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聯合收割機用液壓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聯合收割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聯合收割機用液壓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聯合收割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聯合收割機不可缺少的液壓系統,其性能、自動化程度、可靠性等直接影響到整機用戶的收益及田間工作效率。目前聯合收割機液壓系統主要為手動多路閥機械操縱,其性能、可靠性、人機工程學方面水平較低。
[0003]如圖1所示的液壓原理圖為現階段聯合收割機普遍應用的液壓控制系統。單泵串聯系統,割臺油缸1、轉向油缸2共用復合手柄,撥禾輪油缸3、卸糧油缸4分別各用一個手柄;割臺油缸1、撥禾輪油缸3下降時,通過液控單向閥5 (單向液壓鎖)反向流動,靠自重下降,此時油泵6流出的油液打開液控單向閥5后,全部油液均經過安全溢流閥7。
[0004]采用上述的液壓控制系統,存在下述機電缺陷:
[0005]1、割臺油缸1、撥禾輪油缸3下降時,油泵6流出的油液全部經過安全溢流閥7,能量損失使油溫升高,油溫升高加劇液壓元件的磨損、老化;同時,油泵6和其他的液壓元件承受最高壓力,進而在該種工況工作,不僅降低了油泵6和其它液壓元件的使用壽命,而且使用可靠性大大降低。
[0006]2、不能實現割臺油缸I與轉向油缸2的聯動,即:整機轉彎與割臺升降同時動作。
[0007]3、多手柄操縱結構復雜,機械操縱、費力,人機結合性差(人機工程差),導致駕駛員易疲勞。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聯合收割機用液壓控制系統,在實現割臺油缸與轉向油缸同時動作的基礎上,達到提高油泵、液壓元件壽命和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聯合收割機用液壓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油箱和兩個轉向油缸之間的第一油泵,兩所述轉向油缸的進油口與所述第一油泵之間的第一油路上設有第一電磁閥,兩所述轉向油缸的出油口通過第二油路與所述油箱相連;
[0010]所述油箱與單作用的割臺油缸之間設有第二油泵,所述第二油泵與所述割臺油缸之間的第三油路上設有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其中一工作油口與所述割臺油缸相連,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連通;位于所述第二電磁閥與所述割臺油缸之間的第三油路上設有與所述油箱連通的第四油路,所述第四油路上設有第三電磁閥;
[0011]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另一工作油口通過第五油路與單作用的撥禾輪油缸相連,所述第五油路上設有第四電磁閥,所述第四電磁閥的其中一工作油口與所述撥禾輪油缸之間的第五油路上設有第一單向閥,位于所述第一單向閥與所述撥禾輪油缸之間通過第六油路與所述油箱連通,所述第六油路上設有第五電磁閥;
[0012]所述第四電磁閥的另一工作油口通過第七油路與卸糧油缸相連,所述第七油路上設有第六電磁閥,所述第六電磁閥的進油口與所述第七油路連通,所述第六電磁閥的兩工作油口分別通過第八油路與所述卸糧油缸的進油口和出油口連通,所述第六電磁閥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連通;
[0013]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所述第四電磁閥、所述第五電磁閥和所述第六電磁閥均與電控單元相連。
[0014]作為一種改進,與所述第一電磁閥的進油口和回油口之間的兩所述第一油路上連接有與所述油箱連通的第一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回油油路分別與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和所述第四油路連通;兩所述第一油路之間的所述第一回油油路上設有第一壓力閥,所述第三油路與所述第四油路之間的所述第一回油油路上設有第二壓力閥;
[0015]所述第六電磁閥的回油口通過第二回油油路與所述油箱連通,所述第二回油油路與所述第六油路相連通;所述第五油路與所述第二回油油路之間設有第三壓力閥。
[0016]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二油路上設有手動節流閥;位于所述第三電磁閥與所述第三油路之間的所述第四油路上設有第一節流閥;位于所述第五電磁閥與所述第二回油油路之間的所述第六油路上設有第二節流閥。
