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雙聯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型雙聯隔膜泵。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電動噴霧器及清洗器等設備使用的隔膜泵,通常采用一個泵體、由一個電機提供動力,水泵提供的壓力和流量較小,如果需要大一點的流量和壓力,就需要大體積的泵體結構和大規格的電機作為動力,存在的缺陷是,制造成本高,在進行小壓力和小流量作業時需要將多余的動力卸荷掉,經濟性差,特別是由于電流較大,影響了電機使用壽命O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微型雙聯隔膜泵;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制造成本低,壓力和流量方便調節,經濟性好,提高了電機使用壽命O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微型雙聯隔膜泵,包括泵一、泵二,所述泵一包括泵體一、直流電機一,所述泵二包括泵體二、直流電機二,所述泵體一與直流電機一連接,泵體二與直流電機二連接,所述直流電機一、直流電機二的電機輸出軸處于同一高度的水平位置,直流電機一外側設有電機殼體一,直流電機二外側設有電機殼體二,所述直流電機一、直流電機二的輸出軸上分別設有偏心輪,在每個偏心輪上設有軸承,所述軸承分別與各自連桿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分別與各自的膜片連接,膜片分別設于泵體一、泵體二與各自的泵蓋之間,膜片分別與各自的泵蓋之間形成工作腔,進水閥分別與各自的泵體一、泵體二之間形成進水腔,進水閥分別與各自的單向閥芯配合,單向閥芯與閥芯彈簧連接,出水閥分別與各自的泵體一、泵體二之間形成泵一出水腔、泵二出水腔,連桿分別帶動膜片上下往復移動,所述泵體一、泵體二為一體結構,電機殼體一與電機殼體二為一體結構,所述泵體一設有泵一出水管道,泵一出水管道與泵一出水腔連接,所述泵體二設有泵二出水管道,泵二出水管道與泵二出水腔連接,所述泵一出水管道、泵二出水管道與位于泵二一側的同一個出水口連接,所述泵體一設有泵一進水腔,泵體二設有泵二進水腔,所述泵一進水腔、泵二進水腔與進水口位于泵一一側的進水管道連接,所述泵體一與第一電機機之間,以及泵體二與第二電機之間設有電機連接板。
[0006]所述泵體一、電機連接板、直流電機一之間,以及所述泵體二、電機連接板、直流電機二之間通過電機連接螺釘連接。
[0007]所述泵一及泵二各自的泵蓋、膜片、進水閥、工作腔分別在泵體一、泵體二的兩側對稱地設有兩個。
[0008]所述泵一出水管道、泵二出水管道與出水限壓裝置連接,出水限壓裝置設于泵一出水腔的外側,所述限壓裝置包括調壓頂蓋、調壓螺釘、調壓彈簧、彈簧座、彈簧套、減壓圈、減壓軟墊,調壓頂蓋的周邊與泵體一通過連接螺釘連接,調壓頂蓋的上部設有調壓螺釘,調壓頂蓋內腔中依次設有彈簧座、彈簧套、調壓彈簧、減壓圈、減壓軟墊,調壓螺釘與彈簧座配合,彈簧套的外圓柱面與調壓頂蓋內孔配合,減壓圈的邊緣通過泵體一與調壓頂蓋固定,彈簧套的底部與減壓軟墊的上部中間凹槽配合,在泵體一設有凸起的泵體密封環,泵體密封環與減壓軟墊的底部凹槽配合,泵體密封環內側中間與減壓軟墊的底部形成高壓腔,泵一出水腔通過高壓孔與高壓腔連接,泵體密封環外側與泵體之間形成低壓腔,所述低壓腔通過泄壓孔與泵一進水腔連接,減壓軟墊將調壓頂蓋內腔與高壓腔、低壓腔密封隔離。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1.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制造成本低,壓力和流量方便調節,經濟性好,提高了電機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兩個泵分別設有兩個工作腔,兩個工作腔的工作狀態相反,上面壓縮時下面擴張,上下兩個工作腔交替工作,輸出軸旋轉一周,兩個工作腔分別向外供水一次,出水流量大,工作效率高。兩個泵共享一個進水通道,每個泵噴射出的壓力流通過各自的出水通道進入同一個出水口壓出去。
[0011]2.兩個水泵的電機分開控制,能夠實現單泵工作,也可以同時工作,由于同時工作時單個電機的電流和一個泵工作時的電流大體相當,電機使用壽命長。
[0012]3.壓力控制:由于設置了出水限壓裝置,兩個水泵的出水通道相連通,無論單泵還是兩個泵同時工作,當出水口達到一定壓力時,產生的壓力會克服作用于減壓軟墊上的調壓彈簧的彈力,使減壓軟墊和泵體密封環位置產生間隙,高壓液體通過間隙進入低壓腔并通過泄壓孔流回進水腔,達到限壓的目的,保證出水壓力穩定,保證水泵整機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B-B剖視圖;
[0015]圖3為圖2的C-C剖視圖;
[0016]圖4為圖2的D-D剖視圖;
[0017]圖5為圖2的出水限壓裝置的結構及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19]如圖1至圖5所不,一種微型雙聯隔膜泵,包括泵一 1、泵二 5,所述泵一 I包括泵體一 11、直流電機一 12,所述泵二 5包括泵體二 51、直流電機二 52,所述泵體一 11與直流電機一 12連接,泵體二 51與直流電機二 52連接,所述直流電機一 12、直流電機二 52的電機輸出軸處于同一高度的水平位置,直流電機一 11外側設有電機殼體一 13,直流電機二 51外側設有電機殼體二 53,所述直流電機一 12、直流電機二 52的輸出軸31、69上分別設有偏心輪14、54,在每個偏心輪上設有軸承15、55,所述軸承15、55分別與各自連桿16、56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桿16、56另一端分別與各自的膜片17、57連接,膜片17、57分別設于泵體一
11、泵體二 51與各自的泵蓋18、58之間,膜片17、57分別與各自的泵蓋18、58之間形成工作腔19、59,進水閥20、60分別與各自的泵體一 11、泵體二 51之間形成進水腔26、66,進水閥20、60分別與各自的單向閥芯33、43配合,單向閥芯與閥芯彈簧32、42連接,出水閥22、62分別與各自的泵體一 11、泵體二 51之間形成泵一出水腔23、泵二出水腔63,連桿16、56分別帶動膜片17、57上下往復移動,所述泵體一 11、泵體二 51為一體結構,電機殼體一 13與電機殼體二 53為一體結構,所述泵體一 11設有泵一出水管道24,泵一出水管道24與泵一出水腔23連接,所述泵體二 51設有泵二出水管道64,泵二出水管道64與泵二出水腔63連接,所述泵一出水管道24、泵二出水管道64與位于泵二一側的同一個出水口 65連接,所述泵體一 11設有泵一進水腔26,泵體二設有泵二進水腔66,所述泵一進水腔26、泵二進水腔66與進水口 25位于泵一一側的進水管道28連接,所述泵體一 11、與第一電機機之間,以及泵體二與第二電機之間設有電機連接板27。直流電機一 12接線端子30、直流電機二 52的接線端子68都封閉在電機殼內。
[0020]所述泵體一 11、電機連接板27、直流電機一 12之間,以及所述泵二 51、電機連接板
27、直流電機二 52之間通過電機連接螺釘67連接。
[0021]所述泵一 1、泵二 5各自的泵蓋18、58,膜片17、57,進水閥20、60,工作腔19、59在泵體一、泵體二的兩側分別對稱地設有兩個。同時泵蓋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