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栗裝置,尤其是電磁離合器栗裝置(磁耦合栗結構),其帶有由栗裝置的栗殼體形成的內腔;罩殼(Spalttopf),該罩殼密閉地相對于由栗殼體形成的內腔密封由該罩殼包圍的腔;圍繞轉動軸線能夠轉動地運行的工作輪軸;布置在工作輪軸的端部上的工作輪;布置在工作輪軸的另一個端部上的內部轉子;驅動馬達;能夠由驅動馬達圍繞轉動軸線能夠轉動地運行的傳動軸以及布置在傳動軸上的、與內部轉子配合作用的外部轉子,其中外部轉子具有凸臺以及第一載體元件。
【背景技術】
[0002]這樣的栗裝置廣泛公知并且幾乎在所有的工業領域得到了使用。當前類型的機器也能夠用在有爆炸危險的區域中。對各種生產和傳送設備而言,尤其在化學領域中,存在與爆炸防護相聯系的特殊的規定。在這樣的設備中一方面使用工作機器、例如栗或渦輪作為非電設備,并且另一方面使用原動機、例如驅動馬達作為電設備。對電設備而言,很早便存在已證實的安全標準。在這些標準中規定的是,要采取哪種結構方面的措施,以便能夠在各種有爆炸危險的區域中使用電設備。在這樣的空間中(其中可能會產生能夠爆炸的氣體),必須避免火源、也就是說摩擦和打擊火花、摩擦熱和電負荷的產生,并且通過預防性和建設性的措施考慮爆炸的可能的后果。防護爆炸的塊形馬達(Blockmotor)、尤其是在法蘭連接方式中的標準馬達,如此地在交接處、尤其是法蘭和軸僅使得一定的熱輸入到馬達中,使得不超過馬達的最大允許的溫度。
[0003]在此期間已知的是,對電磁離合器栗裝置而言,到驅動馬達中的主要熱輸入通過其傳動軸來進行,因為電磁離合器的外部磁載體不僅暴露給介質溫度,也暴露給由渦流損耗引起的溫度升高。由于外部磁載體的基于同樣被暖化的栗殼體的較差的散熱,熱能量一大部分直接輸入到傳動軸中。
[0004]在DE 298 14113 U1中繞開了這種問題,辦法是:描述為推動器的外部轉子和驅動馬達通過由較差導熱的材料形成的傳動件進入傳動連接中。在此不利的是帶有支承在其間的外部轉子的花費高昂的實施方式。因為除了額外的必要的構件之外,除了馬達滾動軸承之外也可期待支承外部轉子的深溝球軸承。此外,熱隔離功能僅在向著馬達軸末端的交接處存在。但是因為熱量直接輸入深溝球軸承的內圈中,則會導致內圈的擴大和由此導致軸承的張緊以及因此耐用時間的減少。在一個與冷卻劑反應的實施方式中,外部轉子在冷卻劑中運轉,從而產生顯著的摩擦損耗,該摩擦損耗明顯地降低栗的效率。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栗裝置,該栗裝置在有待輸送的介質的溫度升高的情況中、在同時遵循驅動馬達的爆炸防護的情況下,實現了軸向的和徑向的結構空間的縮減和裝配的簡化。
[0006]本發明的任務由此通過以下方式解決,即外部轉子在凸臺和第一載體元件之間具有空心柱筒狀的區段。
[0007]由于凸臺不直接布置在第一載體元件上,而是后置于空心柱筒狀的區段而連接至傳動軸,則減少了從外部磁載體進入傳動軸中和因此進入傳動馬達中的熱輸入。
[0008]按照本發明的一個設計方案,空心柱筒狀的區段和凸臺相對于第一載體元件是薄壁地構造。空心柱筒狀的區段和凸臺相應地具有帶有確定的壁厚的壁,其中空心柱筒狀的區段的壁的壁厚和凸臺的壁的壁厚比傳動軸的半徑更小地構造并且被如此地選擇,使得在各種情況中保證保險的扭轉和彎曲交變強度。這導致了從外部磁載體到驅動馬達的傳動軸中的熱輸入的進一步的減少。
[0009]—個有利的設計方案設置的是,外部磁載體在傳動軸上的軸向的固定通過緊固元件來進行。
[0010]在此,理想地,緊固元件在一個端部具有第一外螺紋并且在對置于第一外螺紋的端部上具有第二外螺紋,其中在第一外螺紋和第二外螺紋之間存在間距保持區段,該間距保持區段的外直徑大于第一外螺紋和第二外螺紋的外直徑。
