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砂抽油泵及其柱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砂抽油栗及其柱塞。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多數油田已經處于開發中后期,隨著能源的枯竭,對疑難儲層的開發成為穩產和增產的主要手段,疏松砂巖儲層的開采屬于這一類。這類油井由于井液含砂較多,采用常規抽油栗舉升易發生砂磨、砂卡和砂埋桿管柱,使井下工具過早失效,造成頻繁的檢栗作業,在增加作業工作量和作業成本的同時,也影響了有效采油時間。
[0003]中國專利文獻CN 102562542 A (公告日為2012年7月11日)公開了一種“防砂防垢長柱塞抽油栗”,包括沉砂管及其內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刮垢環、栗筒、加長筒、第一固定閥、第二固定閥,栗筒內沿上下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柱塞,柱塞比栗筒長,柱塞由中空的柱塞本體及其上下兩端裝配的游動閥組成,柱塞本體上端的游動閥為出油閥、下端的游動閥為進油閥,這樣在使用時,刮垢環能夠將柱塞上端的外周上附著的砂粒刮下,這些刮下的砂粒會落到加長管和沉砂管之間的沉砂環腔中,再通過沉砂管下端連接的雙通接頭的橋式沉砂通道落入沉砂尾管中。但因柱塞的外周面與刮垢環、栗筒之間存在供柱塞上下滑動的間隙,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尤其在柱塞到達下沖程極限位時,從栗上油管中沉積下來的砂粒很容易通過柱塞和刮垢環之間的間隙而進入栗筒和柱塞之間,引起柱塞和栗筒之間出現砂磨、砂卡的問題,增加了抽油栗在使用中出現卡栗現象的幾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栗上油管沉積下來的砂粒落入栗筒中的柱塞,同時還提供了一種使用該柱塞的防砂抽油栗。
[0005]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柱塞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柱塞,包括柱塞本體及其上端設置的出油閥,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和出油閥的外周面均為上下延伸的柱面,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處于出油閥的外周面以內。
[0007]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和出油閥的外周面為相互同軸的外圓柱面,出油閥的外徑比柱塞本體的外徑大。
[0008]柱塞本體的下端設有進油閥,所述進油閥的外周面與柱塞本體的外周面處于同一豎向延伸的柱面上。
[0009]本實用新型中防砂抽油栗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0]防砂抽油栗,包括栗筒及其內沿上下方向導向移動裝配的柱塞,柱塞包括柱塞本體及其上端設置的出油閥,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和出油閥的外周面均為上下延伸的柱面,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處于出油閥的外周面以內,出油閥處于栗筒的上方。
[0011]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和出油閥的外周面為相互同軸的外圓柱面,出油閥的外徑比柱塞本體的外徑大。
[0012]栗筒的上環端面為自上而下逐漸變大的錐面,栗筒的上環端面和內壁面的過渡部位為環形的刮砂尖角。
[0013]栗筒外套設有沉砂管,沉砂管的內管壁和栗筒的外筒壁之間具有栗筒段環空,并在栗筒的上端套裝有處于栗筒段環空內的扶正環,扶正環的側壁上開設和有上下貫通的排砂通道,扶正環的底部具有支撐在沉砂管的內管壁和栗筒的外筒壁之間的下扶正部,扶正環的頂部具有支撐在沉砂管的內管壁和柱塞的外周面之間的上扶正部。
[0014]栗筒的外周上設有擋止在扶正環的下環端面下方的限位臺階。
[0015]柱塞比栗筒長。
[0016]本實用新型中柱塞的柱塞本體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處于出油閥的外周面以內。這樣在采油過程中,出油閥的外周面將始終處于栗筒的上方,且出油閥的外周從柱塞本體的外周露出的部分將會在栗筒和柱塞本體之間的間隙的上方形成遮擋,以阻擋栗筒上方沉積下來的砂粒,避免這些砂粒落入栗筒和柱塞本體之間的間隙,尤其在柱塞下行到下沖程極限位時,出油閥從柱塞本體的外周露出的部分會將栗筒和柱塞本體之間的間隙的上環端口封上,因此本實用新型中柱塞能夠有效的防止栗上油管沉積下來的砂粒落入栗筒中,避免柱塞和栗筒之間出現砂磨和砂卡現象。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防砂抽油栗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實用新型中防砂抽油栗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該防砂抽油栗是一種應用于稀油井的預制間隙擋沉砂抽油栗,包括沉砂管9及其內自上而下依次相接的栗筒8、加長管12、第一固定閥13、第二固定閥14。沉砂管9的上端螺紋連接有連接栗上油管的上接頭4,沉砂管9的下端連接有雙通芯總成,雙通芯總成的下端連接有尾管堵頭,雙通芯總成的頂部還與第二固定閥14的下端連接。
[0019]栗筒8內沿上下方向導向移動裝配有比栗筒8長的柱塞,這樣在抽汲過程中,栗筒8始終與柱塞保持全密封,栗筒8內壁始終不外漏,使得絕大部分砂粒無法進入柱塞與栗筒8的間隙中,有效防止柱塞砂卡。
[0020]柱塞由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出油閥1、柱塞接頭5、柱塞本體6、進油閥10和進油堵11構成,進油閥10和出油閥I均為與中空圓柱狀的柱塞本體6同軸布置的游動閥,且出油閥I的外徑比柱塞本體6的外徑大,進油閥10的外徑與柱塞本體6的外徑相等,以使柱塞本體6的外周面向上的延伸柱面處于出油閥I的外周面以內,這樣可對來自栗上油管沉降下來的砂粒進行隔擋,防止砂粒進入長柱塞與短栗筒8的間隙,降低卡栗幾率。柱塞接頭5的上端頂壓在出油閥I的游動閥座3下側,以將游動閥座固定在出油閥I的閥體內。
[0021]栗筒8的內筒壁與柱塞本體6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采用最小間隙栗的原則進行設定,以在保證防砂效果的同時,降低抽油栗的漏失量,理論上可提高8%的栗效。
[0022]栗筒8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環形的刮砂尖角,即栗筒8的上環端面為自上而下逐漸變大的錐面,栗筒8的下環端面為自上而下逐漸變小的錐面,以由栗筒8上下兩端的環端面和內筒壁的過渡部分形成朝向柱塞的外周面設置的刮砂尖角,這樣在柱塞上下運動過程中,可對粘附在柱塞外表面及栗筒8內表面的砂粒、結蠟等雜質進行刮削,保持抽油栗密封面的清潔,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