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移動升降平臺的液壓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系統,特別是一種無軌升降平臺的液壓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升降平臺一般多為固定升降平臺或者有軌升降平臺,固定升降平臺是通過其他運輸工具將需升降的工件移送到固定升降平臺上,然后對工件進行升降操作,這樣在對不同的工件進行升降操作時需要來回的運輸工件,對于體積較大或質量較大的部件來說是極其不便的。而對于有軌升降平臺來說,升降平臺只能沿著軌道移動到相應的位置對工件進行升降操作,沒有鋪設軌道的地方升降平臺則無法到達,還是需要通過移動工件來實現對工件的升降操作。
[0003]移動升降平臺包括升降平臺以及設置在平臺底部的驅動輪、轉向輪和升降用的支撐立柱,移動升降平臺主要是為了便于對體積較大質量較重的工件進行升降操作用的。移動升降平臺通過電機帶動驅動輪轉動,從而驅動整個升降平臺移動,為了能夠使得升降平臺能夠準確快速的移動到指定地點,在移動升降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對升降平臺進行轉向,這就需要控制轉向輪轉動。當將移動升降平臺移動到指定地點后,需要通過支撐立柱將整個升降平臺托起,使其離開地面,繼而將需要升降的工件搬運到升降平臺上,通過升降支撐立柱來達到升降工件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控制新型移動升降平臺驅動、轉向和升降的液壓系統。
[0005]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油箱以及與油箱相連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與油泵連接,所述油泵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回油管上連接有回油過濾器,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間并聯有升降油缸支路、轉向油缸支路和驅動油缸支路;
[0006]所述升降油缸支路包括升降油缸和第一電磁換向閥,所述出油管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P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升降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升降油缸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B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T 口與回油管連接;
[0007]所述轉向油缸支路包括轉向油缸和第二電磁換向閥,所述出油管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P 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轉向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轉向油缸出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B 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T 口與回油管連接;
[0008]所述驅動油缸支路包括驅動油缸和第三電磁換向閥,所述出油管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P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驅動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驅動油缸出油口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B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T 口與回油管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轉向油缸為兩個,所述兩個轉向油缸之間連接有串并聯切換單元,所述串并聯切換單元包括三個電磁球閥,
[0010]所述第一轉向油缸出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球閥A 口和第二電磁球閥P 口連接,所述第一轉向油缸進油口與第三電磁球閥A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球閥P 口和第二電磁球閥A 口都與第二轉向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一轉向油缸進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A 口連接,第二轉向油缸出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B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球閥P 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B 口連接。
[0011]更進一步的,所述油缸與電磁換向閥、油缸與電磁球閥之間用高壓軟管連接。
[0012]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B 口與升降油缸出油口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疊加式單向節流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第一轉向油缸進油口的連接管路上、第二電磁換向閥B 口與第二轉向油缸出油口的連接管路上都設置有疊加式單向節流閥。
[0013]進一步的,所述每個油缸的進油口和出油口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高壓球閥。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疊加式溢流閥進油口連接,所述疊加式溢流閥出油口與回油管相連接。
[0015]進一步的,所述每個電磁換向閥與油缸的進油口連接管路和出油口連接管路上設置有測壓接頭。
[0016]進一步的,所述出油管與回油管之間連接有油壓穩定控制單元,所述油壓穩定控制單元包括第四電磁換向閥、先導式溢流閥和溢流閥,