[0011]—個設計方案被證實是尤其有利的,據此間距保持區段在靠近第一外螺紋的側面上具有帶有增大的外直徑的臺肩,從而緊固元件能夠準確地軸向地定位并且不復雜地緊固。
[0012]作為替代方案,間距保持區段能夠在靠近第一外螺紋的側面上錐形地走向。
[0013]針對性地,在凸臺中構造了徑向的螺紋孔,螺栓元件螺旋連接到該螺紋孔中。由此,在栗裝置的靜止期間,將凸臺移動靠置到傳動軸的部位上,凸臺在運行期間進入與該部位的靠置中。由此達到了較高的徑向跳動精度。
【附圖說明】
[0014]本發明的實施例被展示在附圖中并且在下文中被具體地描述。其中:
[0015]圖1是帶有根據本發明的外部轉子的電磁離合器栗裝置的縱向截面,
[0016]圖2是在放大示意圖中的相應于圖1的外部轉子并且
[0017]圖3是沿著圖2中的線II1-1II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圖1示出了帶有栗部件和電部件的以電磁離合器栗裝置為形式的栗裝置1。栗裝置1的栗部件具有回轉栗的多部分的栗殼體2,該栗殼體包括設計為螺旋殼體的液壓殼體
3、殼蓋4、軸承籠架5和連接元件6。
[0019]液壓殼體3具有用于吸收輸送介質的輸入開口 7和用于排出輸送介質的輸出開口
8。殼蓋4布置在液壓殼體3的對置于輸入開口 7的側面上。在殼蓋4的背離于液壓殼體3的側面上緊固了軸承籠架5。連接元件6安裝在軸承籠架5的對置于殼蓋4的側面上。在迎向軸承籠架5放置的側面上將形成電部件的驅動馬達9布置到連接元件6上。
[0020]罩殼10緊固在殼蓋4的背離于液壓殼體3的側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延伸通過由栗殼體2、尤其由殼蓋4、由軸承籠架5和由連接元件6限定的內腔11。罩殼10密閉地相對于內腔11密封由其包圍的腔12。
[0021]能夠圍繞轉動軸線A轉動的工作輪軸13從借助于液壓殼體3和殼蓋4限定的流動腔14通過設置在殼蓋4中的開口 15延伸到腔12中。
[0022]在靠置在流動腔14內的工作輪軸13的軸端上緊固了工作輪16,在具有兩個分別帶有擴大的直徑的軸段13a、13b的對置的軸端上布置了布置在腔12內的內部轉子17。內部轉子17配有多個磁體18,該磁體布置在內部轉子17的朝向罩殼10的側面上。
[0023]在工作輪16和內部轉子17之間布置了與能夠圍繞轉動軸線A轉動地運行的工作輪軸13處于有效連接中的軸承結構19。
[0024]驅動馬達9包括傳動軸20。能夠圍繞轉動軸線A運行的傳動軸20基本上與工作輪軸13同軸地布置。傳動軸20延伸到連接元件6中并且有可能至少部分地延伸到軸承籠架5中。在傳動軸20的自由端上布置了承載多個磁體21的外部轉子22。磁體21布置在外部轉子22的朝向罩殼10的側面上。外部轉子22至少部分地延伸經過罩殼10并且與內部轉子17如此地配合作用,使得旋轉的外部轉子22借助于磁力將內部轉子17和由此工作輪軸13以及工作輪16同樣地置于旋轉運動中。
[0025]在圖2中放大地展示的外部轉子22包括帶有外圍面24的凸臺23、構造在凸臺23的背離于驅動馬達9的側面上的帶有由壁26限定的小腔27的空心柱筒狀的區段25。外部轉子22還包括構造或布置在空心柱筒狀的區段25的朝向罩殼10的側面上的凸緣狀的第一載體元件28和構造或布置在第一載體元件28上的空心柱筒狀的第二載體元件29,該第二載體元件至少部分地包圍罩殼10并且在該第二載體元件上布置了磁體21。第一和第二載體元件28、29展示為兩個能夠互相連接的部件,當然也能夠制造為一個部件。
[0026]空心柱筒狀的區段25具有帶有壁厚S1的壁25a并且凸臺23具有帶有壁厚S2的壁23a。空心柱筒狀的區段25和凸臺23相對于第一載體元件28薄壁地構造。壁厚S1、S2比第一載體元件28的厚度dl明顯更小。如此地選擇空心柱筒狀的區段25的壁25a的壁厚S1和凸臺23的壁23a的壁厚S2,使得在任何情況中保證保險的扭轉和彎曲交變強度。壁厚