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調節氣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調節氣缸。
【背景技術】
[0002]碰撞測試機器是用于試驗室模擬產品在實際使用中,承受沖擊破壞的能力,以此來評定產品對沖擊環境的適應性,然后通過試驗數據優化產品結構強度,正確評定產品的抗沖擊能力,可有效地提尚廣品使用的可靠性。
[0003]現有技術中的碰撞測試機器通常都是采用凸輪等機械機構實現升降,這種方式相對而言能量小,提升的高度小,提升的頻率也較小。
[0004]當然,現有技術中,也有采用氣缸作為升降機構的,但是受限于氣缸的行程,其效果也不甚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氣缸行程氣缸。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調節氣缸,包括空心缸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內壁上設置一具有中心孔的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凸臺將所述缸體的內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通過所述中心孔連通,所述第一腔室內設有與之滑動配合的活塞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塞上的活塞桿,所述第二腔室包括:
[0007]-閥芯,其與所述第二腔室的外壁滑動配合,所述閥芯上連接有驅動其沿所述第二腔室的軸向做直線運動的動力裝置,所述閥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臺近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有第一出氣孔,該第一出氣孔與設置在所述閥芯上的第一進氣孔通過第一進氣通道連通,該第一進氣通道上還連接有第一進氣裝置;
[0008]-排氣孔,其為通孔,且設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外壁上;
[0009]-環形擋圈,設置在所述閥芯的第一端部上,所述環形擋圈其外徑大于所述中心孔的內徑,其軸向尺寸大于所述排氣孔到所述第一凸臺近端的最大距離。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的另一端設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腔室在其與所述第二端部相對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進氣通道,所述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二進氣通道連通的第二進氣裝置。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進氣通道包括沿著所述閥芯軸向設置的柱狀空心管道,以及設置在所述閥芯周向側壁上且與其軸線同心的環槽,所述環槽上設有與所述空心管道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室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進氣孔,所述第二進氣孔為通孔且當所述環形擋圈與所述第一凸臺面接觸時,所述第二進氣孔與所述環槽連通。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腔室內設有貼合在所述第一凸臺端面上的環形緩沖圈,所述緩沖圈上設有第二通孔。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缸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一側的端部側壁上設有第一泄壓孔,所述第一泄壓孔與所述第一腔室連通。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為階梯軸狀結構,其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設有軸徑遞減的第一軸體、第二軸體以及第三軸體,所述第二腔室的內壁上設有其內孔分別與所述第二軸體和第三軸體的軸徑相等的第二凸臺和第三凸臺,所述第一軸體到所述第二凸臺的最大距離m等于所述環形擋圈到所述第一凸臺的最大距離η。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凸臺與所述第二軸體相對的兩端面間通過復位彈簧連接。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凸臺和第三凸臺的側壁均設有為通孔的第二泄壓孔。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進氣通道與所述第二進氣裝置之間設有二位三通換向閥,排氣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進氣裝置分別接通在所述換向閥的兩個腔室內,所述第二進氣管道可分別與上述兩個腔室連通。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塞桿為軸狀結構,其包括軸身以及設置在所述軸身端部的軸頸,所述活塞設有能穿過所述軸頸且內徑小于所述軸身的內孔,所述軸頸的自由端上設有外螺紋,其通過一與之螺紋連接的螺母將所述活塞固定在其中。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I)空心缸體設有兩個腔室,將氣缸的運動分成兩部分且兩部分間相對獨立,這種方式一能縮短氣缸的行程,第二個能夠實現快速排氣,大大提高了氣缸的提升高度和提升頻率;
