潤滑油進入壓縮腔,造成壓縮氣體中含過量的潤滑油。
[0049]本實用新型將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設于潤滑油路的頂部,以接收供入的潤滑油,然后將潤滑油注入缸體與活塞之間,能夠有效避免過多的潤滑油進入壓縮機的壓縮腔,避免壓縮氣體中含過量的潤滑油,進而能夠提高換熱效果,提高壓縮機效率。
[005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可以包括儲油槽4,用于接收供入的潤滑油,儲油槽4設于缸體1的頂部,潤滑油路的進油端與儲油槽4連通。通過設置儲油槽4能夠將供入的潤滑油進行存儲,根據需要將潤滑油通過潤滑油路注入缸體1與活塞2之間。
[005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壓縮機潤滑油注入結構還可以包括第一油路5,第一油路5的進油端與油池7連通,第一油路5的出油端與儲油槽4連通。通過第一油路5向儲油槽4中提供潤滑油。為了確保潤滑油輸送到壓縮機需要的部位,缸體1的底部還設有栗油組件3,利用缸體1振動能量,栗油組件3可以將缸體1下部的油池7內的潤滑油通過第一油路5栗入至儲油槽4。
[0052]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第一油路5可以設于缸體1的側壁內部。第一油路5可以包括第一路段51和第二路段52,第二路段52與缸體1的軸線平行,與儲油槽4和第一路段51連通,第一路段51與栗油組件3連通,其中,第二路段52與缸體1的軸線平行,能夠使結構緊湊、加工工藝簡便。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