[0017]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B 口與溢流閥的進油口相連接,所述溢流閥的出油口與回油管連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T 口與先導式溢流閥搖控口連接,所述先導式溢流閥進油口與出油管連接,所述先導式溢流閥出油口與回油管連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P 口與回油管相連接。
[0018]進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上設置有測壓接頭,所述測壓接頭通過測壓軟管與壓力表相連接。
[0019]進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上設置有單向閥。
[0020]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升降油缸支路、轉向油缸支路和驅動油缸支路的油缸分別控制新型移動升降平臺的升降、轉向和驅動。另外,本發明轉向油缸支路的串并聯切換單元可以使得兩個轉向油缸非電控同步,成本低且同步效果好;驅動油缸可以根據重載和空載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油壓,提高了新型移動升降平臺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圖1為本發明新型移動升降平臺的液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明圖1中01部油箱進出油管路的放大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圖1中02部升降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明圖1中03部轉向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圖。
[0026]圖5為本發明圖1中04部驅動油缸支路的放大示意圖。
[0027]圖中:01為油箱進出油管路,02為升降油缸支路,03為轉向油缸支路,04為驅動油缸支路
[0028]I為油箱,2為放油閥,3為磁濾器,4為液位體溫計,5為空氣濾清器,6為回油過濾器,7為電機,8為聯軸器,9為油泵,10為單向閥,11為先導式溢流閥,12為電磁換向閥,13為溢流閥,14.1-14.3為電磁換向閥,15為疊加式單向節流閥,16為疊加式單向節流閥,17為疊加式溢流閥,18.1-18.18為高壓軟管,19.1-19.16為高壓球閥,20.1-20.3為電磁球閥,21為升降油缸,22為轉向油缸,23為驅動油缸,24.1-24.7為測壓接頭,25為測壓軟管,26為壓力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油箱I以及與油箱相連接的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與油泵9連接,所述油泵9通過聯軸器8與電機7傳動連接,為了能夠保證出油管不回油,所述出油管上設置有單向閥10。所述回油管上連接有回油過濾器6,用來過濾經過油缸后通過回油管進入油箱I的油液,所述回油過濾器與油箱I內部的磁濾器相3連接。所述油箱I底部設置有放油閥2,所述油箱I上連接有空氣濾清器5,所述油箱I內部設置有液位溫度計4。為了能夠使得新型移動升降平臺實現行走、轉向以及升降的動作,所述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間并聯有升降油缸支路、轉向油缸支路和驅動油缸支路。
[0030]如圖1和圖3所示,所述升降油缸支路包括四個升降油缸21和第一電磁換向閥14.1,所述出油管與第一電磁換向閥14.1的P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升降油缸進油口連接,這里四個升降油缸之間采用并聯形式,第一電磁換向閥14.1的A 口與每個升降油缸進油口分別連接,所述每個升降油缸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B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T 口與回油管連接。這樣升降支路的油路依次為油箱、出油管、第一電磁換向閥、升降油缸進油口、升降油缸出油口、第一電磁換向閥、回油管、油箱;通過第一電磁換向閥控制是否啟動升降油缸。為了保證升降油缸的正常工作,必須要檢測連接管路上的油壓;所以第一電磁換向閥14.1的A 口與升降油缸進油口干路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測壓接頭24.2,第一電磁換向閥14.1的B 口與升降油缸出油口干路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測壓接頭24.3。另外,為了控制連接管路內的油量,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B 口與升降油缸出油口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疊加式單向節流閥15。
[0031]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轉向油缸支路包括兩個轉向油缸22和第二電磁換向閥14.2,所述出油管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P 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A 口與轉向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轉向油缸出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B 口連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T口與回油管連接。因為轉向油缸有兩個,為了保證兩個轉向油缸轉動的同步性,需要在每個轉向油缸上安裝傳感器,通過控制轉向油缸轉動的角度來保證兩個轉向油缸的同步,但是這種采用電控的方式成本非常高;本發明采用的方式為將第一轉向油缸(圖4中左邊油缸)和第二轉向油缸(圖4中右邊油缸)串聯的方式,這樣兩個油缸的供油量相同,就可以保證兩個轉向油缸的同步。但是為了能夠對某個轉向油缸進行微調,又需要將兩個轉向油缸分開,采用并聯的方式;這樣為了能夠即可以采用并聯又可以采用串聯的方式,在第一轉向油缸和第二轉向油缸之間設置了串并聯切換單元,所述串并聯切換單元包括三個電磁球閥,所述第一轉向油缸出油口分別與第一電磁球閥20.1的A 口和第二電磁球閥20.2的P 口連接,所述第一轉向油缸進油口與第三電磁球閥20.3的A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球閥P 口和第二電磁球閥A 口都與第二轉向油缸進油口連接,所述第一轉向油缸進油口與第二電磁換向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