[0021](2)設置第二進氣裝置,通過第二進氣管道,為缸體內的活塞運動提供動力;
[0022](3)設置環槽,并且在環槽的周向設置有與空心管道連通的第一通孔,因為在閥芯升降的過程中,閥芯的周向自由度未得到限制,因此其不免會產生一定的轉動,如果與第二進氣孔僅僅是通過孔對孔的方式聯接,會發生無法對準的情況,導致空心管道無法進氣,而采用上述結構,能夠有效的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0023](4)設置緩沖圈,可以減少沖擊瞬間,活塞對第一凸臺的沖擊力;
[0024](5)設置第一泄壓孔,保持第一腔室與外界連通,防止兩者間形成壓差,影響活塞的運動;
[0025](6)閥芯采用階梯軸結構,一是能夠減小各點累計摩擦的面積,二便于在其孔壁上設置泄壓孔泄壓,另外,因為設置有臺階面,能夠在第二進氣裝置做功時,起到很好的密封性;
[0026](7)設置復位彈簧,在排氣時,能夠給閥芯一個復位的力,有利于排氣的順利進行;
[0027](8)設置第二泄壓孔,保持第二腔室與外界連通,防止兩者間形成壓差,影響閥芯的運動;
[0028](9)設置兩位三通換向閥,當需要閥芯向活塞側運動時,第二進氣裝置與第二進氣通道接通,第二進氣裝置做功,將閥芯頂住所述第一凸臺,當系統需要泄壓時,將排氣管道與第二進氣管道連通,系統將空心缸體內的部分多余氣體通過排氣管道排除,有助于高速排氣;
[0029](10)采用該結構,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將活塞固定在活塞桿上,連接牢固,另外將軸身和軸頸設置成階梯狀結構,能夠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32]圖3為圖1中B的局部放大圖。
[0033]其中:2_空心缸體;4-中心孔;6-第一凸臺;8_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2-活塞;14_活塞桿;16_閥芯;17_第一出氣孔;18_排氣孔;19_第一進氣孔;20_環形擋圈;21-第一進氣通道;22_第二進氣通道;23_空心管道;24_環槽;26_第二進氣孔;28_緩沖圈;29_第一泄壓孔;30_第一軸體;32_第二軸體;34_第三軸體;36_第二凸臺;38_第三凸臺;40_復位彈簧;42_第二泄壓孔;44_軸身;46_軸頸;48_螺母;m_第一軸體到第二凸臺的最大距離;n-環形擋圈到第一凸臺的最大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35]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空心缸體2,所述缸體內壁上設置一具有中心孔4的第一凸臺6,所述第一凸臺6將所述缸體的內腔分割成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10,并通過所述中心孔4連通,所述第一腔室8內設有與之滑動配合的活塞12以及固定在所述活塞12上的活塞桿14,所述第二腔室10包括:
[0036]-閥芯16,其與所述第二腔室10的外壁滑動配合,所述閥芯16上連接有驅動其沿所述第二腔室10的軸向做直線運動的動力裝置,所述閥芯16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臺6近端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有第一出氣孔17,該第一出氣孔17與設置在所述閥芯16上的第一進氣孔19通過第一進氣通道21連通,該第一進氣通道21上還連接有第一進氣裝置;
[0037]-排氣孔18,其為通孔,且設置在所述第二腔室10的外壁上;
[0038]-環形擋圈20,設置在所述閥芯16的第一端部上,所述環形擋圈20其外徑大于所述中心孔4的內徑,其軸向尺寸大于所述排氣孔18到所述第一凸臺6近端的最大距離。
[0039]空心缸體2設有兩個腔室,將氣缸的運動分成兩部分且兩部分間相對獨立,這種方式一能縮短氣缸的行程,第二個能夠實現快速排氣,大大提高了氣缸的提升高度和提升頻率;
[004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16的另一端設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腔室10在其與所述第二端部相對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進氣通道22,所述動力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二進氣通道22連通的第二進氣裝置。
[0041]設置第二進氣裝置,通過第二進氣管道,為缸體內的活塞12運動提供動力。
[004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進氣通道21包括沿著所述閥芯16軸向設置的柱狀空心管道23,以及設置在所述閥芯16周向側壁上且與其軸線同心的環槽24,所述環槽24上設有與所述空心管道23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室1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進氣孔26,所述第二進氣孔26為通孔且當所述環形擋圈20與所述第一凸臺6面接觸時,所述第二進氣孔26與所述環槽24連通。
[0043]設置環槽24,并且在環槽24的周向設置有與空心管道23連通的第一通孔,因為在閥芯16升降的過程中,閥芯16的周向自由度未得到限制,因此其不免會產生一定的轉動,如果與第二進氣孔26僅僅是通過孔對孔的方式聯接,會發生無法對準的情況,導致空心管道23無法進氣,而采用上述結構,能夠有效的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