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機插裝閥開度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文獻號CN202147000U于2012年2月22日公開了一種壓鑄機壓射插裝閥的閥芯行程調節結構,并具體公開了包括插裝閥閥芯和插裝閥蓋,插裝閥蓋內一端滑動設置有可伸入插裝閥閥芯的頂桿、另外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桿,其特征是插裝閥閥芯和插裝閥蓋之間設置有插裝閥蓋墊板,插裝閥蓋墊板與頂桿之間設置有平衡油缸;調節桿一端與頂桿連接,另外一端與設置在插裝閥蓋外部的電機連接;所述調節桿一端伸出連接頭與頂桿的右活塞桿后段端部連接,另外一端設置有螺紋與插裝閥蓋連接,且通過導向鍵依次與電機的空心軸、編碼器的編碼器軸連接。該結構中頂桿的移動,依靠導向鍵作用調節桿轉動,再控制頂桿移動。在該機構中,導向平鍵容易脫落,而且過多的傳動容易導致頂桿卡死,而使該傳動方式失效。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調節精準、經久耐用的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0004]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包括頂桿、墊板、插裝閥蓋、減速機和編碼器;所述墊板、插裝閥蓋、減速機和編碼器配合連接,頂桿同時插設于墊板和插裝閥蓋內,減速機傳動連接頂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閥蓋內通過軸承機構設置有調節桿,調節桿一端螺紋連接頂桿,另一端傳動連接減速機,減速機通過調節桿作用而使頂桿往返移動。
[0005]所述頂桿與調節桿軸線重合,調節桿一端設置有用于插設頂桿的盲孔,盲孔內壁與頂桿外壁分別對應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并彼此通過螺紋擰合在一起。
[0006]所述調節桿另一端外露于插裝閥蓋,減速機傳動連接調節桿的外露端,并控制調節桿相對插裝閥蓋轉動。
[0007]所述頂桿中部設置有防轉層,截面形狀為非純圓形;墊板對應防轉層設置有截面與其匹配的防轉孔,防轉層在防轉孔范圍內往返移動。
[0008]所述頂桿軸線上貫通設置有供控制油通過的油孔;所述頂桿插入調節桿盲孔內非螺紋部分設置有密封件,使其與盲孔內壁非螺紋部分密封配合;所述墊板用于插設頂桿的通孔內壁設置有密封件,使其與頂桿密封配合。
[0009]所述調節桿與插裝閥蓋之間設置有定位套;調節桿與定位套彼此轉動配合;定位套與插裝閥蓋固定連接。
[0010]所述軸承機構為調節桿靠墊板端部設置的圓錐軸承,以及調節桿與定位套之間的平面軸承和定位軸承;圓錐軸承的外環與內環分別貼合插裝閥蓋和調節桿;平面軸承兩活動面,以及定位軸承的外環與內環分別貼合調節桿和定位套。
[0011]所述插裝閥蓋上設置有潤滑孔連通圓錐軸承和平面軸承;所述調節桿上設置有潤滑孔連通傳動螺紋部分。
[0012]所述插裝閥蓋與減速機之間設置有過渡板,過渡板固定于插裝閥蓋上,減速機固定于過渡板上;調節桿端部外露于過渡板。
[0013]所述編碼器通過編碼器軸傳動連接減速機,編碼器通過傳動最終控制頂桿往返移動。
[0014]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設置頂桿和調節桿通過螺紋擰合在一起;調節桿通過軸承裝在插裝閥蓋里;在頂桿的中心貫穿鉆有油孔,把插裝閥的控制油引到頂桿的后端,使頂桿前后兩端的液壓力平衡,減少螺紋傳動時的阻力;調節桿前后端分別裝有圓錐軸承和平面軸承,用來承受沖擊、定位、承受軸向力;墊板,插裝閥蓋和調節桿上設有潤滑孔,對零件進行潤滑,防止卡死。本實用新型能夠很好的對插裝閥開度進行控制,同時解決傳統的控制裝置頂桿容易卡死的現象,對液壓系統速度進行很方便的控制。其結構簡單,可獨立組裝成部件,適用于生產線生產;并加裝了潤滑裝置,能經久耐用,可廣泛適用于對各種液壓執行原件的速度控制上。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調節精準、經久耐用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頂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頂桿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9]參見圖1,一種可自動調節插裝閥開度的裝置,包括頂桿1、墊板2、插裝閥蓋3、調節桿4、定位套5、過渡板6、減速機7、編碼器墊板9和編碼器10 ;其中,墊板2、插裝閥蓋3、減速機7和編碼器10依次從左到右配合連接;頂桿I同時插設于墊板2和插裝閥蓋3內;調節桿4通過軸承機構設置于插裝閥蓋3內,調節桿4 一端螺紋連接頂桿1,另一端傳動連接減速機7。編碼器10通過編碼器軸8檢測減速機7轉動,減速機7傳動調節桿4轉動,調節桿4的轉動使頂桿I在螺紋的作用下往返移動,從而控制插裝閥的開度。
[0020]具體地講,頂桿I與調節桿4軸線重合,調節桿4左端設置有用于插設頂桿I的盲孔,盲孔內壁與頂桿I外壁分別對應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并彼此通過螺紋擰合在一起。在調節桿4不轉動的前提下,頂桿I與調節桿4為一固定的整體。調節桿4右端外露于插裝閥蓋3,減速機7傳動連接調節桿4的外露端,并控制調節桿4相對插裝閥蓋3轉動,調節桿4的轉動作用頂桿I往返移動。
[0021]參見圖2-圖3,頂桿I中部設置有防轉層1.2,截面形狀為帶平面的類圓形;墊板2對應防轉層1.2設置有截面與其匹配的防轉孔2.1,防轉層1.2在防轉孔2.1范圍內往返移動。防轉層1.2與防轉孔2.1的非純圓形配合,有效防止頂桿I自轉,因此,當調節桿4轉動時,頂桿I不會隨之轉動,只會在螺紋的作用下往返移動。頂桿I軸線上貫通設置有供控制油通過的油孔1.1,把插裝閥內的控制油引到頂桿I的右端,使頂桿I前后兩端的液壓力平衡,減少螺紋傳動時的阻力。頂桿I插入調節桿4盲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