[0017]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位于所述第二電磁閥與所述第四油路之間的所述第三油路上設有第二單向閥;位于所述卸糧油缸的出油口與所述第六電磁閥之間的所述第八油路上設有液控單向閥,所述液控單向閥還與位于所述卸糧油缸的進油口和所述第六電磁閥之間的所述第八油路相連通。
[0018]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電磁閥為H型三位四通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為二位四通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為電液控制單向閥;所述第四電磁閥為二位三通電磁閥;所述第五電磁閥為電液控制單向閥;所述第六電磁閥為M型三位四通電磁閥。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控制轉向油缸、割臺油缸、撥禾輪油缸和卸糧油缸動作的手柄可融合至一個帶有電控單元的操縱手柄上,實現單手柄操作,不僅能完成上述四項功能的操控,而且通過操縱手柄控制第一油泵實現轉向的同時,通過電控單元控制第二油泵實現割臺油缸帶動割臺的動作(即:實現轉向和割臺的聯動),結構簡單,便于操縱、且省力,大大提高了人機的結合性,解決了駕駛員易疲勞的問題;由于第四油路上設有第三電磁閥,第六油路上設有第五電磁閥,從而第三電磁閥和第五電磁閥通電后,割臺油缸和撥禾輪油缸內的活塞桿下降,第二油泵處于卸荷狀態,與傳統相比,不僅能消除溢流的能量損失,實現節能,而且減少了發熱,避免了磨損和老化的問題,同時,第二油泵不再承受最高壓力,從而達到了保護液壓系統內的液壓元件和第二油泵的目的,延長了液壓元件和第二油泵的使用壽命,而且該液壓系統在使用中可靠性高。
[0021]由于兩第一油路之間的第一回油油路上設有第一壓力閥,第三油路與第四油路之間的第一回油油路上設有第二壓力閥;第五油路與第二回油油路之間設有第三壓力閥,從而通過各個壓力閥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調壓,保障了整個液壓系統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性,同時,能有效減少系統的能量損耗。
[0022]由于第二油路上設有手動節流閥,從而通過控制手動節流閥,實現控制聯合收割機轉彎半徑的大小;位于第三電磁閥與第三油路之間的第四油路上設有第一節流閥,位于第五電磁閥與第二回油油路之間的第六油路上設有第二節流閥,從而通過第一節流閥和第二節流閥的節流,保證割臺油缸和撥禾輪油缸卸載回油時平穩性,避免了沖擊力的出現。
[0023]由于位于第二電磁閥與第四油路之間的第三油路上設有第二單向閥,從而通過第二單向閥與第三電磁閥配合實現割臺油缸保壓,不僅滿足了工作需要,而且實現了第二油泵卸荷,進一步保護了第二油泵;由于位于卸糧油缸的出油口與第六電磁閥之間的第八油路上設有液控單向閥,液控單向閥還與位于卸糧油缸的進油口和第六電磁閥之間的所述第八油路相連通,從而通過液控單向閥保證長時間保壓,進而保證卸糧油缸在卸糧時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現有技術的液壓原理圖;
[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
[0026]圖中,1-割臺油缸;2_轉向油缸;3_撥禾輪油缸;4_卸糧油缸;5_液控單向閥;6-油泵;7_安全溢流閥;8_第一油路;9_第二油路;10_第三油路;11_第四油路;12_第五油路;13-第六油路;14-第七油路;15-第八油路;16-第一回油油路;17-第二回油油路;18-第一電磁閥;19_第二電磁閥;20_第三電磁閥;21_第四電磁閥;22_第五電磁閥;23-第六電磁閥;24_第一油泵;25_第二油泵;26_油箱;27_轉向油缸;28_割臺油缸;29-撥禾輪油缸;30_卸糧油缸;31_手動節流閥;32_第一節流閥;33_第二節流閥;34_第一單向閥;35-液控單向閥;36-第一壓力閥;37-第二壓力閥;38-第三壓力閥;39-第二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8]如圖2所示,一種聯合收割機用液壓控制系統,包括設置于油箱26和兩個轉向油缸27之間的第一油泵24,兩轉向油缸27的進油口與第一油泵24之間的第一油路8上設有第一電磁閥18,兩轉向油缸27的出油口通過第二油路9與油箱26相連。
[0029]該油箱26與單作用的割臺油缸28之間設有第二油泵25,該第二油泵25與割臺油缸28之間的第三油路10上設有第二電磁閥19,該第二電磁閥19的其中一工作油口與割臺油缸28相連,該第二電磁閥19的回油口與油箱26連通;位于第二電磁閥19與割臺油缸28之間的第三油路10上設有與油箱26連通的第四油路11,該第四油路11上設有第三電磁閥20。
[0030]該第二電磁閥19的另一工作油口通過第五油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